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飛員是試飛殲教七A已經有上百小時的老司機,這架殲七四雖然看起來和殲教七A有些區別,但這都不是問題,大同小異。
坐上飛機,熟悉的感覺再次襲來,甚至感覺全身都充滿了力量,畢竟這款飛機所裝備的渦扇10要比渦噴7強太多,在性能上已經是天攘之別。
發動機再次啟動,試飛員明顯能感覺到這款發動機所積蓄澎湃的力量,畢竟是達到了7.2噸的最大推力,甚至現在聽到的發動機咆哮聲都要好聽太多。
帶上氧氣面罩,防護性能相當不錯的美式抗載荷服,顯得這款殲七四戰機和共和國以前的戰機有很大的區別,但當試飛員抬起手,翹起大拇指示意自己要起飛的時候。
楊輝通過望遠鏡看到了令人大跌眼鏡的東西,白色的毛線勞保手套,這東西簡直是毒瘤啊,盤旋在共和國海空軍航空部隊幾十年,破壞了整體的科技感,這實在是……
好吧,楊輝承認棉線織出來的軍用勞保手套用起來確實手感挺舒服,比起西方國家的那些皮製手套確實要好用、靈活一些,特別是一些老飛行員在,從航校開始就習慣了這東西。
楊輝甚至知道,在後世共和國軍隊也給飛行員配發了帥氣的皮製手套,但很多的飛行員依然不願意是使用,依然鍾情於勞保手套。
搖搖頭,只能安慰自己:手套這種護具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護具的選擇以飛行員舒適、靈活為前提,畢竟土鱉不土戰鬥力五,還是忍了吧。這是天朝特色,只要習慣了就好。
繼續看過去,飛機已經在不斷加速滑跑,發動機噴出明亮的火焰,表示現在正穩定工作著,這次明顯又可以看出飛機的滑跑距離比以前的殲教七A要短上很多。
看著這架首飛機飛上天空,楊輝卻陷入來了思考,現在這款飛機的設計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發動機經過這麼久的高強度測試,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出狀況。
唯一讓楊輝看過之後,覺得有些不太合適的則是這款渦扇10發動機的尾噴管,看起來確實有些太落後。
在渦扇10發動機的研製中,有高溫渦輪、燃燒室、連續漏氣技術的攻關,風險實際上是很大了,基於這些考慮,在渦扇10發動機的尾噴管設計上,又延續渦噴七、渦噴13所採用的老式簡單收斂噴管技術。
聽名字就知道這種尾噴管結構上是比較簡單的,眾所周知,機械設備在結構上簡單了,很多時候效果就比較差,簡單收斂噴管就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從本質上來說現在所使用的簡單收斂噴管,是固定噴口截面,只能優化固定的飛行速度區間。而飛機在不同飛行速度中,對發動機的尾噴管截面要求又不同,而簡單收斂噴管自然就沒法做到隨機應變。
這種簡單收斂噴管,在早期五、六十年代挺受歡迎,那個時候的飛機大多都是亞音速、低超音速,很少會飛到高超音速,自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真正要飛到兩馬赫、三馬赫的飛機,所採用的發動機尾噴管都是引射噴管(比如米格29使用的P31發動就是引射噴管),這些尾噴管自然是可調的噴管,可以隨飛機飛行速度的變化做到隨機應變。
在楊輝計畫中,殲七四、殲七五都是放棄了高空高速,跟上國際主流走中低空飛行高度,在低超音速、亞音速速度區間作戰,更具有攻擊性的多用途戰機。
基於這種作戰要求所設計的飛機,最大飛行馬赫數自然就不高,超過兩馬赫的時候幾乎沒有,簡單收斂噴管的使用在這上面,也算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實際上,簡單收斂噴管在1.5馬赫的時候,推力損失也不過就百分之十四左右,這在眾多的尾噴管中,它的效率還算比較中庸,和殲七四、殲七五配合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楊輝現在想到的是,簡單收斂噴管在較高的馬赫數飛行時的推力損失問題,按照多年使用的經驗分析,簡單收斂噴管在飛機飛行速度超過兩馬赫的時候,推力損失能達到百分之三十,而到了三馬赫的時候,推力損失則會高達百分之五十。
這樣大的推力損失,楊輝不想像這款發動機用在高空高速截擊機的時候,那又會是什麼樣子,就算不在三馬赫的速度範圍飛行,但只要超過了兩馬赫,簡單收斂噴管幾乎就是拖油瓶,是絕對不能忍受的。
當然,這種奇葩的設計在世界範圍內找找也不是沒有,比如在共和國就有這種奇葩的設計,在共和國的殲八戰機中,早期型號就採用了渦噴七發動機,是典型的簡單收斂噴管。
甚至上一位面中的殲八二戰機,使用的渦噴13發動機依然是簡單收斂式,作為一款在八十年代設計的高空高速截擊機,這樣的設計簡直是讓人笑掉大牙。
當然負責渦噴13研製的黎明廠,對外宣布的時候,那說的是原話可是:簡單收斂式,尾噴管可調。
聽聽這種前後完全不著調的說法:既然簡單收斂,你還尾噴管截面可調,你當所有人都是傻子嗎?
可以看出這種僅僅是為了宣傳而宣傳,用來糊弄外行的手段是多麼的拙劣,實在不行你就是不予介紹,大家心裡都好受一些。
現在的渦扇10發動機又再次延用了簡單收斂噴管,這在不注重高速飛行的殲七四、殲七五上面,勉強使用還是沒有問題。
但渦扇10被拿到黎明廠生產,是要裝到殲八二上面的。楊輝很難想像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況,黎明廠會不會花費些功夫,把渦扇10的尾噴管做一番改進?做到更加適合殲八的使用。
「哎,拿什麼拯救你,我們的老大哥黎明……」
長長的嘆息之後,這才強制自己不要多想,現在是西南科工的大喜日子,殲七四的首飛還是相當重要的。
「於總師,這首飛要進入尾聲了,看來又是一次成功的首飛。」
楊輝高興,於總師同樣感慨萬千,從83年開始,一直不斷的對老殲七進行魔改,直到現在改的連它媽都不認識它,中間的坎坷艱辛,付出的努力又有多少人看見,大家為的也就是每一次成功的飛行。
感慨到了改進過程中的艱辛,於總師也唏噓不已:「誰說不是啊!我們投入那麼多的資金,那麼多的人力,期間甚至有科研人員累倒在崗位中,這飛機的首飛於情就不該出問題……」
於總師後面的話沒有說,但所有人都知道。沒有任何人可以說一種複雜的機械設備於情於理都不會出問題,精密設備誰都不能保不出問題。
隨著機輪和跑道的親密接觸,刺耳的摩擦聲傳來,這意味著飛機已經安全著陸,往跑道看過去,才看到飛機速度已經降下來,發動機噴出的火焰也不再耀眼。
「好,首飛順利玩成,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另外的一件大事,殲七四是一款多用途作戰飛機,不再是教練機,武器裝備要比殲教七A多出很多。」
說話的是站在於總師一旁的海軍老大劉司令,他對這款輕巧又富有攻擊力的殲七四非常看好,首飛成功之後,武器系統的開發需要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