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名不虛傳

拜見杭州的知州、通判並沒有花多長時間,只是與他們聊了下汴梁城最近發生的事情,楚質便識趣告退離去,人貴有自知之是,楚質十分的明白,這裡不是汴梁城,人家或者知道自己所寫的詩詞,但是與許多赫赫有名的文人名士相比,無論是名氣還是聲望,自己卻顯得相形見絀,沒有老師與長輩們的扶持,而且杭州遠離汴梁,人家未必會知道自己。

站在轎輿旁,楚質猶豫起來,不知道要不要去拜訪下兩逝路的帥、漕、憲、倉各司,怎麼說也是上級的上級,官署也在杭州城,考慮片刻,楚質決定還是不去了,畢竟各司名義上是統領各府州的上級,但是品秩卻不是很高,而地方長官如知府、知州,都是在京中有職官的,品位在各司之上,這與漢代的州刺史與郡守的關係略同。

況且縣衙平時也用不著和各司打交道,直接受州衙的管轄,各司的存在,本來就是監察各州的,若是貿然前去拜訪,誰知道知州心裡有沒有想法,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中有了決定,楚質也沒有猶豫,直接揮手道:「起轎,回縣衙。」

州衙與縣衙只是相隔兩條街道而已,而且出行的時候,楚質也沒有打算張揚,特意換了便服而來的,轎夫隨從也是如此打扮,沒有衙役在前面開路,轎輿前進的速度固然慢了幾分,卻恰好可以仔細打量城中的情況。

掀開轎壁一角,楚質好奇向外望去,只見杭州城街道人來人往,聚散不定,街道兩側是兩排高低起伏的磚瓦房屋,商鋪旗幟鮮明,迎風招展,茶館酒肆騾馬行,珠寶脂粉勾欄院,行人熙熙攘攘,進進出出,牛嘶驢叫,小販走街串巷的吆喝聲不絕於耳,倒是和汴梁城有五、六分相似。

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忽然感到轎輿緩緩停了下來,但是還沒有回到縣衙,微微愕然了下,楚質也沒有下轎,直接詢問道:「怎麼回事,為何停下不前?」

「大人,是下官有事稟報。」壁窗前露出劉仁之拱手施禮的身影,臉上掛著笑容:「大人,剛才沈家傳來消息,沈大人準備起程赴任,錢塘士紳聞言,欲為他設宴餞行。」

「在什麼地方?」楚質問道,身穿常服,剛好直接前去。

「西湖旁的杏花酒樓。」劉仁之說道。

杏花酒樓建在風景如畫的西湖旁邊,樓高三層,磚木結構,畫棟雕梁,裝潢頗為華麗,酒樓四周遍植銀杏,因此得名,在劉仁之的引領下,抬著楚質的轎輿,悠悠的來到酒樓前,隨之緩緩停下。

在隨從的攙扶下,楚質下了轎輿,看著眼前一棵棵銀杏古樹參天而立,樹高五丈余,干圍二丈八尺,形如山丘,冠似華蓋,葉色已經轉淡,龍盤虎踞,氣勢磅礴的模樣,第一個反應就是摘幾籮筐杏葉晒乾製成銀杏茶送給趙宗實,隨之洒然輕笑,人家是什麼身份,想要銀杏葉還不簡單,目光落又落到杏樹旁邊的湖面上。

此時正逢陽光明媚,藍天白雲,映入湖中,將清澈透明的湖水染成了藍色,藍的純凈,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如夢如幻的西湖,心中已經景仰許久,如今只見冰山一角,楚質卻已經覺得名不虛傳,恨不能現在就立即泛舟暢遊,可惜時機不對,幸好來日方長,也不必急於一時,楚質安慰了下自己,戀戀不捨的收回目光。

餞行宴設在杏花樓,但是地點並不在樓上,而是在杏林附近的園子中,畢竟大型的宴會,客似雲集,古代的樓閣固然精巧華美,卻容不下那麼多的客人,也只能另闢蹊徑,將宴席設在空曠之地,況且盛夏時節,和風旭日,正是遊園的最佳時機,在此設宴,自然深得文人士子們所喜。

提起園林,當然是江南為最,其特點是遵循有若自然的原則,彷彿造化天然所成,以滿足人們親近自然的感情,效法鄉野與自然山水密切融合的路亭水榭,建築美與自然美有著充分的交融,守園的門子固然是不認識楚質,但是卻見過縣衙的劉主簿,自然放行讓他們進去,楚質漫步其中,有置身於秀美的山水畫之中的感覺。

園林之中,還未開宴,卻呈一片熱鬧的景象,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就的就是沈遘現在的情況,沒有考上榜眼之前,在杭州錢塘薄有微名,怕出了杭州城,就沒有人認識了,而如今名揚天下,衣錦還鄉,不僅本地家鄉父老余有榮焉,聽聞沈榜眼就要起程赴任,紛紛前來送別,就連外地的商客路人,知道這個消息,也是欲前來目睹榜眼公的風采,可惜沒有請柬,有關係的自然是拖人情,沒有關係的,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人家在園林中絕歡聲笑語。

放眼望去,人影晃動,看其穿著,便知是文人士子、富戶鄉紳之流,楚質隨意掃視,立即發現了沈遘的身影,畢竟被人團團圍住呈眾星捧月之勢,風度翩翩,俊逸的面龐綻放出親切友好的笑容,自然讓人難以忽略。

認清方向,楚質連忙帶著幾人走了過去,而沈遘似乎有所覺察,偏頭觀看,發現是楚質,旋即笑容越發燦爛,向旁邊的人示意了下,迎了上來。

「景純,你來了。」沈遘笑容滿面,直接拉扯楚質走到眾人旁邊,微笑道:「待我為你引見本地的縉紳名流及各位父老。」

縉紳,是指已經退休的官員,當然也包括地主鄉紳,名流就是有名望的人,其中自然包括文人士子,而父老,可不是單指家鄉的親人而已,在古代社會,父老是有特別的意義的,實際上是特指鄉間各個宗族的族長。

古代的社會是很強的宗法社會,宗族中有自己的家法,朝廷和皇帝也是承認這些私法的效力的,朝廷之所以能夠統治這樣大的帝國,本身也要利用宗法和家族進行基層管理,這些縉紳在鄉間形成了一個非常穩定的階層,保證了鄉間的穩定,一個縣的官員也就是幾十上百號人,想有效的管理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絕對離不開這些人的幫助。

由於各種原因的限制,朝廷的法令根本不可能直接滲透入鄉村去,只能依然這幫與官員和百姓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縉紳們,負起率民為善的教化責任,以補充地方行政的不足,因此鄉紳階層是上層權貴與下層農民之間的橋樑,如果地方官員完全不與他們合作,那就有可能什麼事情也辦不成,而且還有丟官的危險,畢竟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並不是虛言而已。

當然,地方官員與縉紳們的利益是一致的,縉紳要地方官員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地方官員卻要縉紳幫忙維持地方的穩定,可謂是相輔相成,要知道在封建王朝里,地主階級才是統治的根基,在古代說要宣揚民主權利,那純粹是自尋死路。

楚質也不是笨蛋,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也清楚沈遘這是在為自己牽線搭橋,心中感激,露出溫潤和煦的笑容,向杭州城裡的地主豪紳、文人名士走去。

「這位是……學士、……侍制、……知州。」雖然都是前的,但是其關係人脈還在,在杭州城可是極具影響力的,楚質自然不敢怠慢,又是鞠躬,又是作揖的,晚生、後學、末進,久仰、失敬之類的詞滔滔不絕,這幫人都已經七老八十的了,就權當發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反正也不吃虧。

當介紹到某個前知縣時,楚質終於不鞠躬了,改成平輩間的禮節,沈遘似乎忘記點明楚質的身份,就急忙為他引見縉紳,所以眾人都以為沈遘這是在有意提攜「後輩」,見這個後輩小子這麼無禮,這讓前知縣心裡有些不爽。

「文通兄。」某前知縣叫道,不要覺得奇怪,有志不在年高,而在於地位,人家地位尊崇,能稱之為兄也算是自己的榮幸,或者已經習慣成自然,見到某個白花鬍子的老者稱呼自己為兄,沈遘依然面不改色,微笑應聲。

「卻不知道這位小郎是……」某前知縣故意遲疑道。

「瞧我這記性,居然忘記了,真是糊塗啊,失禮。」沈遘撫額輕嘆,畢竟在汴梁城的時候,根本不用他介紹,人家都知道自己旁邊的是大名鼎鼎的楚質,而如今杭州,知道楚質是什麼人的,還真沒有幾個。

「錢塘知縣楚質,給各位前輩見禮,還請各位以後多多指點才是。」楚質真誠說道,畢竟人家是告老還鄉的官員,無論是經驗還是影響力,都具有天然的優勢,能得到他們的幫助,肯定少走許多彎路,而沈遘熱心為楚質引見眾人也是這個目的。

「原來是縣令大人在此,真是失敬啊。」幾個級別高的縉紳還倒沒有什麼動靜,錢塘縣的那些地主富戶商人卻坐不住了,父母官在前,還不乖乖上來見禮,敢無動於衷,以後還想不想在錢塘縣混下去了。

「沒有想到文通賢侄與楚縣令還是舊識,二位少年才俊共聚於此,真是難得啊。」某個白鬍子老者撫須長嘆道,畢竟人家退休前是禮部的主事,而且多多少少與沈家有那麼一點關係,自然不用那麼的拘泥於禮節。

「當浮一大白以示慶賀。」有人插話道,眾人紛紛附和,這人是司儀,負責接待來客的,既然這樣說,其實這是在提醒可以開宴的意思,顯然客人也來得差不多了,沈遘自然明白,熱情洋溢的請眾人一起分列入席,安然坐下。

桌案前已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