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諸侯掀起百丈浪 第754章 趙王領軍向楚地,秦王洛陽理大局(十)

李從璟之所以留在洛陽,百戰軍之所以沒有跟隨李從榮出征,為的便是應對眼下這種情況,整頓吏治必然會有風暴,這是李從璟與李嗣源早先就有預料的,令人欣慰的是,這股風暴出現在洛陽吏治整頓結束後,這至少維護了朝堂安定的大局,給了大唐一個安穩的中樞。

當然,情況之所以會如此,並不是像康義誠這種洛陽大臣和孔循這種地方大員,反對吏治不夠有力,而是李嗣源、李從璟從一開始的布局就做的好。

甚至可以說,藩鎮在這個時候動亂,都在李嗣源、李從璟父子的預料之中。

「此番藩鎮動亂,除卻汴州宣武軍率先亮出旗幟,不出意外,鄆州天平軍、青州平盧軍都會相繼起事,滑州義成軍會否同流合污,尚在兩可之間。」李從璟如是對李嗣源道,「屆時山東千里之地,不免烽火連城,為免亂賊禍亂地方太久,給州縣造成太大災難,朝廷禁軍必須雷霆出動,迅速將其剿滅。」

「滑州義成軍,應該也會隨同而亂。」李嗣源摸著鬍鬚道。

李從璟有些驚奇,當初銀槍效節軍坐鎮滑州,是被李從璟帶百戰軍平定的,事後義成軍坐鎮滑州,其節度使人選自然是李嗣源所確定,照理說義成軍應該靠得住才是,何以如今事情還未出現結果,李嗣源就有這等言論?

見了李從璟這番模樣,李嗣源讓他附耳過來,對他耳語一番。

李從璟聽罷李嗣源的話,立即恍然大悟。

李嗣源拿起蒲扇給自己扇了兩下,因為天氣漸漸轉涼的緣故,沒多時又將其丟到一邊,「洛陽的吏治整頓已經收尾,因事先多有準備的緣故,填補被治罪官員官位的新任官員,都已及時就位,如今朝廷各部都已恢複正常秩序,當然,較之先前,眼下的官員自然精幹許多,說是氣象一新可謂恰如其分。到了這個時候,新政下一階段的措施,也該公告於天下州縣,著手推行了。」

李從璟點點頭,「此番新政深化,除卻巡查官員外,朝廷先前獎賞的新政得力官員,也該出任關鍵位置,尤其是對先前推行新政不力的州縣,對其官員要果斷加以撤換。」

李嗣源道:「這回禁軍東出平定作亂藩鎮,當帶新政官員隨行,禁軍每平定一處藩鎮,即對該藩鎮的官員大行撤換,以朝堂隨行官員填補空缺。如此一來,禁軍所到之處,便是新政所行之處,朝廷對山東州縣官員的撤換,也就能迅速完成。」

這是大換血的題中之意,李從璟自然沒有不同意見,「有了禁軍威懾與山東州縣作為榜樣,天下諸道藩鎮州縣,也知道該如何做了,若說先前他們還心存僥倖,多有別樣心思,相信這一趟下來,配合中央到地方的吏治整頓,他們也該知道作甚麼了。」

李嗣源最後道:「春帷士子,雖方入官場,諸事不甚熟悉,但有年長官員帶領,也能夠任事,且這些士子熱血常在,不懼艱難,最是適合披荊斬棘,與地方老舊勢力爭雄,這番不妨多任用這些新科才子,也好讓他們知道,如何施展抱負、報效家國。」

李從璟自然是點頭稱是。

說完這些,接下來輪到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人選。

對康義誠貪污受賄、與宣武軍勾結謀亂之事,李嗣源大感痛心。

康義誠一直受他信任與看重,這從他整編侍衛親軍後,以康義誠為馬步軍都指揮使,就能看得出來,但不曾想知人知面不知心,結果卻是所用非人,好生叫人難受。

其實在洛陽整頓吏治的過程中,不止康義誠一個受李嗣源信任、看重的官員被懲辦。說來並無不能理解之處,若非受皇帝信任,身居高位,又有所依仗,那些官員怎敢胡作非為?

李嗣源提議,讓李從珂來接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平心而論,這個提議沒有半點問題,李從珂已經是潞王,接康義誠的班,無論資歷還是威望都夠了,況且李從珂自打從兩川歸來,就一直想在禁軍任職,為此沒少請求李嗣源。

而李嗣源也有意讓那些他親信的大將,到禁軍出任要職,高從周就是一個代表,對方曾今就是左射軍的將領,這本也是順利成章的事。

——至於石敬瑭,現在則去了夏州,跟党項人死磕去了。

李從璟也同意。

無論如何,李從珂都是一員大將,雖然不長於謀略,但資歷威望都擺在那裡,治軍還是有一套。

至於李從珂日後會如何,李從璟並不是很擔心——只要他在,李從珂又能如何?還不是乖乖給他的江山打工?

隨後,李從璟提議讓李彥超擔任侍衛親軍的副將——之前那個副將,與康義誠多少有些牽連,已經被降職。

李嗣源也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不日,孔循到了洛陽。李嗣源對他當日攔截刑部官員的事,處罰的不輕不重,至於推行新政不力的失職之處,暫且沒有拿出來問罪,因為宣武軍這時候已經公然據鎮叛亂。

李嗣源隨即下詔,斥責宣武軍的驕橫跋扈,並下令六部為大軍東征作準備。

這是洛陽吏治整頓完成之後,朝廷碰到的第一件大事,各部衙門自然一片熱火朝天之象。

隨後,新政新一批政令,經由中書省遞交,皇帝批准,門下省審核生效之後,下達到各州縣。

與此同時,百戰軍領命東征,孔循隨行,平定宣武軍之亂。

就在百戰軍抵達汴州的翌日,鄆州天平節度使安重霸、青州盧龍軍校王公儼,相繼擁眾生亂,隨後,滑州義成節度使王晏球也稱,滑州拒行新政。

而這個時候,李從璟仍舊在洛陽,沒有要親自東征的意思,那副模樣,是要在洛陽主持大局主持到底了,畢竟他馬上就要進位為太子,正該掌握政事手握全局才是。

只是很少有人意識到,剛剛出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李從珂,已經不在洛陽。

卻說趙王李從榮,這時早已抵達了江陵。

李從榮到江陵後,並不著急立即入楚作戰,而是等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都到了之後,才不緊不慢召開了軍議。

三鎮節度使所帶兵馬並不多,各位節度使的兵馬都在三千左右,這當然是因為朝廷新政的緣故——除卻襄州好上一些,鄧州、安州向來都不算大鎮,與鄆州、青州不能比,兵馬本就不多。至於襄州,則是在江陵地位日重後,沒有從前那般重要了。

江陵這些年除了囤積糧草軍械,馬懷遠主要做了一件事:造船。

楊吳水師強大,當世稱雄,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大唐要與楊吳較量,無論是順長江東去直搗金陵,還是馳援楚地,與楊吳爭奪湘江邊的楚國王都長沙,都要多多依仗樓船。

李從榮很喜歡高大如城的樓船,因為他已經在船上呆了三天三夜沒下來。

最後還是副帥符習去把他生拉了出來。

高從周、王思同等人見了,悶著腦袋一言不發。

馬小刀拉著馬懷遠直眨眼睛,「咱們這位趙王殿下,到底是遊山玩水來了,還是征戰來了?他看到樓船的那股興奮勁,可是比我看到青樓里的小娘還厲害啊!聽說他之前可是從未有過領兵出征的經歷,這回這不是拿我等來練手嗎?」

馬懷遠瞪了他一眼,「別廢話!」

馬懷遠跟上諸將去了,馬小刀又拉著周小全嘮叨:「兄弟啊,咱們江陵的家底攢得可不容易啊,這要是都給他都敗掉了,到時候我們跟誰說理去?」

雙臂環胸抱著橫刀的周小全不咸不淡道:「我如何知道。」

馬小刀乾瞪眼,「你去演武院也在洛陽呆了幾年,就沒聽說過趙王是甚麼人?這不可能吧?這傢伙到底能不能打?」

周小全瞥了馬小刀一眼就走了,「沒聽說。」

馬小刀望著周小全的背影,狠狠吐了口唾沫,「娘的書獃子!」

長沙府。

徐知誥聽說了李從榮三日不下樓船的事,凝神沉思。

披甲執銳的近衛統領林仁肇撇嘴道:「照此看來,李從榮倒是清閑得很,這般不將戰事放在心上,比起他那位能征善戰的兄長,可是差得遠了。」

徐知誥看了林仁肇一眼,「你當真以為李從榮不將戰事放在心上?」

「難道不是?」林仁肇驚異道。

徐知誥收回目光,眼神深邃,「若是李從榮一到江陵,就喊打喊殺,那我倒是真不將他放在眼裡。」

林仁肇眼珠子轉了轉,「明公的意思是,楚地戰場局勢複雜,若是李從榮貿然調兵遣將,急求參戰,才是不知深淺的冒昧之舉,而他如今悠閑適意,實則是給唐軍了解楚地戰爭局勢的時間?」

徐知誥微微點頭,「正是如此。依據邊鎬到江陵後傳來的消息,李從榮一路上可是對戰事上心得很,摩肩擦掌,意欲大幹一場。」

林仁肇恍然點頭,「看來我等與唐軍不戰則已,戰必是大戰。」

徐知誥頷首,「這倒是不錯。」

深夜,洛陽。

王朴放下毛筆,拿起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