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慈藏不愧是在後世有『藥王』之名!
孫思邈的醫術有多高超?楊守文只聞其名,卻未見真容。可韋慈藏的醫術,他的確是領教了!在為他號脈確診之後,又要了那位醫工開的方子,看了幾眼後刷刷刷改了幾味葯的用量,然後又增加兩味中藥,可謂是信手拈來,絲毫不猶豫。
楊守文吃了葯之後,很快就睡了。
這一覺,他睡了差不多四個多時辰,醒來已經快到丑時。
出了很多汗,但精神卻極為旺盛。在洗了一個澡之後,按照韋慈藏的吩咐,喝了一碗葯粥,那種腳踩棉花,渾身乏力的感覺也就消失無蹤,整個人都變得精神了。
銅馬陌的院子里,燈火通明。
賴楊瑞那張大嘴巴的宣傳,整個楊府的人,都知道楊守文一會兒就要去參加武科。
宋氏對此並不是很贊成。
在她看來,楊守文已經有了謫仙人的名號,又何必和一群武夫在校場之上比試?
但是,她無法勸阻楊守文。
「兄長,你真要去參加武科嗎?」
楊氏準備好了一件衣袍,為楊守文穿上。
楊青奴則坐在一旁的錦墩上看著楊守文,眼中充滿了好奇。
「嗯!」
楊守文點點頭,正了正頭上的綸巾,而後長出一口氣。
挺精神的小伙兒!
他對著銅鏡里的自己,在心裡暗贊一聲後,轉身抄起鴉九劍,邁步向外面走去。
快寅時了。
楊守文看了看天色,再次嘆息一聲。
這件事,他總覺得有些不太正常,可是又由不得他退縮。
等這件事結束後,他一定要找李過好好談談。他這樣子鬧騰,自己著實有些受不起。
「阿郎,咱們出發吧。」
呂程志也換上了一件新衣,走到楊守文的面前。
大金早已在府門外等候,見到楊守文出來,它搖頭擺尾,顯得非常興奮。而楊茉莉則牽著馬,手裡扛著大槍。楊從義帶著費富貴和楊丑兒兩人,在一旁等候。
「兕子,你可以小心一些。」
宋氏和楊氏走到了門口,千叮嚀萬囑咐。
楊守文答應一聲,翻身上馬,然後從楊茉莉手中接過虎吞大槍。
「阿娘,嬸娘,你們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
說完,他催馬就走。
呂程志張九齡等人也紛紛上馬,緊隨在楊守文的身後。
一行人才走到銅馬陌巷口,身後就傳來一陣腳步聲。楊瑞氣喘吁吁的跑過來,大聲道:「兄長,我也去。」
「你去作甚,老老實實在家呆著。
最近洛陽城裡有些混亂,你幫我看好家……如果有什麼狀況,就去找明秀幫忙。」
雖然不太情願,可楊守文積威甚重,楊瑞也不敢拒絕。
他撅著嘴,目送楊守文一行人遠去,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沿著原路返回家中……
……
八月十五,西山校場開科。
洛陽城內各坊市的大門,開得比往日要早。
還不到寅時,一扇扇房門已經開啟。從各地趕來參加武科的舉子們陸陸續續從坊市中走出。
他們在大街上匯聚一起,自安喜門魚貫而出,直奔西山。
天色,依舊黑漆漆的。
不過洛陽城外,通往西山校場的大路上,燈火通明。
楊守文看到了陳玄禮,他帶著本團兵馬,沿路巡查,以防止發生什麼意外。這幫武舉們,是各地舉薦而來的舉子,都有些真本事。他們的年紀大都不是很大,正處於血氣方剛之時。最近一段時間,這些舉子們在城裡鬧得烏煙瘴氣,彼此間難免會有齷齪。萬一再打起來,天曉得會引發出什麼樣的亂子……這可是武則天開設的恩科,如果真發生了意外,所有人,包括哪些官員都要受到責罰。
陳玄禮沒有和楊守文打招呼,只是遠遠朝他點點頭。
就見他舉起手中的長槍,算是對楊守文的祝福。
楊守文也頷首示意,朝那陳玄禮微微一笑,便帶著眾人,和陳玄禮所部擦肩而過。
「這個陳玄禮不錯。」
「嗯?」
「之前他護送咱們回來,進退得法,指揮得當,是個人才。
八郎,有機會向我父親舉薦一下此人……他現如今執掌團結兵,手底下也沒什麼可用的人才。一個陳玄禮,還有一個王海賓,我覺得都是人才,而且也容易調動。」
王海賓沒有隨同楊守文北上,在送他離開蘇州之後,便返回吳縣。
他如今是崔玄暐手下的錄事參軍,職位並不是很高。如果托鄭靈芝出面,崔玄暐絕不會阻攔。陳玄禮則更簡單了!他隸屬金鏞城折衝府,楊承烈真要調他過去,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校尉好做,都尉難當……別看陳玄禮現在執掌了一團兵馬,可要想做到果毅,甚至折衝,除了需要能力之外,還要有足夠的運氣。
呂程志點點頭,笑著道:「看樣子阿郎是勝券在握,居然還有精神考慮這些。」
「若是昨日,我可能會有些顧慮。」
楊守文沉聲道:「不過現在用了韋先生的葯,感覺身體至少可以恢複了八成。
這武科又不是那麼複雜,不需要耗費太多心神。拼一把,我想應該能夠奪魁吧。」
比之殺死孫思觀的那天晚上,楊守文還未達到巔峰狀態。
可即便如此,他也是自信滿滿。
除非遇到楊茉莉這樣的怪胎,普通的對手,他都有信心取勝。
武則天設立武科,主要是為了彌補武周革命以來,那些折損在外的將領。她執政以來,可謂是遇到了許多波折,更發生過很多叛亂。死在她手中的猛將不計其數,而那些元勛之後,又大多不是真心為她效力,所以才有了這武舉的開設。
一方面是為了補充人才,另一方面,武則天也希望能夠藉此扭轉她數次對外戰事失敗的影響。
由於這武科還處於嘗試的階段,考試的內容也就相對簡單許多。
這個時期的武舉,沒有後來的『副之策略』,應試舉子也不需要被考問兵法,更不用進行筆試。唐代的武科,以技藝為主,重點是搏殺的技能,而並不注重謀略。
也正是因為這樣,武舉雖然也有武狀元的叫法,可實際上地位並不是很高。
參與者大多是一群目不識丁的武夫,想要在朝堂上站穩腳跟,絕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所以,首科武狀元員半千在考中武狀元後,拚命想要向文人發展。
而二科武魁孫思觀,更是因為種種原因,遭受到了武承嗣的迫害,最終成為武三思門下的鷹犬。相比之下,三科武狀元張仁亶的發展可能最好,因為他選擇了軍功起家,幾乎一直都在邊塞,而不是混跡於京師。亦或者說,他運氣很好。
如果沒有當年孫萬榮李盡忠的造反,可能張仁亶也就沒了成長的機會……
可即便如此,毫無背景,貧民起家的張仁亶仍舊是步履維艱。許多時候他出於公心而獻上的奏疏,最終都會被朝堂上的官員們反對,很少能夠完整的推行。
所以,武狀元聽上去很美好,實際上沒太大用處。
大家爭奪武狀元,更多是為了尋求一個能夠在朝堂上露面的機會。所以,從這一點而言,如果不是因為李過的事情,楊守文打死也不會參加這勞什子的武舉。
唐代的武科,內容簡單,分為舉重、騎射、步射、馬槍四項內容。
舉重以三百斤為合格線,分為三百五,四百,四百五和五百幾個等級。大刀五百則為優秀。
在過了舉重一關後,便是射術。
射術分為騎射與步射兩種,其中騎射九中三,步射九中五,而後兩者相加,進行評判。至於馬槍考試,就是馬戰。雙方以布巾包裹槍頭,沾上石灰然後進行搏殺。
搏殺分為三輪,最後以雙方身上的石灰點多少來判定勝負。
若三場考試都能過關奪魁,就是今科武魁……
這三輪考試內容,楊守文都不是很擔心。
所以他顯得很放鬆,隨著隊伍一路行來,遠遠就看到那夜幕之中,那燈火通明的西山校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