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之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 勘合貿易(四)

沉吟了一陣,我再次看了看那枚小一點的永樂錢。雖然有一點差異,但是和正品相似度極高,以如今日本的鑄錢技術,應該達不到這個水平。

據我所知,直到幾十年後,日本才鑄造出了品相媲美渡來錢的寬永錢。寬永錢的鑄造者,是常陸水戶藩富商佐藤新助父子。他們經過兩代人二三十年的努力,才發展出了較為成熟的鑄錢技術。之前由於國內鑄錢水平不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都是以從中國進口的渡來錢作為流通貨幣,而其中最受好評的,就是經由勘合貿易從明廷換來的永樂錢……

想到這裡,我忽然靈光一閃,很快就明白了這個問題。

「不錯,這錢的確是從西國傳來的,」我點了點頭,「之前還沒有發行分判金時,由於永樂錢短缺,因此我曾經從四國調集了一批。」

「從四國嗎?……那麼是哪家大名鑄造的?」信長開口發問道。他的目光緊緊的盯著我,顯然是非常在意這件事情。

這也難怪,永樂錢是信長的招牌,很大程度上還代表著他的信譽,他自然是分外關心。而且,西國的鐚錢,本來是以四比一的比率兌換永樂錢的,按照這個比率,信長完全可以將換來的鐚錢全部熔化為銅,按照市價就和兌出去的永樂錢差不多;但若是一比一和撰錢屋交換,那麼信長就吃大虧了,鑄造這種錢的人,將會套現到四倍於鑄錢成本的金子。考慮到去年大批鑄造的判金即將發行,這件事就更加不容忽視。

然而,在這件事上,我並沒有作任何的手腳,雖然信長的目光十分嚴厲,我的態度卻依舊是非常的坦然。

「這些錢並非是在日本鑄造的,日本還沒有大名可以做到這個程度……鑄造的地方,是在明國。」我回答信長說。

「是這樣么?」林秀貞將信將疑,「既然也是在明國鑄造,為什麼會和正品永樂錢不同呢?」

「關於這件事,臣下倒是知道一些,」我向信長欠了欠身,「臣下家中,有一位明國商人……據他所言,正品的永樂錢,是由明廷的錢局鑄造的,然後通過勘合貿易流入到日本;但是十幾二十年前,因為細川、大內兩家相繼衰落,日本再沒有大名具備進行勘合貿易的資格,也就無法從明廷獲得永樂錢了,所以在明國的江南地方,就有一些商人和富紳私鑄這種永樂錢,和九州的商人進行私商貿易,換取大量的白銀等物。」

「明國的商人,可以鑄造出這等精緻的錢嗎?」信長若有所思。

「正是。」我點了點頭。

「原來是這麼回事……剛才是錯怪宣景殿下了,」林秀貞低頭向我致歉,神情也輕鬆了下來。然後,他轉過身去,向信長請示道:「主公,既然也是來自於大明,那麼這些永樂錢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吧!」

「宣景,你覺得呢?」信長問我。

「臣下同意秀貞殿下的意見。」我回答道。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輸出白銀、輸入永樂錢,對於日本和大明來說是各取所需,我自然不會表示反對。

如今大明在東方的地位,就相當於後世的美國,大明鑄造的永樂錢,也就具有了國際貿易貨幣的地位,通過鄭和的西洋之行和後來的堪合貿易,在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廣為流通;即使不是明廷官辦錢局所鑄的錢,只因為同樣出自明國,也基本能夠通行無阻,正如後世國內那些出自小作坊的地攤貨,一旦貼上了「驢」、「達文西」等歐洲名牌,就照樣能夠賣出天價一般。

然而,對於我的表態,信長卻十分不滿意。

「你的意思是說,任由九州、西國的人用這些從明國廉價買來的錢,換走我撰錢屋的金銀么?」信長用力合上了摺扇,「這樣是絕對不行的!」

「或許……我們可以同樣進行私商貿易,甚至向大明提出重開勘合貿易的要求。」我想了想,出言對信長提議道。

這比我預計的提議時間要早一些,按照原本的計畫,我是準備等「風神級」的後續三艘商船完工後再提出堪合貿易的。那時,我不僅有現成的大船,而且跟著大友家熟悉了航線,能夠大致主導兩國之間的勘合貿易。而現在提出來,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只能讓那些堺町的商人佔住大頭,畢竟他們就是由勘合貿易起家的。

可是,九州方面這樣走私永樂錢,對於撰錢屋的業務的確有很大的干擾。既然被我發現,那麼無論是作為撰錢屋的主導者之一,還是作為金座的主持者、或者是三貨兌換制度的主要創立者,我都不能聽任這件事繼續下去。

只要能夠重開堪合貿易,日本國內的私商貿易自然就會大受打擊,甚至徹底失去生存的土壤。

而在明廷那邊,對私商貿易更加深惡痛絕,一般的處理方式,是把私商貿易作為倭寇侵掠的組成部分,進行大力的取締和打擊。為了得到日本方面的配合,明廷還曾經兩度派人前來日本,尋求制止倭患、重開堪合貿易之事。一次是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夏,由鄭舜功從廣東經大小琉球至九州的豐後,派出從事官沈孟綱、胡福寧等去幕府交涉制止倭患問題,然而當時將軍早已喪失控制全國的能力,鄭舜功不得已回國;不久,大友宗麟派僧清授隨鄭舜功至明,表示奉明國典,制止倭寇,要求給與堪合貿易資格,於是浙督胡宗憲又派蔣洲赴日交涉,可惜當蔣洲於嘉靖三十六年(1557)至北九州時,恰值大友宗麟與大內義長間爆發戰爭,他在北九州滯留了一段時間,最終無奈回國,並且奏報朝廷日本戰亂,各家互不統屬,無法重開勘合貿易。然後,明廷就放棄了聯繫日本方面的努力,轉而全面禁止日本船隻,不論是私貿船還是倭寇船都予以緝拿。

換而言之,只要信長向明廷遞交國書,並且稱臣納貢,重開堪合貿易就是十拿九穩的事。

只是,我非常懷疑,信長會不會願意向明廷稱臣納貢?以他的性格,恐怕很有一些難度。當初足利義滿的兒子足利義持,就是不願和他老爹一樣稱臣,從而放棄了勘合貿易的巨大利潤。還有信長的後繼者猴子,那更是自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被大明封為日本國王,居然氣得跳腳,而且還想著佔領朝鮮和大明。

果然,聽了我的提議,信長沉吟了片刻,就揮手讓我和林秀貞退下。

「關於這件事,過一段時日再計較。」他說。

……,……

七月份,朝廷根據信長所請,以元龜年間幾經戰亂、災禍頻頻之故,取《老子》中「清凈者為天下正」,以及《文選》中「民以食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等句,改元為「天正」,是為天正元年。

為了慶祝改元之瑞,信長向朝廷進獻了百枚大判金、千枚小判金和萬枚分判金,總價值四千五百貫。這些判金,都是過去一年中林秀貞主持鑄造的,總數高達百萬枚以上。然而,由於私商永樂錢的問題沒有解決,信長放棄了這個難得的機會,暫時沒有將其交予撰錢屋公開發行和兌換。

二十八日,信長召集軍勢,再次征討朝倉家和淺井家。

這一幕情形,不禁讓人想到了三年前的事。那時候,同樣是剛剛改元,同樣是征討朝倉家,結果卻是令信長几乎陷入絕境的金崎大撤退,然後又被一向宗攪得焦頭爛額,並且陷入武田家、足利家、朝倉家組織的包圍網之中。

好在這些危機都沒能打倒信長,織田家的勢力依然不斷的壯大著。如今信長已經一統畿內,而且身邊再無掣肘,威勢比三年前更加強大,獲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進攻小谷城一役,長期防守淺井家的羽良秀吉擔任了前線總大將的職務。這是織田家的傳統,戰事發生在誰的轄區,就由誰擔負主要責任。當年進攻中美濃時,前線總大將是森可成;而前年燒討比叡山,則由滋賀郡郡代明智光秀擔任前線主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羽良秀吉和我有些相似,習慣於通過調略瓦解敵人。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淺井家的重臣宮部繼潤就投向了羽良秀吉,並且收他的外甥木下治兵衛(後來的豐臣秀次)為養子;戰事剛一開打,北近江伊香郡的大豪族、姊川之戰時出兵過千人的阿閉貞征,同樣接受了秀吉的調略,向織田軍讓開了越前國通往小谷城的要道。這一下,信長年初在琵琶湖建造的船隻就派上了用場,大量織田軍渡過琵琶湖,直接切斷了小谷城和朝倉家的聯繫,將小谷城徹底孤立起來。

聽到這個消息,我知道淺井家已經完了。而後,由於秀吉三年來一直擔任坂田郡郡代,以少數兵力和淺井對峙,並且調略了伊香、淺井兩郡的不少豪族,淺井家的這三郡舊領,將會順理成章的交給他來管轄。完成這一步後,秀吉將真正確立他在家中的地位。

由於接受了掃平一條家和長宗我部家的任務,我沒有參加這次征伐,而是調集軍勢、軍糧和船隻,準備出兵土佐國。

在出兵之前,我先和小夏前往讃崎國聖通寺山城,為景太郎舉行元服儀式。

按照慣例,武家之子正式的元服年齡,是在十三歲、十五歲或者十七歲。我原想再過兩年,等景太郎十五歲時為他元服,但這次掃平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