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1863年發生過薩英戰鬥,英國在二鴉勝利後直撲薩摩藩,卻只是小勝。所以英國對薩摩藩改變態度,在背後支持起薩摩藩來。
韋澤的時空裡頭英國在二鴉中與光復軍死磕一番,不僅沒有獲勝,損失還相當大。雖然北上痛打了北邊的滿清,可光復軍控制著廣東,威脅了英國人的後路。加上英國的盟友法國在與光復軍的衝突中損失極大,英國實在是沒心思繼續北上。
逼迫日本完全開國也是英國人的目標,得知了光復軍準備為了琉球屬國的控制權與薩摩藩動手,英國方面立刻就聯絡了薩摩藩。當了數百年的攪屎棍,英國在這些小技巧上爐火純青。向薩摩藩通風報信,首先就能得到薩摩藩的好感。如果這種做法能夠讓薩摩藩早有準備,抵抗住了光復軍的進攻。那麼英國人就有與雙方同時討價還價的空間。處於「友善中立」地位的英國,在戰爭明朗化之前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情報進行二次選邊,實現英國的最大利益。
薩摩藩乃是日本強藩,島津家本代藩主是島津忠義,只是真正的實權卻掌握在島津忠義的父親島津久光手上。島津久光是上代藩主島津齊彬的異母弟弟,曾與齊彬爭奪「家督」,但最終失敗了。島津齊彬死後按其遺訓由島津久光之子島津忠義繼任藩主,島津久光作為國父掌握實權。
對於哥哥島津齊彬,島津忠義是又愛又恨。不管爭奪家督的時候競爭如何激烈,好歹兄弟兩人沒有把臉撕破,最後薩摩藩的大權還是落在了島津忠義手上。只是故人已經不在,政權也完全到手,島津忠義的注意力就轉移到自家事務上了。
得到了從英國來的消息,加上島津家的船隻在琉球遭到中國軍艦的驅逐。兩廂印證之後,中國要重新控制琉球的計畫已經沒有懷疑的餘地。
1866年3月,一支艦隊直奔琉球而來。這支由二十餘艘船隊組成的艦隊中有三艘蒸汽船,噸位雖然不大,好歹也是蒸汽風帆混合動力的船隻,比桅杆粗大很多的煙囪非常醒目。
接近琉球群島的外圍島嶼時,島上升起了幾道狼煙。雖然不知道這玩意是否能夠真的起到警報作用,艦隊司令西鄉隆盛已經皺起了眉頭。
而海島上的防禦部隊也沒有單純的認為靠煙霧能夠起到作用,巨大的煙花直飛天際,在天空中爆炸,形成了彩色的雲彩。不久之後,遠處影影綽綽的也出現了煙柱與煙花。這些在蔚藍的天空下非常醒目的信號逐一出現。這下西鄉隆盛的眉頭更是緊縮,海上的戰爭很多時候靠的是突襲效果,一旦艦隊行動曝光,這種效果就大打折扣。
「大人,我們要不要派人把上島把上面的傢伙殺光?」旁邊的部下問道。
西鄉隆盛想了一陣,否定了部下的建議,「這太耽誤時間,我們向琉球前進。」
在回去稟報消息的薩摩藩船員用驚恐的語氣形容著中國軍艦的龐大與可怕,這讓西鄉隆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若是按照他原本的想法,是想先派遣一支船隊前來探探虛實。但是局面實在是沒有留給他時間。
前年,也就是1864年,京都爆發了禁門之變,長州藩猛攻京都。原本約定與長州藩一起攻打幕府的薩摩藩倒戈加入了幕府軍的行列,結果長州藩大敗,之後第一次長州討伐戰,長州抵擋不住,長州藩內部的保守勢力上台,倒幕派們被驅逐囚禁。
1865年,長州藩內部的倒幕勢力再次起事,以奇兵隊的高杉晉作為首的武裝在長州藩反攻倒算,擊敗了保守勢力,再次奪回政權。
在坂本龍馬的協調下,在1866年年初,薩摩藩與長州藩達成了薩長同盟,不再推行攘夷政策,專註於倒幕。中國就在此時駐軍琉球,驅逐薩摩藩在琉球的勢力。根據薩摩藩的船隻帶回的消息,中國海軍已經開始在琉球駐紮。
雖然沒有得到公認,薩摩藩也設了個琉球十二萬石的職務。琉球好歹一年也要進貢8000石大米,這筆物資對於薩摩藩絕非可有可無。現在中國對琉球問題提出正式的態度,琉球歸中國所有。如果薩摩藩就此放手投入到與幕府的戰鬥,薩摩藩完全不知道戰爭要打多久。在薩長同盟的盟約中就直言不諱的做了對戰敗的設計,如果長州被完全殲滅,薩摩藩也得儘力去洗脫長州藩的叛賊名聲。
如果戰爭長期化,甚至是戰敗。以幕府的那個德行,薩摩藩完全不認為幕府會與中國作戰。現在已經開始長期駐紮琉球的中國軍隊,只會讓中國穩穩噹噹的完全拿到琉球。別人靠不住,薩摩藩也只能表明自己態度。當然,這態度不會是乖乖的兩手把琉球奉上。
光復軍海軍此時已經得到了信號,半個月前,中國遠征軍第一艦隊也已經抵達琉球,與之前停泊在琉球的艦隊匯合。來自國內的最新消息讓劉沙司令官皺起了眉頭,他這段時間裡面已經派兵逐島登陸,將整個琉球群島乃至更北的島嶼情況調查清楚。得知艦隊的最終目標是攻擊薩摩藩,這就有點超出了現在海軍的戰鬥能力。
哪怕是到了現在,光復軍海軍依然沒有能夠完全弄明白海軍崛起的原因。其他兵種把解釋不了的勝利全部歸功於韋澤,海軍也是如此。而這種簡單粗暴的解釋其實無限接近事實。韋澤出身造船家庭,在21世紀的時候考取了船舶螺旋槳的碩士學位,在造船各個車間都實習過。光復軍海軍所有造船思路都是韋澤提出的,主要設計也都是韋澤完成的。中國人很聰明,即便是現在不懂,但是真的拿出套思路,給了大部分設計圖紙,還是有人能夠把這些設計變成現實。
當然,這些設計有很多問題,畢竟韋澤沒搞過19世紀船舶設計,而且中國造船工業也並不發達。韋澤很注重軍艦的航速與續航能力,裝甲越多船速越慢,還遇到船體重心問題。最終光復軍的軍艦就成了薄皮船。
光復軍海軍其實沒有對手,滿清的軍艦更渣,數量很少。所以他們就把從歐洲與美國得到的情報當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劉沙很直白地說道:「咱們這船扛不住太大的炮。」
根據海軍收集到的情報,英國、法國、美國,都有自己的鐵甲艦。那是由60厘米厚的木質基座,20厘米厚的鐵架構成的大怪物。別說光復軍現在軍艦上裝配的口徑不足100毫米的鋼質艦炮,典型的24磅炮的口徑為5.83英寸(148mm),這種口徑的火炮發射的炮彈都無法擊穿這種鐵架,甚至36磅與42磅的重炮都拿這種鐵甲艦的裝甲無可奈何。
反觀光復軍的軍艦,因為研究時間短,即便有了轉爐鍊鋼法,八厘米厚的鋼甲還是有過於脆硬的問題,那種高韌性的鋼材用來當消耗品的裝甲,光復軍實在是用不起這麼昂貴的裝備。實驗證明普通粗鋼製成的八厘米厚的鋼甲,並不足以抵擋24磅炮的轟擊。
裝甲問題只是其中之一,海軍軍艦問題堆積如山。廣州與上海的造船廠裡面天天都在維修海軍的軍艦。有些軍艦一年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維修。所以海軍非常希望能夠用裝甲來彌補其他問題,哪怕是戰鬥中遇到問題,失去動力的軍艦至少也能成為海上不沉的堡壘,持續發揮戰鬥力。
作為艦隊副司令的劉沙也在琉球努力建設維修廠,做著這樣比較不夠樂觀的準備。接到了日本艦隊靠近的消息,劉沙提出了一個更加負面的建議。「把琉球王帶上船,陛下讓這廝去南京,這廝推三阻四。讓他看看我們是怎麼解決日本海軍的,這傢伙才能知道我們的厲害!」
政委們雖然覺得這麼做未免有點太強硬,但是大家也覺得這未免不是一個辦法。新艦隊政委採取了比較柔和的角度,「帶上琉球王的兒子就行,沒必要搞的跟搶男霸女一樣。」
這話引發了一陣鬨笑,光復軍海軍現在是24小時執勤兼訓練。劉沙作為分艦隊司令,乘坐著快艇趕去乘上了在港口附近集結起來的軍艦。四艘3100噸的軍艦在此時正在巡邏,所以他們組成的第一分艦隊立刻出發,向著警報的訊號所指的方向而去。
蒸汽機因為加工精度以及材料問題,在這時代屬於不可靠的玩意。大部分軍艦還是有風帆動力,只是風帆與蒸汽動力同開,煙囪冒充的高溫煙霧對帆的壽命有很大影響。劉沙此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反正後勤船隊剛到琉球,此時的倉庫裡頭堆積了很多可以替換的帆布。用壞幾個帆根本不算事。
與這點損失相比,早點與敵人接戰的重要性無與倫比。抓住敵人的艦隊,是海戰中的關鍵。千日做賊易,千日防賊難。一棍子把賊寇打死,大家的壓力可就大大降低。
劉沙的運氣不錯,光復軍可以為了一場海戰燒掉一幅甚至兩幅帆,薩摩藩的海軍可沒有這麼財大氣粗。所以三個小時後,四艘軍艦組成的艦隊遠遠的就看到了日本海軍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