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75章 新型摩托車下線

馮宇給了劉邁克一些建議,公司不要只注重工業設計,比如傢具設計、裝修設計等等,都可以涉獵,而且這些未來會賺的更多。

馮宇的話,給了劉邁克很多啟發,他也發現,自己一直走入了死胡同。沒有工業設計,難道其他設計就不能展現他們的才華了嗎?

有了這些錢,他們可以多招一些專業的人才進來,公司一定會有很快的發展。只要品牌做出來了,知名度提升,以後訂單會源源不斷,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馮總簡直是天才!

一個星期後,經過馮宇多次提意見修改,終於定版了摩托車外形。

這款被命名為松江一代的摩托車是125cc排量,比市場上主流的50——100cc略大,油箱只有10L,比市場上主流的12——15L略小,但配有一個1L左右的備油箱,足以保證摩托車不會半路沒油。

本來馮宇還想弄個150cc排量的出來,但目前政策規定,超過125cc排量,不給上牌照。農村還好說,經常有無牌的摩托車隨便騎,交警甚至都是鄉里鄉親的,根本沒法管。但城市就不同了,萬一被抓住,可是要罰款甚至扣車的!

馮宇這款車設計為125cc排量,正好跟目前市場上進口摩托車賣的最好的本田競爭,本田此時已經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的摩托車生產製造商,風頭一時無兩,蘇聯摩托車在國內都無法跟其競爭,更不要說技術更差的國產摩托車了。

可這款松江一代,不但採用了蘇聯最先進的技術,減震方面做到了目前的極致,而且外觀設計非常漂亮,遠比本田摩托更加吸引人!

摩托車採用直梁設計,降低了油箱的高度,座椅更加寬敞舒適,尤其是後面那個貨架,這是蘇式摩托車一般都沒有的,日本系摩托車也少有。

前面那個大車燈,又大又亮,減震更是突出,馮宇試騎了一下,騎過一些坑坑窪窪的地方,也不會太過顛簸,感覺不輸後世啊。

蘇聯的技術,在這方面做得真心不錯,估計也是符合國情。日本公路修的也比較好,所以減震做得略差,夜晚公路亮化做得也不錯,所以車燈不太亮。但蘇聯的這些技術,完全適合國內,這是兩個比較不錯的宣傳點。

最大的宣傳點,就是摩托車的外觀,除了油箱、座椅等,車頭部分也做了非常漂亮的裝飾。

此時摩托車前面根本沒有擋風板,甚至就連邁速表什麼的都是直接裸露在外面,馮宇要求添加了一個小小的擋風板,不要求特別高,保證前面飛過來的東西,不能直接砸在邁速表上面就行。

塑料材質,價格便宜的很,當然也脆弱的很。馮宇甚至喪心病狂的表示,除了必要的地方,其他裝飾的地方,能換成塑料的,全部換成塑料的,減少車身重量,同時降低材料成本。

這一點遭到了包括李明德、侯海濤在內所有人的反對。

這馮宇是不是對塑料情有獨鍾啊,電風扇就弄塑料的,加濕器還弄塑料的,這些都是小家電,無所謂。可現在不同啊,摩托車,能用塑料的糊弄嗎?

磕磕碰碰在所難免,要是塑料的,一不小心不就碎了?我們剛生產第一代摩托車,你就想弄個殘次品?你馮宇不怕丟人,我們怕!不只是給廠子丟人,還是給哈爾濱丟人了!

最終就只有前面那塊擋風板換成了塑料的,其他依然還是選擇金屬。馮宇撇撇嘴,有些不屑。塑料的有什麼差別嗎?一樣用吧。

再說你當哪個騎摩托車的不小心翼翼的,誰會上趕子去撞?真要是不小心撞了,塑料跟鐵皮有什麼區別,還不都是壞了?塑料的更換成本還更低呢!

噴漆上面,馮宇再次跟李明德他們吵起來了。這次輪到李明德他們覺得該省錢的時候,馮宇偏偏要多花錢。

一個普通的噴漆而已,要不要弄那麼好?既要保證不容易掉色,不容易磨損,還要保證顏色鮮艷吸引人,以亮紅色和亮藍色為主。

軍綠色不好嗎?這種漆現在最多,還便宜,摩托車反正買來就是騎的,關顏色什麼事兒?

可這點馮宇非常堅持,一定要要鮮艷惹眼的顏色,要讓人第一眼看到,就喜歡上,注意到,這點是銷售的關鍵。

李明德他們都知道,在銷售上面,馮宇強他們一大截,說是銷售專家也不過分。從馮宇去央台打廣告,甚至廣告的創意,都讓他們讚嘆不已。

既然跟銷售有關,李明德他們才退了一步,用價格更高,質量更好的油漆。馮宇拍著胸脯保證,這摩托車肯定能橫掃國內市場,甚至未來銷售到國外也不是不可能!

李明德覺得馮宇有些過於樂觀了,他倒不是沒有雄心壯志,但總覺得剛剛上市的摩托車品牌,肯定不會是那些老牌廠家的對手,能佔據東北三省他就很滿意了,要是能賣到南方去,跟公司的農機具一樣,火爆市場,那隻能是發生奇蹟。

馮宇馬上跟李明德打賭,這摩托車,交給泰華公司來銷售,畢竟摩托車的銷售渠道跟農機具的銷售渠道還是不同,而馮宇保證銷量,計提一定的百分比傭金。

李明德這才發現,馮宇在這兒等著他呢,原來這小子想把銷售權攥到手裡。不過想想馮宇的銷售能力,他覺得也不是不能嘗試,但銷售量,肯定要定的高高的!

兩條生產線,如果滿負荷生產,一年能有二十萬台的產量,甚至可能更多,他原本估計第一年能有十萬台以上的銷量,第二年繼續增長,保證一年增長率在百分之十以上,爭取五年內達到二十萬的巔峰。

既然你馮宇要包銷,好啊,那第一年就要十二萬台的銷量,且每年增長幅度不小於三萬台,三年後,要達到二十萬台的銷量,你敢不敢?

馮宇笑了,他們根本不知道,未來華夏的摩托車市場會有多麼火爆。雖然比不了千禧年之後,但第一次銷售的高峰期,就在九十年代初!

以松江摩托車的性能、外觀,馮宇要是還不能分一杯羹,也枉為重生之人!

「李總,這個條件我答應了,我們簽合同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