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龍戰四野:醒獅怒嘯東亞 第三節 戰爭機器

10月20日,剛剛返回瀋陽的張學良來不及休息立刻再次召集東北全體軍政高層召開會議,開始實施他治理東北發展東北的第一步,制定東北第一個「五年發展計畫」。

首先會議上張學良第一句話便是快刀斬亂麻宣布東北各個階層軍政分家,軍人不得擔任政府官員職位,同時各地方政府官員也絕對不準踏足軍界,軍政兩路權利最終在東北最高行政和軍事長官張學良的手中融合。這樣施行後從此像以前某地駐軍團長同時也是當地鎮長或者某地市長還是中校軍銜的情況就不再存在了,這樣也大大減免了軍政權力糾合產生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的機率,因為地方勢力的猖獗是不利於東北的整體安定和張學良的集中統治的。像此時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地方軍閥便是由於中央難以約束其權利分配導致的,大部分省主席也是中將上將軍銜,既掌管一省政府機構又掌管一省軍事權利,成為一個個「土皇帝」所以也就常常不聽南京中央的號令了。

至於政府機構,張學良再次大刀闊斧改革,取消先前張作霖時期的各個政府機構,重新設定建立16個部門,分別為:邊防部(統管東北邊防軍,是東北最高軍事機構)、安全部(即東北的情報間諜組織)、公安部(負責東北公共安全和東北警察和武裝警察以及特種武裝警察部隊的建設)、司法部(制定東北地方法律條文)、檢察部(監督政府機構運轉和官員從政清廉腐敗情況)、財政部、教育部、工業部(包括輕工業部和重工業部)、農業部、商貿部、交通部、衛生部、宣傳部、科技部、社會建設部以及行政部,除了少個外交部,其餘都是和國家政府機構一樣,下轄廳、局、處等工作部門。這項改革目的是精簡以前臃腫的政府機構,裁掉了很多可有可無的部門單位,減免了大量政府經費,也使之更有效率地運轉。各部門部長人選待擬定宣布。

此時東北轄區為遼寧、熱河、吉林、黑龍江四省(原先攻佔的河北、察哈爾等省以及北平天津二市地盤全在北伐戰爭中丟掉了),各省省長人選為:張作相為遼寧省省長,翟文選為吉林省省長,莫德惠為黑龍江省省長,汲金純為熱河省省長(全是南京政府在張學良推薦下任命的)。

張學良在宣讀了各政府部門相關人事任選名單後還宣布成立「東北民事議會」(相當於後來的人大代表制度),宣布每半年召開一次,參與者為東北各縣(市)的人民代表,這些人民代表由當地群眾推選出來,他們將在民事議會上傳達東北最底層老百姓的要求和心聲,從而改變東北最高政府的相關政策等等,這一政策也間接地讓民主的思想在東北開始傳播。

接下來正式計畫第一步,張學良石破天驚宣布在東北四省舉行「土改」運動,即是「土地改革運動」,公布了《中國東北土地改革法》(當然是依照後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改編而來,由張作相等一批專門人員根據東北現行的實際情況加以具體完善),這項計畫當然是張學良抄襲以後共產黨執政時候的政策,但比共產黨那時候溫和的多,同時也比楊宇霆那時候「屯墾荒地劃分給農民」更加徹底。首先廢除了土地私有制,規定土地歸政府所有,實行農民階級土地承包制度。地方軍閥和官僚囤積的大量私人土地,比方湯玉麟和常蔭槐家族霸佔的大片土地全部統統沒收,然後根據《土地法》分配給向政府註冊後的農民。為了減少實施的阻力,張學良採用了「經濟上保護富農」的政策,穩定了民族資產階級,也有利於發展農村經濟。當然一些惡名昭著的大地主當然是毫不手軟地打擊,將其土地資產沒收充公。這樣在很短的時間內東北廣大無地或少地的農民、佃戶將無償分得了土地和大量的生產資料,農民耕種土地收成直接按照國法向政府交納賦稅,從而直接免去了向地主階級交納的沉重苛刻地租。這樣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將大大提高,東北的農業也直接地得到迅速發展,在讓農民生活得到實惠和改善的時候也大大充盈了東北的政府財政。

張學良還下令民兵部隊進行大規模的開荒屯墾運動,讓東北的大片荒地被開發利用起來,也增大了東北的耕地面積。

經濟發展方面,建立一批政府經營的「國企」,除了東北鍊鋼廠、發電廠、煤炭加工廠、木材加工廠、電動機廠、糧食加工廠、電器廠等重要大型企業,服裝廠、塑料廠、橡膠廠、玻璃廠、印刷廠,造紙廠、自行車廠、火柴廠、農藥廠、化肥廠、牧場、農場等民用中小型企業也大力發展。在政府在大力發展政府經營的大型企業同時也注意保護私營工商企業的發展,允許個人企業單位經商,但是軍隊和政府內部人員不許從商。之外,張學良還很醉心地準備成立數家「國營」大型公司,進行軍民兩用的生產,戰時立刻轉化為武器生產公司。東北金屬公司、東北發動機研製公司、東北重型機械公司、東北能源公司、東北鋼鐵公司、東北「白山」醫藥公司等日後一批後來享譽世界的軍火大亨就是在張學良的大力推動下陸續建立起來。為了推動東北金融機構的完善,東北工農銀行也於1928年12月1日成立,後期還有東北建設銀行、東北人民銀行等數家金融機構成立。這是東北政府自己的中央銀行,擔負著東北金融、貨幣流通、穩定物價等經濟方面的重任,張學良對金融方面可謂是一竅不通,這種頭疼的事情就交給銀行的那些專家負責吧。除了工業、農業外,張學良還讓相關部門制定了寬鬆的副業第三產業等等發展的條框,鼓勵支持這些行業的發展,從而增強東北政府的經濟收入。

東北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便是石油。

本來東北在新中國建立前一直被國際上那些地質專家認定為「不可能產油」的地區,但是由於張學良的「先知」,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數個東北大型油田在1929年初被提前幾十年開採出來,當然他對外托稱是邀請了德國地質石油專家勘探出來的,「中國東北石油集團公司」隨之成立,這是東北政府直接控制掌管的亞洲最大的石油集團公司,張學良則是最大的股東。同時油田附近衍生出大批化工集團和化工加工廠也拔地而起。氨廠、硫酸廠、電解鹼廠、乙烯廠、塑料加工廠等石油化工廠的發展不但能解決東北的軍民能源問題,同時還能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促進東北經濟發展,這其中還能培養東北的化工人才,生產的石油化工產品對國內外銷售又能增加財政收入,一舉多得。當然這些油田油井的重要張學良也心裡很清楚,為了不被敵對勢力破壞,張學良準備特地調撥軍隊和武警進行保護。

民族前進的動力在科教。科學和教育也是東北的發展重點,張學良和張作相、莫德惠等人仿造後期新中國的教學制度(大半是張學良的「創意」),結合東北現狀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東北教育大綱」,學校教育設定為幼學教育(一年)、小學教育(六年)、初中教育(三年)、高中教育(三年)和大學教育。新出爐的《中國東北教育法》規定東北7歲兒童必須上學接受學校教育。各地政府興建學校,每個市(縣)的小學和中學的數量都有相關法律規定。爭取在第一個五年計畫完成的時候,全東北適齡兒童就學率能達到90%以上。同時為了方便文化交流和文字使用,東北政府推廣簡體字,主要由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熙和著名教育家王世傑負責,教育部現行公布了3000個常用漢字的簡繁對比表和現代漢語拼音方案(這又是張學良通宵N個晚上的心血成果)。

大學是教育高等學府,綜合性地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它選拔具有高中以上學歷者進行教育和培訓,並以考試考核的方式檢驗其所學知識和技能。大學通常被人們比作知識殿堂上的象牙塔,可見它對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張學良統計了一下東北的大學,此時東北公立和私立的大學共有19所,比較著名的有東北大學、吉林大學等等,張學良首先將規模較小或者私人大學以東北系元老馮德麟之子馮庸創辦的「馮庸學堂」為主體統一合併為「中國東北聯合大學」,馮庸為第一任校長。同時張學良還制定了「505」大學建設計畫,即「到第一個五年計畫結束東北擁有50所公立大學和5所世界一流大學」,在張學良的支持下,一所所後期名譽世界的大學拔地而起,比如:中國東北科技大學,中國東北藝術學院,中國東北工業大學,中國東北農業大學,中國東北商貿大學,中國東北政法大學,中國東北師範大學等等,這些第一個五年計畫中成長起來的高等學府以後將給東北的建設源源不斷提供的大量各型人才,並吸引國內外大量教授留學生來東北任教或留學。為了促進東北科技的迅速發展,張學良還準備創建了「中國東北科學院」這個科研的殿堂(歸屬東北科技部管轄),下轄「東北自然科學院」和「東北社會科學院」兩大院系,後來還發展包括東北生物醫療研究中心、東北核物理研究中心等機構,高薪聘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科學家前來任職參與研究,每年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東北政府將向其頒發獎金。

國內外每個政府都有自己的「舌頭」,即為政府宣傳的通訊機構,張學良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