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外二篇 參考書:武當七俠奪嫡考

武當七俠,親如兄弟,《倚天屠龍記》中描繪了他們許多「兄弟般的感情」但他們並不是親兄弟,甚至不是結義兄弟,而是武當派的第二代弟子,天下第一高手張三丰的傳人。

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純粹的親情、友情或義氣,而首先是同門關係,處於高於他們的門派中,被門派的規則所支配。

門派本質上是一個政治體制,必須靠權力機制維繫。

因此權力關係也無可避免地滲透進了這七位武當派的第二代弟子中,雖然往往只是間接,隱蔽地發揮著作用。

而其中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誰來繼承張三丰的地位?

誰將成為武當派第二任掌門人?

不管是對有野心還是對沒有野心的人,這個問題都很重要,這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武當七俠可以分成兩組,第一組是從宋遠橋到張翠山,他們是張三丰親授的弟子,和張三丰的關係親如父子;第二組是殷梨亭、莫聲谷,他們雖然也是張三丰的弟子,但是武功是宋遠橋等代傳的,和師父的關係就比較疏遠,而在權力體系中自然處於較下游的位置,基本上是沒有繼位的希望的。

但他們站在哪一方面,對於局勢也很有影響。

從第一組來說,最有希望的獲得衣缽傳承的莫過於宋元橋、張翠山二人。

宋是首徒,正如帝王有傳位給長子的傳統一樣,武林中也有首徒繼位的慣例。

因為首徒一般武功較師弟為高,又比較有權威,做掌門人較少爭議。

何況江湖兇險,武林中人得享遐齡的沒有幾個,一般都要儘早確定接班人,而這時首徒自然大佔優勢,令狐沖就是一個例子。

一般家族中還有「嫡庶」的分別,師徒之間基本沒有這個因素,這時候年齡長幼就成為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當然,傳位給誰,一般是掌門人自己的許可權,理論上他喜歡傳給誰就可以傳給誰。

但是為了維護本派的穩定,還是要有一定的慣例,否則就容易出亂子。

滅絕師太把掌門傳給了自己喜歡的小徒弟周芷若,許多大弟子不服,就鬧得雞飛狗跳,如果周芷若不是得到了絕世秘籍,武功大進,這個位置是肯定坐不穩的。

一個有智慧的領導人,不可能單純從自己的喜好出發,而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選擇最佳的繼承人,才能把自己的門派發揚光大。

張三丰就是這樣一個領導人。

張三丰是武當的創始人,武當派剛創派的時候,無非是一個老道士收了幾個徒弟,還談不上什麼未來。

等到過了二三十年,宋大俞二這些人都成長起來了,開始收自己的弟子了。

武當派成了氣候,在武林中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挑選繼承人的事情也就提上了議程。

其時宋遠橋已經有四十來歲,在江湖上已經相當有聲望,其他弟子相對來說就差一點,自然成為被默認的接班人。

但是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張三丰明顯更偏愛五弟子張翠山。

故事開始時,張翠山不過20出頭,武功威望都很一般,當然還不存在繼位的現實可能性,但是張三丰當時雖然已經九十歲,卻身體康健,精力旺盛,如果能再活十來年,等張翠山到了三十多歲,武功上有了突飛猛進,再立下一些功勞,地位就會大大提高。

而宋遠橋已經快六十了,年紀太大也不適合繼位。

這對宋遠橋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威脅。

古往今來,廢長立幼的帝王不計其數,更何況宋遠橋還沒有正式的名分呢?

張翠山失蹤後,張三丰一席話透露了自己的心扉:「我七個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雙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

可見,在張翠山還二十齣頭時,張三丰就有了傳位給他的打算。

但當時並未表露,直到張翠山失蹤五年,張三丰對他生還已經不抱希望時才明說,可見張三丰是充分考慮到師兄弟之間微妙的關係的。

接著就是俞岱岩殘廢,張翠山失蹤。

俞岱岩資質平平,殘廢與否無關大局,張翠山失蹤卻從根本上改變了武當的局勢。

張翠山失蹤後,武當的前景如何呢?

首先,宋遠橋顯然大大鞏固了其地位,到了十年後張翠山還山,看到宋遠橋作道士打扮,處處很有威嚴。

宋明明有妻有子,和張三丰一樣打扮成道士根本上就是從一個側面宣示自己作為武當掌門的法定繼承人。

殷梨亭說:「這幾年大哥越來越愛做濫好人,江湖上遇到甚麼疑難大事,往往便來請大哥出面。」

也顯示出宋遠橋的地位明顯高於他們幾個,幾乎被江湖上公認為武當派的第二代領導人。

但是張三丰此時還沒有完全確定宋遠橋的掌門弟子身份,他說:「我七個弟子之中,悟性最高,文武雙全,惟有翠山。我原盼他能承受我的衣缽。」

這話其實也就是借失蹤的張翠山向弟子們暗示,你們各有各的問題,還不夠資格繼承我的衣缽。

這句話實際上打壓的是被默認將繼位的宋遠橋。

同時也給其他人希望,主要就是俞蓮舟。

此時,俞蓮舟的武功在七個弟子中是最高的,甚至超過宋遠橋,這是他的一個有利條件。

書中言到:「近年來俞蓮舟威名大震,便是崑崙、崆峒這些名門大派的掌門人,名聲也尚不及他響亮。」

從性格上來說,宋遠橋為人寬厚親和,俞蓮舟卻古板嚴厲,書中說:「俞蓮舟外剛內熱,在武當七俠之中最是不苟言笑,幾個小師弟對他甚是敬畏,比怕大師兄宋遠橋還厲害得多。」

俞蓮舟這樣的性格和宋遠橋各有利弊,一個和善謙沖,八面玲瓏,一個威嚴有餘,人望不足。

派中大多數人不會希望俞蓮舟接任掌門,但是一旦接任也鎮得住局面,不會有人敢和他作對。

此時,除了是大弟子,宋遠橋並沒有明顯勝過俞蓮舟的地方。

但是宋遠橋的勢力已經日益鞏固,未來掌門的身份已經被江湖上所默認,即使張三丰想傳位給其他人,也不得不考慮作出變動對於派內派外的諸多不利影響。

除了這二人外,張松溪武功也不錯,為人足智多謀,心計比較重。

這樣的人聰明是聰明,但是缺乏領袖魅力,只適合做幕僚,副手,出謀劃策。

而殷、莫兩個小弟子呢,不但地位上和前幾個人差一截,而且一個優柔寡斷,一個脾氣火爆,毫無競爭力,這幾個人都是不用考慮的。

可是此時,張翠山卻回來了。

張翠山回山後,離開師門十年,武功落後師兄弟一大截,又和天鷹教的魔女結婚,張三丰居然一一寬容不問,表現出明顯的偏愛。

聯繫到前幾年張三丰表示自己想傳衣缽給張翠山,師兄弟們是略有些不快的:「宋遠橋等均想:『師父對五弟果然厚愛,愛屋及烏,連他岳父這等大魔頭,居然也肯下交。』」

他們會進一步想到,如果張三丰肯下交殷天正,張翠山的短處就變成了長處,這意味著張翠山有天鷹教的勢力作為外援,這對他主掌武當是很有幫助的,宋遠橋的地位將再度不保。

但是形勢急轉直下,不久各大門派趁張三丰壽筵逼迫武當,令張翠山自殺而死,這一潛在的矛盾沒有激化就消泯了。

張翠山雖然留下了兒子張無忌,但是年紀尚小,又得了絕症,不可能挑戰宋遠橋的地位。

經過張翠山自殺一事的刺激,又上少林被羞辱了一番,張三丰閉關修鍊,不問世事,將掌門之位正式傳給宋遠橋,這樣一來宋遠橋事實上接掌了武當掌門,其地位已經是無可動搖,很快就擺明要把掌門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宋青書。

張三丰閉關不出,宋氏父子掌握大權,雖然不能說是肆無忌憚,卻也沒多少顧忌。

這時武當派的上下關係已經有了微妙的不同,以致在光明頂之役中,宋青書堂而皇之地以武當少掌門的身份出現,對殷梨亭等人發號施令。

實際上宋遠橋雖然是掌門,宋青書雖然有才幹,但是他們忘記了,掌門廢立,還是張三丰說了算的事情,真正的大權還在張三丰手上。

張三丰本人不一定對宋青書反感,但是他對宋氏父子將掌門私相授受也微有不滿,會想到只要自己一死,武當派就變成了宋家的私人產業,非宋遠橋派系的其他各支很可能被排擠,這對武當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到了光明頂一戰,張無忌成就大名,後來又救援武當,立下無人可及的功勞。

形勢頓時逆轉,張三丰把張無忌當親孫子一樣看待,把太極拳太極劍等絕學傾囊相授,命他當少掌門大有可能。

張無忌雖然當了明教教主,再當個武當掌門也很正常(舊版里甚至當了峨嵋掌門),而和張無忌關係比較親密的,有小時候照顧過他的俞蓮舟和他救過性命,且和明教結成親家的殷梨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