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艦娘也要鬧革命 第一百零七章 新月旗墜落(下)

這就是俄羅斯歷代沙皇心心念念的天堂之下最偉大的城市,象徵著霸權和榮光的君士坦丁堡嗎?

如今親眼望過去,除了尖塔和寺廟稍微多一些,似乎感覺也不怎麼樣嘛?

但是,不管怎麼樣,只要能夠拿下這座城市,自己這一代俄羅斯軍人就應該可以封神了吧?

六十萬東歐聯軍的總司令,原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此時正站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山崖上,手持一副高倍軍用望遠鏡,遙遙俯瞰著南方沐浴在硝煙和火焰之中的伊斯坦布爾街市。

一切恍如五個世紀之前的1453年,那場震撼西方世界的君士坦丁堡攻防戰的重演。

不過,在經歷了五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如今的伊斯坦布爾市容,畢竟已經與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有了極大的差異。在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的視野之中,東羅馬帝國時代拱衛這座城市的提奧多西城牆,隨著城市的擴展,目前已經基本不復存在。而伊斯坦布爾的市區範圍,也比東羅馬帝國時代的君士坦丁堡擴大了許多。曾經作為城市邊界的金角灣,已經被各式各樣的民宅包裹進了市區之內。穆罕默德二世曾經安置烏爾班大炮的陣地,也都被林立的房屋和市集所覆蓋。遠遠看去,顯得高低錯落,頗為雜亂。

但儘管如此,這依然無損於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在俄羅斯人眼中的巨大魅力。

——作為東正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以「第三羅馬」自居的俄羅斯人,一向都有著濃厚的君士坦丁堡情結。從軍事、戰略和地理的角度上來說,君士坦丁堡的價值不言而喻,這座城市坐落在歐亞兩洲的交點上,控制著小亞細亞與巴爾幹之間的東西交通,以及來往於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海運,同時坐擁著黑海海峽中最平坦易趨的陸橋和最狹窄難行的水道,是極佳的天然港灣,也是天生的帝王形勝之地,以及鎮守歐亞大陸的戰略中樞。如果俄國人得到了君士坦丁堡,便如同得到了黑海的大門鑰匙,對敵可隨時封鎖黑海,對己能自由出入地中海。屆時俄羅斯在黑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戰略便能完全盤活,真正確立其歐洲海洋大國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君士坦丁堡最寶貴的價值源於它偉大的歷史。君士坦丁堡有著中世紀歐洲最大的聖索非亞大教堂,千年來這裡都是東正教的中心聖地,而東正教的精神領袖,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也駐蹕於此。

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俄羅斯成為了東正教範圍內最強大的國家。俄國一直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俄羅斯的東正教正是來源於東羅馬帝國。除了宗教以外,俄羅斯、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斯拉夫國家的文字,也來自於東羅馬帝國。不同於歐洲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大多數斯拉夫人所用的字母被稱為西里爾字母,由東羅馬傳教士,希臘人西里爾的創製。俄羅斯文明的東羅馬化是自上而下,有了東羅馬的血統和基因,加上宗教和文字兩種文化的核心載體,俄羅斯在藝術、建築、文學等各方面都帶上了東羅馬的烙印。

在沙皇時代,如果俄羅斯能夠奪取君士坦丁堡,趕走土耳其異教徒,光復東正教的聖地,甚至僅僅發起一次解放君士坦丁堡的行動,便能利用宗教令箭尊王攘夷,許諾以政治獨立,號令巴爾幹半島的東正教諸國與之共同對抗土耳其人,進而在巴爾幹半島建立起自己強大的影響力,一口氣控制半個地中海!

同時,如果俄國能夠光復君士坦丁堡,從名義上繼承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法統,那麼俄國將真正成為至少半個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以及整個基督教世界無可爭議的天下共主!

正是因為這一光輝目標的誘惑,剛剛擺脫野蠻和蒙昧的俄羅斯人,才會不顧一切地舉兵南向,對當時還很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進行一次又一次大膽和魯莽的挑戰,激情洋溢地連續發動十一場俄土戰爭,誓要「興復羅馬(東羅馬),還於舊都(君士坦丁堡)」。至於現在的這場戰爭,大概可以算是第十二次俄土戰爭。

——或許,也是最後一次俄土戰爭了……雖然羅曼諾夫家族統治的沙皇俄國,目前早就已經灰飛煙滅,但作為沙俄的繼承者,蘇聯紅軍對於攻佔君士坦丁堡,乃至於毀滅土耳其的渴望,可是一點兒都沒有減弱。

目前,就跟1453年的那場君士坦丁堡攻防戰一樣,攻城的蘇軍從三面包圍了這座城市,而蘇聯黑海艦隊也突破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闖入了馬爾馬拉海,這個世界上最小的海,封鎖了伊斯坦布爾的海上交通線。

之前,為了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土耳其共和國在海峽兩岸設置了很多的炮台。但是,就跟英國佬的新加坡要塞一樣,土耳其人的這些炮台也只能轟擊海面,無法對付從背後陸地上過來的敵人。而且,土耳其人的軍事經費遠不如歐洲列強那麼充裕,海防要塞的設計結構過於老舊,抵禦空襲轟炸的能力非常之差。

因此,隨著二十萬土軍精銳在東色雷斯戰場上的土崩瓦解,數十萬蘇聯紅軍沿著黑海西南岸一路狂飆猛進,很快就殺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側炮台的背後,從背後逐個端掉了裡面的守軍。

與此同時,蘇聯空軍對海峽對岸的亞洲側土耳其岸防炮台,進行了前後超過五千架次的密集轟炸。黑海艦隊的三艘戰列艦也冒險抵近海峽出口處的岸邊,對這些炮台進行了持續一整天的地毯式轟擊。

像這樣彷彿流星火雨一般的超高烈度火力打擊,很快就讓海防炮台上那些生平還沒見識過戰場的土耳其士兵,接二連三地紛紛精神崩潰了,當一支蘇軍懲戒營的敢死隊劃著橡皮小艇,渡過一千多米寬的海峽,登上對岸灘頭的時候,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輕易瓦解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最後防禦。接下來,蘇聯紅海軍的工兵只用了三小時,就清除了土耳其人倉促布設的兩道水雷網,讓黑海艦隊的前方變成一片坦途。

面對蘇聯人的大軍壓境,伊斯坦布爾城內自然是一片騷亂,凡是有點家底的土耳其市民,都開始帶著細軟逃離城市。但是,由於黑海艦隊迅速突破海峽天險,封鎖了伊斯坦布爾的海路交通,所以只有極少一部分市民來得及乘船逃到對岸,剩下的都被困在了城裡,只能在恐懼中靜靜的等待著最後時候的到來。

相反,從東色雷斯各個陷落土耳其城鎮逃出來的戰爭難民,還在源源不斷地從各個方向湧入伊斯坦布爾,讓這座城市日漸擁擠和嘈雜,也愈發的混亂動蕩,各種搶劫殺人事件頻繁發生,弄得一片烏煙瘴氣。

但儘管如此,土耳其人依舊沒有放棄抵抗的打算。已逝的「國父」凱末爾在過去幾十年里搞的土耳其民族主義運動,多少還是有點成績的。相比於一戰末期,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的伊斯坦布爾,在英法聯軍面前不戰而降,如今已經不再是首都的伊斯坦布爾,雖然處境更加絕望,但卻出乎意料地保持著戰鬥的勇氣。

利用東歐聯軍還沒有打進城內的短暫時間,伊斯坦布爾的軍政當局動員了全城居民,組織他們收集槍械,構築街壘,囤積飲水和食物。同時又指導市民緊急自製了一些燃燒瓶和大型彈弓之類的簡陋武器。

就連曾經被土耳其共和國政府大力打壓的宗教人士,在這個亡國在即的危急關頭,也不計前嫌,拿著經書走上街頭鼓舞士氣,號召全城的土耳其人鼓起勇氣,跟來犯的異教徒和無神論者血戰到底。

而在伊斯坦布爾的郊區外圍陣地,長驅直入的東歐聯軍,也不再像之前那樣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因為潰退下來的土耳其軍隊,連同一些緊急組織起來的民兵,開始在伊斯坦布爾四周的衛星城鎮停下腳步,重新鼓起勇氣,憑藉簡陋的工事節節抵抗,並且破壞橋樑和道路,阻滯敵軍的推進速度。

於是,隨著戰線逼近伊斯坦布爾,戰鬥的烈度很快就驟然高漲,直接進入了白熱化。環繞整個伊斯坦布爾的方圓五十公里之內,到處都是戰火紛飛,屍骸遍野,數不清的紅軍戰士和土耳其民兵展開了最火熱的激情碰撞,每一秒鐘都有某條戰線上的紅軍戰士陣亡犧牲,也有更多的土耳其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延續而殉國。

在這種情況下,東歐聯軍幾乎是每向著伊斯坦布爾挺進一步,就得付出血的代價。

總而言之,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守軍,似乎是吃定了蘇聯人為了保護城內大批歷史古迹,以及確保海峽航道的安全,不敢往伊斯坦布爾市區丟原子彈的緣故,鐵了心要在這座象徵著民族輝煌的城市血戰到底。

此外,雖然土耳其共和國的中央政府,已經跟首都安卡拉一起,在蘇聯原子彈的蘑菇雲中灰飛煙滅。而各地的土耳其正規軍,也都在蘇聯紅軍的核彈爆擊中被炸得七零八落,還得同時對抗從東北方殺來的六十萬蘇聯高加索方面軍,同時又要彈壓庫爾德人的起義,可謂是焦頭爛額,狼狽不堪,從一開始瀕臨崩盤。

但是,此時盤踞在伊斯坦布爾城內困獸猶鬥的上百萬土耳其軍民,也並非完全沒有外援……

「……什麼?一支從埃及出發的美國艦隊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闖進了馬爾馬拉海?距離伊斯坦布爾只剩下三個小時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