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雨落幽燕 第233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五)

孫二牛很羞憤。

自去年於淇門跟隨李從璟以來,孫二牛還未嘗如眼下這般憤怒過。

李從璟一向重視大戰前後軍情、敵情搜集工作,更注重行軍途中發揮斥候功用,使其扮演好大軍眼睛的角色,為此,早在一年前,李從璟與時任參軍莫離、新卒總教頭彭祖山等,經過周密謀劃,編製成一張嚴密的斥候網。自那時起,無論是入澤潞擊李繼韜,還是入懷孟擊河陽軍、戴思遠,孫二牛麾下的斥候銳士都曾有過堪稱耀眼的表現,數次為百戰軍立下大功,被李從璟親口稱讚。

常勝之下,必有驕兵。

斥候首次遭遇挫折是百戰軍出懷孟,進軍河上,迎戰段凝。那回段凝派遣精銳埋伏在三灣河谷,用一支千人精騎隊伍專門截殺百戰軍斥候,孫二牛始有敗績,當時為李從璟領君子都親自救援,孫二牛方保住性命。那次失利雖情有可原,李從璟亦未怪罪,孫二牛卻已知恥,之後奮發圖強,在其嚴格訓練、嚴密指揮下,百戰軍斥候再未犯過錯誤。

直至今日。

百戰、盧龍兩軍進入營州,與早先阻擊契丹援軍的君子都匯合之後,一路北上,兵鋒直指營州城。白狼山位於營州南段,營州城位於營州北端,兩者相隔豈止百里,中間有廣袤的空白地帶。大軍北行途中,依照百戰軍慣例,斥候先行三十里,因是初入敵境,營州境內情況、地形又極複雜,孫二牛遂親至前線。

不料,與契丹游騎不期而遇。

等孫二牛發現對方時,己身亦被對方發現,沒有其他選擇,兩相捉對廝殺。

孫二牛帶在身邊的斥候足有一隊人馬,對方亦是二十來人,能為斥候者,必然是軍中精銳,狹路相逢,拚死力戰而已。在抽刀迎上契丹游騎之前,孫二牛讓隊伍最後一騎回頭,將消息稟報大軍,而契丹游騎亦採用了同樣法子。

若僅止於此便也罷了,如能將對方游騎皆盡斬殺,孫二牛等人也有一線生機。變故出現在雙方傷亡過半時,契丹游騎後方竟然出現大隊騎兵,轟隆隆的馬蹄聲帶著黑壓壓一片契丹騎兵衝殺出來,讓本來佔據上風的孫二牛等人,立即沒了死戰的心思。

由進攻變為撤退,攻防轉變固然需要付出代價,在孫二牛成功暫時逃離戰場時,他身邊已只剩下四騎,其中兩騎帶傷,更有一人傷勢較重——被契丹蠻賊一箭射在後背。

孫二牛不明白為何剛遇上契丹游騎,就有契丹大隊人馬隨即殺出,這幾乎是毫無道理的事情,難道契丹騎兵並未如君子都所言因敗北撤,而是在沿途逗留?

這個疑問盤繞在孫二牛腦海,揮之不去,然他卻無暇細想,因為契丹騎兵正在其後尾隨狂追,依照契丹良馬的速度,孫二牛等人被追上只是遲早的事。

此時的孫二牛既氣惱又羞愧。氣惱不必多言,羞愧卻是因為這回的差事又叫他給「辦砸」了。斥候為大軍之眼,來去如風,為大軍探聽敵情,是大軍掌握敵軍動向的關鍵,而此時孫二牛卻被契丹大隊人馬追著亡命,性命難保,他怎能不對自己失望?

最先支持不住的是那位背後中箭的軍士,一路疾馳,顛婆過度,導致傷口崩裂,失血過多,他嘴唇已然發紫,額頭上冷汗密布,握著韁繩的手都在顫抖不停。最後,一咬牙,心一橫,這位斥候朝孫二牛喊了一聲,「將軍,你們先走,我走不了了,為你們斷後!」

喊完不等孫二牛反應,調轉馬頭,高舉橫刀,面對迎面而來、僅是帶起的風都似在呼嘯的數百契丹騎兵,低吼一聲,用盡身上僅剩的幾分力氣,狠狠一夾馬肚,不管不顧沖了過去,「契丹狗賊,爺爺來取爾等的狗頭!」

孫二牛回頭,就看到這位斥候人還未接觸到契丹馬隊,就被一陣急促箭雨射中胸膛,前沖的上身一僵,就從馬背上栽倒下來,掉落在地上,轉眼就被疾馳而過的契丹馬隊踩成肉泥。

「小方!」孫二牛被這一幕刺得心口一陣絞痛,差點兒栽下馬來,好歹穩住身形,他幾乎目眥欲裂。小方是他親自招進斥候指揮的軍士,年不過十八,無父無母,僅有的一位兄長,是孟平陷陣都的銳士,戰死在河上戰場。因憐其身世,重其驍勇,孫二牛平日對他格外照顧,昨日才說起過,等這回征戰完了,要給他找個媳婦……

河上大戰、千里滅梁、硬攻平州,三場大戰一仗比一仗兇險,小方都沒受過傷,還取下過三顆敵軍人頭,卻不曾想會莫名其妙折在這裡,屍骨無存,這讓孫二牛差些痛哭失聲。

再往前一段路程,眼見契丹騎兵距離越來越近,孫二牛身後兩名騎士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讀懂了什麼,默默提起旅臂短弩,將弩箭裝填上,他倆就要回頭去「阻滯」契丹馬軍。雖然此舉意義不大,但哪怕是能拉開五步的距離,也能叫孫二牛和另一騎多一絲生還的希望。

「都給老子放下弩!」孫二牛腦後生眼一般,紅著眼眶突然吼道。他將自己的勁弩握在手裡,看也不看,抬手向後射出一箭,又迅速裝填,「聽我軍令:全速回營,不許回頭,違令者斬!」

吼完這話,孫二牛一提馬韁,調轉馬頭,向契丹騎兵沖了過去。

「將軍!」剩餘三騎大急,眼睜睜看著孫二牛沖向契丹騎兵,就要被對方碾成肉泥,皆憤然血熱,無暇再顧及其他,本能致使眾人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齊齊調轉馬頭,跟上孫二牛。

孫二牛一見眾人皆尾隨而來,破口大罵:「狗日的一群蠢貨!」罵完,眼一熱,咽喉硬如磐石。

若是斷後得當,四騎中或許有人能活,但在對面夷族蠻賊時,他們選擇了同進退、共生死。更準確的說,無退無生,共進共死。

一支騎兵從道上衝出,出現在孫二牛等人身後,面對契丹數百馬軍,當面迎上去。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威,他身後所領騎兵,自然也只能是君子都。千人上下的君子都將士,亮出橫刀,和契丹馬軍剎那間撞在一起,刀兵相交,廝殺在一處。

一場毫無預兆的騎兵遭遇戰,發生在這片廣闊而荒蕪的土地上。馬蹄踩碎荒草,君子都和契丹馬軍都沒有多餘心思,更遑論後退,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刀即是屠刀。

在李紹城、孟平等諸將陪同下,李從璟登上一處高地,居高臨下俯瞰君子都與契丹騎兵激戰的戰場。在他們身後數里之外的山腳下,百戰、盧龍大軍正在擺陣。自平州出發進攻營州的大軍中,騎兵不多,除卻君子都外,不過一兩千人,且都是各軍標配的騎兵指揮。

觀察著山腳下的戰鬥,李紹城皺了皺眉,道:「這支契丹馬軍出現的好生突兀,依照郭威之前所言,耶律赤朮在白狼山戰敗之後,丟下數百具屍體北逃,君子都的游騎尾隨近百里才放棄追蹤,卻怎會又出現在此地?難道耶律赤朮殺回來了?」

孟平同樣疑惑,道:「若是耶律赤朮殺回馬槍,當不止這些人才對;可若說不是,這些人卻又是誰的部屬?」

兩人討論不出結果,都將目光投向李從璟。李從璟卻只是凝視著戰場,沒有說話。過了許久,他若有所指道:「或許,我等馬上便能知曉答案了。」

戰場上已經多了百來具屍體,君子都戰力非常,又攜前幾日大勝之勢,士氣高漲,穩佔上風。契丹馬軍本就少上一些,但面對君子都的猛烈攻勢,雖傷亡增加得很快,卻沒有絲毫慌亂、退卻的意思,在領頭將領的調度下力戰,竟有要跟君子都廝殺到底的架勢。

不出李從璟所料,片刻之後,潛伏出去遠望的斥候回報,有契丹大軍正向這邊趕來,不時即到。觀其陣勢旗幟,當是前番為君子都所敗的耶律赤朮無疑,有近四千人。

「耶律赤朮有種,竟還真敢殺回馬槍!」孟平啐了一口,「這廝莫不是瘋了吧?」

李紹城變色道:「瘋了沒瘋不知,眼下形勢卻有些麻煩。大哥,我等騎兵不足,與之硬拼恐難戰勝,若是契丹馬軍殺回,以此地平坦的地形,我等必為其所困,該如何應對,還請大哥下令!」

步卒不敵騎兵,這是兵家常識,尤其是在平地上,步卒與騎兵交戰,往往會為其以游斗之法獵殺。再者,不比草原民族,漢人軍隊中騎兵本就少,個個都是寶貝,「造價」昂貴,損失一個都足夠叫將領心疼,如何能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拿來與草原騎兵對換?

「給郭威傳令,君子都回撤大陣。」李從璟回頭看了一眼山腳後,見大軍陣型已經布好,下令道。

傳令兵領命而去,李從璟並未著急離開,而是嘆道:「耶律赤朮雖前番失利,但折損並不多,這回突殺回馬槍,分明是有意為之,要不然也不會將戰場選在眼下這個四野平坦、利於騎兵發揮之地。要是換成尋常將領,驟然在馳援途中被伏擊,遭遇軍敗,早該逃回營州據城而守,他卻能叫大軍敗而不潰,猶能反攻我等,不負他有個夷離堇的父親。契丹能有如此國勢,非是沒有道理,其軍中一個普通將領就有如此本事,不容小覷。」

聽到李從璟這話,孟平和李紹城反應不同。孟平撇撇嘴,不以為意,流露出一股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質,李紹城順著李從璟的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