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米高揚設計局研製了米格-21和米格-23之後,這兩種戰機的比較,就一直在進行之中,米格-21研製的年代更早,而且在蘇聯的裝備序列中數量並不多,不過,這種戰機很輕巧,擁有傑出的機動性能,哪怕是跟f-16纏鬥,也有一定的機會取勝,而後世,華夏不斷改進由米格-21變身為的殲七,銷售到多個國家,說明這種戰機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而米格-23,雖然採用了各種先進的技術,比如可變後掠翼,先進的機載雷達之類的,跟美國的f-4戰機一樣,並不適合近距格鬥,而且,操作相當複雜。
比如在敘利亞,贖罪日戰爭之後,敘利亞獲得了蘇聯人的米格-23,敘利亞飛行員對於米格-23的態度是矛盾的,—方面,比米格-21更加有力的渦噴發動機、更高的極限速度以及更好的可靠性贏得了飛行員的讚揚;另一方面,米格-23卻比不上米格-21pfm/mf優良的機動性能,而且米格-23複雜的操縱系統讓很多的敘利飛行學員在試圖駕機降落時墜毀喪命。當時甚至在敘利亞空軍最高指揮部中引起了「拿米格-23怎麼辦?」的激烈辯論。
而之後,當78年的時候,敘利亞獲得了更先進的米格-23mf,他們就對米格-23的信任超過了米格-21.而現在,隨著安德烈的穿越,米格-23的大改款,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歷史上的米格-23mf!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殲七缺乏遠距離的空戰能力,而且超視距空戰不會給下面的觀眾任何感官上的享受,所以,兩架戰機先後起飛之後,在八千米的高度,開始了一場格鬥較量。
作為飛行員,必須要有一雙敏銳的目光,魏光修熟練地操作著戰機,在茫茫的天空中,搜索著可能出現的蘇聯人的飛機。
對方在哪裡?由於座艙原因,殲七隻具備前向視野,在仔細搜索還無果的情況下,魏光修迅速地推動操作桿,蹬舵,開始了大幅度的側滾。
同時,在巨大的過載之中,魏光修終於從後半球中,看到了那架塗著五星的飛機!蘇聯人的飛機,居然一直都在自己的後面!
魏光修開啟了加力,繼續側轉,殲七的水平盤旋性能是不錯的,他希望藉助側轉,可以咬住對方的後半球。
可惜,他只是看到了那個黑影一次!再繼續向後扭頭,無論如何都看不到!這說明,對方一直在自己的後面緊緊跟隨,然後看著自己在空中折騰!
橫滾,側轉,俯衝,拉起,不論他做什麼動作,都無法擺脫對方!如果是在實戰中,對方已經不知道擊落自己多少次了!
看著前面那架殲七,從八千米的高空一直掉到了一千米的空中,卻始終都沒有擺脫自己,奧斯特洛夫滿意地打開加力,拉動操作桿,開始向上垂直爬升。
現在,消耗了大半的機內燃油,戰機的推重比早就超過了1,米格-23可以毫不費力地向上爬升,而下面的那架殲七,受限制於落後的發動機,只能是慢悠悠地小迎角爬升。
剛剛的時候,奧斯特洛夫是先打開雷達,發現了對方的位置之後,直接繞到對方的後部飛,發起攻擊的,這樣有些勝之不武,而現在,重新拉開,奧斯特洛夫要堂堂正正地戰勝對方,讓華夏人看看米格-23的真正實力!
爬升到了8000米的高空,魏光修的心情已經有些低沉了,剛剛對方能夠一直咬住自己的尾巴,說明對方的戰機能要遠遠地超過自己駕駛的戰機!
如果把後世魔改出來的殲七-e,有了前緣機動襟翼和雙垂直尾翼,再換裝上崑崙發動機,肯定能夠和米格-23mla較量一番,但是現在,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因為戰機不給力!
魏光修雖然心情低沉,但是並不氣餒,就在他望著茫茫雲海的時候,一個亮點在視網膜里急劇地擴大。
正前方!對方居然向自己這樣衝過來了!
受限制於發動機,殲七的垂直機動能力差勁,但是,水平盤旋能力卻因為機體輕巧而很好!對方居然是從水平方向上衝過來的,那自己一定能取勝!
魏光修打開加力,推動操作桿,迎了上去。
對方大概還不知道,自己一定鎖定他了吧?對面的米格23里,戴著頭盔瞄準具的奧斯特洛夫,聽著耳機里的火控系統的提示音,如果是在實戰狀態,自己已經發射了導彈!紅外製導的導彈,是不會觸發雷達告警接收機的,對方只能看到一個迅速擴大的亮點,然後聽到那劇烈的爆炸聲,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華夏空軍的裝備中,還沒有能迎頭髮射的格鬥彈,至於用機炮迎頭對射,那簡直就是在自殺。
關閉了火控,奧斯特洛夫看著從側面一飛而過的殲七,知道一次新的對抗開始了。
拉杆,蹬舵,在飛控系統的控制下,米格-23剛剛還後掠很大的機翼,慢慢地恢複到了平直狀態,接著,以一個不可思議的小角度,米格-23完成了轉向!
那架殲七,雖然已經夠靈活了,但是,還是差得遠!望著視野里那架慢吞吞的殲七,奧斯特洛夫輕鬆地在大過載中,咬住了對方的後半球。
在持續側轉導致的過載中,身體素質一流的魏光修,一邊在努力克服過載帶來的不適,一邊極力地向側面扭頭,希望能夠看到蘇聯人的飛機。
可惜,沒有用,目視之處,都是茫茫天空,沒有任何戰機!該死,對方是怎麼做到的?對方居然一轉彎,就繞到了自己的後面?這怎麼可能?在殲七最擅長的水平盤旋能力上,居然也輸給了對方?
耳機里傳來了地面指揮的聲音,對抗演習結束,返場!
兩架飛機,在天空中的大戰,已經被地面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