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開元盛世 第四十二章 治理天竺

「甚麼?屠城?楊思勖屠城了?」張說趕來,得知楊思勖屠城的消息後,目瞪口呆。

張說的膽識自是不用說的,只是屠城這事兒太過嚇人了,就是以張說的膽識,也是心驚肉跳。

「他真的屠城了?太子,你沒騙我吧?」張說兀自不信。

李隆基有些無語,搖搖頭,道:「我也沒有想到,楊思勖竟然敢屠城。我是要拿南天竺立威,只是想屠軍而已,沒想過屠城這事,他竟然敢做,真是好狗膽。」

屠軍,李隆基絕對敢幹。屠城,李隆基未必敢幹,因為心理負擔太大了。

屠軍好說,那是軍人,他們在戰鬥,殺掉他們,也沒什麼好怕的。

屠城就同了,殺的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儘管是敵國的百姓,也會有沉重的心理負擔。只有那種特別兇狠殘暴之輩,才敢這麼干。

「他怎麼敢屠城呢?」張說愣愣道。

捫心自問,張說他肯定不敢下達屠城的命令。

「張說,你說這事要如何處置?」李隆基的眉頭擰著。

「太子,屠城這事說起來嚇人,也未必就不失為一妙法。」張說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思索著道:「我們進軍天竺以來,太過順利了,沒能立威,若是能因此而立威,嚇破天竺人的膽,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嗯。」李隆基點頭,道:「這要看這事傳開後,天竺各地的反響了。」

話剛落音,立時有人送來最新軍報。

李隆基接過一瞧,嘴巴張得老大,好一陣驚訝。

「太子,何事?」張說忙問道。

「還能有甚事,楊思勖屠城這事的影響來了。」李隆基把軍報遞給張說,道:「眼下看來,還不錯。原本還有些人在零星的抵抗,聽說了這事兒就一鬨而散了,再也不敢鬧事了。」

唐軍攻佔天竺,這是初步控制。完全控制,還需要一段時間,有不少地方還有零星的抵抗。楊思勖屠城的消息傳開,這些勢力再也不敢與唐軍為敵,作了鳥獸散。

「哦,有這好事?」張說接過軍報一瞧,不由得笑道:「天竺人還是怕狠的。薛直屠軍,雖然對天竺人有不錯的威懾力,卻遠遠不及楊思勖屠城。」

說到這裡,略一停頓,道:「大食的東方總督優素福是一個狠人,兇狠殘暴,嗜殺成性,他可以在呼羅珊一次性屠殺十二萬人,這下好了,大唐也有一個狠人,優素福有對手了。太子,與大食大戰,一定要把楊思勖派過去。他與優素福這個狠人遇到一起,一定會很精采。」

優素福在呼羅珊的所作所為,早就給泥涅師打探明白了,李隆基他們自然是清楚。

「也有道理。」李隆基點頭,道:「狠人還得狠人來治。優素福兇狠殘暴,嗜殺成性,遇到楊思勖這個狠人,看他還能有甚招?」

「呵呵。」張說倒是頗為期待,發出一陣暢笑聲。

「不過,屠城這種事兒還是少干為妙。偶爾幹上一次,還能有不錯的威懾力。若是做得多了,就會激起仇恨,會讓天竺百姓仇視我們。容楊思勖回來後,我要好好訓斥他一頓。」李隆基眉頭一挑,一臉嚴肅的道。

「應該的。」張說也覺得應該敲打敲打楊思勖。

「南天竺已滅,天竺已經被我們征服了,接下來就是治理的事了,你來得正好,我們好好商議。」李隆基招呼張說坐下。

張說坐來,道:「太子,天竺可不比吐蕃,地域更廣,口眾更多,需要處理的事務更多,光靠我們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處置好。以我之意,應當把宋璟調來,有他相幫,這事兒就好辦多了。」

吐蕃很小,而且口眾少,要處理的政務不算太多。就是這樣,李隆基他們也累了個夠嗆。而天竺的疆域比起吐蕃大得多,人口多得多,要處理的公務就更多了,要是不把宋璟調來,光靠李隆基和張說,會累死他們。

「如此甚好。」李隆基大為贊成,道:「我要趁著向父皇報捷的良機,請父皇多派些官員前來天竺。」

要想徹底控制住天竺,必須要大量的官員到來,不然的話,不可能做到,這是必然的。

「太子,我們要先議出個章程來,容宋璟到來後,只需略加修改,就能處置了。」張說提議道。

「不錯。」李隆基讚賞的打量一眼張說。

張說不愧是大才,什麼事兒都想到頭裡去了。

宋璟從吐蕃趕來,需要一些時間。李隆基他們完全可以趁此機會,議出個章程,拿出大方向。宋璟一到,只需要稍加合計,就能實施了。

「張說,想必你已經深思熟慮了,你說說,我們該如何治理天竺?」李隆基道。

「深思熟慮不敢說,只是有點想法。要是有不到之處,還請太子指正。」張說的開場白一完,直入主題,道:「天竺疆域遼闊,而又離大唐太遠,大唐要想推行郡縣制,難度比較大,不太可行。依我之意,還是靠天竺人來治理天竺人。」

「你是說以夷治夷?」李隆基概括一句。

「是這意思。」張說點點頭,道:「用天竺人來治理天竺人,我們大唐只需要控制這些治人的天竺人就可以了。」

這辦法和英國佬在印度乾的事兒如出一轍,英國佬就是憑著這一辦法,統治印度長達四個世紀。

張說能提出這一辦法,其才智非常了得。

「詳細說說。」李隆基道。

「太子,依我之意,仍然可以在天竺設立國王。有了國王的虛名,行事就方便多了。」張說看得很深遠,道:「為了防止天竺的勢力過大,就要把天竺肢解,我們可以在天竺扶持十幾二十個國王。」

天竺疆域很大,若僅僅是設立東西南北中五個國王的話,他們的實力不小,唐朝控制起來有些吃力。若是把天竺肢解,扶持十幾二十個國王,每一個國王擁有的土地不大,口眾不多,難以為禍,唐朝要控制就容易多了。

「這是一個好辦法,可行。」李隆基當即就准了。

「為了更好的治理,這些國王又分屬於不同的地方大臣。我們可以設立東西南北中五大塊,分派五個能臣坐鎮,他們只需要管理好國王就成。」張說的辦法多的是。

這類似於英國在印度推行的「總督」,總督不直接插手具體的治理事務,只需要管好國王就成了。

當然,為了防止國王作亂,國王只是虛位,有名無實,真正的實權控制在這些大臣手裡。這些大臣可以管理安排人手,就是繞過了國王。

具體治理的人手由坐鎮這裡的大臣指派,這一招相當有威力,這些人一定會俯首聽命。

「至於駐軍一事,我以為必須駐軍,只是不能駐得太多。」張說眉頭一挑,道:「大唐儘管口眾多,可要是大量駐軍在天竺,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依然得實行『以夷治夷』之策。我們只需要在天竺駐守少量的軍隊,然後從吐蕃調人,讓他們前來天竺駐守。」

唐朝的口眾不少,有三千七百多萬,能夠招募的軍隊不少。可是,也不能大量駐軍天竺,因為那會使得唐朝的機動兵力變少,會讓唐朝在戰略上有些被動。而且,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即使以唐朝的強大,也難以勝任。

把吐蕃人召集起來,訓練他們,武裝他們,要他們駐守天竺,就是一個好辦法。

唐朝只需要在天竺駐守少量的軍隊,充當核心就行了。這些唐軍只需要威懾住吐蕃人,吐蕃人就得乖乖的聽從號令,天竺也就在唐朝的控制之中。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吐蕃人一定會很開心。因為唐朝對軍功的賞賜很豐厚,吐蕃人駐守天竺,就會得到不錯的軍餉,比起他們在高山密林里放牧收入要高得多,吐蕃人一定會樂於干。

「在這之外,我們還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召集天竺人,訓練他們,武裝他們,容我們以後征服了西域諸國,可以派他們前去駐守。」張說道。

「啪!啪!啪!」李隆基輕輕擊掌,大為讚賞,道:「張說,你提出了一個好主意!非常好的好主意!」

用吐蕃人來鎮守天竺,再用天竺人去鎮守西域諸國,這就形成一個循環,環環相扣了。唐朝只需要威懾住源頭的吐蕃人,就能讓他們俯首帖耳。

李隆基和張說拿出章程沒多久,宋璟就風塵僕僕的趕來,三人再略加商議,聽取了宋璟的建議,稍加修改,治理天竺的綱領就確定了。

然後,就是實施的問題。

天竺人中不乏有才幹的人,只需要把他們選拔出來,讓他們奔走,唐人在後面監督就行了。這治理事務,進行得相當的順利。

……

長安,大明宮。

李旦正在處置公務,神情專註。

「陛下,太子軍報。」賈銘樂呵呵的前來,稟報道:「太子不負陛下厚望,已經征服了天竺。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哈哈!」李旦這次沒有任何懷疑,而是欣然接受,仰首向天,大笑不已,道:「朕複位沒多久,就征服了吐蕃和天竺兩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