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春閨之日

這樣的一個皇帝,能力自然不會太差,可是親政二十載,任用一大批名臣能吏,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文彥博、歐陽修、韓琦、富弼等人,硬是沒有使國庫充裕起來,日子也過得蠻緊巴的,連夜裡想吃塊肉都要躊躇半天,最終還是寧願忍著飢餓放棄了。

「才卿,治國安邦不是件容易之事,景純剛才之言,也有警示之意。」趙宗實幽幽說道:「想我大宋之弊端,朝中諸公誰人不知,可惜了范相……」

「夫君,莫要再想這些煩心事了。」高滔滔柔聲勸慰,美目流盼,看向高士林,露出一縷笑容:「恰好才卿在這,我們商量下什麼時候為他籌辦婚事。」

「姐姐……」深思之色掠過,高士林俊面泛起紅暈。

「滔滔所言極是,待選定一個良辰吉日,我親自上曹府為才卿提親。」趙宗實大笑說道。

「那你們慢慢商量,我去坊市打聽下哪裡有銀杏葉。」不好意思繼續待在房中,高士林打了個借口跑了出去。

二月二十日,陽光明媚,暖風融融,皇城外御道旁邊的貢院附近,擠滿了前來參加貢試的文人士子,其中自然也包括楚質。

與周圍儘是神色緊張的應試之人相比,楚質到坦然自若許多,畢竟知道自己的希望不大,自然是抱著見識的念頭而來的,心態擺正,心情當然舒暢。

望著人聲鼎沸的場景,極目遠眺,測算半天楚質也算不出參加貢試的到底有多少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可以容納萬人的貢院,今日一定會座無虛席。

開科取士,或許對許多目不識丁人來說十分的不公平,可是從某種意義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公平的表現,起碼給出身貧寒的文人士子一個步入仕途、出人頭地的機會,有希望總比沒有希望好,畢竟以前在朝庭為官的都是名門望族出身,根本沒有貧寒百姓插足的餘地,可謂是處於絕對的壟斷。

而現在的世家大族在百年前或許就是普通的百姓,只不過是機緣巧合,恰逢其時,才會成為鐘鳴鼎食之家,而朝庭中有名望的大臣官員,除去少部分人,大部分的人並非世家出身,都是靠自己的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如同鯉魚躍龍門,從此平步青雲,這才是天下讀書人仰慕效仿的對象。

為了鞏固統治,皇帝對此狀況自然是顯而樂見的,真宗皇帝更是親近寫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激勵文人士子拼搏奮鬥的名言,可惜要成為躍入龍門的鯉魚之一,沒有點真才實學,機緣運氣,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成功。

畢竟與其他朝代相比,宋朝什麼都缺乏,就是不缺少才華橫溢的文人學子,文風之盛,幾千年來,怕是只要唐代能與之相提並論,沒有什麼出身限制,只要有機會、條件,哪怕你是低賤的僕役,也可以成為名家大儒,功成名就之後,世人只會讚揚你出身微寒卻努力進取,絕對不會以此嘲弄攻訐,寬鬆的治學環境,言者無罪的律令,絕對是後世文人夢寐以求、為之嚮往的朝代。

似乎有許多人都想回到宋朝當一個文人吧,楚質暗笑忖思,那自己豈不是成為許多人羨慕嫉妒的對象了。

「兄台,別發楞了,準備入內考試。」一個好心的學子推了下楚質的肩膀提醒說道。

「多謝兄台提點。」楚質微笑拱手道:「兄台文運昌盛。」

「承你吉言,大家彼此。」好心學子回禮道,也沒有心思再與楚質扯下去,急促叫喚楚質與自己一同向貢院大門擠去。

「兄台先請,我還要等位朋友。」楚質含笑婉拒,反正人沒有進去完之前,貢院大門肯定不會關閉的,用不著和人擠得一身汗,這樣反而影響考試的發揮,好心學子隨意答應一聲,再也沒有理會楚質,鼓起全身的力氣,擠身於滾滾人潮浪海之中。

參加貢試的文人士子果然夠多,貢院大門敞開了大概半個時辰,還有幾百人還沒有進入,不過要比剛才人滿為患的情況好上許多,而楚質這時也稍微活動身體,提起盛裝筆墨紙硯的竹籃,步履輕鬆的向貢院大門行去,也沒有爭搶擠先,而是落到最後一位。

「兄台,為何神色慌張的,莫非是身體不適?」發現身邊有位相貌儒雅、俊逸清秀的青年士子面呈灰色,手中輕抖,楚質不由好奇詢問起來。

「我的筆墨紙硯不見了。」清秀士子哭喪著臉,提起手中只剩下一小疊白紙,顯得空蕩蕩的竹籃,眼裡透出焦慮絕望之意。

古代的科舉考試可沒有現代那麼好的待遇,缺少什麼考試用具都可以向監考員要,一切都是自備的,如果沒有帶,或者掉了,那隻能自認倒霉,而且進入考場也有時間限制,過時不候,緊鎖大門,在規定時間內,只許出不許進。

為了給參加貢試的考生營造一個清雅的環境,加之這裡離皇城御道較近,自然沒有什麼商店小販存在,想重新購買也是不可能的了,眼看考生全部進入考場,守衛衙役隨時關閉貢院大門,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恐怕又要等候幾年才能參加貢試,清秀士子心中悲苦萬分,眼眶含淚欲滴。

肯定是剛才擠壓時掉了,望著附近凌亂的場面,還隱約看見幾隻布鞋,和一些踩踏得不成樣子的筆硯,楚質立刻推測出答案。

附近的學子也隱約聽見清秀青年的哭訴,紛紛檢查自己竹籃,或臉色大變,或露出慶幸之色。

猶豫了片刻,楚質從自己竹籃中取出兩支毛筆,一塊手抄硯,還有兩塊墨條,輕放到清秀青年的竹籃內,也沒有說話,轉身朝貢院大門走去。

「這位兄台請留步。」清秀士子微楞了下,心中頓生無限感激,連忙場聲叫喊,準備由衷表示感謝。

楚質當作沒有聽到,畢竟自己只是一時善心,可沒有奢望回報,況且作為一個身經百考的穿越者,楚質當然不會只準備區區少量的筆墨紙硯而已,分別人一些也不會對自己有所影響,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

手執舉薦書,楚質毫無意外的得以進入考場,在一個官吏的引領下,經過兵丁衙役三步一衛,五步一崗的層層尋檢,終於到達自己所分配在的院落席位中。

五鼓三更響之後,在諸多文人士子的期待下,主持此次會試的主考官翰林學士知貢舉趙概帶著幾個隨行官員浩浩蕩蕩走進貢院,先是依禮祭拜天地神明,再以朝聖似的心情給儒家先賢上香禱告。

隨後取出密封的考卷,讓隨行官員誦傳於貢院各個角落之中,自己卻安然坐在貢院正中的椅子上,微笑對身旁一個氣度儒雅的文士說道:「君實,過來坐下吧,這會應該沒有我們什麼事情了。」

「趙學士,我等奉命監考,待會還要在院中巡視,豈能如此鬆懈。」儒雅文士搖頭拒絕,肅容說道。

趙概也知道儒雅文士的性子,聞言只是笑笑,也不著惱,過了片刻,待傳令人都回返之後,立刻示意隨從敲響金鑼,宣布會試正式開始。

會試,也稱為貢試、省試,不規定具體日期,一般是在二三月份舉行,所以世人稱之春閨,參加會試的人,必須具備舉人的資格,但又不是所有的舉人都能參加會試,他們還得經過磨勘和複試的考核,唯有名列前三等的人才可參加會試。

不然宋朝具有舉人身份的文人士子不下數萬,都來參加會試,貢院肯定容之不下,批閱考卷且不說,單是維持考場秩序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像楚質一樣,手中執有朝廷大臣舉薦書的人,自然是不用參加複試,也不須舉人身份,直接就可以進來正式考試了。

聽到鳴鐘,楚質知道會試開始了,執起已經沾好墨汁的毛筆,認真工整的在平鋪書案的潔白紙張卷首寫上自己的姓名戶籍等資料,檢查無誤後,才認真仔細思考懸掛在前方的會試題目。

會試首場,是經文題三道,以及試貼詩一首,題目非常簡單,只要參加會試的文人士子博聞強記,學識淵博,都可輕易作答完畢。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萬鍾則不辨禮儀而受之,萬鍾於我和加焉。」楚質默念三句經文題目,過了片刻,露出自信笑容,第一句,天下有道……,出自《論語·季氏》,第二句今天下車同軌……,出自《中庸》第二十八章,第三句萬釧則不辨……,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

想清楚經文的來源,楚質自然是奮筆疾書,點明出處,將其補填完整,還附上其意思解釋,以及自己的看法,寫完之後,仔細查看是否有要避諱的地方,斟字酌句推敲思索其中有無改進之處,直到楚質自己覺得滿意,不再需要修改,才把注意力集中到試貼詩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