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終極戰爭:毀滅紅色帝國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郭松齡、姜登選、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奉軍著名將領。郭松齡出生於盛京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趙家鋪村),祖籍山西汾陽縣。據族譜溯源和後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於世亂和兵禍,家業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儘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裡,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爭的爆發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是日俄交戰區,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1905年秋,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以培養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並以優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願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小學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裡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係很密切,並從他那裡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後,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帶兵嚴謹,勤於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係,並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並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群眾婉言相勸,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後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複原職。武昌起義後,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係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後,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後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後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畫。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佔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佔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佔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

姜登選(1880-1925),字超六,直隸南宮縣(今河北南宮市)人,奉系將領。姜登選生於一個農業、商業兼業的富裕家庭。年少時有志學問,在認識到富國強兵路線的必要性後,走向了軍人的道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姜登選官費赴日本留學學習軍事。其間受黃興、宋教仁的影響,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參加了「同志會」,次年參加了孫中山在日本組織的「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姜登選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歸國後在奉天巡防統領朱慶瀾手下任職,朱很賞識其才能。朱慶瀾轉赴四川省任職後,姜登選隨他一同前往,任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二等參謀官、四川陸軍小學堂總辦等職務。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四川總督趙爾豐被迫下台。此後朱慶瀾在成都被擁立為四川軍政府副都督,姜登選被推薦任四川軍政府參謀總長,固辭不就任。此後朱慶瀾的部隊士兵嘩變,姜登選隨朱一同退出四川省。民國元年(1912年),姜登選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13年,任貴州陸軍第一師參謀長。同年11月,朱慶瀾到黑龍江任職,姜登選署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長。12月,獲授陸軍少將銜。1914年6月,姜登選任鎮安右將軍行署參謀長,輔佐朱慶瀾。同年5月,朱慶瀾被許蘭洲逼迫下野,姜登選亦隨之下野。1916年,朱慶瀾任廣東省長,姜登選隨任補佐。1917年,朱慶瀾辭去廣東省長職務,姜登選隨之辭職。此後,姜登選被北洋政府召還,任總統府咨議。1922年,姜登選任奉軍總參議,歸屬奉系軍閥張作霖。同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敗北,姜登選親自上陣,率工兵建造防線,支援奉軍撤退,受到張作霖的好評,被任命為奉軍訓練總監、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等職務。姜登選積極投入到奉軍的重建和精銳化工作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姜登選任鎮威軍第一軍軍長,和同僚郭松齡對立。九門口一役,郭松齡懷疑姜登選所部陳琛旅不聽調遣,欲將之正法。姜登選為之辯解,郭松齡不聽。後來張學良跪述於郭松齡之前,痛哭失聲,郭松齡才免陳琛死罪。此後,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們同樣認為應該裁軍以休養民力。因此,他們向張作霖、段祺瑞進言,但未獲採納。1925年8月,姜登選南下任蘇皖剿匪司令、安徽軍務督辦。後來受到直系軍閥孫傳芳的攻擊,從安徽撤退。姜登選與山東張宗昌聯合,遭到孫傳芳的反擊,結果二人慘敗。此後,姜登選任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同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南發動兵變,倒戈反奉。姜登選乘車赴奉天經灤州車站,欲與郭松齡面談,進城後被扣押。郭松齡力勸姜登選合作反奉,反遭大罵。姜登選曆數其叛上謀友之罪,被下令處死,11月26日被槍斃,時年46歲,盛於薄木棺材,放置於荒野。後來,郭松齡兵敗,韓麟春親自為姜登選遷墳至原籍厚葬。當開棺時,只見姜登選的遺骸雙手綁繩已松,棺內木板遍布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擊,其實並沒中要害,而是被悶死在棺中。見者無不垂淚!姜登選性情剛毅果敢,待人誠實,為官清廉,不唯榮利,治軍嚴明,平易近人,為駐地軍民及家鄉人民所懷念。

李景林,字芳宸,號「廣古川」。生於清光緒十年(1885),河北省棗強縣人。幼承父藝,從學技擊,在家鄉習燕青門及二郎門等武術。少年入奉天的「育字軍」(清朝辦在瀋陽的學生軍校)。因他聰穎及武術基礎好,受到軍中「管帶」(清朝軍官的職稱)宋唯一的喜愛。宋唯一是武當丹派一位劍俠,對李景林單傳秘授了武當劍法。八國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