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明末大亂斗 第一百一十九章 餘杭鎮掃蕩戰(上)

「……我們行軍路途遙遠,戰友們吶向前看。

團隊旗幟高高飄揚,指揮官們在最前面……

戰士個個勇敢年輕,目光銳利像雄鷹。

我們都有無上的光榮,曾在戰鬥中立大功……

我們要把話兒說清,要叫敵人記在心裡:

我們曾經走遍世界,如果必要就再出征。

戰士們出發!出發!出發!

親愛的,我會給你一路寫信回來。

聽軍號在召喚。

再見吧,出發!出發!出發!」

……

第二天清晨,在讓全軍將士吃過一頓據說有著特殊意義的紅小豆煮粘米飯後,孫陽少將和趙莊主便從這一眾來自天南海北的雜牌部隊之中抽出五千人,按照預先分好的五十人一隊,拿著根據衛星航拍照片緊急趕製出來的戰區地圖,在揮動著小黃旗的鳳凰山莊嚮導的引領下,踏上了掃蕩杭州周邊鄉鎮的征途。

當這一支支掃蕩小分隊舉旗出征的時候,還紛紛高唱著南腔北調的翻譯版前蘇聯軍歌《出發》。

——自從華盟成立以來,選擇什麼國歌和軍歌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臨時創作的話,以穿越者們的這點兒音樂水平,想要弄出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顯然有點難度,而直接照搬那些現成的經典名曲的話……現代中國的軍歌,通常不是有著過於明顯的政治色彩,就是帶著長江黃河之類的地理名詞,對於生活在十七世紀北美東海岸或南美潘帕斯草原的人們來說,似乎有些缺乏認同感。此外曲調也偏於悲愴,不符合「主旋律」——在逆境之中保家衛國的激越悲壯,跟大踏步征服世界的豪情壯志,完全就是兩碼事啊!

至於歐美國家的軍歌么,大多數經典些的曲子都過於歡快,缺乏軍旅的肅殺之感——比較有年頭的西歐列強軍樂,譬如英國的《擲彈兵進行曲》,是在排隊槍斃時代創作的,需要士兵們一邊聽著軍樂踩鼓點齊步走,一邊用胸膛正面迎接來襲的子彈和炮彈,如果曲調不歡快一點的話,很容易讓原本就壓力極大的士兵聽得精神崩潰……就像現代的藥片外面要裹一層糖衣一樣。而那些不太歡快的曲子么,又往往夾雜著上帝、國王或者外國地名之類的「不和諧辭彙」,嚴重不符合華盟「無神論共和政體」的基調。

如此一番挑來挑去之後,《出發》這首五六十年代蘇聯紅軍廣播電台的開始曲,因為既沒有出現具體的地名或人名,宗旨思想也符合華盟的實際戰略需要,又洋溢著足夠的樂觀精神和攻擊性,故而被成功地選定為華盟陸軍的軍歌。至於華盟海軍的軍歌么,目前還在反覆扯皮之中,暫時只能讓各國艦隊各唱各的……

總之,五千擁有超時代火力軍械的雜牌軍,就這樣被撒了開來,高唱著《出發》展開了掃蕩作戰。

然而,當「澳洲人」的報復之箭,已經將整個杭州地區統統納入射程時,當地的縉紳大戶們依然對自己接下來的凄慘命運渾然不覺……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的寨子又不靠錢塘江,遠在艦炮的射程之外,又有餵飽了的武裝家丁負責駐守。而一旦離開了堅船利炮,髡賊也就像老虎沒了牙,至少不會比當年的倭寇更難對付。殊不知他們接下來將要面對的,乃是華盟星環旗下最野蠻最殘暴的特殊治安部隊!

——雖然唱著蘇聯紅軍的戰歌,但這幫烏合之眾的作風,絕對要比德國法西斯更加滅絕人性!

被孫陽少將派出來執行掃蕩作戰的這些雜牌軍,主要由犯了錯誤戴罪立功的各加盟共和國歸化民軍官帶領,掛著「治安軍」、「奉公隊」、「海外旅」、「外籍軍團」、「輔助軍團」之類五花八門的頭銜。

至於其基層兵員的身份來歷,更是極為神奇,幾乎可以說是匯聚了全地球各個角落最最臭名昭著的暴力狂、人渣和犯罪分子——整天拄著刀子討飯的日本浪人,慣於用戰斧剝人頭皮的印第安武士,號稱用馬蹄和戰刀耕種土地的俄國哥薩克,生下來就被迫跟嚴酷大自然展開戰鬥的外東北通古斯獵人,具備強烈毀滅性傾向的朝鮮官奴婢,懷揣發財夢來到東方或新大陸卻當了俘虜的英格蘭海盜,祖祖輩輩幾代人以戰爭和劫掠為職業的德意志僱傭兵,給黑非洲和南北美洲製造了幾個世紀血淚的職業捕奴隊,以及被捕奴隊捉來「教化」過之後又掉過頭來禍害同胞的黑人奴隸兵……而漢族士兵的比例卻不到四分之一,並且就連這些僅有的漢族士兵,也以刑滿釋放人員為主——不用說,這幫傢伙就是一群窮凶極惡的烏合之眾。

雖然是使用著N種語言的烏合之眾,但基本的軍事紀律還是有保障的,舉著軍旗排成方陣也還算是挺像樣——且不說那些日本人和朝鮮人,都可以為了一天三頓有葷腥的大米飯而令行禁止到讓人嘆為觀止。就算是比較散漫的黑人和白人士兵,在教官和監工們日復一日的棍棒皮鞭教育之下,也已經擁有了基本的紀律觀念和服從性……至於那些死活不聽話的頑固刺頭兒,如今都在礦井或種植園裡呢!

總的來說,掃蕩作戰的部隊基本是由這些亂糟糟的人組成的,若是論衝鋒陷陣、攻堅拔寨,他們估計是比正規軍稍微差一些。但是干起治安戰這種「臟活」來,卻是無比的順手和熟練,絕對是一個賽一個的節操匱乏、心狠手黑,腦海里從來不會有軍人榮譽感這種多餘的東西——他們原本就是專業干這個的。

目前孫陽少將手下掌握的陸戰部隊,大多數都是這樣欺軟怕硬的貨色,剩下的少量正規軍,只夠駐防鳳凰山莊和監視杭州城之用。所以,作為知人善任的表現,上面分派給他的任務,就是截斷運河,收容生活無著的漕丁和難民,屠殺地主縉紳,陷害大明忠良,建立佔領區秩序,給後方搜集到儘可能多的糧食、勞動力,以及緩解各加盟共和國男女比例失調,外加「特供」給穿越者享用的江南佳麗……

為了最大程度地製造恐慌氛圍,以及對杭州官府施壓,這些士兵在經過杭州城牆的時候,都會舉槍對城頭上來一次齊射作為留念,然後趕在守軍來得及做出反應之前撒腿就跑……於是,爆豆一樣的槍聲從早晨一直斷斷續續地響到了中午,使得躲在城中的縉紳富戶們禁不住的念佛,同時對劉夢謙知府詬病不已:這些該死的髡賊都打上門了,你竟然連個退敵之策都拿不出來!真是一個無能的酒囊飯袋啊!

但是,跟郊外鄉下那些地主老爺們就要遭到的厄運相比,他們所受到的這點驚嚇,又算不得什麼了。

——————————————————————————————————————

雖然江南水鄉一直給人以太平和富庶的印象,但在明朝中葉,杭州也曾經飽受倭寇蹂躪之苦。每一次倭寇揚帆入侵,都是沿錢塘江而上,最大的一次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倭寇萬餘人進犯直逼杭州。在那個年代,戚繼光大帥麾下的義烏兵曾經在此地留下過赫赫威名,迄今仍然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故事被廣為傳頌。但是到了崇禎年間的大明末世,最後的一點兒戚家軍余裔也早已被埋葬在了遼東的渾河兩岸。現在浙江這邊的大明官軍,實際戰鬥力普遍還不如由地主縉紳們組織起來的鄉勇更給力。

總的來說,到了明末的時候,大明皇帝養著一支基本不能打仗的禁衛軍(京營)、近百萬隻吃白飯不幹活的遠房親戚(宗室)、上百萬隻存在於紙面上的幽靈軍團(衛所軍戶),還有一夥成天想著如何讓政府稅收斷絕、財源崩潰的陰險官吏(東林黨)。即使朝廷想要重新整頓軍備,也籌措不到最起碼的資金。所以,朝廷除了勉強擠出僅有的一點兒財政收入,供養最後幾支稍微象樣一點的邊防軍之外,就只能極為天真地希望老百姓在承擔沉重的賦稅徭役之外,還要自願自覺地主動自掏腰包幫朝廷保衛帝國……

結果,當髡賊入侵的消息傳來之後,按照這個年代的慣例,劉知府很自然地緊閉城門,絕不出擊,同時又派人通知各處鄉鎮,號召當地的縉紳土豪們組織鄉勇,自己來保衛桑梓。而衙門裡的書辦也翻出了嘉靖年間的老檔案,稍微改了改年號、人名和地名,就原樣謄抄了若干份,隨即向四鄉八里發出了《關於在全杭州府範圍內加強團練建設的通知》和《關於杭州團練建設的幾點指導意見》等重要文件……

當然,在這個時空沒有叫這兩個名字的文件,但是類似內容的文告、札子之類的東西還是有的。考慮到浙江已經很久沒有打仗了,民間恐怕不會有多少軍事人才。所以按照嘉靖年間戚繼光抗倭的經驗,知府衙門給周邊鄉鎮發出的文告上,儘可能詳細地闡述了各村寨應該怎麼組織團練:每戶的16~60歲的男丁都要登記入冊,三丁抽一丁參加常備軍事訓練,男丁少的家庭可以幾家推舉一丁。甲長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也就是說,每個甲長要充當「練頭」,親自帶領勇丁打仗。各村鎮都要設立公所,由當地縉紳出任公所團總。鄉勇們每天要操練,白天巡邏,晚上站崗,對周邊的河道和道路嚴加監視。同時規定了各村之間的聯絡信號,一聲號炮是提醒各村有可疑狀況,兩聲是髡賊即將到來,三聲就是敵人已經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