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明末大亂斗 第十八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八)

第十八個瞬間:沒想到與不科學。

1630年12月7日,澳大利亞西北海岸。

一艘來自南美洲新興勢力「東岸共和國」的探險船「斬波號」,正在洋流和蒸汽機的推動下,沿著澳大利亞西部海岸線緩緩北上。由於風向不順的緣故,「破浪號」桅杆上的風帆都落了下來,只有船舷兩側巨大的明輪還在不斷旋轉,給順著洋流漂泊的探險船提供加速動力。

李毅上尉站在探險船的艉樓上,漫不經心地用望遠鏡打量著東邊滿目荒涼的海岸線。

確實,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埋著無數很容易開採的優質礦藏,但對於人少國小的東岸共和國來說,卻並沒有什麼意義。而李毅上尉此次遠航的主要目標,也並非是為東岸國奪取一塊澳洲殖民地。

——他此次出海探險的最重要目的,是設法繞開歐洲列強的封鎖,打通一條前往大明帝國的航線,以便於為坐落在後世南美烏拉圭地區的東岸共和國,搜集到更多數量的中國移民。

自從五百多名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穿越者,在拉普拉特河東岸的後世南美烏拉圭地區奠基立國之後,從遙遠的大明輸入同文同種的人口,以保證主體民族數量,維持國家穩定,就成為了東岸的一項國策。

然而,位於南美洲的中南部,毗鄰大西洋的烏拉圭,距離中原故土實在是太遙遠了。東岸國如果想要獲得大批的明朝移民,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葡萄牙人的渠道,委託他們到中國去招募流民——在這年頭,他們是唯一在中國有據點和門路的西方人,西班牙人與荷蘭人都還沒打開跟明朝直接交流的路子。

很顯然,任何壟斷的生意都會導致暴利。更要命的是,在九千公里之外的北美洲原時空紐約地區,還有另一個華人穿越者集團「華美國」,同樣有著從東方輸入華人移民的迫切需要。在兩個買主的競拍搶購之下,唯一的「供貨商」葡萄人趁機坐地起價,讓南北美洲的兩個華人穿越者集團都叫苦不迭——這項人口生意搞到最後,從明朝運輸一個移民到美洲的價格,居然被葡萄牙人炒到了足足四百兩銀子!這還是最起碼的底價!如果運來的是個瘦弱小姑娘的話,這麼多身價銀子恐怕都已經跟她的體重差不多了!

而在同一時代的明朝,買一個小姑娘的身價最多不過四兩銀子,便宜的往往只要一兩到二兩……

於是,華美國和東岸國這些年來建設紡織、冶金、製藥、曬鹽等諸多「先進」產業,利用技術優勢提前進行工業革命所取得的相當一部分發展紅利,就這樣被壟斷著流通渠道的葡萄牙人給一口吞了個乾淨。而通過人口貿易從美洲兩個穿越者集團身上刮到的油水,則達到了葡萄牙王國每年財政歲入的五分之一!!!

如此代價昂貴的大宗開銷,華美國和東岸國在咬著牙堅持了幾年之後,終於無法忍受下去,相繼開始了對東方航路的獨自探索,可惜事情從一開始就不順——為了獲得通往東方世界的中繼站,華美國和東岸國幾乎同時在南非建立了殖民據點,然後因為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關係,很快就爆發了嚴重的武力衝突……從公元1628年開始,雙方的土著附庸軍在南非展開了武裝對峙和小規模交火,掛著藍白五星旗(華美國)和紅底雙劍蒼鷹旗(東岸國)的戰艦彼此打開了炮門,互相劍拔弩張,一場南非戰爭彷彿一觸即發。

最終,鑒於北美的華美國已經擁有蒸汽裝甲戰艦,在南非戰場上的火力和兵力都處於優勢,南美的東岸國被迫妥協退讓,以和談收場——華美國得到了南非的地盤,但出於同胞之誼,港口也必須對東岸國開放,殖民地政府里也插了東岸國方面的人,有點兒類似於民國上海的公共租界。然後,灰溜溜撤出南非的東岸國殖民者,轉而搬家去了馬達加斯加島,在這裡建立了一個港口「塔城」,作為前往東方的挺進基地。

再接下來,東岸國在1629年派出兩艘戰艦嘗試了一次對東方的遠航,結果在馬六甲海峽被荷蘭艦隊揍得屁滾尿流、落荒而逃——這個時代的英國海上強權還沒發展起來,荷蘭才是威震全球的海洋霸主,在全世界擁有至少六千條戰艦和武裝商船,海上馬車夫的名號可真的不是白叫的!

而作為控制香料貿易的要害,巴達維亞的荷蘭艦隊實力也是相當強大,僅次於荷蘭本土而已。憑藉著如此強大的艦隊,荷蘭人在這個世紀幾乎壟斷了東方航線,尤其是至關重要的馬六甲海峽,更是被荷蘭人視為禁臠。除了少數與他們做過利益交換的英國、法國或丹麥船隻,在和平時期或許能通過外,其它勢力只要一出現在孟加拉灣和馬六甲海峽附近,就會遭到荷蘭艦隊的襲擊。

即使是更早來到東方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這個世紀里也被荷蘭艦隊封鎖得夠嗆,本土與遠東殖民地的聯繫在總是時斷時續,經常是連續很多年都沒有一艘葡萄牙船只能夠抵達澳門……幸好,在1630年前後,葡萄牙人跟荷蘭人的關係還算可以,所以才能跟美洲兩個穿越者集團做販運明朝人口的生意。

——————————————————————————————————————

想要突破荷蘭人的封鎖,只有兩個辦法,一是集結一支規模空前的大艦隊前往遠東,震懾得荷蘭遠東艦隊不敢亂說亂動;二是進行碰運氣的偷渡,如果船速夠快的話,或許能突破荷蘭人在馬六甲海峽的封鎖線……但前者的代價太恐怖,後者又太不靠譜,所以東岸國選擇了第三個辦法:不走馬六甲海峽,繞路!

——具體來說,就是以南半球海洋的西風漂流帶為天然動力源,從烏拉圭揚帆行駛到南非或馬達加斯加島,再從非洲南端繼續憑藉洋流越過印度洋,直抵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珀斯——這一片海域遠離陸地,荒涼空曠,基本不會有遭遇海盜和敵國海軍的危險。然後從這裡轉舵北上,沿著西澳大利亞寒流一路向北進入東南亞地區——這一帶有著成千上萬的島嶼星羅棋布,荷蘭人的勢力再強也頂多只能控制住巴達維亞和馬六甲等幾個關鍵點,沒辦法監視每一條航路,偷渡者可以從容跨越這片海域,直抵北方的日本、台灣、朝鮮乃至於中國大陸。等到了回程的時候,則可以沿著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東澳大利亞暖流南下,再次進入南半球西風帶,隨後乘著風兒橫跨太平洋,穿過麥哲倫海峽或德雷克海峽,最終回到東岸共和國。

當然,這條環繞地球的移民輸送路線,只是幾個海軍官員從海圖上畫出來的,在理論上貌似能夠行得通而已,至於在實踐之中會遭遇哪些麻煩,則根本無人知曉……為此,就有了李毅上尉的這次遠航。

一個多月之前,李毅上尉奉命指揮東岸國內最新研發成功的兩艘蒸汽明輪—風帆混合動力探險船——排水量七百三十多噸的「破浪」號和「斬波」號,從馬達加斯加島的塔城據點起錨出航,用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成功橫跨印度洋,抵達了荒涼乾燥的澳洲西海岸。在登陸勘察過地貌,埋下一塊主權石碑,又把水艙里那些充滿了可疑綠色懸濁物的臭水換成新鮮淡水之後,李毅留下「破浪」號在原時空的珀斯地區修建殖民據點,自己乘坐補充了新鮮淡水的「斬波」號繼續北上,勘測澳大利亞西部的航路情況。

從「斬波」號上向岸上望去,入眼就是一片荒涼的漫漫黃沙,缺少植物、沒有河流,貧瘠、乾旱是這裡的主色調。不過在遠處那片隆起的山脈腳下,倒是有一些綠色的點綴,也許也只有山間才能有那麼幾條小溪能夠給這片乾旱的土地提供生命的源泉。隨著探險船的緩緩移動,岸上的沙漠風景逐漸變成了一片平坦的大草原,但依然相當的乾旱,連樹木都很少見到——由於受到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澳洲西部就是這樣一片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交錯的荒蕪景象,論生存環境,大概也就跟中國的西域差不多,而且更加孤獨和寂寞,沒有什麼人類文明留下的遺迹,連動物都比歐亞大陸落後了足足一個紀元……

正當剛用過早飯的李毅上尉無聊地一邊捧著茶杯,一邊胡思亂想之際,桅杆頂端的瞭望員卻突然「滴滴」地吹響了銅哨……預示著某件之前從未想到的事情,已經悄然發生……

然後,他們就難以置信地通過各自的望遠鏡,看到了散布在海岸邊的人工建築廢墟,遊盪在海邊的小船和木筏,還有一座位於山崖上的烽火台,正在冒出衝天的滾滾濃煙,之前似乎隱約還聽見了槍聲……

一時之間,李毅上尉和他身邊的幾個穿越者軍官全都看得傻了眼:

喂喂,按照歷史的記錄,英國人應該要到一百五十年後才會開始殖民澳大利亞吧!而岸上的這些建築房屋,怎麼看都不是澳洲大陸那些石器時代土著人能夠弄出來的……這不科學!

再接下來,又一件更不科學的事情,也跟著發生了:

他們發現了一個會飛的人!

面對出現在空中的這個「飛人」,很多水手都被嚇得跪倒下來,匍匐在甲板上,用最謙卑的姿態表達自己的敬畏和恐懼。即使是以李毅上尉為首的東岸國穿越者,也是一個個腿腳發軟、思維凌亂。

而這個「飛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