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明末大亂斗 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太極的否極泰來

南直隸,江北,揚州府。

這片土地最早是吳國的邗城,在東晉設廣陵郡,至唐代改稱揚州,它南臨長江,北通中原,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便在此處,由吳王夫差所建,時稱邗溝。

至隋代南北大運河開通之後,揚州更是成為了江海合一的大型港口,以其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天下航運和商業的中心。隨著唐朝中期之後中國的經濟中心慢慢南移,江南地區的人口增加、經濟發展,使得揚州的商業地位更加穩固,它通過長江流域連接巴蜀、兩湖、江西、江浙,通過大運河連接北方,通過沿海連接福建、廣東,還有跟日本、大食、波斯、印度的海外貿易,一時間成為了唐代中國最為繁華的商業城市,詩稱「十里長街,十萬人家,夜市千燈,高樓紅袖。」就連著名的日本遣唐使也往往在揚州登陸。

在明代,京杭大運河全程貫通,再無陸路中轉,揚州因為地處於大運河的黃金地段,南北交匯,故而繁極一時,人口一度多達八十萬。這裡不僅有富可敵國、奢侈無度的鹽商,讓天下好色之徒垂涎的揚州瘦馬,還有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風月,各路文人墨客流連其中,留下無數千古傳誦的詩句。

雖然在經歷了聞香教徒和明朝官軍的大半年拉鋸戰之後,這座淮左名都的風韻已然被戰火摧殘了不少。但在來自於遼東白山黑水的滿洲韃子眼中,依然是繁華富饒得令他們讚歎和垂涎——儘管這些滿洲大爺已經不再是過去僻處邊荒的鄉下土鱉,而是在這一年來的中原征伐中,見識過不少市面了。

「……古人有雲,帶錢十萬貫,騎鶴下揚州!這淮揚之地,果然是繁華富庶,可以供養十萬大軍吶!」

皇太極興緻勃勃地手握馬鞭,策馬緩緩行走在揚州府城的街道上,一邊欣賞著四周鱗次櫛比的樓宇,一邊如此說道,「……親家!你看,我大清雖然稍有小挫,但畢竟得祖宗庇佑,還有這上千里的繁華地盤,還有這許多能征善戰的八旗勇士,可謂是爭霸天下的基業尚存,只要一旦時來運轉,又何愁不能再興呢?」

走在皇太極身邊「伴駕」的本代衍聖公孔胤植聞言,只得擠出一副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點頭附和說,「……皇上說得甚是,皇上乃是天庭星宿下凡,肩負世間大氣運之人,不日必定能否極泰來……」

「……是啊!如今朕已經將你們孔府抬入我正黃旗下,不僅賜姓愛新覺羅,還讓孔家跟我滿洲八旗通婚聯姻,從此與我大清一榮俱榮。所以這大清的江山社稷,也有爾等聖人後裔的一份啊!」

剛剛納了孔家大小姐為妃的皇太極笑眯眯地說道,「……日後還請國丈先生多多相助了!」

聽得這話,衍聖公孔胤植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腦袋後面的金錢鼠尾髮辮,嘴上雖然連連謝恩不止,心中卻更是陣陣發苦——被大清皇帝皇太極抬旗賜姓之後,他們這一家聖人後裔都已經被迫改姓愛新覺羅,天曉得還算不算漢人了!天底下的讀書人,以後還會認可他們這一家子聖人後裔的尊榮地位嗎?

如果一個運氣不好的話,說不定就會被南方那幫該死的破落戶,給搶去了衍聖公府的招牌……

(北宋滅亡的時候,一部分孔府後裔留在老家投靠了金朝,但也有一部分人跟隨宋室遷往江南,另立門戶。在大明帝國建立之後,這一南一北兩個孔家,還為「誰才是正宗聖人後裔」而打了好久的官司。)

——————————————————————————————————————

說起來,如果有選擇的話,衍聖公孔胤植絕對是一萬個不願意被抬入什麼滿洲正黃旗的。

問題是,在滿洲八旗大兵的刀劍弓矢面前,他根本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

——之前,當范文程按著禮數前來曲阜衍聖公府通報,說是大清皇帝要來「巡幸」孔府的時候,孔家還專門為此開了一場閉門會議。儘管不久前皇太極在徐州稱帝的時候,孔胤植不僅主動上了勸進表,進貢了銀錢綢緞等財物,還寫了幾篇極為肉麻的文章,拚命拍清廷的馬屁,可謂是極盡阿諛之能事。

但問題是,有句老話叫做此一時彼一時。七月份那會兒的大清帝國,確實是橫掃中原無敵手,有著一副席捲天下、并吞六合的氣勢。但時隔三個月之後,眼下這個不僅丟了遼東老家,又被關寧軍給趕出北京的大清帝國,在孔府眾人的眼中就變成了冢中枯骨,只剩下苟延殘喘的本事了。

不過,雖說眼下這個彷彿喪家之犬的清廷,明顯已是落毛鳳凰不如雞,怎麼看都蹦躂不了幾天了,但好歹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至少那幾萬彪悍嗜血的韃子鐵騎,肯定是孔府這幫富貴閑人擋不住的。

所以,孔府上下商議了一番,最後決定還是客客氣氣地招待這位蠻族皇帝,送上一堆奉承話,實在不行就再給點兒犒勞兵馬的銀錢糧秣,總之就是擺出送客的姿態,盡量把這幫滿洲大爺給平安送走便好。

遺憾的是,這些孔丘的子孫後代們,終究還是嚴重高估了這幫滿洲韃子們對孔聖人的敬畏程度,沒有在第一時間內舉家逃亡,結果就讓他們一大家子陷入滅頂之災:皇太極帶著大軍剛剛進了曲阜,就下令包圍孔府,不許聖人後裔走脫,然後假惺惺地召見了衍聖公孔胤植,表示要給他抬旗賜姓。

孔胤植最初還推脫了一下,但在得知假如他堅決不肯抬入正黃旗的話,大清皇帝就只好砍了他的腦袋,換個更聽話的人來當大清的衍聖公之後,這貨就十分可恥地縮了,從此成了正黃旗人,改姓愛新覺羅。

再接下來,皇太極又下令曲阜全城百姓剃髮易服,在刀子的威脅下,衍聖公一府老小不得不帶頭積極響應,併當眾舉行了極為隆重的剃髮儀式。作為回報,皇太極不僅繼續將孔胤植封為大清的衍聖公,還給了他一個禮部尚書的空頭官銜。只是剃了頭受了封還沒完,既然孔家也成了正黃旗人,那麼他們全家自然就是皇太極的奴才,而奴才的東西就是主子的東西,主子的東西還是主子的東西……

咳咳,跑題了。總之,按照上述邏輯,孔府的田地產業就全部成了八旗大爺的皇莊,孔府的佃農則統統成了八旗的包衣奴才,孔家的金銀財寶從此也都屬於皇太極這個正黃旗主。至於那座輝煌壯麗的衍聖公府,也被皇太極下令徵辟為大清行宮,用於安置一部分從北京輾轉來歸的八旗家眷。

但問題是,這樣一來的話,既然孔家的產業都換了主人,那麼孔家人自個兒又該搬到哪裡去呢?

對於這個問題,皇太極很豪爽地大手一揮:孔府的年輕女眷,都可以跟八旗主子睡一個被窩嘛!

於是,自皇太極以下,好些八旗貴胄都在曲阜身體力行了一回「滿漢一家」的民族大融合之道。那幾位金尊玉貴的孔家小姐,全都被如狼似虎的八旗權貴們瓜分一空,運氣好的還能當上嬪妃或側福晉,運氣差的只得了個侍妾的名分。更糟糕的是,就連衍聖公孔胤植和他兒子最喜愛的幾個漂亮小妾,甚至還有兩個明媒正娶的孫媳婦,都被幾個貝勒爺蠻不講理地搶了去,從此只能在這些八旗貴胄的胯下嬌吟承歡……

至於孔府的男人也不必擔心沒事做,身為正黃旗丁,天生就是皇帝的奴才。當孔家女眷在給滿洲大爺侍寢的時候,那些劈柴打水喂馬打掃屋子之類事情,自然要讓男人來承擔。就算不會幹活也沒關係,大清八旗從來不養懶人,一律打死喂狗便是——於是,在死亡的威脅面前,這些原本需要被人伺候的老少爺們兒,很快就學會了各種伺候人的活計:沒學會怎麼伺候人的,據說都被埋進亂葬崗了。

當然,作為山東孔府的當門人,衍聖公孔胤植和他的兒子們,倒是不必操持此等賤役,而是享受著伴隨御駕的殊榮,可以天天得到大清皇帝陛下的耳提面命,教導他們各種做正黃旗奴才的好處……

相比於衍聖公一家的欲哭無淚,大清皇帝皇太極如今卻稱得上是春風得意了。查抄孔府的收穫遠比想像之中更加豐富,光是糧食就抄出了五十萬石,至於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香料布匹之類,摺合現銀更是價值高達三百多萬兩。讓八旗將士們很是發了一筆橫財,個個樂得合不攏嘴。雖然按照這個時代的道德標準,此等劫掠孔府的舉動堪稱是喪心病狂,簡直可以說是與天下讀書人為敵,自絕於中原士林。但皇太極也是非常無奈:在喪失了故土,又屢遭慘敗之後,他對滿洲八旗的約束能力,已經急速下跌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程度。如果不能儘快找一隻肥羊宰了,滿足八旗將士的胃口,大清帝國只怕是真的要土崩瓦解了!

而如今的北地屢遭戰亂,已是殘破至極,除了地位超然的孔府之外,又哪裡還有別的肥羊可宰呢?

幸好,在范文程等一干文臣的巧妙宣傳之下,皇太極此次對山東孔府名為「結親」,實為抄家的強盜之舉,居然被包裝成了心慕教化、禮遇儒家的表現——要不然大清皇帝怎麼會迎娶孔家小姐為皇妃呢?但哪怕是皇太極本人也很清楚,這事兒畢竟紙包不住火,究竟能忽悠天下人多長時間,他自己也是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