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血潮 第134章 帝國主義范兒(八)

「若是幕府倒台,新上來的日本政府會對中國有什麼不利的行動么?」在常委會議上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日本一直不是中國的藩屬,中國也沒有征服過日本。缺乏了歷史因素,讓光復黨的這些幹部們確定干涉日本革命的行動,的確需要思維跨度很大,或者需要一個能夠說服他們的理由。

韋澤也沒辦法拿出一個能讓同志們理解的理由來。在21世紀的時候有一個網路上的笑話「一億皇民,三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竟然生生被逼成了一個『精緻小國』!TG,你不是人!你不是人!」

的確,以21世紀的日本擁有的國土面積、人口,工業實力,放到歐洲,甚至美洲,都絕對是一等一的強國。甚至是1866年的日本,也有絕對不低於4000萬的人口,這年頭的美國也不過是不到8000萬人口而已。可是偏偏日本的地理位置讓它不得不成為一個「小國」。這實在是有點造化弄人的意思。

只是日本沒辦法把國土搬走,中國崛起之後,遠東的日本註定當這麼一個「小國」。日本一旦完成明治維新,他們面臨的是與強大中國競爭的事實。中國自己這麼大塊頭,如此眾多的人口。工業化之後只可能需要更多資源,更大的市場。日本指望如同歷史上那樣從中國得到發展的資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韋澤不認為在他活著的時候能夠看到中國向日本提供機會,那麼日本可以走的道路大概只有一條,就是充當敵對中國的馬前卒。要知道,反華可是很有油水的事情。至少在韋澤的時空,國民黨這個被美國徹底拋棄的政權,朝鮮戰爭之後再次被美國青睞。那時候台灣得到的人均援助量,甚至比美國在歐洲的馬歇爾計畫更多。美國還向台灣轉移了很多產業,向台灣開放了市場,以幫助台灣更有效的對抗大陸。

現在英國人要不了多久就能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壓力,那時候英國不援助日本才是奇怪的事情。韋澤的時空就有英日同盟,現在的時空出現英日同盟並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但是韋澤不認為這個理由能夠說服同志們,譬如畢慶山就提出了政府的財政預算問題。眼下的光復軍攤子已經全面鋪開,數條大鐵路正在興建,航運也在努力開發。這些未來能夠產生巨大收益的項目,現在完全是單方面的支出而已。光復軍內部沒有嚷嚷著要打仗,很大理由就是軍隊被用在這些基礎建設上。無論是財力或者是人力,新政府都處於一個相當枯竭的狀態。

與外國的進出口量暴增,的確增加了收益。但是這種買賣本身就在銀行裡面成了一個賬面數據。進口的商品相當一部分是與鐵路有關的商品,其他的則是棉花等物資。為了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這些商品價格相當低廉,利潤非常有限。

如果幹涉日本沒有一個過硬的理由,韋澤的確可以通過透支他的號召力來達成他的目的。但是,這種透支的負面作用也是相當大的。

「都督,其實大家覺得我們還是南下吧。」畢慶山說道,「南下之後好歹能開闢橡膠園和棕櫚園。棕櫚油運回國內之後,這就是收益。」

韋澤可不僅僅引進了橡膠樹,在西非的油棕樹也是韋澤很在意的經濟作物。早在1859年,韋澤就弄到了油棕樹的種子。只是中國不適合種植油棕樹,所以在蘭芳省也開闢了油棕樹的種植園。雖然在蘭芳省的油棕樹結出的種子沒有在西非的好,可這玩意種下去之後也不用怎麼管理,按時收割就行。在蘭芳省這種根本談不上適合種地的熱帶竟然能大量收穫油料作物,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處。

棕櫚油除了可以吃之外,還能用來做肥皂之類的日化產品。這可是利潤很高,在城市裡頭不愁銷路的產品。身為國務院總理,畢慶山當然希望能有更加充足的供應。有蘭芳省作為基地,中國船隊在南海島嶼外游弋,回饋的信息中充斥著對那些沒有什麼人的島嶼的描述。若是真的能把那些島都給拿下來,那是多少能夠開闢種植園的土地。那又能提供多少就業的機會。

韋澤本來想討論的是日本問題,沒想到討論的方向竟然直奔南海而去。在畢慶山說完之後,常委們也都紛紛應和。國營的種植場收入大部分落入了國家的手中,韋澤親自建立起了財政預算制度,而且努力讓同志們習慣了財政預算。各個部委的同志們面對嚴格的財政預算,非常自然的提出了開疆拓土的建議。

這就是北上與南下的爭論么?韋澤啞然失笑。他沒想到這個戰略問題竟然現在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我們和法國人在越南南部合作,開闢橡膠種植園。雖然看著情況不錯,但是在越南南部的橡膠園可比不上咱們自己開闢的蘭芳省。都督,如果按照你的預算,咱們要派遣兩個軍去日本。就荷蘭人的那點兵力,咱們掃蕩南海一個軍就夠了。打日本有什麼好處呢?能佔領土地?還是他們肯給錢?」畢慶山努力的勸說著韋澤。

韋澤本來還想稍稍探討一下,可是他看畢慶山言語組織如此有條有理,這肯定不是他第一次做這樣的鼓動。我X,難道政府已經開始自己討論戰略問題了?韋澤心中生出這麼一個感想。詢問的話差點脫口而出,韋澤好不容易才忍住。

看韋澤皺眉沉思的模樣,畢慶山覺得韋澤大概是被說動了,他準備趁熱打鐵,「蘭芳省的同志回來報告的時候說,蘭芳省當地的開拓商團與荷蘭人打過不少仗,對荷蘭人恨之入骨,他們有的是理由與荷蘭人開戰。既然咱們早就定下了要與荷蘭開戰,現在已經摸清了荷蘭的情況,咱們乾脆現在就動手吧。」

韋澤此時平息了心情,看來畢慶山背後的慫恿者中定然有軍隊裡面的傢伙。如果有意見不來找軍委談,卻去找國務院總理談,看來這些人得找出來才行。想到這裡,韋澤也沒有立刻發作,他問道:「這是軍隊裡面誰的建議?」

日本代表團並不知道中國上層此時把日本的事情丟在一邊,關注點放在了別的地方。聽了韋澤那毫不留情的表態之後,外交部的人員就開始與日本代表團接洽。這種討論的顧及就少了很多。

韋澤一句德川幕府需要改革就夠,外交部拿出的方案裡面是一整套建議。首先就是根據日本現狀,建立一個立憲主君制的政體。天皇作為日本的代表而存在,幕府則是轉化為中央政府,德川家雖然可以世襲最高執政官,但是要設置國會,建立現代各個門類的專職行政部門。包括建立郡縣,實施全國範圍內的考試體系等內容。

幹革命幹了這麼多年,韋澤早就不是那個單純的年輕認了,對日本的未來構想中,他直白的提出了革命如果要觸動舊制度的利益,就一定會遭到舊制度的反撲。如果想把矛盾一步步解決,就建立一個妥協的手段。例如建立兩級議會。包括貴族院與平民院兩個部分。而且各個郡的副郡守可以由當地的藩主世襲。但是郡守得有中央經過一套考試與選拔政策來任命。而且各地也要建立自己的地方議會制度,以這個來與舊勢力一步步的對抗,妥協。

日本代表團裡面多數都是年輕人,幕府儘管腐化墮落,卻不等於幕府上上下下都是天生的王八蛋。在開國、通商、西化這些政策上,幕府本身甚至走在長州藩與薩摩藩之前。幕府內的年輕人參觀了中國的政治情況之後,都非常認同中國革命的理念。那就是建立一個能夠給所有人民機會的政府。

這政策已經是不倒幕的倒幕,年輕的代表團團員們對此討論的非常熱絡。他們其實不敢完全相信幕府最終會同意這樣的一套制度,但是這套制度卻又是如此有吸引力,至少這套制度實施之後就會讓日本向著真正的開化前進。

日本代表團見到韋澤之前也參觀了中國的政府,論出身的話,光復軍這些出身底層的人物根本就沒有身居高位的可能性,所以在用人上的標準上自然是「任人唯賢」。而日本的年輕官員們很多都接受過西學教育,在這點上倒是與中國方面完全相同。

在中國提出的建議裡面,不管舊勢力在新的政府裡面有何等的影響力,但是大量的官員都不再是由藩主指定,而是由全新的全國考試系統選拔的。

與中國外交部的人員談完之後,日本代表團開始內部會議。因為激動,勝海舟臉色都有些發紅,「薩摩藩能夠成為強藩,就是他們在人才選拔中不問出身,不管是名門或者是窮困潦倒的武士子弟,參與考試之後能夠通過,就能得到與之相應的地位。中國的公務員考試就是如此。當官的人首先就得有相應的能力,而不是像現在的幕府一樣,先看出身,先安排那些高出身的人,再說其他!」

「更關鍵的是如果建立新政府,其他各藩就沒有理由來反對幕府。」小粟忠順激動地說道:「中國方面說的對,如果幕府不能用新的模式把整個日本統合起來,那就處於一種輸不起的狀態。任何一場失敗都會導致全面的覆滅。所以當下必須借重中國的力量外抗洋夷,內除逆賊。此時有大義名分就非常重要!」

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中,日本代表團內部的氣氛越來越高漲,至少這些人都是傾向於接受中國的建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