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四 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傳,第十二——韋一笑傳

韋福娃,字一笑,以字行,唐南康忠武郡王韋皋二十一世孫也。

少貧賤,延祐間用兵西北,征入行伍。

一笑為軍吏所驅辱,怒而殺之,遂亡入昆崙山,匿武氏庄中。

莊主武正陽,宋末義士武修文之幼子也。

修文及兄敦儒死襄陽,正陽與友朱忠理等攜家徙崑崙。

一笑身僅六尺,形貌粗陋,然慷慨豪邁,英氣過人,正陽異之,授以內家吐納之術,且欲螟蛉之。

正陽孫烈嫉,讒一笑於正陽,乃止,然亦頗厚遇。

正陽死,囑烈以兄弟待一笑,烈竟驅逐之。

一笑無技維生,唯以採藥自給。

越數年,于山間偶見一蠶蟲,通體晶瑩,純白如玉,爬行如風,一笑大奇,追攫之,竟為蠶所蜇,須臾,奇寒徹骨,手足冰結,幾欲凍斃。

一笑以正陽所授內家術御之,久之漸暖,覺腋下生風,周身輕盈,自此縱躍如飛,力大無窮,單掌可開碑碎石,中人立僵斃。

一笑大喜,以得之冰蠶故,號之曰「寒冰綿掌」自此名動西域。

泰定間,明教主陽頂天據光明頂為叛,一笑往投之,甚為頂天所重。

累遷至雷字門主,隸光明左使者楊逍,逍以一笑無學貌陋,頗輕之,一笑亦深惡逍。

後頂天與少林僧渡厄等激斗,大敗之,然頂天亦為渡厄所傷,未幾創發。

醫者言唯天山雪蓮可續命,然天山距崑崙千里,往來須月余,且雪蓮生懸崖絕壁間,覓采絕難,恐療救不及。

一笑請纓往之,七日即攜雪蓮歸,眾皆驚喜,問之。

一笑笑曰:「余,福娃也,以福得之。」

然眾訛為「余,蝠王也,以蝠得之」以為一笑驅飛蝠采之也。

頂天愈,遂封之為「青翼蝠王」其時,王與殷天正、謝遜、黛綺絲皆有大功於明教,號「紫白金青,四大法王」天正等事迹詳其本傳。

王與布袋僧說不得善,說不得聞武烈嘗開罪於王,即親往武氏庄以布袋擒之。

武烈度必無幸,長跪不起,涕不能仰。

然王亦不罪之,曰:「非公所不能容,福娃焉有今日乎?且公先人有恩於福娃,安可害公?」

遂釋之。

烈愧而歸。

頂天死,鷹王以勢大欲篡位,王與楊逍等共制之。

鷹王事敗,與其黨李天垣等逃歸浙江,事在天正傳中。

時五散人、諸旗使共推王繼位。

逍不允,欲專權於己。

王怒而與之相鬥。

逍技擊未及王,然屢施詭詐,王竟為逍所敗,咯血數升而走。

說不得曰:「逍凶狡如此,不可正面與之爭,何不趁夜群襲之,定取逍首。」

周顛等共許之。

王曰:「不可,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逍不仁,吾不可以不義。」

遂去光明頂。

後王內傷猝發,延名醫胡青牛診視之,青牛曰:「此冰蠶寒毒未化,適王為人所傷,致寒毒鬱結三陰,卒不可去,唯火蟾可解之。」

然火蟾急迫間不可覓。

青牛又告以飲人鮮血可保經脈不傷。

王嘆曰:「吾雖不學,亦知天地之大德曰生,豈能為此禽獸行乎?」

彭瑩玉曰:「夷狄,禽獸也。岳武穆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飲夷狄血而何傷!」

王悅,遂避居哈密力,日啖色目人血。

至正十六年,六大派起義師合攻光明頂,王自哈密力赴援。

與五散人同上光明頂。

五散人以為本教衰敗至此,皆無主故也,力主立王。

逍仍不應,周顛固爭。

逍怒,毆之,竟成混戰,皆為少林僧圓真乘隙暗傷,事見圓真傳中。

後武當張無忌力救王、逍得免,又助王療傷,驅盡寒毒,王感無忌恩德,遂主立無忌,後果立以為主。

王與逍隨無忌執掌總壇,為全教主帥。

十七年,王隨無忌東征,至武當,敗汝陽王勁旅;後入大都,劫汝陽王姬妾以救六派義士。

十八年,至少林寺,與救獅王謝遜。

未幾,無忌辭位,傳位於楊逍。

王聞,怒曰:「吾與逍同為全教主帥,功不在逍下,而逍素無德行,焉能居此大位!」

遂決意圖之。

以五散人為「五福使者」改五行旗為五環旗,用《洪範》意也。

約期於十八年八月八日會於大都,燃聖火而舉大會,推王為主。

逍聞,以王於哈密力濫殺事示天下,且多誣構,事竟不成。

王不甘,出走波斯,訴逍於總教主韓昭。

昭幼為婢女,嘗侍逍女不悔,多為逍父女所辱,幸為無忌所贖。

聞亦怒,然以無忌意,不便拂之,但遣秘使至東,囑周顛等另擇賢者立之。

顛等不知王在波斯,以為已為楊逍所害,遂商而立吳王。

眾皆歡悅,逍聞之震怒,欲親東征,然其眾多叛離,尋病卒。

天下之大柄遂歸太祖矣。

王以總教終不助己,恚怒攻心,病發復飲人血。

總教上下稍嫌之,王亦慚恨,遂辭去,遠遁泰西佛朗機國。

王出沒若飛,來去如電,擄人啜血,如鬼如魅。

彼國上下皆驚懼,遂有吸血蝙蝠之怪談,其說至今猶存。

王不知薨於何時,然據西人湯若望言,彼邦至今有殭屍吸血,而得不死之說。

或王之精魄,尚在人間焉!

洪武五年,周顛特錶王之功德於太祖,太祖喟嘆良久,曰:「一笑誠天下奇男子,恨不得此人而用之,則擒王保保易如反掌爾!」

追贈王為哈密王,謚武福,配享太廟。

王妃武氏,武烈之獨女也,嘗與烈為陳友諒所錮,後王力救得脫。

烈尋病卒,武氏無依,王感正陽恩德,遂妻之,生子羽。

王出走波斯,而武氏母子卒為楊逍所獲,欲誅之,說不得等力救得免,遂投太祖。

太祖以王故待之甚厚,洪武間,羽從藍玉軍北伐有功,封揚州指揮使,遂世居揚州。

順治二年,大清兵南征,王十九世孫德昭殉難。

德昭無子,女春花沒入妓寮,遂絕後。

贊曰:明教以下武嗣興,遂造鴻基,蝠王雖出身微賤,然奇才異能,居功甚偉。

其進退若神,騰躍如飛,固並世無二,而援明頂,闖少林,擄徒眾而戲劍尼,劫姬人以陷淫奸,大皆人所不能,其神勇也如此。

至於其結親黨,抗楊逍,固非無所私心,然適足以挫逍之奸謀,而以大位留歸太祖。

帝王之興,必有先驅者資之以成其業,信哉!

然擄人飲血,過傷天和,聖賢所不取,宜其絕後。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此之謂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