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一絲困惑

杭州城碼頭,由於幾日來暴雨連連,河面水勢比之前有所上漲,變得寬闊了許多,還好水流卻是平靜無波,幾里寬的河水靜靜的流淌著,這對於停運了數日的船工來說的確是個十分幸運的消息。

幾日來暴雨傾盆,狂風呼嘯,就算經驗再豐富的舵手也不敢出航,固然是事出無奈,推遲幾日,商家未必會責怪,但是舵手是靠這行吃飯的,若是天再不放晴,無法出工,家裡就該斷糧了。

如今上天開眼,從人所願,船工舵手自然不敢怠慢,急忙趕到碼頭,清洗甲板,搬運貨物,有手腳麻利的,已經開始起錨揚帆而去,而且也有幾艘船從外駛來,如梭一般交織而過,井然而有序。

寬敞的碼頭上儘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河面平順得猶如一面鏡子,被無數的木櫓打破,散成無數細小的碎片,如同魚鱗一樣,在陽光下閃爍光芒。

或者是下了雨的緣故,雖已午時,天空卻是陽光明媚的天氣,懸掛正空的太陽沒有了前些時候的毒烈,散發出柔和的光線,將清澈的河水染成了金黃之色,悠揚的歌聲遙遙傳來,婉轉動聽,也不知道誰有這樣的好興緻。

一艘客船順水而下,徐徐剪破波浪蕩了過來,船頭站著一個秀美少女,江風拂面而過,吹動著她裙擺飄舞翩翩,猶如一隻絢美蝴蝶。

客船漸漸靠近碼頭,這時眾人才看清楚了少女模樣,一張俏臉光潔得好像珠玉,精緻絕倫,雙眉彎彎猶如天邊的那一輪新月,眸子明朗如星,一身華麗而得體的衣裳,鬆散系著一條鳶帶,將少女裝點得纖腰細細,配上她美好的容顏,秀麗得猶如一朵盛開的百合。

在船工們的操縱下,客船悄無聲息的停了下來,秀麗少女柔唇微展,綻放出一抹無比喜歡的笑容,纖步輕移,曼妙多姿的身影消失在船艙之內。

「也不知道是誰家的小娘子,居然生得這般俏美。」

「應該是大戶人家的女眷……」

愛美之心,本是天性,突然之間看見一個秀美佳人,就如同在萬花叢中發現一抹綠意,一時之間,不僅是在各艘船上忙碌的船工舵手,就連在岸邊過往的行人,紛紛給予關注目光,也暗暗猜測起來。

客船拋下鐵錨,放下纜繩階梯,甲板不時可見有人在忙碌著,過了片刻,先是幾個僕役打扮的人下了船隻,上了碼頭,目光帶著幾分迷惑打量著四周,遲疑了下,發現不遠處有幾頂看起來比較乾淨的轎子,連忙走了過去。

與轎夫聊了幾句,好像是在討價還價,過了一會,雙方滿意點頭,然後轎夫們當然是跟在僕役身後,抬著轎子來到客船底下等候,之後幾個僕役返回船上,進了艙中,應該是向主事人彙報此事。

就當某些人以為能再次見到那秀美少女時,卻見在船工們的幫助下,十幾個青衣僕役抬起七八口大箱子從船艙內魚貫而出,那吃力的模樣,可知箱子應該比較沉重,小心翼翼的走下階梯,把箱子擺放在碼頭岸邊,隨之圍站在旁,仔細看護起來。

從外地來的,不知是返鄉,還是探親,見此情形,眾人又開始揣測,目光不停瞄向船艙方向,暗想,這回應該出來了吧。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想就能實現的,只見船艙里再次出現幾個侍女,模樣倒也清秀標緻,手裡捧著一些物事,款款而下,走近橋子旁,又是鋪綢墊紗,又是撒花噴粉的,不一會兒就把還算乾淨的轎子裝飾得煥然一新,憑添了幾分華麗。

裝點好轎子,幾個侍女返還艙中,在某些人期待灼熱的目光下,秀麗少女終於從艙里走了出來,不過身旁有幾個侍女團團簇擁,只偶爾閃現綽約的身影,讓不少人失望不已,當他們想換個地方觀望時,人家已經坐入轎子中,在一群人的前呼後擁下,緩緩朝城中而去。

「瞧這派場,指不定是哪位達官貴人的……」

對著轎子指點私語片刻,碼頭上又恢複了忙碌的景象,畢竟人貴有自知,既然明知道對方背景不凡,就算有什麼想法都應該儘早斷絕了,免得惹出禍事來,當然,也有些或另有目的,或出於好奇之人,悄悄地尾隨而行。

……

州衙,范仲淹書房之中,楚質還在述說著自己的觀點,認為如果有機會的話,那絕大多數人會選擇不勞而獲,而范仲淹設想的義莊就是實施這個平均主義,從某種程度來說,其實是在縱容族人的懶惰行為。

中國儒家講大同社會,要人們有無相恤,互救互濟,而身為儒家門人的范仲淹,更是身體力行著儒家的學說,設立義莊不僅是為了救濟族人,同時也是在實踐自己的理想,以實現傳說中的三代之治,也就是有田同耕,有飯同吃的平均主義思想。

然而義莊固然反映了范仲淹的理想願望,但是它不鼓勵族人去生產勞動,創造自己的財富,而是在養閑人,據此楚質就可以料想,當范氏族人習慣被養之後,就開始不事生產起來,只會在義莊身上打主意,吃義莊,非把義莊吃空才甘心,就算把義莊搞垮了,也不會有人痛心,因為那本來就不是他們的產業。

這並非楚質的臆測,歷史的事實就是這樣,畢竟有先例在前,遠有太平天國平均地權,近有集體農莊制,但最後都證明其最終會失敗。

如果有一個腐儒門徒在旁,聽到楚質的話,恐怕立即會用儒家人性本善的那套空話來回應,然而范仲淹出身貧寒,而且了解民生,不然也不會看出宋朝存在的弊端,極力推行新政,所以自然把話都聽進去了。

輕輕嘆了口氣,范仲淹搖頭笑道:「老夫本意,原是想解決族人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勞作,或苦讀求取功名,不料聽你之言,反而是害了他們。」

「其實范公善舉無雙,給世人樹立了榜樣,也不必因噎廢食,只要多增訂幾個規矩即可。」楚質說道,但對此也不抱什麼希望,畢竟義莊本身就是一種救濟行為,而且範圍比較狹小,只限於范氏族人,可以說是家族產業,沒有問題才奇怪。

「就如你所言,老夫何嘗不清楚購置義田之後,族中可能會有不肖子弟犯了規矩,然而,老夫寧願養百個閑人,只要其中有一人是急需幫助的,那就不枉老夫此舉了。」范仲淹淡淡說道。

寧錯養三千,不放過一人,這是一種何等博大的胸襟,相對而言,楚質覺得自己應該感到慚愧,畢竟自己看到義莊,只想著會有人從中漁利,縱容懶惰,卻從來沒想過,對於某些急需的人來說,卻可能會改變他們一生的命運,想必這才是范仲淹的初衷吧。

「君子以自強不息,若是居於安逸,卻不思上進,那永遠只是個庸人罷了,那又何必理會。」范仲淹繼續說道,有意在點醒楚質。

「下官受教了。」楚質拱手說道,事實的確是這樣,義莊的制度本身沒有問題,有如此優厚的條件,不必為生活發愁,那正是奮發向上的時刻,要是某些范氏族人只想著怎樣占田莊便宜,而不思進取,最後只能和守株待兔的結果差不多,或者那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懲罰。

為什麼自己看待事情總是那麼的片面,敬服范仲淹之餘,楚質也暗暗感嘆,明明清楚要易地而處、逆向思維,可是事到臨頭卻從來就沒有實現過,這就是差距啊。

「不過你所言也有道理,增訂幾條規矩,希望能讓一些人有所警覺吧。」范仲淹嘆氣搖了搖頭,問道:「你可有什麼想法?」

「下官認為,聖人固然有雲,不患寡而患不均,然則也要看所處環境……」楚質沉吟了片刻,侃侃而談,首先肯定是反對平均主義,既然家裡都豐衣足食的,就不必然再給他們衣食費用了,不如留下一份,還可以多給那些最需要的人。

然後就是具體的規劃,既然是慈善事業,那就應該具有極強的透明度,什麼公開賬目、資料,接受族人監督那是必然的,定期還人召集宗族,彙報情況等等,反正按照楚質的想法,分明是想把義莊當成一個現代公益機構來經營,只不過其公益行為只面向范氏族人而已。

其實開始的時候,楚質還覺得奇怪,以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什麼設立的義莊只以救濟族人為目的,卻對其他姓氏的百姓漠然置之,這好像有點說不通。

難道範仲淹骨子裡只是個宗族至上的人不成,不過往深層面思考,楚質也明白了范仲淹的無奈,或者說是顧忌,在封建社會,無緣無故的救濟百姓,可是件非常犯忌諱的事情,若是偶爾行為還好,要是長期如此,按照皇帝和大臣的理解,這肯定是在收買人心,意在圖謀不軌。

也不是皇帝大臣武斷,主要是這種事情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事關江山社稷,自己的龍椅寶座,當權者才懶得理會其中緣由,只要有這個苗頭,就一律予以抹殺,畢竟聚民謀反的例子太多,小心為上。

對此范仲淹怎能不明白,他雖自覺行徑清白,不怕這種流言蜚語,但為子孫故,不得不多加考慮,況且在朝中幾經起落,范仲淹就是再剛正不阿,也不會隨意授人以把柄。

而對於楚質的一些奇思妙想,范仲淹也覺得十分驚訝,特別是見到他只針對小小的一道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