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平安鎮的徵兵宣傳就開始了。
看著自己的兒子剪了辮子,留了個大光頭,穿一身光復軍的軍裝,在一眾地方上的官員簇擁下披紅挂彩的在走在新兵隊伍前頭的時候,劉三的目光裡面有著複雜的情緒。
當了別人的兵,就等於是成了人家的人,劉三對這點有著清醒的認知,所以他滿心都是怨懟。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不說留在家裡面好好的孝敬爹娘,反倒是拋棄了家族,跑去給別人賣命。劉三無論如何都想不清楚自己的兒子這是從哪裡學來的。
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劉三也沒別的辦法。他也嘗試著去求里長,希望這位鎮上的頭面人物能夠幫著把人給要回來。里長聽了劉三的話之後冷笑一聲,「劉三,光復都督府可從來不強拉人當兵。是你兒子自己跑去要當兵。人家部隊上還專門派人來我這裡問你兒子的情況,問你家的情況。你以為若不是出身清白,想去當兵就能當兵了么?」
劉三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被定性為「出身清白」。這本該算是對劉三稱讚的話題,此時卻讓劉三感到極為不爽。劉三心裏面罵道:你說我家出身清白,那你家兒子為什麼不去當兵!可這隻能在心裏面罵,劉三反覆拜託里長能夠把他兒子帶回來。
又過了十幾天,平安鎮第一批從軍的青年們被帶回了鎮裡面。他們是騎著高頭大馬回來的。牽馬的是鎮長、里長,還有一些沒見過的光復軍的官。
平安鎮參軍的人並非只有劉三的兒子一個人,鎮長的兒子參軍了,里長的兒子參軍了,供銷社裡頭一個管賬先生的兒子也參軍了。還有另外幾個孩子多的家庭也都有人蔘軍。數百戶的平安鎮,有十幾名青年已經參軍。仔細看來,近半的青年都是與光復軍有關的官員家庭出身。
看到這些人之後,劉三覺得心裏面舒坦了不少。官員們自然是最注重自家利益,若是當兵沒好處,他們斷然不會讓自己孩子去當兵。接下來,劉三心中有喜有憂。喜的是自己的兒子沒有被坑,憂的是自己的兒子與這幫光復軍手下的官員兒子在一起,會不會被欺負。
不過劉三轉念一想,自己的兒子竟然敢自作主張的跑去當兵,雖然劉三現在不能把兒子如何。想到這混賬小子會多受點苦,劉三心中就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此時平安鎮裡頭所有百姓都被集中起來,這麼多年了,百姓們從來沒聽說過誰家人當兵的時候還要顯擺的。這可不是考上了秀才舉人,需要顯擺。好鐵不捻釘,好男不當兵。特別是在商業繁華的廣東,當兵絕非是什麼體面的差事。
所以這幫百姓看到鎮裡頭的官們給新兵牽馬,就議論紛紛起來。這幫當兵的到底有多兇狠,能逼得地方上的官們給牽馬。而那些人如同靠上功名般披紅挂彩,更是讓百姓無法理解這當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一眾人到了鎮子裡面平素唱戲,召開會議時用台上旁邊,新兵們下馬。然後光復軍的官和鎮上的官開始講述《軍人福利待遇法》的內容。
「一人從軍,直系家屬交稅減三成!兩人從軍,直系家屬交稅減少六成!」鎮長大聲宣布著福利法的內容。
聽到這些,人群中傳出了一聲驚嘆聲。此次從軍人員中大多數都是一個家庭出一個孩子當兵。不過也有趙家山、趙家水兄弟一起從軍。趙家有五個孩子,四個男孩。他們家分到了十畝地,本身收益就不低,現在兩個男孩一起從軍,他們本該交的三成稅,現在只用交一成而已。而且兩個兄弟從軍,趙家剩下了五口人。一人平均兩畝水田。趙家塘基上種植的是桑樹,又有養蠶的收益。這五口人的生計立刻提高了一大截。百姓們計算這些都是極有天份的,大家忍不住都羨慕起來。
劉三心中也忍不住羨慕起來。他家只有一個兒子從軍,也從交三成稅變成了交兩成,一傢伙就能省下快兩百斤稻米。那可是一個人一年的口糧。可是與趙家相比,劉三忍不住覺得自己吃虧了。
但這《軍人福利待遇法》卻不僅僅是給了這麼一星半點的好處,鎮長接著宣布,軍人服役期間,家屬若是申請去工廠幹活的差事,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軍人家屬。
這個福利待遇又讓百姓們中傳出一陣驚嘆。光復都督府自然是大力興辦工業。那些重工業部門需要的是有專門培訓基礎的勞動者,可製糖、繅絲等工廠卻沒有這麼高的要求。稍加培訓之後,普通人就能在裡面干份差事。農村分農忙農閑,農閑時節那是真的閑下來的。此時若是能去工廠幹活,立刻又是一份收入。這一年來,距離城市很近的平安鎮百姓對此是頗有感受的。
「農忙時節,若是軍隊到農村幫助百姓干農活,優先照顧軍屬!」鎮長繼續宣布著軍人擁有的福利。而這個福利可是愈發駭人了。
光復軍去年已經到農村幫助地方上的百姓干農活,部隊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所以鎮上的百姓們見到的軍人都是年輕小夥子,這可都是壯勞力。如果這條規定真的能夠執行,等於是軍人家屬在農忙時節免費得到了短工。這收益可就太大了。不少百姓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當兵,除了看不上當兵這個行當之外,他們同樣擔心的是自家損失了壯勞力。現在壯勞力也未必損失,很多人看向那些年輕軍人以及軍屬的視線都變得熱切起來。
此時鎮長請光復軍的軍官講話,軍官則是把光復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給百姓們講述了一遍。又把光復軍是人民軍隊的理念說了一番。當然,軍官自然也少不了要把現代民族國家的理念講講,光復都督府是保護百姓的政權,組建軍隊的目的就是打敗滿清,打敗入侵中國的外國人。
光復軍在鎮子上宣傳過「中華民族」「祖國」「中國人」「外國人」的時候,劉三也去聽過。劉三很清楚廣東有土家、有客家。雙方之間衝突激烈,經常打仗死人。用中華民族來稱呼這兩邊的人,劉三實在是沒辦法理解。
佛山是廣東很重要的城市,劉三倒也見過兩三次洋人。十幾年前洋人打進廣州城的時候,劉三也聽說過。只是光復軍用外國人來稱呼洋人,這又用中國人來稱呼自己人。劉三完全不理解這是為什麼。
至於祖國,劉三更是沒有什麼概念。大清是大清皇帝的大清,大清和劉三這小老百姓有啥關係。
但是此時聽著光復都督府軍官的講述,劉三卻有了些別的想法。他的兒子當兵了,那他從此就和光復都督府站到一起了。也就是說,劉三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百姓,而是一個與朝廷有些關係的人啦。雖然他的兒子現在只是個普通的兵,可若是他兒子能夠混上個一官半職的,劉家就從一個普通的百姓,變成了當官的。
雖然對這樣的未來並沒有什麼信心,但是劉三卻是真的忍不住有了些憧憬。
而其他百姓更在乎的是自己能否從這樣的制度裡面落到好處,劉三知道此次當兵的人中有鎮長里長的孩子,鄉里鄉親的,百姓也都看到鎮長里長的孩子當了兵。到了軍官講完了好長的一番話之後,有些家裡面孩子多的百姓就詢問現在他們的孩子報名當兵行不行。
軍官此行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彰顯部隊對軍人的重視來徵兵,他立刻與鎮長里長開始解答百姓的問題,並且呼籲百姓們響應光復都督府的號召,讓他們的孩子踴躍報名參軍。
不僅僅是平安鎮,在整個廣東各地,新一輪的徵兵行動都在展開。原本總參謀部認為山區的百姓們或許會更積極的報名參軍,可沒想到數據收集上來之後,珠江三角洲實施了授田令的地區報名一點都不比山區差。如果僅僅計算從軍的總人數,平原地區以徵集了五萬新兵的數量,大大超過了山區徵集的兩萬三千新兵。
在中央委員會議上,廣東省長畢慶山有點愁眉苦臉地說道:「都督,這可是損失好多的稅收啊!」
韋澤笑道:「你以為我只讓他們打仗不成?那可就太小看勞動力了。等他們退役之後,我們會給退役的軍人安排工作,他們就會到工廠、礦山去工作。他們中的很多人如果有相關的文化知識,我們還會讓他們在各級行政部門去工作。咱們不相信自己的軍隊,難道還要相信那些讀了幾天破書就覺得自己了不起的那些士紳么?」
畢慶山卻沒有韋澤這麼樂觀,軍隊的服役期現在定為五年。也就是說,大量的軍人退役需要等到五年之後了。遠水解不了近渴,更不用說五年後的遠水了。
韋澤看出了畢慶山的態度,他勸道:「畢慶山同志,廣東從來不是一個單純靠種地的省份。他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好處。」
「好處在哪裡?這麼多糧食到底怎麼解決?」畢慶山並沒有被韋澤說服。
韋澤正色答道:「糧食有的是啊!我們打通了去越南的海路之後,可以從越南買稻米。有了服從命令聽指揮的軍隊,發展軍工業不過是兩三年的功夫。那時候我們能夠造出大量的船到越南去做生意,你算算這筆賬。這可是再划算不過的買賣了。」
畢慶山嘆口氣之後答道:「還是太久!」
「那就熬過去這一段!咬著牙熬過去!」韋澤回答的極為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