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傲慢與偏見與生化危機 第十三章 「紅制服」的到來

當第一批喪屍即將在倫敦出籠的時候,二十五英里之外的朗伯恩村還依然是一片風平浪靜。

捧著《傲慢與偏見》嚴陣以待的王秋等人,沒等來那位漂亮活潑的賓利先生,以及另一位以傲慢著稱的冰山男神達西先生,反倒迎來了一個從北方奉命移駐梅里屯的民兵團。

(前面已經說過,小鎮梅里屯距離朗伯恩村只有一英里,是班納特五姐妹經常閑逛的地方。)

——這個時代的英國陸軍規模很小,全軍總兵力加起來也只有非常可憐的五萬人(把東印度公司僱傭的六千四百名印度土兵都算進去了),而且分散在從加拿大到印度的半個地球上。所以這支袖珍陸軍只能以「團」為基本戰略單位,團長的軍銜是上校。而更上一層的「旅」則是臨時編製,在需要的時候由若干個團構成,旅長循例由其中最資深的團長擔任,臨時授予准將軍銜,在任務結束後,這個旅就重新解散。

至於再高一層的「師」和「軍」……不算海外殖民地駐軍的話,當時英國本土的全部陸軍加起來,大概也就是一個師左右的規模,如果還要任命什麼師長的話,豈不是等於搶了陸軍總司令的飯碗嗎?

英國本土的陸軍團,大致上分為民兵團(其實也是正規陸軍)和近衛團兩種,後者常駐首都,護衛王室,前者分散全國各地,由地方供養,戰時才會集結到首都倫敦或其它某個港口附近,等待上船出征。

而距離倫敦只有二十多英里的梅里屯鎮,就是英國陸軍各個民兵團時常出沒的集散地之一。

(想想也是可憐,英國人憑著這麼小的一支陸軍開拓七海,征服世界,大清的百萬兵馬卻在家裡發霉。)

伴隨著輕快活潑的《擲彈兵進行曲》,一隊隊扛著遂發槍的步兵從鎮外魚貫而入,身穿紅制服的低級軍官則騎著高頭大馬,神氣活現地招搖過市,引來諸位太太小姐們的一片喝彩和痴情注目。

在這個時代的英國鄉下,那些衣食無憂的太太小姐們,日常生活都是很無聊的,只能用社交來填補生活的空白。儘管所謂社交生活,也不過是相互交換一些人盡皆知的八卦緋聞、流言蜚語罷了。而隨著這些「紅制服」們的到來,鄉下原本並不豐富也不夠激動人心的社交生活,頓時掀起了一波波狂瀾。所有的小姐太太們全都興奮不已,對著紅制服們紛紛揮手致意,某些疑似「制服控」的傢伙更是變得瘋瘋癲癲的。

偽裝成柯林斯先生的王秋,站在梅里屯鎮上的一家店鋪門口,冷眼旁觀著這一幕幕鮮活的場景。

通過跟街道兩邊那些圍觀居民的服飾進行對比,王秋不得不承認,這些英國鄉下的太太小姐們,之所以會狂熱地喜愛紅軍裝,甚至變成一幫無腦的「制服控」,恐怕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因為十八世紀末的英國上流社會服飾,真的是非常缺乏美型,淑女們的裙子一律都是高腰和直筒的造型,毫無曲線,彷彿把窗帘裹在身上似的。無論那姑娘有多麼苗條,只要裙子一上身,就會活脫脫地散發出一股孕婦的氣息。像《亂世佳人》和《茶花女》之中那種帶鯨骨裙撐、裙擺寬大蓬鬆的長裙,都還沒在這個時代的英國開始流行。

——當然,這對於某些注重健康勝於美貌的女性來說,或許也是一種福音:不用束腰,不用節食,不用穿戴那種經常勒得女士們昏倒、勒得上流社會女性骨骼變形導致經常性難產的可怕緊身胸衣(到後來的維多利亞時代,可怕的緊身胸衣又變本加厲的回來了),甚至不用穿高跟鞋(當時只有法國女人普遍穿高跟鞋,英國淑女主要穿的是平底布鞋,類似現代女式運動鞋)……

至於紳士們的男裝嘛……這年代英國紳士流行的男式大衣就更滑稽了,比膝蓋還長的衣擺在後面開了叉,據說是為了方便騎馬。上衣外套都是寬袍大袖,褲子更是全都鬆鬆垮垮,全靠皮帶勒著才不會掉下來。

在這個盛行暗色系寬鬆男裝的時代,相對而言,英國陸軍的筆挺紅制服,的確已經是最養眼,最能體現男性身材的衣服了。至少在視覺效應上,遠比那些循規蹈矩、服色暗淡的紳士們要帥氣得多。尤其是套在那些相貌英俊、體格魁梧的年輕人身上,更是變成了一塊塊足以讓痴情怨女們流口水的「小鮮肉」……

可惜,在敵人的眼中,他們同樣也是一塊塊很容易啃的肥肉——比如身為日本警界優秀狙擊手的南里香,此時就打扮成女僕站在王秋身邊,以一名現代軍人的視角刻薄地評價著眼前的這些「紅制服」們:「……年紀大的身材痴肥臃腫,年紀輕的普遍油頭粉面,肌肉也很鬆弛,幾乎看不出有受過軍事訓練的模樣……」

「……不必大驚小怪,誰知道這些人之前是幹什麼的?說不定在幾天前才剛剛買了這個軍官頭銜呢。」

王秋淡定地說,「……據說這個年代的英國陸軍,有很多軍官從來都沒開過槍,看不懂地圖,甚至還有人不會騎馬,這都是正常現象……真正上了戰場的話,哪怕用同樣的兵器,我也有信心一個打他們十個……」

「……買軍官?」南里香不可思議地眨了眨眼睛,「……英國的軍官職位還能花錢買?」

「……你竟然不知道嗎?這年頭的英國陸軍各級軍官,全部都是要花錢買的啊!」王秋答道。

——————————————————————————————————————

——雖然後世好萊塢拍攝的《愛國者》等電影,把十八世紀後期大英帝國紅衣軍的戰鬥力吹噓得十分誇張。但事實上,眼下這個年代的英國陸軍,在整個歐洲都是以戰鬥力墊底而聞名。由於英國政府長期側重發展海軍艦隊,在海外殖民戰事之中也樂衷於使用「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僱傭兵,結果,遭到嚴重忽視的英國陸軍,就成了一支「讓人懷疑能否有能力打敗白雪公主的七個小矮人」的隊伍。

當時,英國陸軍的各級軍官職位和軍銜,居然都是直接花錢買賣的!任何軍官只要有錢就能升職,跟軍功和資歷的基本無關!唯一的例外只有炮兵,因為炮兵的軍官要計算彈道,懂得一系列複雜的數學知識,外行人實在干不來,否則就有可能把炮彈傾瀉到自己人頭上。所以,當時英國陸軍有專門的炮兵學院,只有通過了考試的人才能當炮兵軍官。不過,這也僅僅是提高了買官的准入門檻罷了,若是炮兵軍官想要晉陞的話,一樣得自己湊錢去買官,而不是憑著成績好或者戰功卓越,就有官可做。

更不得了的是,跟中國清朝的捐班不同,充滿商業精神的英國陸軍軍官,還可以把自己頭上買來的官帽子再賣出去,依靠前後兩次交易的差價來牟取暴利——各級軍銜官職的售價,是會隨著市場行情而劇烈波動的,比如某個團即將被派到什麼太平洋荒島去駐紮,那麼這個團的軍官價格馬上就會暴跌。而若是這個團要被調動到首都倫敦這樣的繁華地方駐防,這個團的軍官職位的含金量自然就會相應升值。

結果,很快就有精明的金融家看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開始像倒賣期貨一樣倒賣軍官職位,藉助他們的內幕消息,將一個個少校、上尉不斷買進賣出,把軍官職位變成了好像股票證券一樣的投資理財產品……在這種交易最興旺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地下的軍官職位交易所,簡稱「官交所」。

所以,當時英國陸軍軍官的晉陞正途就是在戰場上拚命搶劫,湊足一大筆款子去買更高的軍銜……而國王或首相想要提拔某個年輕軍官的話,也得乖乖自掏腰包給他買官位,不能一紙公文下去就了事。

總之,這個時代的英國陸軍軍官,在經受拿破崙戰爭的考驗和磨礪之前,基本都是一群花錢當官的外行。他們花錢購買軍官職位,多半也不是為了在軍界謀求發展,而是為了在社交場上有一個「某某上校」、「某某上尉」之類的體面身份,可以穿著一身耀眼的軍服吸引那些太太小姐的注意力。(所以在那個時代的愛情小說之中,才會有那麼多整天跳舞泡妞不做正事的軍官,其實不過是一幫花錢買官的花花公子)或者是為自己的某些灰色生意尋求一頂保護傘。還有些傢伙乾脆是對某個軍官職位的市場前景看好,故而搶先建倉屯下官位,等著升值之後拋掉大賺一筆,跟現代中國那些買了好幾套房子等待升值的傢伙類似……

如此一來,英國陸軍的軍官團,就變成了一個流動性驚人的交易場,所有軍官都把自己頭上的官帽子視為一種特殊股票,隨時準備拋出。各級軍官基本沒有幾個是稱職的,絕大部分花錢買到職位的軍官,都不具備最起碼的軍事素養,甚至根本不在崗。很多士兵從入伍到退役,都沒從來見過自己所屬那個團的團長——因為那位上校先生整天都在城裡忙著跳舞泡妞,企圖娶到一個富有的小姐呢!凡是每當某個團即將開拔出征的時候,總是馬上就會有一幫養尊處優的軍官急著低價甩賣掉自己的官職,以免上戰場送命。而某些功名之心強烈的窮人則趁機一步登天,以極低的價錢買到軍官頭銜,憧憬著在戰爭中揚名立萬。

十八世紀末的英國陸軍軍官,就是這麼一個被整天倒賣的狀況,那麼士兵又是怎麼樣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