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觸目驚心

「『特洛伊』全球同步首映,轟動上演!」

「來勢洶洶,震撼上演,『特洛伊』瞄準歷史記錄!」

「橫跨亞歐美三塊大陸,古希臘風潮引爆熱議,『特洛伊』有望複製『賓虛』輝煌。」

「群星助陣,閃耀首映,『特洛伊』志在必得!」

「布拉德·皮特:我演繹了一個最脆弱最真實的英雄。」

「暑期檔戰火點燃,第一場對決:『特洛伊』VS『後天』,引發熱議。」

……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出席『特洛伊』首映儀式,引爆焦點!」

「施特雷洛VS皮特,從銀幕之上延伸到首映式之下,史詩悲劇英雄先撥頭籌。」

「暑期檔黑馬攪亂『特洛伊』全球首映式,意外來客打亂中國劇院節奏」

「妙語連珠、歡笑不斷,施特雷洛搶走皮特風采,閃耀『特洛伊』首映式。」

「氣氛緊繃,一觸即發:施特雷洛主動出擊,昂首迎接挑戰!」

……

五月十四日,幾乎所有媒體都對「特洛伊」的首映式展開了報道,無論是報道力度還是關注熱度,都高出了上周首映的「後天」一籌,尤其是蘭斯的意外出席,完全引爆了媒體的八卦之心。

蘭斯在首映式上的暗示被記者們添油加醋地開始揣測起來:華納兄弟屬意由拍攝出「上帝之城」的蘭斯來執導「特洛伊」,而蘭斯在試鏡過程中也表現十分出色,讓華納兄弟滿意不已,但布拉德卻反對這個選擇,甚至不惜以退出項目為要挾,主要原因是布拉德認為蘭斯名氣不夠,實力不足以掌控「特洛伊」這樣的大場面大格局,最終華納兄弟只能放棄了蘭斯,選擇了沃爾夫岡·彼德森。

當然,這些無端猜測都沒有得到任何一方的證實,包括蘭斯。當記者圍堵他追問相關細節時,蘭斯笑呵呵地給予了否認,認為這僅僅只是一個玩笑話罷了,並且再次重申了他和布拉德的友誼;隨後華納兄弟方面也予以否認。即使如此也無濟於事,人們對於內部八卦的熱情已經遠遠超出了想像。

特別是在「後天」與「特洛伊」票房對決即將閃亮登場的情況下,討論熱度更是難以控制。這也將兩部作品的票房對決推上了全新的巔峰,幾乎整個電影市場都在熱議著這場對決,到底是「特洛伊」的票房碾壓「後天」,還是「後天」再次實現奇蹟式的反擊,成為了每個人都不願意錯過的話題。

首映式結束之後不到十二小時,「特洛伊」的首批評論就火熱出爐,足足二十四家媒體第一時間發布了專業影評,再一次從數量上完勝了「後天」,可是結果卻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因為這部萬眾矚目的史詩巨作迎來了一片痛罵聲,幾乎是沐浴在一片批判聲之中,抬不起頭來。

「華爾街日報」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僅僅只打出了二十分的超低評價,「在『特洛伊』這部作品裡,就像是浮腫的死皮,所有一切都被放大之後,卻只有一個空殼,蒼白無力得可怕,那精緻的服飾和場面很快就變成了特洛伊木馬和阿克琉斯之踵。」

「紐約時報」也僅僅只有二十五分,「計算機特效生成的特洛伊木馬和邁錫尼人軍隊之間的衝突,看起來虛浮而空曠,距離史詩還有一大段距離,彷佛只是在看一個孩子的玩具箱般,僅僅只是塑料小人之間的戰爭。這讓彼德森的鏡頭看起來無聊而乏味,令人昏昏欲睡。」

「紐約客」的評分是二十五分,「『特洛伊』看起來很好,華麗得令人眼花繚亂,但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夠顯露出一個啞彈的真面目——扁平到沒有任何筆墨的人物,或者故事,或者大腦,幾乎毀了荷馬史詩的恢弘。」

「紐約郵報」打出了三十分,在評論之中表示,「真正讓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的『特洛伊』成為好萊塢近年來最糟糕的一場災難的原因是:乏善可陳的場景設置和劇情框架,被嚴重忽視的人物塑造,胡攪蠻纏一無是處的劇本,還有將荷馬的『伊利亞特』徹底毀於一旦的無腦故事……」

作為好萊塢代表雜誌的「綜藝」則如此評價,「從戰爭場面來看,彼德森的調度還是展現出了他的能力,節奏輕快,不拖泥帶水,將男人的戰鬥發揮到了極致;但問題就在於,觀眾始終在『這是誰的故事』和『布拉德·皮特的臀部』之間來回掙扎,一眾角色的個性缺乏令觀影結束之後所有人都一頭霧水。」三十五分,這是他們所打出的分數。

羅傑·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陽報」上發布的評論也不例外,「電影迴避了希臘諸神的存在,將英雄演變成為動作電影的陳詞濫調。問題就在於,我們已經厭倦了電腦的軍隊。」僅僅三十八分的評論也糟糕透頂。

可以明顯看到,一片罵聲之中,「特洛伊」的媒體綜評十分慘烈,大片大片鮮艷紅色的差評簡直觸目驚心。事實上,在首批評論之中,二十四家媒體之中足足有十四家媒體給予了差評,而後六家媒體給予了中立的「混合評價」——也就是好壞參半,僅僅只有四家媒體給予了好評。

「舊金山紀事報」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出了滿分一百分,讓所有人驚愕一片,「這絕對是好萊塢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史詩電影之一,這是一部非常養眼的電影,包含了頂尖的演員卡司和引人入勝的故事。」

「洛杉磯時報」也給予了支持,不過分數顯然保守多了,給出了七十五分,「『特洛伊』顯然比不上『角鬥士』,更不要說缺少了一個奧斯卡級別的編劇。但,在盛夏電影天堂到來時,我們為什麼要放棄一部視覺大餐禮物呢?」

「西雅圖郵報」則評論說到,「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聲勢浩大的史詩電影之中,他們混合了打鬥場面的恢弘和情感聯繫的緊密,榮譽和痴迷、浪漫和男子氣概,以此來展現戰爭的魅力和愚蠢。」八十分的評價也顯然給予了重大肯定。

「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著實耐人尋味,「娛樂史詩,眼睛大餐(Eye dy)。」顯然,他們把布拉德在電影之中的大量裸露戲份當成了宣傳重點,包括奧蘭多·布魯姆、艾瑞克·巴納、黛安·克魯格等演員也都展示了自己的好身材。最後,他們給予了七十五分。

這就是首批評論之中僅有的四個好評了,在一片疾風驟雨的批判聲之中,顯得形單影隻、孤立無援。在萬眾矚目之下,「特洛伊」閃亮登場,但結果卻令所有人大跌眼鏡,一片差評更是出乎意料——如果說「後天」的兩極分化是商業電影的典型走勢,那麼「特洛伊」陷入了差評漩渦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了。

最終,「特洛伊」的媒體綜評暫時定格在五十一分——由於「舊金山紀事報」的慷慨,這讓電影的首輪評分驚險過半,沒有陷入更加窘迫的地步。可即使如此,這還是讓華納兄弟上上下下一片錯愕。

「特洛伊」的媒體綜評甚至比「後天」還低?這簡直是……慘絕人寰的噩耗!

西洋鏡影業更是一片慌亂,雖然塔克不斷地自我安慰著,評分和票房的影響不是直接的,影評人對票房市場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但是媒體綜評的一片差評已經讓他們陷入了無比被動的局面,更糟糕的是,在現在的情況下,他們能做的事情也十分有限。除了宣傳,還是宣傳,只能寄希望於強大的卡司陣容,吸引足夠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

瑞恩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葯,雖然他對於高投資高成本的作品一直十分排斥,但他卻十分清楚地知道,高風險就是如此,要麼大獲全勝,要麼一敗塗地。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特洛伊」木已成舟,與其後悔,不如全身心投入宣傳——至少首映周末現在才剛剛到了周五而已,在媒體綜評的影響進一步發酵之前,儘可能地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這才是正道。

更何況,影院分數、爛番茄網、IMDB都還沒有出爐,觀眾的反饋依舊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誰也沒有想到,「特洛伊」和「後天」的首輪媒體綜評對決,居然會是後者取勝,這確實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不過,對於暑期檔來說,媒體的評論從來不是他們的目標,就好像「後天」的媒體綜評僅僅只有六十四分之後,依舊取得了票房大捷一樣,「特洛伊」的目標也鎖定在了首映票房之上。

伴隨著盛大首映式的隆重登場,五月第二周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觀影狂潮,不過,這一次明顯比上一周更加有趣起來,因為選擇多了,這也是暑期檔最為有趣的一點:每一周都有重磅作品,每一周都有絕對焦點,每一周都有無數選擇。

這才僅僅只是暑期檔的第二周而已,選擇僅僅只有兩個,所以事情相對而言簡單了許多,那麼……到底是「特洛伊」還是「後天」呢?

這對於肖恩·維爾斯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在超級碗現場他就已經做好了決定,「『後天』,兩張,謝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