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傲慢與偏見與生化危機 第十二章 倫敦的生化末日

不得不承認,《傲慢與偏見》原版的班納特太太雖然無知淺薄,自以為是,整天大吼大叫,非常上不得檯面,但至少在村裡屬於消息靈通人士,是班納特家重要的信息來源。

而一旦這位整天到處串門聊天的班納特太太不在了,如今的穿越版班納特五姐妹,就一下子變得信息閉塞起來。以至於「內瑟菲爾德莊園被租出去」這一預示著劇情開啟的重要消息,都完全不知道……幸好,在遲了幾天之後,伊麗莎白終究還是從夏綠蒂。盧卡斯的嘴裡得知了這一消息。

總的來說,夏綠蒂。盧卡斯小姐描述的情況,跟《傲慢與偏見》的原著並沒有多少差別——租下內瑟菲爾德莊園的是個闊少爺,姓氏是賓利,查爾斯。賓利,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每年有四五千鎊收入的單身漢!

這位賓利先生據說出身於英格蘭北部,在星期一那天乘著一輛駟馬豪車來郎伯恩看房子,看得非常中意,當場就談妥了,準備要在「米迦勒節」(九月二十九日)以前搬進來,現在已經有傭人在打掃了。

「……噢!是個單身漢,親愛的伊萊扎,確確實實是個單身漢!一個有錢的單身漢;每年有四五千鎊的收入。而且在他來看房子的時候,我恰好在外面看了一眼。哦!那模樣可真是英俊!太漂亮了!」

夏綠蒂一臉憧憬地說著,但接下來很快就變得沮喪,「……當然,像我這樣的人肯定是配不上他的……」

——夏綠蒂雖然談不上見識廣博,但經過這些年婚事的坎坷,多少有了些自知之明,很清楚那些有錢又有地位的紳士們幾乎是不可能迎娶一個鄉下窮小姐的,除非這位窮小姐有著驚心奪魄的非凡美貌……

很遺憾,夏綠蒂的容貌充其量只能說是不難看,距離美女還差得遠,不足以讓一位紳士為之傾倒。

而伊麗莎白也只能尷尬地陪著微笑——在這種情況下,她能說些什麼?難道要劇透給夏綠蒂:「賓利先生是簡的官配,你就別想了」?再說如今的劇情也早已亂七八糟了,誰知道接下來會如何發展?

再說,如果不是有了穿越時空而來的救援隊,夏綠蒂如今的困窘處境,也將同樣會出現在她自己的身上——雖然相比於夏綠蒂,伊麗莎白有著一副不錯的好相貌,但這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許多風流而英俊的紳士們,或許很樂意跟某些美麗的「窮小姐」(相對於那些富有的女繼承人而已)玩一玩戀愛遊戲,或者把她們收為情婦,但卻絕對不會娶她們為妻——即使他們本人有著這樣做的衝動,他們背後的家族和長輩也會施壓阻止,要求他們承擔起家族的責任,選擇一門能夠帶來利益的政治聯姻……

在這個年代,上流社會的女人在缺乏足夠嫁妝的情況下,對自身命運並沒有太多的選擇。不是家庭包辦婚姻,就是成為女家庭教師,或者去修道院過一輩子,還有一條路是當不名譽的情婦……

如果她們像現代女性一樣嚮往獨立,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進一步拋棄道德和名譽的約束,大膽探索閨房之趣,追求魚水之歡,成為夜之女神,以獵取男人為樂——簡單來說,就是去當交際花。

在那個年代,交際花是美艷、大膽、性自由的象徵。緋聞纏身是她們的顯著特徵。不過千萬不要將她們這些能夠在名利場上呼風喚雨的夜之女神,跟一些隨隨便便就把裙子褪到自己大腿根的庸脂俗粉們相提並論。雖然生活墮落腐朽,但絕大多數的交際花並非受害者。事實上,她們經常讓愛慕者們名財兩空。

想要當一個成功的交際花,美貌只是最起碼的前提,野心勃勃、掌控人心和精明強悍更是必要的素質,此外還得要有一套非同尋常的攀龍附鳳功夫……伊麗莎白自認為根本不具備這樣可怕的心理素質……

——————————————————————————————————————

言歸正傳,在進一步仔細詳談之後,伊麗莎白又敏銳地發現,雖然夏綠蒂對這位賓利先生的描述,似乎基本跟《傲慢與偏見》的原著內容一致,但也夾雜了一些小說劇情里沒有描述的情況:

「……聽說最近的倫敦出現了瘟疫,原本住在城裡的達官貴人們,都在往各處鄉下疏散避難,以此來躲開病魔的侵襲。這位租下了內瑟菲爾德莊園的賓利先生,眼下又趕回了倫敦,似乎是打算帶上很多城裡的紳士小姐們,一起來我們村裡住上幾個月,到時候想必一定會很熱鬧,有很多的舞會和宴會……」

「……瘟疫?!聽上去似乎很可怕的樣子。能仔細說說嗎?」伊麗莎白趕緊露出害怕的表情,追問道。

遺憾的是,因為疫情還沒有傳播到身邊,夏綠蒂的注意力似乎全都放在了那位賓利先生的英俊容貌和萬貫家財上,對瘟疫的詳情所知甚少,甚至連究竟是鬧了什麼種類的瘟疫都不清楚……

然後,結束散步回到家中吃晚飯的伊麗莎白,就將「賓利先生駕到」和倫敦瘟疫的消息帶給了王秋等人,後者不出意外地同樣沒能引起重視——這個時代沒有抗生素、沒有疫苗,衛生狀況糟糕,病人痊癒主要靠祈禱,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高達五分之一,一場感冒就能要人命,鼠疫、霍亂、麻風、梅毒、天花、肺結核……一大堆傳染病長期流行,人口擁擠的大城市更是各種病菌的集中營,三天兩頭鬧瘟疫屬於常態。

遙遠中世紀那場令人聞風喪膽的黑死病暫且不提,十七世紀前期消滅了倫敦四分之一人口的炭疽疫也不論,就在十多年之前,美國獨立戰爭末期的1781年,英國就爆發過一場遍及全境的大流感,不僅流行範圍廣,而且病情嚴重。據說約有四分之三的英國人被傳染,並逐漸席捲整個歐洲,甚至還傳到了美洲。雖然相比中世紀時把歐洲變成人間地獄的鼠疫,這場流感已經是溫和得多了。但死亡率至少也達到了一戰末期那場西班牙大流感的程度,而且更要命的是無藥可救——就算在現代,面對流感也只能以預防隔離為主,就像那場讓人記憶猶新的非典疫情和之後一直仍在像幽靈般擴散的禽流感。而在連阿司匹林都沒發明的十八世紀末,若是染上了流感就只能等待上帝的選擇,要是再並發個肺炎、腦炎什麼的,就更慘了……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本土這邊堪稱是天災人禍接連不斷,所以最後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由此可見,這年頭的倫敦,時不時爆發一兩場小瘟疫屬於正常現象,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而且《傲慢與偏見》的主要劇情舞台也不是在城裡。與其關心這種遠在天邊的小事,還不如研究一下在《傲慢與偏見》的故事劇情開啟之後,如今這幫換了魂兒的班納特姐妹們究竟該走怎樣的路線,才能夠多刷些積分……

但是,王秋和他的同伴們並沒有意識到,如今爆發在倫敦的瘟疫,究竟有著怎樣駭人的真面目。

而那位容貌漂亮、身家豪富的賓利先生,更是再也沒有機會從倫敦回到朗伯恩村來了……

——————————————————————————————————————

十八世紀末的倫敦,正在從羅馬帝國邊境小城,向著主宰近代世界的「世界之都」大踏步邁進。

若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之前一個世紀的英國歷史,可以發現許多經典種田文中所見到的標準崛起模式:優良而安全的地理條件、激增的城市人口、高速發展的工商業、以及如同開了金手指般的科技大爆發……儘管這個國家只是一個彈丸小島,卻對廣袤世界上數不清的民族產生了長達四百年的巨大影響。

與此同時,優勢的自然地理條件和集中發展的工商業,也讓倫敦成為了英格蘭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從都鐸王朝開始就堅持不懈的城市化政策,使倫敦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一個歐洲城市,甚至在這個世紀里超越了法國的巴黎,成為了歐洲第一大城,帶動著整個不列顛島向新的時代繼續前進。

然而,在上述這些「走向偉大」的光輝進程背後,也隱藏著無窮無盡的苦難和黑暗……

——英格蘭的統治階層,依靠「羊吃人」的圈地運動,把鄉村貧民成千上萬地趕進城市,但卻根本沒有預先安排好他們的去處。結果,在一片混亂之中初步興起的城市化,導致倫敦等英格蘭大城市人口壓力劇增——在工業革命尚未開始的時候,城市裡的各行各業普遍都是人手多餘。接下來便出現了無數遊手好閒的失業者和小偷流氓,導致倫敦的監獄人滿為患。相安無事的中世紀和諧生活,從此一去不復返。

此外,迅速膨脹到上百萬規模的倫敦人口,還對這片地區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超越當時人類技術極限的壓力,讓這座城市變得愈發污穢和骯髒,曾經清澈的泰晤士河被污染成一股濁流,其它較為細小的支流更是直接被垃圾和糞便填塞。絕大多數的城區都猶如跳蚤窩一般不適宜居住……

這個時代的英國權貴,通常只在最寒冷的冬天聚集在倫敦城內,稱之為社交季。一旦到了酷暑難耐、空氣污濁、腐臭熏人的夏天,就如候鳥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