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章 明教的三十年宗座空位期(1327-1332)

1327年,陽頂天的離奇失蹤為明教的十多年來的中興划上了句號。

這次突發事件源於一樁三十年後才被揭露的醜聞。

陽頂天的第一任妻子在長征中犧牲,當他繼任為教主後,就迎娶了一個出身武術家庭的年輕女孩作為新的妻子。

而他所不知道的是,這個女孩同她的同學成昆當時正在秘密的戀愛中。

出於虛榮心,她接受了陽頂天的追求,但是在婚後,她又恢複了和成昆的秘密往來。

他們的通姦地點是在光明頂的地下宮殿中,這裡比終年積雪的山巔要暖和得多,並且有一個出口通往山下。

陽頂天有時也到那裡修鍊高深的武術。

1327年,當陽頂天在地宮中練習波斯瑜伽術時,發現了妻子和成昆正在外面尋歡作樂。

憤怒與興奮的雙重刺激導致他的練習發生了嚴重錯誤,在幾分鐘內便因植物神經紊亂而死:同三十六年前的鐘明亮一樣。

當背叛他的妻子發現這一點後,因為感到羞愧而自殺。

成昆在痛苦和自責倉皇逃走。

不久,過分的精神壓力導致成昆變成了一個偏執狂:他在潛意識中將一切悲劇歸咎於明教的存在,以擺脫自己的道德責任,從此便處心積慮地策劃著摧毀明教的計謀。

這為後來的明教帶來了致命的威脅。

但即使沒有成昆的存在,失去了陽頂天的明教處境也岌岌可危:很顯然,他們缺乏一個眾望所歸的教主繼承人。

由此出現了長達三十年的宗座空位期(Sede Vate),事實上,陽頂天之死導致明教中的結構性隱患突然爆發,使得此時的任何人都難以得到教主之位。

這一隱患在於,明教的急劇擴張並未伴隨著政治體制上的改革,導致了指揮中樞的權力關係紊亂。

明教的指揮系統本來是很簡潔的:教主在理論上擁有幾乎不受制約的獨裁權力,在教主之下設有兩個光明使者作為副手,以及若干低級的附屬職位(如天地風雷四門)然後是五行旗等地方負責人及其副手。

但隨著武術高手們紛紛加盟,明教的組織日益擴大,如何安排他們的職位就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陽頂天接納這些來奔者的方式往往是加封法王、散人等頭銜。

所謂「護教法王」並非「光明使者」這樣的固定職位,而僅僅是一個品階,並非常設,人數也不確定。

諸如「白眉毛的老鷹王」這樣的稱謂僅僅是個人性的稱號,沒有可繼承性,與波斯總部的「十二寶樹王」完全不同。

在陽頂天統治初期,只有殷天正一個法王,後來隨著謝遜、韋一笑、黛綺絲等武術家的加入,才不斷有新的法王被冊封。

既然並非固定的職位,那麼法王們的許可權,實際上相當模糊。

既可以是殷天正這樣獨當一面,總攬大權的要人,也可以是黛綺絲這樣毫無實權的虛銜。

在職權上,他們無疑不能和光明使者相比,但在地位方面,卻又隱然與之相等。

至於「五散人」的功能和地位,就更加含糊不清了,他們既可以只是教主的私人秘書,也可以參與實際的政治決策,並沒有明確的規定。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明教中樞在陽頂天統治時期的急劇擴張,結果就是權責劃分的紊亂和內部矛盾的增加。

當然,只要陽頂天作為最高決策者的事實不改變,這一點也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後果。

如果陽頂天的統治期能夠再延長十年,這一系列問題也許都可以完滿解決。

但當陽頂天失蹤後,這一隱患就成為突出的現實困境。

各大勢力並存,彼此互不相讓,在一切問題都上爭權奪利,無法取得一致意見,明教由此走向了漫長的癱瘓和分裂。

這不禁令我們想起幾十年前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空缺時期。

(譯者按:1254年康拉德四世去世後,德意志和義大利陷入了混亂。荷蘭伯爵威廉二世,西班牙卡斯蒂亞國王阿方索三世,英國康沃爾伯爵理查都曾被一部分諸侯推舉為國王,但整個德意志沒有一個統一的君主。而義大利則陷於法國安茹家族和西西里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混戰之中。後來,德意志形成了七大選侯制度,德意志國王從此由七大選侯選舉。)

明教癱瘓的第一個信號是黛綺絲的叛教。

陽頂天的神秘失蹤首先給這位波斯婦女帶來了災難。

由於她的新婚丈夫曾是陽頂天的敵人,而她也因為不受歡迎的婚姻被排擠出了權力中樞,黛綺絲很自然地被列為第一位的嫌疑對象。

不久之後,在因為求愛被拒絕而對黛綺絲夫婦充滿仇恨的范遙的秘密調查下,黛綺絲試圖竊取明教內部機密的行徑被發現了。

明教徒對她鬱積的怒火終於找到了發泄口,要求對她嚴加懲罰,至少要囚禁十年。

但是黛綺絲並不服從對她的處罰,她揚言:「如果陽教主不在這裡,我就不需要服從任何人的命令。」(《明教秘檔》第245卷)

明教徒很快發現了他們的兩難處境:儘管絕大多數人都希望嚴懲黛綺絲,但除了教主外,沒有人具有懲治一個法王的權力。

如果楊逍、殷天正或者韋一笑能夠獲得這一權力,那麼顯而易見,他也會利用這樣的權力去對付其他政敵,而這是其他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並且,謝遜——作為黛綺絲唯一的朋友——及時地維護了黛綺絲,保證她與陽頂天的失蹤無關。

這給黛綺絲提供了口實,讓她和丈夫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從光明頂出走,為明教的分裂開了先河。

黛綺絲毫無實權,本身沒有競爭教主之位的資格。

但她的出走卻也導致了一位實力雄厚的競爭者退出角逐。

如果回到1327年的光明頂,范遙可能是最適合繼承教主之位的人選。

他與楊逍同樣居於教內的最高職位,有繼位的資格,而與楊逍不同的是,他出身明教嫡系,雖然本身勢力平平,但是與其他各派的關係都相當良好,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選。

但范遙對陽頂天的忠實使他拒絕相信陽頂天已經死亡的猜測,黛綺絲的離去也讓他心灰意冷,無意繼續留在教廷。

或許是為了找到失蹤的陽頂天,或許是為了製造和黛綺絲再見面的機會,范遙不久後也離開了光明頂。

他的離去導致楊逍、殷天正、韋一笑等派系之間缺乏了緩衝和調和的紐帶,他們之間早已潛伏的矛盾迅速導向了難以挽回的公開衝突。

另一個教主的候選人,「金絨毛的獅子王」謝遜在不久後也離開了光明頂。

根據三十年後發現的陽頂天的政治遺囑,謝遜本來是陽頂天內定的繼位者。

據中國學者羅日道(音譯)考證,雖然資歷尚淺,但謝遜得到了五行旗等地方領導人的支持,下層教眾的支持率很高。(羅日道:《明教各大政治勢力執掌圖》收入《深度分析:武俠史中的隱匿政治鬥爭研究》天涯出版社,2006年)

他在1327年年底離開光明頂,因為陽頂天的失蹤和高層鬥爭的日益明朗化已經在明教基層中引起了騷動和不安,需要一位重量級的領導人去加以安撫;也有學者推測,他可能是去爭取五行旗使等地方領導人對自己繼位的支持;而此時謝遜在老家的妻子已經懷孕臨產,他也想順路回家去探望家人。

無論如何,這次離開光明頂一勞永逸地結束了他繼位的可能,並導致了他下半生的悲慘命運。

謝遜的老師成昆,在目睹了陽頂天之死和愛人的自殺後,一度陷入了精神崩潰之中。

第二年,當他大病初癒後,去探望自己唯一的親人,他鐘愛的學生謝遜,希望能從後者那裡獲得安慰。

此時謝遜恰好已經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剛剛為他生了一個兒子。

謝遜不合時宜地向老師吐露了自己的身份,並且鼓動他加入明教,投身抵抗運動。

這些狂熱地宣傳勾起了成昆痛苦的回憶,令他再度陷入了仇恨的情緒。

在猶豫了幾天後,成昆終於決定從背叛他的學生身上開始摧毀明教的事業。

在一次家宴上,他姦汙了謝遜的妻子,並殺死了他的父母和兒子,只把謝遜留在了喪失一切親人的痛苦中。

成昆的目的是讓謝遜陷入非理性的瘋狂,最終他成功了:從此之後,不惜一切代價向老師復仇成為了謝遜唯一的目標,而一切仁愛、寬容和政治抱負都已離他而去。

從1328年開始,光明頂的教廷就處於楊逍、殷天正和韋一笑「三巨頭」的長期內訌之中,史稱「前三頭」時期。

我們在下面分別論述這三個方面:

1、楊逍作為光明左使者,楊逍本來是教主之座的第一位繼承人。

在慣例上,如果沒有教主的遺命,就由光明左使者自動繼位。

但問題在於,明教上下最初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