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年底喜事頗多

一款性能足夠優秀的航空發動機對戰機而言絕對是有非常大的性能提升,至少就現在看研製當中的四代大推,它的性能已經是相當不錯,新的四代重戰也只有靠著這款最大推力高達17噸的渦扇發動機,才有可能實現媲美F-22的超音速巡航。

必須要知道的是,當年美國人研製F-15的時候,為其配套研製的F-100發動機推力也只有11噸不到,按理來說蘇聯對應研製的蘇27戰鬥使用兩台11噸的渦扇應該也能夠保證雙方航空發動機上面的對等。

但是為什麼研製蘇27的時候,配套的AL——31F發動機推力卻達到了12.5噸?

這主要就是因為蘇27的體格比F-15大了半圈,而現在F-22使用的F-119發動推力早期型雖然也還達不到17噸,看起來共和國這邊的四代重戰配套發動機的動力是不是太過?

然則非也,當年蘇27的發動機確實比F15早期使用的F-100更猛,但是蘇27的體格也要比F-15大半圈,現在共和國重四同樣也要比F-22大半圈,那麼配套發動機的推力也肯定要比F-22早期型的F-119發動機大一些,更何況F-119在服役之後,那也同樣是進行過幾次性能提升,這就猶如當年美國給早期製造的F-100升級到F-100PW-220一樣,實際上壽命中期的F-22也是進行過技術升級的。

只不過因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2生產線關閉之後,F-22也不可能再有後續的生產批次下線,因此對那兩百多架的F-22進行升級的時候,也就是只偷偷摸摸地在美國空軍支持下做了,甚至連正式的消息報道都很少。

這其實就很像美國對各種特種飛機進行升級改進一樣,只要沒有新批次的飛機生產,老飛機就算再怎麼進行技術升級,同樣也不可能會有新的編號給它,最典型的就比如美國的戰略電子偵察機RC-135,這飛機的作戰設備主要都是電子設備,而電子設備則遵循摩爾定律的18個月技術性能翻倍。

所以,美國的RC-135偵察機都是每兩年輪流回美國本土進行電子設備的升級,那麼從這款飛機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之後,中間所經歷的技術升級簡直是數不勝數,但美國佬卻一直都只是將其稱之為RC-135,而並沒有A/B/C……之類的劃分。

F-22在上一位面停產之後,因為沒有新的技術升級型F-22戰鬥機生產服役,自然所有已經生產服役的F-22都統稱為F-22就行,可並沒有A/B/C/D的技術性能劃分,但誰要是說F-22服役之後就沒有進行過技術升級,那就是真正的大錯特錯,要知道到了F-119發動機大修時間之後,普惠還按照當年F-100的套路對F-119進行過技術升級。

因此總體說來,共和國的四代重戰配套發動機出於各種原因把最大推力定在17噸是必須的,雖然這表面看起來甚至是都要比F-22使用的F-119都更加牛逼,但要是從時間上算起來的話,你真到了服役的時候,具體的誰又知道美國佬又用最新的技術把F-119升級到了什麼級別。

料敵從寬、待己從嚴,這種態度終歸是沒有錯誤的……

「江總工,你在624所這邊負責四代大推的核心機研製工作,任務重要性極為重大,希望可以保質保量地完成我們的既定目標,之前你是0112所那邊的技術人員,後來調到624來接劉院士的衣缽,現在看來也已經足以獨立完成項目,所以未來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核心機都要看你的,擔子不小啊!」

之前楊輝有聽到爆出四代大推17噸推力的豪言壯語,那自然也是四代大推的核心機總負責人江和甫,這位也是通過之前的小推核心機積累了完整的核心機研製開發經驗,之後又通過為中航東北的太行發動機核心機進行改進、調校之後,對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核心機有了很好的認識,現在擔任四代大推核心機研製,這即是624所的意見,也同樣是整個聯合航空發動機公司高層通過的決議。

所以就現在看來,整個核心機工程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這位也同樣是出力頗多、功勞不小。

……

對現目前整個中航西南旗下四代重戰所做的準備都有了一個較為清楚的認識之後,楊輝當然也就對來年的四代重戰大競標有了更多的期待,就是不知道中航東北那邊對新的四代重戰研製給出了什麼方案,這是楊輝現在最期待的一個謎團。

94年是台海危機到來之前的寧靜,也是中航西南唯一還剩下的一段可以好好做準備的時期,不過楊輝卻已經是早早地就知道了危機即將到來,雖然沒有進行光明正大準備,但還是加強了對公司旗下各條戰機、發動機生產線的徹底檢修,並加強對生產原料、上遊子系統生產商的生產能力統計、管理。

也就是在這個讓楊輝已經有些頗感緊張的時候,中航西南公司則依舊是按部就班地向前高速推進,比如第一批次的十戰鬥號機終於在伴隨著生產線正式開動之後的第15次脈動的時,走下了第一架正式生產交付的十號戰鬥機。

也是在各方相關人員地注視下,首次接受十號列裝的滇南空軍某部隊樂呵呵地看著新娶到手的「老婆」,管裝備後勤的副師長更是直言要住在132廠就不走了,也不用回家過年什麼的,這次就在132廠等著第一批的十號下線完成試飛之後迅速交付。

與此同時,試訓基地那邊也順利完成了所有有關十號戰鬥機的飛行測試,編寫出了一整套完整的飛行手冊,同時加緊訓練、考核首批接裝部隊的飛行員,做到人等裝備,而非裝備等人。

同樣值得高興的還有炮偵-1無人機,這款飛機非常順利地完成了改進試飛,新添加的戰場通訊中繼功能性能優越,得到了陸軍部隊測試之後的一致好評。而新的「巡海者」長航時無人偵查機也迅速地完成了設計工作,第一架原型機也在緊鑼密鼓地建造,按照進度的要求,這次甚至是可能在年底進行首飛,畢竟誰叫無人機的設計比較簡單、試飛周期也短。

而為激動人心的,就要數第一架直18直升機完成了原型機的製造,通過歷時兩年的時間對直8直升機進行了近乎是推到重來的設計之後,新的直18直升機不僅身高顯著得到控制,體重上實現了減肥工作,外形也都更加的科幻、炫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