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異界水門事件 第二十四章 噩夢中的帝國(中)

事實上,就在不久之前,帝國的皇位繼承還根本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摩爾特二世皇帝早已將長子索沙爾冊封為皇太子,作為自己的法定繼承人。但問題是,大約兩年之前,皇太子索沙爾殿下親自指揮的討伐獵頭兔部族作戰,不幸徹底失敗,非但討伐部隊在草原上全軍覆沒,敗得極其丟臉,連索沙爾自己也被俘虜了。如此丟人現眼的敗績,一時間在法爾馬特大陸上傳為笑柄。而剛剛統一大陸的帝國,也是迎頭挨了一記悶棍,從皇帝到元老院都深感顏面無光。於是,在捏著鼻子跟獵頭兔議和並出錢贖回了索沙爾之後,滿腹怒火的摩爾特二世皇帝就下詔廢黜了他的皇儲之位,吩咐侍衛押送索沙爾回自己的封地幽禁和反省。

但是,與此同時,摩爾特二世皇帝也沒有冊立其他繼承人為皇儲,似乎還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長子索沙爾,而是還盼著他能夠洗心革面、通過此次教訓得到成長……由於皇帝陛下執掌國政數十年,積威甚重,而且身體還算健壯,不像是很快就會駕崩的模樣,所以帝國的貴族們也沒有在這種皇家私事上多嘴多舌。

這一次,摩爾特二世皇帝在離開帝都烏拉碧安卡城,出巡阿爾努斯山丘督戰之前,任命了他的第三公主,十九歲的平娜·戈·蘭達殿下擔任臨時攝政。但在帝國的上流社會圈子裡,基本上是任誰都知道,這個攝政頭銜純屬空名頭。實際的朝政完全是由皇帝的心腹和元老院在打理,公主充其量也就是有個旁聽的資格。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一方面,按照慣例,皇帝離開首都的時候,必須任命皇族成員擔任攝政。另一方面,尚在氣頭上的摩爾特二世皇帝,暫時還沒有原諒喪師辱國的索沙爾殿下,但也不想讓其他皇子或親王擔任攝政,以免其對皇位產生出非分之想,導致其帝國出現內亂隱患,偏偏最適合擔任攝政的皇后或太后,如今又早已逝世了……最後,摩爾特二世皇帝就選擇讓自己的女兒,只有第十順位皇位繼承權的平娜公主,留在帝都的皇宮裡,坐在御座上,拿著自己留下的權杖,出任這個純屬掛名的帝國攝政。

在皇帝看來,這次出巡督戰又不是橫跨半個大陸的遠征,反正阿爾努斯山丘距離帝都並不遠,就算真有什麼意外,讓使者趕來也不會誤事……然後,就在所有人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皇帝在洪水中駕崩了!!

更加要命的是,摩爾特二世皇帝在臨死前根本沒有留下任何遺囑!什麼後事都沒交代!

於是,當半個帝都烏拉碧安卡城還被淹沒在滔天洪水之下,曾經堅固的城牆正在一段段地崩裂塌方,成千上萬的難民被困在屋頂和樹上不知所措之際,整個帝國的上層階級,卻因為帝位的空懸而炸開了鍋。

按照常理來說,雖然皇太子索沙爾因為戰敗而被皇帝廢黜了皇儲地位,並且趕出了帝都,但以血統和身份來說,他依然是帝國皇位的第一繼承順位者。在這種情況下,召回索沙爾進宮即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問題是,當索沙爾被趕出帝都的同時,他的親信黨羽同樣也受了牽連,幾乎統統都在此期間被貶職外放,或者打發回了各自的封地。而索沙爾的政敵陣營卻趁機得勢,搶到了許多的實權職位和肥缺。

這樣一來,當災難爆發的時候,索沙爾和他的支持者都不在帝都,在元老院里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幫他說話和出力,結果就是現在的元老院上下,並不怎麼情願讓索沙爾回來當皇帝,而且理由也是很充足的:索沙爾已經不再是皇太子,而是帝國的罪人,在還有其它選擇的情況下,豈有讓罪人當皇帝的道理?

——由於帝國執行一夫多妻制,摩爾特二世皇帝的合法後裔有八人,再算上私生子則高達十五人……

除此之外,身為帝國攝政的平娜公主,在法理上乃是皇帝駕崩之後的帝國最高掌權者,公主本人又是血統純正的皇室直系成員,理論上也有從帝國女攝政搖身一變,躋身女皇的可能性——事實上,剛剛駕崩的摩爾特二世皇帝,在多年之前也是通過這種方式,以攝政王的身份,篡奪了他年幼侄子卡迪的皇位。

但跟先帝摩爾特二世逐步經營,最後奪取皇權的情況截然不同,首先,平娜的攝政公主之位,從一開始就純屬花瓶,無人當真;其次,由於洪水爆發得太突然,當半個帝都被泡在水裡的時候,平娜公主從頭到尾才只攝政了不到三天,連幾百個元老的臉都未必能全部認熟,所謂的攝政大權,更是完全形同虛設。

更糟糕的是,攝政公主本人在事前對爭奪皇位沒有一丁點兒的思想準備,也未曾拉攏過什麼有力支持者——跟身為嫡長子的索沙爾不同,平娜公主只是側妃所生,雖然婚前在理論上也擁有皇位繼承權,可按順位要排到第十位(先男後女,先嫡後庶,皇后的女兒和皇帝的弟弟們都要比她更優先)。而且按照慣例,她再過幾年就要放棄繼承權,更改姓氏嫁給外國王室或國內的大貴族了,所以之前的這些年裡,根本沒有哪個大貴族會把她當成皇帝候選人來看待,更不會投靠到她的麾下,以求獲得擁立之功。因此,對於爭奪皇位之事,連攝政公主自己也毫無底氣……在皇位空懸期間,她基本上是一直處於不知所措的懵逼狀態。

最終,這場皇位爭奪戰的勝利者,是索沙爾同父異母的弟弟、平娜公主的兄長,帝國的第二皇子迪亞波殿下。與性格傲慢粗暴的索沙爾不同,迪亞波殿下頗為謙虛守禮,跟許多學者和文官過從甚密,在帝都內頗有不少擁躉。當皇太子索沙爾被廢黜和趕回封地之後,迪亞波就成為了皇位繼承人的最有力競爭者,並且利用這段時間經營了一大票人脈關係,爭取到了很多元老和貴族的支持,或者至少是中立。

更重要的是,當災難降臨之際,迪亞波皇子本人就在帝都城內,並且在得知父皇駕崩之後的第一時間內,他就到處聯絡黨羽,拉攏權貴,收買大臣,製造聲勢,最後終於被帝國元老院擁立為新任皇帝。

——雖然實際上已經是家族世襲的封建王朝,但眼下的帝國還是多少保留著一些共和制的殘跡。比如說,從理論上講,每一任皇帝都要通過元老院的推舉才能產生……而這也是為篡位者留下的「制度後門」。

眼看著木已成舟,身為攝政的平娜公主也只得順水推舟,無可無不可地向迪亞波交出了權杖和御座。

——————————————————————————————————————

然而,雖說成功當上了皇帝,但擺在初登帝位的迪亞波面前的,依然是一副爛到不能再爛的爛攤子:來自阿爾努斯山丘的狂暴洪水依然在不斷傾瀉,沒有絲毫平息的跡象。半個帝都烏拉碧安卡城被泡在了水裡,剩下半個帝都也成了被洪水包圍的孤島,而且水位還有進一步緩慢上升的跡象。由於帝都的國庫倉儲也多半餵了魚蝦,水井則被淹沒和污染,城內的糧食、燃料和清潔淡水都很快變得極度匱乏,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市民因為飲用了污水或者吃了霉爛食物而生病,還有因為爭奪糧食、燃料和衣服而鬥毆致死的。

除此之外,帝都烏拉碧安卡城四周的上萬平方公里廣袤平原,也都被阿爾努斯山丘上衝下來的異界海水浸泡和沖刷,村莊、市鎮、牧場盡數化為澤國。而這一帶乃是帝國近畿最肥沃的土地,不僅是非常重要的糧倉,更是皇室領地的精華腹心之所在,無論如何都不能棄之不顧,任憑這片土地上的臣民陷入煉獄。

於是,從奪得帝位的第一天開始,甚至連一個登記即為的慶典都沒條件舉辦,迪亞波就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救災上。首先,被鹹水包圍的帝都已經無法承載那麼多人口,必須組織疏散殘餘居民離開帝都,轉移到附近尚未遭受洪災的高地;其次,帝國的戰略儲備物資在災後已經所剩無幾,根本無力賑濟那麼多衣食無著的難民。帝國元老院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決定雙管齊下,一邊急令各個附屬國和地方領主向帝都輸送糧食和物資,一邊組織帝都難民進行長途遷徙,分散到四周各個貴族領地和附屬國去安置「就食」。

除此之外,元老院還派人到附近去考察地勢,籌備營建帝國新都的各項事宜——如果這場來自異界的洪水一直不能退卻,而是變成了一條以阿爾努斯山丘為源頭的湍急大河,並且還是「鹹水河」的話,那麼以烏拉碧安卡城如今這副要什麼沒什麼的慘樣,恐怕怎麼也沒辦法繼續當首都來用了。而帝都附近的肥沃耕地,也會很快污染成鹽鹼地,再也種不得莊稼,所以連鄉下的農民和牧民也得一起搬走。

在這一片焦頭爛額的忙亂之中,平娜公主也被分配到一樁差事,那就是帶著她的親衛隊「薔薇騎士團」,護送三萬多名以「亞人族」為主的帝都難民,避開阿爾努斯山丘湧來的滔天洪流,向西翻越羅馬尼亞山脈,前往山脈另一邊的佛馬爾伯爵的世襲領地,以「亞人族收容地」而聞名的伊塔黎卡城進行安置。

——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伊塔黎卡城,曾經是帝國西部的邊境城市。當時帝國的勢力剛剛向西擴張到羅馬尼亞山脈一帶,而伊塔黎卡城就是帝國在羅馬尼亞山脈西麓建立的第一個前沿要塞據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