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漫威世界大冒險 第十七章 山寨也是一門技術活(中)

總之,在得到了一批民用版方舟反應堆的實物和介紹說明書,並且確認了這東西在自己的世界也能正常運轉之後,時空通道另一邊的中國政府就立刻組織起了專家攻關小組,對方舟反應堆進行逆向測繪。

逆向測繪這玩意兒,一向是中華這個山寨大國的拿手好戲,各種山寨貨一開始都是這麼搞出來的。

其實,仿造各種山寨貨這事情,也是一門要求很高的技術活,不要看著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製造」裡面有著那麼多山寨貨,就以為山寨先進科技產品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事實上,那些國產手機、國產平板電腦之類的山寨貨,可不是什麼手工藝品或者小五金零件之類的簡單玩意兒,而是涉及一整個工業體系的終端產品。假如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就是把成套的圖紙和樣品全都擺你面前,多半都山寨不出來!

真要是所有現代的科技產品都那麼容易山寨,中國計算機產業就不會前後苦心經營了幾十年,都拿不出有競爭力的「中國芯」,而中國的航空企業更是拿著諸如黑鷹、斯貝等一大堆名牌樣品,前後折騰了二十多年都搞不出什麼成果來。這還是在兩者之間並不存在科技代差的條件下。

至於印度這個「未來強國」,在仿製山寨貨方面更是笑話,他們的阿瓊坦克就是「萬國牌」技術的山寨貨,但結果折騰了三十年,最後也只搞出了一個囧囧有神的樣子貨,連本國陸軍也不願意採購。另外還有日本的「心神」戰鬥機,前後折騰了那麼多年,也依然只存在於航空自衛隊的夢中。

就連號稱科技發達的前蘇聯,也是把同一款坦克發動機修修補補,從二戰一直用到了八十年代。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落後國家的科學家居然如此愚蠢,連技術資料都看不懂嗎?真相當然不是如此,技術原理只是讓人知道該怎麼做,只有核心數據才能讓人知道,那些具體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這些核心數據代表著一次次的實踐操作,代表著無數的資金、血淚甚至死亡,是發達國家多少年工業文明的經驗積累。就拿冶金來說,一次次不同的生產操作順序,不同產地的礦石原料,不同的應對方案,或錯或對的失敗總結……這些都是把技術從紙上落實的學費,任何人都必須得交,幾乎沒有捷徑可走。但若是有了這些核心數據,就能在廢墟上迅速重建起一套新的工業文明——正是靠著這些多少年一代代積累下來的數據,德國人才能在二戰後迅速在廢墟上崛起,重新建立的工業體系論先進性仍舊是世界一流。而若是像中國這樣白手起家的,就算有蘇聯援助的技術,在實際操作中也會出現一系列水土不服的問題。

而王秋他們搞到的方舟反應堆,乾脆是另一個世界的高科技產品,不僅在技術水平上超越了王秋他們的世界二三十年之久,甚至連各種技術標準的規定都是截然不同,山寨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

舉個例子,光是方舟反應堆上所使用的各種合金部件的材料配方,它的獲得就包含了成千上萬次的實驗,唯有通過這些實驗,才能確認所有影響生產的因素,並且將這些數據以函數變化曲線的形式呈現,這就是核心數據的體現。只要有了基本標準,有這個函數變化曲線,就能根據具體的材料情況,設計出專門針對的變化,從而保證該合金部件的合金材料的性能是達標的。而這還僅僅是一種合金材料的核心數據,其它的各種零件,從電子元件到散熱材料,每一樣都包含著相關的工業鏈,每一條工業鏈都有著自己的一套核心數據,無論少了哪一個,都無法仿製出一模一樣的方舟反應堆來。

但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整個國家和民族的能源危機,中央也是發了狠心,幾乎是不惜一切代價,糾集各方面的精兵強將,對方舟反應堆進行研究攻關。按照郭政委的說法就是「拿出了當年賣了褲子餓著肚子撥著算盤珠子也要造出原子彈的精神氣」,打響了轟轟烈烈的「山寨方舟反應堆大會戰」。

不管怎麼說,王秋他們在漫威世界紐約曼哈頓史塔克工業大廈展銷會搞到的方舟反應堆,畢竟只是面向一般市場的民用品,首先考慮的不是先進性,而是控制成本和方便大規模生產的需求,所以技術含量還沒有高到太誇張地程度。材料里也沒用上振金(美國隊長那個盾牌的原料)或者艾德曼合金(X戰警之中金剛狼大叔的武器)之類,過分高端大氣上檔次到讓人想要撓牆的奇葩玩意兒。

因此,在「舉國體制」的研究壓力之下,還有不計成本的巨額資金投入,並且藉助王秋他們通過漫威世界的公開途徑,比如圖書館或學術刊物,設法搜集到的一些異世界技術資料,中央組織的山寨科研攻關團隊,在山寨方舟反應堆這一課題上的進度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他們先是以最快速度完成了逆向測繪,隨即瘋狂地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很快就吃透了裡面蘊含的各項技術,隨即完成了對一個又一個部件的仿製工作。即使是實在無法完美仿製的,也找出了類似功能的代用品。此外,中央在山寨任務的標準上也調低了要求——史塔克工業集團能夠把方舟反應堆做到巴掌般小巧,中央組織的山寨科研攻關團隊則沒有如此誇張的要求,若是湊出了一台類似於小轎車甚至大卡車那麼大體積的方舟反應堆,也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但問題是,在一個最關鍵的環節上,中國的山寨科研攻關團隊卻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難。

「……簡單來說,就是你們目前的研究工作遇到瓶頸,憑藉現有技術水平無法合成出托尼·史塔克的新型方舟反應堆之中,那種用來代替鈀板的,在原本的元素周期表上不存在的,據說是清潔無污染的新元素,所以希望我們想辦法跟鋼鐵俠接觸一下,獲得使用鈀的老式方舟反應堆技術?」

王秋困惑地眨了眨眼睛,「……可是,為什麼需要的是使用鈀的老式方舟反應堆技術,而不是生產新元素的辦法?使用鈀的話不是有中毒的危險嗎?就像《鋼鐵俠2》電影里那樣?」

「……唉,生產新元素的辦法,乃是如今史塔克工業集團的看家法寶、吃飯本錢,怎麼可能拿出來賣給外人?而且,跟現代核裂變反應堆里的鈾和鈈相比,那點兒鈀算得了什麼呀?毒性還抵不上美國佬的一發貧鈾彈呢!事實上,除了托尼·史塔克之外,其他還有誰會那麼作死地把方舟反應堆放進身體里?」

那位前來向王秋通報情況,眼圈嚴重浮腫的研究員,一臉有氣無力地嘆息著說道,「……但這種新元素到底該怎麼合成,我們可是連一點頭緒都沒有啊!此外我們也承擔不起大量生產新元素的可怕成本……」

——————————————————————————————————————

自從俄國的門捷列夫在十九世紀發現元素周期表以來,元素周期表之中當時還沒有發現的元素,後來陸續都被人們發現了。隨著第九十二號元素鈾的發現,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基本都已經被搜集齊全。後來的科學家如果還想要有新的發現,就只能根據這個表的規律,「製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新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上,第九十二號元素鈾之後那些「居民」的特點,就是它們大都非常不穩定,大都是些很容易發生衰變的「居民」。它們在自然界並不存在,準確地說,是在地球上沒有發現它們,或者說它們佔在「房間」里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有個別甚至是「一眨眼不到的功夫」就變成另一種元素而「溜」走了!

因此,從鈾之後的第93號到118號元素,除鎿(Np)、鈈(Pu)和鐦(Cf)在地球上有極微量存在外,其它都是至今在地球上未能被發現的元素,只能通過人為創造條件來發現或者說製造它們。

那麼,人類要如何製造一種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元素呢?首先得精心選擇兩種元素,其原子數總和要和新元素的原子數相當。然後把它們放進粒子加速器。讓它們的原子核相互以一個非常高的速度加速撞擊。其中有些就被撞得粉碎了,但也會有些粒子會黏在一起,「合成」為一個新的核。這就是一個新元素的誕生。

以德國重離子研究中心GSI的合成112號元素()的實驗為例,科學家把原子序數為30的鋅原子設法變成離子,讓它們成束,然後把它們注入GSI的120米長的粒子加速器內,沿直線方向加速到差不多接近「1/10光速」的速度,直接撞擊在原子序數為82的鉛製成薄靶上。兩個原子高速碰撞的結果是多數都被粉碎了,但還有少量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原子,那就是原子序數為30+82=112的112號元素。

依靠這種生產新元素的方法,科學家們終於在2015年底,填滿了從1到118的元素周期表序列全部空格,目前正雄心勃勃地試圖合成後面那些更重的新元素——看上去似乎一切都不成問題了,但麻煩的是,你知道一台能夠合成新元素的大型迴旋粒子加速器,其造價高達多少個億的美金嗎?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第一台迴旋粒子加速器,其的直徑只有十二厘米,小到可以用手提起來。要製造這樣的機器,需要一根被抽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