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廓清宇內 第933章 獨在異鄉為異客,何處是家有家人(三)

孟平和李彥超在甘州城外與葯羅葛狄銀對答時,李從璟也在靈州跟李紹城談論眼下大唐禁軍的征戰形勢。

戰爭是門藝術,層面越是高級,其藝術性也就體現得越是充分,到了國家戰爭這個份上,戰爭這架龐大機器的健康運轉,已經精密到常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而且文明發展的程度越高,戰爭也就愈是精密,其藝術性也更加突出。部落時代的戰爭與宇宙時代的戰爭,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存在。

戰爭有其固有成本,李從璟要降低攻河西、西域之戰的成本,除卻對戰爭各組成部分都「精打細算」之外,還要謀求迅速而乾淨的勝利。一場乾脆利落的大勝,與一場耗日持久的僵持戰的成本,也不可同日而語。

從這個意義上說,主要是帶領兵馬沖陣廝殺、召集戰士進行城池攻防的河西軍隊,被孟平說成是「不懂戰爭」,並非沒有道理。

「一場戰爭涉及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大體而言依然是戰前、戰時、戰後三個過程,國、軍、民三個主體。於國家而言,國庫有多少錢、財、糧儲備,錢、財、糧在從國庫用於戰場的過程中,經官吏之手,會被貪墨幾何,路途運輸,會損耗幾何,這之間的『轉化比例』是多少,轉化過程需要耗時多少,而國家能從民間徵調多少物資,戰場附近的州縣又能供給多少,運往戰場的效率如何……凡此種種,是為戰爭決勝於國家。」

「于軍而言,軍紀是否嚴明,將士素質如何,爭勝之心是否強烈,各科技藝是否嫻熟,將校識得多少征戰之道,臨陣知道多少應變,甲胄是否堅固,兵刃是否銳利,弓弩是否齊備,火炮利器存量幾何,折損能否及時補充,傷員能否得到及時救治,新老士卒『轉化率』有多少……凡此種種,是為戰爭決勝於軍隊。」

「於民而言,凡國家征戰,百姓願意承受多少賦稅增加,家家戶戶能為戰爭輸送幾個兒郎,國家號召之下,上至富戶大族,下至尋常百姓,能為戰爭捐獻多少錢財,有幾個能放棄手中活計甘為大軍運送糧秣成為輔兵。當戰爭不利時,百姓是唾罵國家無能還是挺身走上沙場,當強敵入侵時,百姓能否不顧身死走上城頭,又是否有能力上陣廝殺。民,軍之源也,一旦大戰起,舉國百姓是否齊心,又有多少人能成為後備軍,但凡國家需要,就能拿起武器走上沙場……當戰爭損耗大量財物,民不聊生之際,百姓是甘願為國家大義勒緊褲腰帶,還是會被有心人蠱惑,行反叛國家之事來為禍地方……凡此種種,是為戰爭決勝於百姓。」

這一日,李從璟站在靈州演武院的授課台上,親自為教室中的學生傳授戰爭之道。

「凡此種種,國家當有清楚認知,甚至當有明確計算,有此基礎,方有國家之戰。凡戰,必有軍事情報,有軍報情報,方有軍事謀劃,有軍事謀劃,才有大軍行動,否則,十萬大軍,數十萬民夫,如無頭蒼蠅一般放之於沙場,一旦稍有不慎,便是大動亂大災難。」

「戰前情報搜集的詳細程度,直接關係到大軍征戰之謀劃之勝敗,沒有詳盡之軍事情報,就沒有大軍之出動。大軍行軍路線,行軍腳程,紮營之地點,攻打目標之兵馬部署,大小戰鬥之投入,糧倉之選址,糧道之防衛,物資之調派,攻城掠地之章法,分進合擊之策略,都要有明確布置。慮勝,也慮敗,慮進,也慮退,有進攻謀劃,也要有撤退謀劃。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雲』『廟算多者勝』,此之謂也。有如此謀劃,縱然戰場有變,應對起來才不至於慌亂,才不至於因小敗而貽害大局,縱然不勝,亦可立於不敗之地。僵持之戰,亦或慘勝,姑且耗費無數人命與錢財,何況是敗?屆時不僅人命與錢財大損,而國民之信心尊嚴亦損,還助漲敵寇之氣焰,壯大敵寇之實力,其害豈不為大!」

「每戰之後,傷員如何救治、安置,所得之地如何駐防,民眾如何安撫,財物如何聚攏然後快速運用於戰爭,戰略戰術部署如何及時調整……」

「何謂戰爭?唯計畫二字。大軍征戰,不打無計畫之仗。計畫妥當,每一個將士,才能發揮最大戰力,每一分錢財,才能發揮最大作用,而沙場上每一將士每分錢財,皆是國家耗費十倍之力支持,此間輕重不可不查……如何打好一場戰爭,打一場恰到好處的戰爭,打一場壯大國家而非削弱國家的戰爭,怎能不是一門藝術?」

說到最後,李從璟總結道:「誠然,沙場之道,乃應變之道,沙場之上,有太多東西無法預料,事先也無法都探知,戰爭還得靠將士流血來打贏,但這不是戰爭缺少謀劃的借口。一言以蔽之,增加戰爭的已知和可控因素,減少戰爭的未知和不可控因素,再以絕對優勢去打每一場戰爭,才是贏得戰爭的取勝之道。」

給演武院的學生授課,李從璟早在幽州時就常做,洛陽演武院他也是常去的。演武院是李從璟宣揚他的軍事思想的戰場,實在不能忽視。只不過做了皇帝之後,這種時候就很少了。

李從璟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在推動戰爭早日向「近現代」戰爭轉變,引導大唐的軍事人才,將戰爭這門學問做深做細。研究得深入研究得細緻了,才會把事情做到更深入的層面,做好做到極致,不僅戰爭如此,很多事都是這樣。

在李從璟看來,這個時代的戰爭,還是「略顯粗糙」了些。而大唐的戰爭之道這樣持續進步下去,日後必然獨佔鰲頭。他想要將大唐建立成恆強帝國,首先得保證大唐的軍事實力舉世無雙——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部分。

當然,要將戰爭早日推進到「近現代」的地步,僅憑他方才講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

歷史的發展有其必然基礎,無論是國家的「近現代」化還是軍事的「近現代」化,都需要物質水平跟上,或者說,需要生產力水平跟上,再直接點說,需要科技水平跟上。

這一點也是李從璟一直在花大精力去做的,李重美和趙普搗鼓出「高壓鍋」雛形後,經過持續改善,在李從璟的有意引導下,已經在向「蒸汽機」轉變,按照目前的趨勢,真正的「蒸汽機」不久就會出現。

換言之,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會提前到來,在大唐的天空下。

大唐的文明程度很高,李從璟並不擔心此舉是在拔苗助長。

至於某某階級某某主義的問題,他也毫不擔心。

從演武院出來,李從璟接到了甘州軍報。軍報上說,孟平、李彥超等人,已經著手準備決戰。

回到住處,李從璟召見了李紹城。靈州之戰結束有一段時日了,李紹城也不該一直呆在後方,河西是孟平和李彥超的,攻略西域也該李紹城大顯身手。軍功平分,才不會出現一家功勞獨大,功高震主的情況,這也是御下之道。

好在大唐不缺軍事人才,李從璟也不用擔心,會因為要分功,而影響戰爭之取勝。

「這回大軍攻打河西,進展頗快,朕事先制定的『閃電戰』之策,基本已經得到實現。既是如此,河西、西域交給爾等即可,朕也不必呆在靈州盯著,不日就能啟程回洛陽。」

與李紹城商討完諸事,李從璟靠上扶背,露出頗為輕鬆的笑意。

攻佔河西全境,是大唐禁軍在入冬前必須完成的任務,以河西的地理條件和複雜情況,禁軍能取得這樣的戰果,的確稱得上是「閃電戰」——李從璟也確實參照了希特勒的戰術。

李從璟一直在強調河西之戰的成本,強調這場戰爭的投入收穫比,而人類歷史上也鮮有比「閃電戰」投入收穫比更高的戰爭了。要實現「閃電戰」的部署,除卻準備、謀劃這些工作,需要的是軍隊擁有突出的硬實力——強大的運輸能力和軍事力量的壓倒性優勢。

大唐數量龐大的良馬和火炮利器,為「閃電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當然,眼下李從璟的「閃電戰」,比起希特勒的「閃電戰」,還是弱化版的,這是時代限制。

「此戰之勝,是乃陛下雄才大略之勝!」李紹城由衷道。

李從璟笑了笑,搖頭道:「戰爭何其龐大,豈是一人雄才大略就能決勝的。」

言罷,李從璟正色道:「此戰之勝,是大唐文明之勝!」

是的,在李從璟眼裡,這場戰爭若勝,是先進的大唐文明,對落後的河西文明的勝利。

中華歷史上有一個無法忽視的悖論:坐擁先進文明的中國,總是屢屢被落後的北方草原文明戰勝。

元朝、清朝的建立,是最突出和無可辯駁的證據。

蒙古人,位在漠北的漠北,女真滿人,位在遼東的遼東,中國擁有燦爛的文明、在全世界面前光芒萬丈時,彼部還在茹毛飲血。

而彼部一旦起勢,短短數十年間,便能橫掃大江南北,入主中原。

這也是漢人心頭永遠無法抹去的痛。

其因何在?

一句簡單的「農耕文明的保守性,無法抵擋草原文明的侵略性」,無疑是不能解釋所有問題的。

一句簡單的「農耕文明的發展程度還不夠高,無法對草原文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