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更加徹底一些

一路上又是對十號工程使用的第二代鋁鋰合金進行著合計,這樣的項目還是需要有很多前期核算,只有把準備做足了才能在最後的工程運用上減少困難,真正的做到簡單、容易。

而隨著西南科工這個異數帶來了鋁鋰合金讓十號工程有了一些不同的變化,楊輝心裡也在琢磨著到底還有沒有什麼可以給十號工程也用上的技術,同樣是航空工業的基礎性技術,說不定又能找到一些共通之處也說不定。

想了良久之後,還真讓楊輝給想到了一個好東西,而且這東西對於611所來說應該還並不陌生,這次的新殲項目競標中611所方案就出現了這種技術,那是不是意味著611所已經掌握了這東西呢?

不管怎麼樣在,提一下總歸是有好處的:「對了,這次的新殲方案中,我看到你們使用了雙斜切乘波進氣道,這東西你們611所掌握了沒?雖然這次你們的方案落選了,但這種進氣道無疑是相當適合十號工程使用的,正好你們這次換髮動機也需要對進氣道進行改進,若是用上了這種進氣道,十號工程應該還能在性能上更進一步。」

共和國的雙斜切進氣道是西南科工委託帝都航天系統的懷柔基地研製的,對於這種進氣道的性能自然是知道的比較清楚,這就是一款不需要調節器的二維超音速矩形進氣道。在飛行性能上能夠適合F-22那樣追求超音速巡航的中高空空優戰機,同樣也就能夠適用於這次611所的十號工程。

楊輝提出了這一問題,611所又怎麼會不知道,楊為這樣的人精發現了這一項成熟的貨架技術之後,甚至都在新殲方案上用了這種東西,又怎麼會沒有想到正處於對進氣道進行大改進的十號工程。

「這個我們早就知道了,我當時在《航空學報》上面發現這一技術的資料之後就報告了所里,現在我這邊的新殲方案都經過了方案研究、落敗這些長時間經歷,前前後後加起來半年有餘,想必所里早就已經對這種進氣道摸清楚了,若是猜得不錯的話,現在至少應該是在懷柔基地、留里卡設計局的協助下完成了具體工程設計。」

楊為也沒有任何的矯情,直接就承認了這次十號工程已經使用到了這一技術,甚至連611所有蘇聯人在這種事都告訴了楊輝,這讓楊輝感動不已。

而對於611方面為什麼會出現蘇聯人,這一點楊輝表示實在是太正常了,西南科工都能在更早之前把蘇聯人弄來教鈦合金加工製造,洪都能夠把莫洛佐夫試飛院的國際試飛院弄來進行L8的反尾旋試飛,611所自然也可以有留里卡設計局的設計人員來配合十號工程的進氣道設計。

飛機的進氣道實際上是算到了推進系統方面的技術,它更多的是用來配合發動機的進氣需要,現在的十號工程雖然提前有了31F發動機用,但發動機與進氣道的匹配工作還是不可能少了留里卡設計局的設計人員,不管是什麼飛機的設計都是如此,發動機與機體的匹配工作需要有發動機研製單位配合。

「那這就挺不錯的,有了雙斜切乘波進氣道,我倒是越來越期待十號工程能設計成什麼樣子了,這是一個挺讓人期待的問題,到時候的首飛希望我也能有機會來看看,畢竟我們兩單位的關係擺在這裡,倒時候一定要記得通知。」

對於這十號工程的首飛,楊輝也算是相當的期待,這好歹也算是共和國在航空工業的獨立自主典範,沒能夠目睹一番是絕對的遺憾。

隨著幾天時間的漫長旅行,火車再次到達了共和國的大西南地域,在這裡611所的人員就需要下車了,他們已經抵達了這次行動的目的地,而楊輝做帶領的西南科工隊伍還需要再次輾轉,到達更加艱苦的雲貴高原。

「這次我們就到這裡了,還是那句話:大家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記得當年我從帝都到011基地的時候遇到了你們的宋總師,那時候他也剛好是從帝都拿到了十號工程併當上了總師,現在這次遇到了你,希望不遠的將來我也能聽到你當上總師的好消息。」

對於楊輝的祝福,楊為也是笑著接受了,對於總師這個稱號他早就垂涎已久了。

「這是當然,我們寢室四人裡面已經出了一個唐副總師,我自然也不會落後,十年之內必定要當上這個總師職位。」

話剛說完,火車也到站停穩。該下去的611所人員帶上行李,和西南科工成員相互道別之後,隨著楊為一起走下火車,當這次的新殲項目告了一個段落之後,他們也需要投入到十號工程緊鑼密鼓地研製任務中。

告別了611所一行人,同樣也意味著距離抵達西南科工也不遠了,一路上沒有什麼波折的平安回到西南科工之後,不出意外的又再次上演了上次奪得渦扇12發動機項目後回到公司的壯觀景象,在一些沒有太重要科研任務的公司員工自髮夾道歡迎之下,算是歡歡喜喜的回到了公司,再次準備下一個階段正式詳細開發設計。

當然,現在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事要辦,西南科工雖然拿到了新殲項目,但說白了也就只是一個總承包商而已,雖然有自己的獨到的核心技術,但也不可能研製、生產整個飛機的全部,一些其它的項目依然還需要進行公開招標……

「這次我們新殲的子系統招標不能只局限於航空系統內部,全面地面向所有的國防軍工、重工業系統進行招標是我們這次必須要做到的一點,611所在十號工程項目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同樣也能夠做到。」

對於這一天,楊輝早就等待了好久,也準備了好久。為了這一天,楊輝想盡辦法培養整個共和國的軍工、重工業生態系統,雖然效果還並不明顯,但現在是時候拉出來試試效果了。

「通知國內的雷達研製單位,長虹廠、金陵14所、以及我們自己旗下的38所、還有608所,以及國內其它的有能力、興趣研製機載雷達的單位,不管是不是航空工業系統的單位都給我統統把邀請函發過去,就是要借著這次的項目,把整個國防軍工項目採購理清楚、搞明白。」

楊輝這次也是下了狠心的,要說國內研究雷達的單位那絕對是不老少,有研製地面雷達、海軍用雷達、飛機機載雷達,甚至還有航天測控雷達的,就是不知道這次會有幾個單位會來應標,又有幾個單位敢有那個勇氣跨領域來搞機載雷達,畢竟現在國內真正能做戰鬥機機載雷達的,好像一隻手都能數過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