第五卷 征伐四夷 第三章 大唐軍備

陳玄禮、楊思勖、薛直他們一個個大步而來,滿臉喜色,一雙眼睛特別明亮,一臉的期待之色。

「呵呵。要見到陛下了。」陳玄禮發出一陣暢笑聲,說出喜悅的原因。

「是呀。要見到陛下了呢。」楊思勖重重點頭,尖細刺耳的聲音透著無比喜悅。

「五年沒見了,陛下一定更加英俊了,更加帥氣了。」薛直笑眯眯的道。

「那是。陛下不英俊帥氣,還有誰敢?」陳玄禮眼裡儘是笑意。

眾將對李隆基特別服氣,他們是在李隆基還什麼都不是的時候就追隨李隆基的。

「陛下。」正說著,來到大明宮前,遠遠就看見李隆基正在沖他們招手。

陳玄禮他們飛也似的沖了上去,如同見到老祖宗似的,未語先笑,就要衝李隆基見禮。

「免了。」李隆基快步過來,臉上泛著笑容,掃視諸將,笑呵呵的道:「你們回來了!這就好!嗯,你們更加驃悍了。」

經過這幾年的磨練,眾將的確是更加驃悍了。

「陛下過獎了。」陳玄禮、楊思勖和薛直他們把李隆基團團圍住,個個喜笑顏開,道:「陛下真的是更加英俊了!更加帥氣了!更加英明了!」

「聽你們的意思,朕以前就不英俊,不帥氣,不英明了?」李隆基笑著調侃一句。

「不是,不是那意思。」眾將知道李隆基是開玩笑的,一臉的笑意,只覺李隆基很親切。

「你們遠道歸來,路途辛苦,就不要在這裡說話了。走,進去說。」李隆基轉過身,大步而去。

眾將忙跟著進宮。

來到宮裡,李隆基坐在寶座上,要陳玄禮他們坐下來。又命人把張說、姚崇、宋璟、王孝傑他們叫來。

「今兒,你們遠道歸來,很辛苦。朕設宴,為你們接風洗塵。」李隆基命人擺上酒宴,道:「不議國事,不談軍務,只說些開心的事兒就成。容明日,朕讓你們了解這幾年的國內情形,你們再說說西域情形,然後再來商議出兵事宜。」

眾將從西域趕回來,的確是很辛苦,讓他們先喘口氣,再來了解國內情形,有助他們建言獻策。西域情形,李隆基雖然通過軍報有所了解,卻不如陳玄禮他們親口彙報真切。

等都了解了情況之後,正來商議擊破阿拉伯帝國的辦法就好辦多了。

這頓飯,有說有笑,氣氛極好,很是輕鬆,盡歡而散。

次日,一早,眾將就趕了來。

趕來的不僅有眾將,還有文武大臣。就連武則天和李旦也來了。

李隆基召回眾將,不用想也知道這是要擊破阿拉伯帝國了,這是何等令人激動之事,誰不想知道呢?

李隆基扶著武則天,要她在寶座上坐下。此時的武則天,精力大不如從前了,一頭白髮,半眯半睡的靠在寶座上。

「你們都知道,今兒是要商議有關擊破大食之事。」李隆基一口道破群臣的心思,道:「這商議之事,有些能讓你們知道,有些不能讓你們知道。在正式商議之前,可以讓你們知道一些情形。嗯,就先說國內情形吧。國內的情形又分為文事與武事,文事,就由姚崇來說。」

擊破阿拉伯帝國,這涉及到軍事機秘,只有相關人等能知道。不過,一些國內情形和西域情形,還是可以讓群臣知道的。

「遵旨。」姚崇應一聲,緩緩開口,道:「自從陛下登基以來,大唐就在全力革除積弊,淘汰冗官冗員,整頓吏治,整肅官員,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如今,大唐是氣象一新,今非昔比。別的也不多說,只給你們說兩件事,你們就知道這五年來,大唐取得多大的成就。」

群臣的耳朵豎起來了,凝神靜聽。

自從李隆基登基後,就在大刀闊斧的整頓,革除積弊,究竟取得怎樣的成就,卻是很少有人知道。

「大唐要擊破大食,就需要錢和糧這兩樣,我就說說這兩樣。」姚崇伸出右手食指,道:「說到糧,大唐積蓄的糧草,就算顆粒無收,也足以支持三年之用。」

「真的?」一片驚呼聲響起,群臣個個一臉的難以置信。

「有這麼多?」武則天也是一臉的不信。

她掌管國政數十年,雖然把天下治理得不錯,卻也沒有存到這麼多的糧草。顆粒無收,可以吃三年,這得多少糧食?

要知道,唐朝當時有近四千萬人口,每人每天一斤,就要近四千萬斤。三年支用,這是一個天文數字,很驚人的。

「千真萬確!」李隆基點頭肯定一句。

「厲害!厲害!」武則天把李隆基瞧瞧,又把姚崇瞧瞧,一臉的讚許。

她當國數十年,也是做不到這點,她不得不服氣,這君臣兩人真的了得。

「說到錢,一文不收,也夠用五年了。」姚崇又伸出右手的中指,大聲道。

「五年?」群臣更加驚訝了。

唐朝一年的財政支出是幾千萬兩銀子,五年支用,那就是幾億兩了,這也太驚人了。

「的確夠五年支用。」李隆基笑著道:「大唐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我們的幅員更廣了,口眾更多了,物產更豐饒了。」

李隆基取得的成就的確驚人,然而,若是僅靠以前的唐朝,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如今的唐朝,無論是從疆域,還是人口,還是物產,都不是以前的唐朝能夠比的,要做到這點也在情理中。

「哦。」武則天恍然。

她秉政數十年,嘔心瀝血,也是做不到這點,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唐朝當時的條件不具備。如今,經過李隆基的征戰,幅員增加了一倍多兩倍,收入自然是大幅提高了。

「文事就說這麼多,接下來,就由張說說說武事。」李隆基沖張說道。

馬上就要與阿拉伯帝國大戰一場了,武備方面的準備情況究竟如何,這一直是機密,知者甚少,群臣不由得豎起了耳朵,睜大了眼睛。

武則天的眼睛也瞪圓了,死死盯著張說,她也想知道武備方面的準備情況。

李旦也是如此。

「遵旨。」張說應一聲,緩緩道:「五年前,陛下登基伊始,就在準備與大食的大戰。這五年來,大唐不敢有一刻鬆懈,努力準備,如今已經是異常充分。具體的軍備屬於機密,不能在這裡說,我就選幾樣你們能夠知道的來說。」

軍事機密一定要保持秘密,沒有資格的人不能知道,群臣認同這說法。

「你們都知道,自從灌鋼法發明後,大唐的鋼鐵產量就大為提高,不用再象以前那般要千錘百鍊,這就使得大唐之軍的著甲率大為提高,高達六成。」張說的聲調有些高,道:「如今,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們的著甲率已經接近八成了。」

著甲率,是衡量一支軍隊戰力的重要標準。著甲率越高,說明戰力越強。唐朝的著甲率是六成,這是中國歷史之最。

李隆基指點了鍊鋼技術,使得唐朝的鋼鐵更多,質量更好,軍隊的著甲率也就更高了。

當然,一支軍隊的著甲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因為有些特殊要求,可以不著甲的。

「八成?」一片驚呼聲響起,群臣只覺不可思議。

六成的著甲率,已是中國古代歷史之最,高達八成的著甲率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而且,我們的鋼鐵更加優良,更加耐用。」張說臉上泛著笑容。

鋼鐵對於一國來說,極為重要。唐朝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張說著實歡喜。

「太好了!」群臣齊聲叫好。

「大唐這些年來,大量訓練軍隊,如今我們訓練好的軍隊超過了五十萬。」張說沒有說具體的數目,因為這也是軍事機密。

「五十萬以上?」群臣大為震驚。

都知道唐朝這幾年大量訓練軍隊,其數量最低也是五十萬,當被確認後,他們仍是吃驚。

「在軍械方面,大唐大有改進,早已不是往昔所能比的。」李隆基接過話頭,道:「這些變化,不能讓無關之人知道。而將軍們,要馳騁在戰場上,又必須知道。朕以為,讓將軍們先看看我們的軍備,再來商議擊破大食之事為宜。」

將軍要是不了解軍備的情況,他就無法熟練的使用,無法發揮其作用。讓他們知道具體情形,對於將來的大戰有好處。

「六部尚書、侍郎留下,其餘人下去吧。」這涉及到軍事機秘,級別不夠,不能知道。

群臣雖是不願,卻也知道這是實情,不得不退下。

「走!去校場。」李隆基扶著武則天,率領群臣來到校場。

校場上早就準備好了,陳玄禮他們一到,只見一架架投石機矗立在當場。

「投石機?這能射多遠?」眾將把投石機一瞧,急切的問道。

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很厲害,射程遠,唐朝發展投石機,就是為了壓制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這很重要。若是不能壓制阿拉伯帝國的投石機的話,唐朝的強弩就會有大麻煩了。是以,眾將迫切的想要知道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