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城下之盟

巴賽通王坐在王座上,目光陰沉的看著下面的一幫文武。他心裡嘆了口氣,知道這些人已經被遠東的強大艦隊嚇破了膽,這個時候已經不能指望他們出什麼主意了。

於是他又把眼光放到了幾位他最依重的幾位華人官員的身上,笑著道:「據說遠東眾人也是華夏血裔,只是不知諸位可否了解遠東?」

一名老者搖了搖頭,苦笑著道:「遠東雖是我們華夏一脈,可卻是海外遺族,遠離中原已經有幾百年,行事卻與海外蠻夷無異,與當今的大明天朝完全不同。他們的武力強悍,船堅炮利,連紅夷和佛郎機人都被他們趕出了南洋。」

另一名中年人則是滿臉憤怒地說道:「什麼華夏遺族,不過是一群海外賤民蠻夷。自稱宋人後裔,卻不著漢家衣冠,反逼所屬家奴剃髮易服。只知殘暴嗜殺,不懂教化萬民,先屠遼東數百里,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後寇呂宋,血洗佛朗機王城,入南洋更是接連屠城,殺人盈野、屍積如山、令人髮指。天朝體恤他們偏居東海苦寒之地,特遣天使前往遼東,冊封其酋為東海國主。可東海蠻夷卻粗鄙無文,無視天朝浩浩皇恩,冊封幾年都未曾上表謝恩。其治下更是不收士人之心,不尊聖人教誨。興偽學、壞科舉、屠戮士人,待士紳之嚴苛,千古未有之。行商賈、征重稅、與民爭利,遺民淚盡夷塵里,天高三尺無止境。東海蠻夷必無百年之運。」

這個人經常去大明,才從大明回到暹羅,他所說的其實也是目前大明士人階層,對遠東公司的普遍評價。不管什麼事情,只要到了這幫士人的嘴裡,就能大義凜然的顛倒黑白。只要他們看不慣誰,必然會往死里黑,反正歷史是他們寫,歷史上那些轟轟烈烈的事迹,雖然大都有據可考,但也有很多,也就是那麼回事,全看文人如何妙筆生花。

暹羅群臣聽了兩人的話,全都是一幅滿臉驚懼之色。看來遠東這幫人還真是殘暴兇悍啊,若是他們真的欲染指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只有傾舉國之力,方能抵擋遠東的入侵。就即便遠東退去,暹羅也會變成一片瓦礫焦土。

巴賽通王的心裡也是比較驚怖,他皺著眉頭道:「以兩位先生的意思,遠東可有染指暹羅的意圖呢?」

那名老者想了下道:「大王不必擔心,據我所知,至少幾年之內,遠東必然沒有染指暹羅的意圖。遠東一口吞下了南洋諸島,少則三年五載,多則十年八年,方能消化完全。此次遠東前來,應該不會開啟戰端。」

「大王,我與鄭老也是不謀而合。此次遠東船隊看似氣勢洶洶,其實無非是恐嚇而已。若是真想開戰,何必弄得如此大張旗鼓,必是想逼大王簽城下之盟。」

巴賽通王和暹羅群臣聽了兩人的話,都鬆了口氣。只要不是侵略暹羅就行,其他的都好談。那名中年華人官員,看到他們的表情,不禁搖了搖頭。

「大王,暹羅雖然無法撼動遠東,也必然會簽署城下之盟。可此時決不可軟,越是如此,恐怕遠東逼得越甚,也不能輕起戰端。大王可親率舉國之精銳發兵曼谷,做出一副魚死網破的樣子,只要遠東沒有開戰之意,我們與遠東簽署城下之盟的時候,付出的就會少得多。」

巴賽通王點了點頭,心裡也是深以為然。和遠東開戰,他連想都不敢想,他在馬尼拉和南洋很多探子,遠東在南洋和呂宋的所作所為,他都非常清楚。若是惹惱了遠東,馬打藍蘇丹國就是例子。但適當顯示一下武力也沒什麼不好,怎麼也不能任人宰割,不能讓他們覺得暹羅軟弱可欺。

想到這裡,他滿臉凝重地說道:「我決定聚集兵馬,兵發曼谷。兩位先生可否先行一步,負責與遠東交涉,這次能否度過危難,就仰仗二位先生了。」

巴賽通王開始召集重兵精銳,甚至從重兵防守緬甸的西線調回了大批的精銳和戰象部隊,僅用幾日就湊足了數萬精銳的大軍,以及一千餘頭戰象,然後浩浩蕩蕩的向曼谷挺進。雖然弄得殺氣騰騰,但巴賽通王和暹羅的群臣心裡都捏了把汗。

一旦遠東真的發動了攻勢,暹羅即便佔據地利優勢,可依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據說遠東水師縱橫大洋,日後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勢必片板不得下海,對暹羅的經濟貿易肯定會造成顯著的影響。

最讓他們擔心的是西線的緬甸,歷史上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暹羅與緬甸之間為兼并土地、掠奪勞動力和取得中南半島政治經濟優勢而進行的長期戰爭,從1548年一直打到1810年。1767年4月7日緬王孟駁的軍隊將阿瑜陀耶城攻破。暹王阿迦達身亡,金銀財寶被掠一空,3萬居民淪為戰俘,滅亡了400餘年的阿瑜陀耶王朝。

如果阿瑜陀耶王朝和強大的遠東發動戰爭,西線的緬甸必將趁機發兵暹羅,阿瑜陀耶王朝必將陷入滅亡的境地。所以巴賽通王也是小心謹慎,只要遠東沒有滅亡暹羅的意圖,就算簽訂城下之盟也在所不惜。

兩位華人官員提前離開了大城,前往曼谷與遠東進行會面,主要是試探遠東的真正意圖,然後將情況報告給暹羅的巴賽通王。

那位老者叫鄭桐,家族已經在暹羅延續了數代,一直為暹羅王室代理海外貿易。中年人叫馮圖,也是出自世居暹羅的華人家族,他目前在阿瑜陀耶王朝擔任外交官員,雖然身居海外,卻一直心向大明天朝,經常出使大明,並主持暹羅歷年的朝貢貿易。

兩人一路來到了曼谷,還沒進城呢,就發現大批驚慌逃難的暹羅百姓。他們頓時大驚失色,難道遠東軍登陸暹羅了嗎?他們緊趕慢趕來到了曼谷,到了碼頭以後,兩人也被遠處海面的情景震撼的目瞪口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