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雨落幽燕 第371章 廟算正緊揣敵意,攻蜀有成扶州急(下)

郭崇韜道:「我大軍西征,意在直搗黃龍,攻滅蜀國,因此速戰破其國都、擒殺王衍才是最重要之事,至於沿途各境,既然他們願意歸順大唐,能讓我軍兵不血刃拿下領土,又有何不可?臣以為,當同意宋光葆的請求。」

李繼岌微微頷首,「郭將軍所言甚是,正合我意,就按照郭將軍的意思辦,准許宋光葆投降。」

「殿下英明。」郭崇韜抱拳道,「臣這就給宋光葆回信,派人送去。」

郭崇韜給宋光葆回信沒多久,宋光葆便領梓州、綿州、劍州、龍州、普州等五地投降。

宋光葆投降之後,與之臨近的武定節度使、山南節度使、階州刺史,因畏懼唐軍兵威,各派使者前來唐營,求見郭崇韜、李繼岌,表示願意舉城投誠。李繼岌、郭崇韜一一應可。

秦州節度使王承休是王衍的寵臣,素受其信任、倚重,當他聽聞唐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如入無人之境時,立即大惱,召集秦州軍,準備出兵襲擊唐軍。

秦州節度副使安重霸,在軍中素有威信,為王承休所倚重,王承休找他來商議此事,他領命去見王承休前,其心腹對他道:「唐軍威不可擋,蜀國恐怕難以倖存,即便蜀國能夠苟延殘喘,但我秦州軍此時襲擊勢頭正盛的唐軍,無論勝敗,都會遭受莫大損失,而一旦戰敗,更會城毀人亡,將軍應該早作打算。」

安重霸問自己這個心腹,「你意是讓我投降唐軍?」

「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今唐朝強盛,而蜀主昏庸無能,投降唐軍,不失為明智之舉。」心腹道。

安重霸尋思了一會兒,「你說的有道理。只不過王承休襲擊唐軍的打算似乎很堅決,他必定不肯投降唐朝,而若是你我只身前往唐營投誠,只怕即便是被郭崇韜收納,地位也不會搞,而手裡沒有軍隊,日後的日子怕也不會好過。」

「的確如此。」心腹道,「將軍可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疑難?」

安重霸沉吟片刻,計上心頭,笑道:「你且稍待,我已有定計。」

見到王承休,安重霸對他道:「唐軍連戰連勝,而我軍連戰連敗,大勢已去了。但我等累受國恩,國家有難不能不管,末將願隨軍帥一道,去支援我大軍,抗擊唐軍。」

王承休本是個沒什麼本事的,秦州軍大多願聽從安重霸的命令行事,眼見安重霸如此言語,王承休大喜,當即傳令,整軍出城。

待安重霸跟著王承休帶著一幫心腹幕僚、官吏出到城外,他突然勒住戰馬,停下腳步,在王承休面前說道:「國家取得秦隴何其費力,末將若隨軍帥遠行,誰人來鎮守此地?安重霸願替軍帥留守!」說完,不理會王承休,竟然帶著親軍直接回頭。

進到城中,關閉城門,完全不理會城外跳腳大罵的王承休。

王承休無奈,只得悻悻離開。

數日後,安重霸帶著親軍,以秦州作為獻禮,投降了唐軍。

李從璟得到唐軍在蜀地接連大勝的消息,尤其是在得知安重霸率眾投降唐軍的經過後,笑著對莫離道:「這個安重霸倒是有趣,如此做派,當真是真小人。大軍在蜀地勢如破竹,看來我軍要滅蜀國,據蜀地,已經為時不遠了。」大唐伐蜀,是一件大事,李從璟對其不可能不關注。而現在,凡是他想知道的事情,只需要下達一個指令,就有人去為他獲得詳盡的消息。

莫離輕搖摺扇,也笑道:「蜀國本是當世強國,錢糧不缺,兵甲不缺,更有山河之險,奈何蜀主昏庸。在我大唐軍威下,蜀國不能抵擋,識時務者競相投誠,也是大勢所趨。」

李從璟來了興緻,「如今西征已經一月,你我何不就滅蜀之事對賭一局?」

「依照目下形勢,大軍滅蜀,乃是必然之事,這還有什麼可賭的?」莫離興緻缺缺。

「倒不是賭我大軍能不能滅蜀,那也太無趣了些。」李從璟搖搖頭。

「哦,那你要賭什麼?」莫離來了興緻。

「賭滅蜀之期限。」李從璟笑道。

「滅蜀期限?」莫離搖動了兩下摺扇,啪的一聲收起,「這倒是有些意思。依我看,滅蜀之期,不會超過三個月。」

李從璟道:「三個月?那太久了些。照我看,兩個月左右,大軍必定滅蜀!」

「好,一言為定,就這麼賭了!」莫離生怕李從璟反悔一般,定下賭局,然後又問:「既是賭戲,就不可沒有彩頭,你準備拿什麼出來賭?」

李從璟看了莫離一眼,早有打算,悠悠道:「若是此局我勝了,你便為我走一趟薊州,親自坐鎮薊州,指揮戰局,如何?」

「這有何難?」莫離毫不介意,「但要是你輸了,那又如何?」

「你意如何,便如何。」李從璟大手一揮,大度道。他可是知道此戰結局的,是以絲毫不在意莫離要求什麼。換句話說,這個賭局,本就是李從璟坑了莫離一把。

莫離卻不知道這些,反倒是認真地說道:「我若勝了,也不求其他,你將我府中那些小娘盡數接走!」

這下輪到李從璟詫異了,他看怪物一般看著莫離,「莫哥兒,這麼多沉魚落雁,竟然都不能入你法眼?你到底是不喜歡小娘子,還是另有口味?」猛地一拍額頭,作恍然大悟狀,驚恐的看向莫離:「你該不會……」

「滾!」莫離發出一聲怒吼。

在李從璟和莫離就蜀國之事約賭的時候,大明安已經親自帶著援軍,到了扶州。扶州會戰,開始已經逾月,戰事雖然激烈,但看形勢,還未到分勝負的時候。大明安親自坐鎮扶州,一方面固然是想守住扶州,但在他心中尚有一個秘而不宣的想法,那就是在扶州一舉擋下契丹馬蹄,甚至是擊敗契丹,送耶律阿保機歸國。

扶州會戰,雙方共投入兵力接近三十萬,方圓數十里的地方,都化作地獄,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修羅場、絞肉機。

如在遼東戰場親臨前線一樣,大明安渾身披掛,在戰鬥間隙,走上扶州城頭,在扶州諸位大將的陪同下,眺望城外。

城外景緻,無非戰場與契丹大營。戰場固然慘烈,屍骨橫陳,而契丹大營,綿延數十里,虎踞龍盤,堅不可摧,放眼望去,一片雪白帳篷。

「契丹軍隊初至扶州時,我軍列陣城外,與其陣戰,旬日內交戰十餘場,斬獲頗多。後因敵眾我寡,不得不退入城中,踞城而守。連日來,契丹大軍猛攻城池,雖其用力甚孟,但卻始終無法站上城頭一步。」扶州守將對大明安說道,簡單彙報了之前的戰況。只不過言語間,總有些避重就輕。

大明安不出聲,隨在他身旁的李四平冷哼道:「契丹大軍來攻扶余,這是殿下很久之前就曾告知過將軍的事,及至契丹大軍現身於此,這中間有許多時間,將軍理應準備充分才是。然而扶州守軍,既不曾出城於半道伏擊契丹大軍,也不曾在對方紮營的時候襲擊之,平白錯過許多戰機,只是一味選擇固守。城前陣戰,交戰十餘場,我軍以逸待勞,而卻幾無一勝,不僅如此,更是丟了城外的營寨,被迫撤入城中防守。這月余大戰,說起斬獲,固然會有,但是作為守城一方,本就戰局地利,然我軍傷亡竟然還高於契丹大軍!將軍言語中頗有自得之意,在下卻不知,將軍這些自得之意,從何而來!」

守將臉色頓時有些難看。扶余乃是渤海國西部重鎮,在軍事上是抵擋契丹的前沿陣地,若是讓契丹攻破扶余,則龍泉府幾乎無險可守;同時,扶余也是渤海國轄下的富裕之地,境內物力財力都是扶餘國政的基石。綜合起來看,扶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也正因如此,大明安才沒有將扶余作為此戰緩衝地帶的想法,沒有想著要憑藉扶余去消耗契丹大軍,遲滯契丹馬蹄。他這回親率援軍趕來,就是希望能保證扶余不被契丹奪取,因為一旦失去扶余,對渤海國來說,打擊太大。即便是最後渤海國在契丹此次征伐下得以倖存,一個被毀掉的扶余,也會給渤海國造成巨大的壓力。不僅是渤海財政受損,復建扶余也會很艱難。

如今渤海過內憂外患,國政經有大明安治理,已有起色,但在經濟上,渤海國現下的情況依然很混亂,國家仍舊處在一個入不敷出的局面。大戰本就是件極度消耗錢財的事,必定給渤海經濟帶來巨大創傷,這個時候若是扶余被毀,對戰後的渤海國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為政治服務,向來如此。

李四平作為大明安絕對心腹,如今在渤海國也是身居高位,他對這其中的是非曲折自然清楚得很,而作為看著大明安一步步走來的見證人,他很清楚大明安這幾年來走得有多麼辛苦,為這個行將倒下的國家付出了多少血汗,所以在面對作戰不力的扶州守將時,大明安作為統帥不好發怒,李四平卻不能不表達不滿。

扶州守將也是知道大明安在遼東的戰績的,他雖然沒有參加那場戰爭,但對大明安能夠從契丹手中奪下半個遼東,也不免欽佩、敬畏。雖說後來遼東被契丹幾乎完全重新奪了回去,但那卻是發生在大明安歸國之後,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