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在日升月落之間,不得不說,亂世用重典,這個方法一點都沒有錯,自四月落幕,中原的世家近乎被清洗一空,整個天下都似乎肅然一靜,再無對朝廷政策的反對之音,就是南蠻、月氏、草原三地對於朝廷弄出的文化融合都似乎不抵觸了,積極配合。
自五月之後,整個晉國都呈現出一副欣欣向榮之景,晉國四十九郡,除了東岩郡、三川郡、天府郡、波陽郡、韓郡這五個晉國原來的郡之外,其他四十四郡所在的中原、月氏、南蠻、草原等地的各郡也都開始步入穩定的發展,最明顯突出的就是新土地政策的順利實行,收購土地,分發給每家每戶,隨後就是各項政策的普吉,確保地方的長久治安,當然,原先的草原、月氏、南蠻之地還有推行文化融合,說是文化融合,但是明白人都知道,應該說成文化入侵!
一接管南蠻、草原、月氏等地的文化問題,王慶之就直接展現出當初在韓郡的作風,第一時間沒收這三個地方的典冊書籍,焚燒一空,然後推行神州文化,一開始的時候,這個做法直接就遭到了三地的強烈抵制,亦如當初的高麗一樣,但是隨著中原世家被清洗的消息傳開,三地的人一下子也都老實了下來,因為他們意識到,現在的天下究竟是誰做主,再想想現在的韓郡,當初的高麗,就是前車之鑒,他們毫不懷疑,如果繼續強烈抵制,恐怕等待他們的也是一場屠殺。
書籍古典對他們而言是文化傳承,是先祖留下來的東西,需要去捍衛,但是在與生命做選擇的時候,無疑,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生命,倒是有那麼一些用生命去捍衛的人,結果也直接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進入五月,晉國一統後的第三個月,永盛一年五月,經過四月中原世家的清洗,整個晉國算是徹底穩定了下來,朝廷的各項政策在各地順利的推行實施,整個晉國也進入有條不絮的百廢待興工作中,開始穩步發展,歷經兩個月的忙碌,寧采臣也開始清閑下來,大多事情都是交還給下面的人去辦,他自己只需要掌控大局就行,按照他的想法,等到今年過去,晉國徹底進入穩定發展狀態,他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時間推移到五月中旬,這時候,兩個消息相繼傳入寧采臣的耳中,一個是稷下學宮建造完城了,當初確定立稷下學宮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動土建造這座晉國特殊的學府,如今過去一個多月時間,正式完工,而第二個消息也是與此有關,百家的人已經在前往京城的路上了。
諸子百家,論歷史的悠久性,百家比不上世家,也比不上宗門,但是論輝煌層度,在百家最輝煌的時代,宗門、世家都顯得暗淡無光,百家真正的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自周朝崩碎,神州陷入諸侯爭霸的局面,百家也在此興起,甚至整個春秋戰國,一度都是百家的舞台,史冊上有過這樣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既是諸侯的時代,也是百家的時代,這段歷史造就了百家,而百家,也鑄就了這段歷史!
百家爭鳴,諸子爭鋒!這並不是說說,只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明白諸子百家有何等影響力,人才輩出,高手無數,已經完全左右神州爭霸局面,就是各大諸侯霸主都對百家的人給予上賓之禮,不甘輕慢。
其中的儒家、道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更是百家中的代表者,有著左右天下風雲的影響力,春秋戰國的歷史,絕對是百家的舞台,甚至左右天下風雲,就是宗門、世家這些勢力的影響力都遠遠不能與百家相比。
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春秋戰國開始成就百家,春秋戰國的結束也帶著百家的衰落,秦國一統,嬴政橫掃六和,一統天下,百家爭鳴之局也不復存在,甚至在征戰中,百家中不少實力都被嬴政剷除,再到後來的嬴政頒布百家誅殺令以及最後的百家之亂,百家的輝煌徹底不復存在,嬴政死去,百家也從此一落千丈,近乎消失在天下人的視線中,就是張良、韓信這些百家之人,都不再以百家的身份自居。
所謂盛極而衰,大抵如此,百家經歷過春秋戰國的千年興盛,也隨著春秋戰國的結束走向衰落,尤其是百家之亂之後,百家更是陷入一個危亡的局面,以至於現在百家的人都不在以百家之人的身份自稱,對於百家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不過自百家之亂後,但凡朝廷,對百家都是很不待見,甚至懷有很強的敵意,無他,全因百家之亂讓昔日強勢的大秦分離崩兮,雖說正是百家之亂讓大秦分離崩兮,才有了後面諸侯的興起,但是誰都不想自己成為一下一個秦國,所以對於百家之人,自百家之亂後,但凡王朝,大多都懷有強大的敵意。
不過對於百家的問題上,寧采臣倒是顯得很平靜,看問題,他一向不喜歡帶著太過主觀的情感看待,而是喜歡用客觀的目光,對於百家,他也沒有多少忌憚和敵意,相反的,對於百家,他很欣賞,陰陽家獨特的陰陽術、公輸家和墨家的機關術、道家的陣法、縱橫家的縱橫之道,醫家的醫術……這些,都是他欣賞的地方,或許論實力,現在的寧采臣自信他已經站在了這個時代的最高峰,但是在這些方面,他不得不曾認,百家的各自領域都不是他能匹敵的!
所謂術業有專攻,在他看來,百家就是那種各個領域的高端人才,比如醫家的醫術,若是推行到天下,對這個醫學落後的社會,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還有農家在農業方面的造詣,在這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絕對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發展,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突出,而應該是各方面齊頭並經的發展,只有各方面都發展了,國家才能真正的強大發強起來,這也是寧采臣創立稷下學宮,想要招收這些百家之人的原因……
五天後,紫荊城,一處大殿中,一個宴會展開,寧采臣一身白衣,坐在主席上,下方則是中間空出了一個長方形空地,左右兩排都擺著客席,一張長桌,一張椅子的搭配,整整齊齊排列,座位上都坐滿了人,擺滿酒菜。
今天宴會上的人很多,足足數百人,寧采臣坐在主席上,一身白衣,腰系金絲邊潔白腰帶,有一種優雅出塵,在他左手下是晉國的文武百官,張良、韓信、諸葛亮、衛庄、陳宮、范增、紀原、李沫、赫然在列,而在寧采臣右手邊的一方,則是百家之人,百家中坐在最前面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也是儒家之人,而且是一個聞名天下的大儒——水鏡司馬徽!
當初在寧采臣和紀原都還沒有成為大儒之時,天下聞名的大儒就只有三個——卧龍諸葛亮、留侯張子房、水鏡司馬徽!那時候張良是韓國的人,後來諸葛亮加入晉國,而司馬徽一直隱世不出,如今出現在這裡,還是一各儒家代表人物出現,寧采臣是真心有些出乎意料。
恐怕這消息傳出去,天下人大概也會大吃一驚,水鏡司馬徽,居然是儒家的人。
雙方坐畢,寧采臣坐在主位置上,左手下是晉國群臣,右手下則是百家之人,不過場面有些安靜,都沒有開口說話,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次宴會的目的,但是知道目的是一回事,具體的過程又是一回事,而且也是各有各的心思,心裡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來,讓我們先敬百家的諸位一杯,為百家諸位接風洗塵。」
主席台上,寧采臣笑著拿起就白,率先開口打破沉寂道,隨著寧采臣具備,他左手的主張良、韓信、諸葛亮等眾多晉國大臣也紛紛舉杯向百家的人示意。
「陛下和諸位大人客氣了!」「請!」「請!」
百家一方司馬徽等人也聞言舉起酒杯,紛紛舉杯在虛碰一下,又向寧采臣示意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