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要有制導彈藥

有了問題,就需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點海軍方面還是看的很清楚,但要說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有些頭疼了。畢竟這年頭共和國在空射精確制導彈武器方面還真就可以說是毫無建樹,這此之前,共和國的空、海軍常規對地面武器那都是一水兒的自由落體鐵疙瘩,要真說的幽默一點兒,這或許可以說是方便了後勤保障。

常規的自由落體炸彈在二戰、甚至越戰的時候都還可以說是主流,二戰美帝開創的地毯式轟炸在越戰發揮到了極致,這種由大噸位轟炸機大規模掛載自由落體炸彈進行無差別的超級大轟炸方式,在大國之間的大規模無差別作戰中的確是超級利器,可以說到了2000年之後,若是真正的大國之間開片,依然是常規自由落體炸彈有市場一些。

但話又說回來,自核武器這種東西出現之後,差不多也就再也沒有了大國之間的全面戰爭,自由落體炸彈這種東西差不多連最後的生存土壤也沒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精確制導武器。

精確制導武器最開始在二戰就有小規模的開發、測試,但這種東西真正投入大規模實戰的時候還是要數越南戰爭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美帝就開始小規模的嘗試使用著這種東西,使用率為0.02%,最為著名的就是越南戰爭中的美軍攻擊清華橋作戰行動。清化橋,作為越南北方通往南方的必經要道。它由當時和越南關係良好的共和國援建,整體性能優良、用料紮實,十分堅固。

而美軍則一直企圖炸毀清化橋,從1965年至1972年初的7年中。美軍對清化橋突擊了數十次,投下了成千上萬噸炸彈,損失了幾十架飛機和十多名飛行員,耗資10億美元以上,但始終未能將其炸毀。美國太平洋空軍把這座「永遠炸不倒的橋」稱為「使我們聲名狼藉的目標」。

但最大的變故也是發生在72年,這一年的5月13日,美軍一架F-104戰鬥機利用機載低功率激光發射器先瞄準大橋,然後,8架攻擊機先後向清化鐵路橋投下了激光制導炸彈,當最後一架飛機離開目標時,清化橋的西半部橋身已經從12米高的水泥橋墩上掉了下去。從此以後,美軍在越戰中平均使用14顆精確制導炸彈就可摧毀一個固定目標。

自此之後,精確制導炸彈也就正式的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在此之前的精確制導炸彈都只能算是一種實驗品而已。嘗到了甜頭的美軍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到精確制導武器則是在海灣戰爭中,其使用率為8%,其後的科索沃戰爭為35%,阿富汗戰爭為60%,伊拉克戰爭更是達到90%以上。

當然,這些數據肯定只能是由楊輝爛在肚子裡面,海灣戰爭也好、伊拉克戰爭也罷,這些都是還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也就是說,現在的共和國仍然沒有把精確制導武器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在這之前的軍隊眼裡,要玩兒對地攻擊依然還是常規自由落體炸彈的天下。要不然,也就不會有美帝在海灣戰爭之後,嚇得共和國的土鱉們直接就沒有了脾氣,從此之後,共和國的軍隊陷入了長時間的「韜光養晦」。

想想,一個國家的軍隊都開始韜光養晦,這政策意味著什麼?甚至在96年的時候,依然只能是精神原子彈萬歲,雖然在96年危機中的共和國最後軟了和內部出了一些間諜問題有關,但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雙方的常規軍事裝備差距太大,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那時候的共和國倒是大量的裝備了常規轟炸機,什麼轟五、轟六都是可以憋大招的主兒,但問題就在於那時候的空軍自己都沒有辦法保證制空權,你的中高空亞音速轟炸機飛過去也只能被防空導彈打下來,想想若是那個時候有一款能夠低空突襲的戰鬥攻擊機的存在會怎麼樣?帶著少量的精確制導炸彈就可以低空跨過那一彎淺淺地海峽,給對面的關鍵軍事節點進行精確打擊。

當然,96年危機中的軍事差距不只是空軍的對地攻擊能力不足這一點,更多的還有其它的方面也是大面積的落後。但空軍缺乏足夠的對地支援能力這是當時的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可以從96年之後共和國陸軍在遠程戰術打擊能力的建設上看出來。

自96年之後,因為當年的空軍沒法提供足夠的空地支援,這就有了共和國陸軍喪心病狂的大手筆投資了大量的超遠程火箭炮(遠火、衛士),那種把火箭炮架在海峽這邊,就可以大規模覆蓋海峽對面的東西,絕對是陸軍吃虧之後進行了一番潛心研究,才下狠心給憋出來的東西。

這裡不再多說什麼陸軍搞遠火系統的事,之所以說這麼多,那還是要證明一點:在2000年之前,共和國的軍隊是相當的缺乏精確、隱蔽的對地攻擊能力,沒有這種東西的共和國是絕對要吃虧的,既然知道這些,楊輝就必須要想辦法補上這一缺點,這次的戰鬥攻擊機武器系統配套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早早就在西南科工和楊輝有過交流的李總師心裡已經有數,而且它也是一位被楊輝「洗腦」的精確制導彈藥派,現在想到自己的舉動可以引起軍隊的重視,從此拉開共和國的精確制導武器研製大幕,李總師想想就覺得有些激動。

「來自空中的對地攻擊從來都是最為致命的,這一點我們的老祖宗就曾經說過:『善攻者,攻於九天之上』,所以,我們必須為這次的新殲配備完善的對地面攻擊武器,以前的那些老式的自由落體炸彈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要了,要為新殲配備完善的對地攻擊彈藥,我們需要更加先進的精確制導炸彈。」

說到了最後的精確制導炸彈,李總師已經是非常的激動,他知道只有用上了精確制導炸彈的西南科工方案才能發揮出百分之百的對地攻擊能力,這一點已經是整個西南科工前前後後經過了精確計算後得出的結論。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新殲雖然可以最高達到和轟六同樣的武器外掛噸位,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就一定可以按照轟六的思想來管理我們的新殲彈藥掛載。轟六通過內部的武器艙可以輕鬆掛載最多24枚常規炸彈,同時候還有翼下的各重型掛點可以掛重型武器,這樣的大型轟炸機可以多掛炸彈進行大規模攻擊,一架飛機就是好幾十枚炸彈,飛上個幾架飛機一起去,那就是上百枚的炸彈覆蓋性打擊。」

先分析了轟六的優勢,隨後就要說到戰鬥攻擊機的劣勢了,兩相互對比之下,戰鬥攻擊機還是要有一些方面沒法和人家比,還同樣是比掛點。

「但我們這次的戰鬥攻擊機的掛點有多少呢?按照我們西南科工方案最多可以有十三個掛點,而按照洪都的方案最多只有七個掛點,而且這些掛點還不一定全部都可以掛炸彈,翼尖的格鬥蛋佔據兩個掛點、中距離空空導彈佔據兩個掛點,對地攻擊要攜帶副油箱,這又要佔據三個掛點,如此算來,即便是我們西南科工方案這樣強大的掛點設計,依然只能剩下六個掛點可以用來掛載對地攻擊彈藥。」

聽到了這裡,一些人已經想明白了台上李總師下面要繼續說什麼了,同樣的飛行架次中,轟六掛載的炸彈數量是戰鬥攻擊機的四到八倍,轟六可以靠廣撒網的方法來進行攻擊,不管怎樣炸準的幾率要比戰鬥攻擊機高上太多,容錯率好像也要高一些。但戰鬥攻擊機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了,同樣的攻擊機集群數量,要炸准目標就必須要提高命中精度,而要提供命中精度就只能是……

「轟六是大型飛行平台,可以有大型的投彈裝置、專也的機組投彈人員,但我們的戰鬥攻擊機受限於機體的大小,大型的投彈裝置不能有、一架飛機也只有飛行員一個人身兼數職,這樣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發現:要使用戰鬥攻擊機進行對地攻擊,若還是採用自由落體炸彈作戰,命中精度到底能有多少……」

李總師說出的這些問題已經是相當的乾脆了,都說到這裡是個人自然都能明白:戰鬥攻擊機要使用什麼東西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那絕對是非制導彈藥莫屬,沒有制導彈藥的戰鬥攻擊機就是不完整的攻擊機,是典型的浪費東西。

就在幾乎所有人都看明白了這次李總師要說的問題之時,空軍這邊卻突然有爆出了一個冷門來:「大規模覆蓋性攻擊嗎?其實,我們還有機載火箭巢,使用火箭巢發射火箭彈進行大範圍的對地攻擊,在對面覆蓋性攻擊的時候比轟六更有效。」

台下的楊輝是徹底憋不住了,沒想到自己苦口婆心的想了各種說辭,台上的李總師也是費心費力地演講著,本以為要表達的都表達完了,但千算萬算還是算漏了土鱉的軍隊中還有著一支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機載火箭發射巢派」。

這是一支強大的力量,它的影響力之大超乎想像,在上一位面的共和國視頻軍演報道中,哪一次空軍對地攻擊的畫面中會少了戰機發射火箭彈這樣「震撼」的場面。

上一位面即便是多用於對空、截擊作戰殲十,同樣也免不了掛上火箭發射巢,拉出去充當大炸比的角色,也不知道共和國的二十號工程能不能逃脫這一厄運,這是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