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龍戰四野:醒獅怒嘯東亞 第三十五節 東北閱兵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上午,中國東北的心臟瀋陽城,一場空前浩大的慶祝典禮即將在這裡舉行。早晨瀋陽還下著濛濛細雨,就在眾人暗自遺憾天公不作美的時候,到了九點多的時候陰沉沉的天空突然雲淡風輕,很快烏雲散盡艷陽高照。張學良不禁感慨,老天爺都這麼配合,要和我們萬民同慶了。

早在一九30年的時候,瀋陽市政府便按照張學良制定的「東北發展第一個五年計畫」中的對瀋陽城市建設的規劃藍圖,將瀋陽市區中央地區建築物全部拆遷掉,耗時數月開拓修建了一座面積廣闊的大型廣場。廣場為正矩形,其中南北長八百米、東西寬五百米,面積達40萬平方米,可容納六十萬人舉行盛大集會,超過蘇聯紅場成為此時世界面積第一的廣場(此時天安門廣場還沒有出現),被張學良命名為「工農廣場」。廣場的北端矗立著雄偉的東北民事議會堂大廈,東北會戰後瀋陽政府在張學良的授意下又在廣場中央建立了一座高大的中華民族英雄烈士紀念碑,碑名由張學良題寫,碑身背面則由張作相潑墨揮毫題字:「從一八四〇年至今,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中華民族各族英雄和烈士們永垂不朽!」紀念碑身兩側裝飾著用戰斧、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中華民族英雄烈士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11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外表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工農廣場南端莊嚴肅穆地屹立著中華民族英雄烈士紀念博物館,內設「凌煙閣」(仿唐太宗時期的「凌煙閣」),閣樓里記載著自1840年以來為中華民族復興事業前赴後繼浴血奮戰和英勇捐軀的各民族英雄和烈士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光榮事迹檔案。民事議會堂大廈和紀念碑之間左側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巨型漢白玉塑像,右側是東北第一代統帥張作霖大帥的巨型漢白玉塑像。

慶祝典禮會場便設在工農廣場,瀋陽主街道勝利大道從廣場北部貫穿而過。廣場北面有一片用漢白玉修切的河塘,內設噴泉流水雕塑,潺潺流動不絕。河上並排架著三座白石橋;再北面便是高高聳起東北民事議會大堂的觀禮城樓,城樓前挺立著兩根電動旗杆。此時廣場經過修葺,各個建築外表都用塗料最新噴塗過,可以說是煥然一新。議會堂大廈前巨大的橫標為「東北易幟八周年簪朝鮮勝利收復慶祝典禮」,兩旁的標語東為「偉大的中華民族萬歲!」,西為「偉大的中國人民萬歲!」。

主席台和觀禮台設在民事議會堂大廈觀禮城樓上。大廈屋檐下,十二盞大紅宮燈分掛兩邊。靠著城樓左右兩邊的石欄左邊是八面中華民國國旗迎風招展,右邊是八面東北軍軍旗獵獵飄揚。整個會場充滿喜氣和熱烈氣氛,現場各個重要崗位交通要道都已經被數千憲兵和軍警牢牢把守,會場周圍各個制高點都也被東北軍安全部特工控制,張學良再三囑咐過安全工作第一,絕對要萬無一失,負責安全工作的的衛隊團團長劉多荃和瀋陽憲兵軍警司令齊恩銘絲毫不敢懈怠,每一件安全工作都是他們親自過問親手安排的。同時瀋陽郊區兩座軍用機場內四個大隊的戰鬥機將在慶典期間將不停巡邏警戒在瀋陽的上空。

上午十時,熙熙攘攘的工農廣場彙集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群眾隊伍。會場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人都激動不已,歡樂的交談聲鼎沸般。從早上五點鐘天還沒有亮的時候,就有群眾的隊伍陸陸續續入場了。這一天瀋陽各大商店裡面的國旗和軍旗被搶購一空,人們有的擎著國旗舉著軍旗,有的提著紅燈籠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地點排列。到了十一時,工農廣場已經成了人的海洋,掎裳連袂、人如潮流。彩旗翻動,猶如像海上的怒濤波浪。此時會場上聚集了超過五十萬東北各地各界各民族群眾,整個會場被擁擠的人群聚集的水泄不通、比肩繼踵。今日瀋陽城萬人空巷,會場群眾其中半數以上是瀋陽市民,另外則是從瀋陽郊區或者從東北各地乘坐火車汽車趕來參加典禮的民眾。工農廣場兩旁的許多建築物上都張燈結綵、旗幟飄揚。會場里的工人、學生、幹部、市民、城防部隊都舉著臨時趕製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和紅底戰斧軍旗及其他紅旗、紅燈和彩色小旗,會場上真是成了彩旗彩燈的海洋。除了漢族,另外身穿具有民族特色服裝的朝鮮族、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東北境內少數民族代表格外引人注目,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舉著綠底白色的星月旗顯得分外不同。會場上五十萬的群眾按照瀋陽市政府工作人員的安排分區席地而坐,很有秩序。場區前端靠近勝利大道的設立了四個觀禮台,上面的嘉賓席是給各民族、各職業代表的。比如優秀工人農民勞動模範代表者,以茅以升、李四光、竺可楨、侯德榜為代表的東北科學家和以魯迅、張伯苓、郭沫若、陶行知為首的東北文藝大家們,北朝鮮省省長金日成和南朝鮮省省長李承晚也在其中。另外還有一些金髮碧眼的華籍歐美科學家也受邀而來,最令人注目的便是一頭華髮的東北聯合大學首席物理教授愛因斯坦博士,此時他正在和旁邊的翻譯家、學者朱豪生興緻勃勃地談著什麼。會場上人人情緒高漲,滿面喜色;受檢閱部隊則整整齊齊站在勝利大道西側。現場十萬名東北青少年學生身穿校服揮舞花束組成巨大的「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八個大字,這也是張學良制定的這次慶典的主題。

十一點五十分,工農廣場上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巨雷滾滾般的掌聲。中國東北行政總長官兼中國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張學良一身筆挺嶄新的戎裝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地出現在議會大堂觀禮台上,他的身後跟隨著的是陸軍上將于學忠、粱忠甲、萬福麟,海軍上將沈鴻烈,空軍上將馮鏞,炮兵總司令吳克仁、副司令鄒作華,陸軍中將榮臻、王以哲、王樹常、何柱國、李杜、蘇炳文、黃顯聲,陸軍少將龍雲峰、丁超、馬占山,警備處處長高紀毅、副處長孫旭昌,憲兵部隊總司令齊恩銘等眾東北武裝部隊的高級將領和東北政務總督辦張作相、遼寧省省長汲金純、黑龍江省副省長兼東北民事議會議長莫德惠、熱河省省長翟文選、黑龍江省政務督辦鮑貴卿、交通部部長趙鎮、交通部鐵路局局長曹曜章、社會建設部部長張錫鑾、副部長湯國棟、工農銀行行長蔡運升、遼寧省民政廳廳長陳文學、北平市市長危道豐、黑龍江省省長郭宗熙、工業部部長馬景桂、農業部部長王卓然、教育部部長吳家象、教育部副部長陶行知、邊防部秘書廳廳長王樹瀚、邊防部機要秘書長秦慕寒等一干東北政務高層,舊北洋政府時期吳佩孚、孫傳芳兩名退役上將也出現在了主席台上。頓時全場五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那裡。

觀禮台上還有來自國內、國外各方勢力和國家代表。其中國民黨代表有中央系的參政會秘書長邵力子,陸軍上將陳濟棠、徐永昌,空軍上將周至柔,防空兵總司令黃鎮球中將,陸軍徐庭瑤少將(國民黨軍裝甲兵之父,1943年提出了「裝甲機械論」)等人;國民黨滇系代表龍雲、盧漢;桂系代表白崇禧、黃紹竑;晉系代表陳長捷、郭宗汾、傅作義、李服贗;魯系代表孫桐萱、曹福林;西北系領袖馮玉祥上將、于右任、鄧寶珊等人;國內中共代表為中共副主席周恩來,通訊社社長博古,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員王若飛,紅軍將領林彪、劉亞樓、賀龍、葉挺等一行十餘人。除了國共兩大黨派,國內第三民主黨派也受邀派來了沈鈞儒、章伯鈞、左舜生、陳銘樞、譚平山等二十多人前來觀摩參觀。

國外方面,在一個月前就接到東北政府邀請的各國使團今天也雲集東北。東北的鐵杆盟友德國軍政代表團當仁不讓為各國中規格規模最大最為豪華的,立席的上將中將就有好幾個,比如陸軍博克上將、曼斯坦因中將、古德里安中將、空軍凱瑟林中將,還有海軍少將鄧尼茨等人,整個使團由德國外長阿希姆·馮·里賓特洛帶領。此時德國已經兵不血刃吞併了歐洲數國,國力飛速發展實力雄厚,德國人心中的高傲和跋扈從德國代表團將領官員睥睨其他國家使團時候的眼神就可以看出來。蘇聯使團以巴甫洛夫上將、朱可夫中將為代表;美國以哈爾西海軍中將和陸軍麥克阿瑟中將為代表;英國代表則以弗里貝格中將和奧金來克少將為主;法國代表是陸軍克拉普上將和亨蓋茨中將;義大利代表為加里博爾迪中將;另外荷蘭、比利時、芬蘭、瑞典、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南美諸國也紛紛派出或多或少的代表參加。

一時間東北民事議會大堂觀禮台上將星閃耀,三百多個席位座無虛席,各國各方代表濟濟一堂。身穿黃昵軍服的是中國國民黨軍代表、灰色軍裝的是中共紅軍代表、身穿中山裝的是國內其他第三黨派代表和社會賢達以及文職官員;國外使團中,深棕色鑲嵌紅條軍裝的是德國代表、純白軍裝是英國代表、淡黃色軍裝的是法國代表、穿著厚厚冬季保暖軍衣帶著氈帽的是蘇聯軍方代表、深藍色的是美國海軍將領;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各國軍服,在加上炫目的勳章綬帶,真是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漢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此起彼伏熱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