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開辦學校(下)

因此,馬林決定,在全國五個城市——奧里希、埃姆登、萊爾、諾登和登堡,和教會聯合開辦5所貴族學校,從小培養那些貴族子弟和軍人子弟的軍事素養和能力。至於商人子弟,雖然同在一所學校,但馬林決定單獨開班,不讓這些人和貴族子弟們混在一起。

因為,商人子弟難免有市儈的習氣。若是傳染給了貴族子弟和軍人子弟,那是很不好的。所以,馬林單算給那些商人子弟單獨開班,甚至打算單獨設立分校區。雖然名義上都是貴族學校的學生,但馬林不打算讓他們和貴族子弟和軍人子弟接觸太多。

而且,考慮到全國有1萬正規軍,要是他們的子女和兄弟都有資格上學,那也太可怕了點。所以,最後馬林只允許那些小隊長級別及以上的軍官子弟可以進入貴族學校。同時,之前陣亡士兵的兒子或者兄弟,也有資格進入學校。這樣,避免了貴族學校人數爆棚。不然,一萬將士的家屬都來上學,那人數,比奧里希人口還多很多了……而軍官數量則很有限,馬林一萬大軍,總共才400個小隊和40個連隊,加上後勤方面,軍官總數也不過幾百人。其中,不少年輕軍官還沒有子女,或者兄弟已經成年,不符合入學年齡了(學校收學生年齡是有嚴格規定的)。這樣一來,5所學校,還是能容得下的。

……

至於農奴子弟,馬林是很希望把他們也利用起來的。但是,讓農奴子弟接受和貴族子弟一樣的教育,實在太挑戰社會規則了。畢竟,在貴族們眼裡,農奴命如草芥,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若是馬林強行把農奴子弟塞進貴族學校,會引起貴族們強烈反彈的……

最終,馬林想到了一個折中辦法——那就是,單獨設立工匠學校,以培養農奴工匠為名,設立學校,培養農奴子弟。

而在工匠學校里,學生們主要學習《聖經》、數學和工匠基礎知識。同時,也有簡單的軍事培訓。當然,這種軍事培訓,是用來訓練士兵的,農奴子弟並不學習軍事指揮知識。

小學三年級,馬林會淘汰大部分學習不好的農奴子弟學生,讓他們回家種地或者自謀出路。剩下的少部分人,都是通過考試留下的聰明孩子。然後,到了中學階段,這些人會被教授物理、化學等學科。當然,不是馬林前世學過的完整的中學物理、化學,而是根據宗教背景,刪減版的物理化學,免得和教會教義衝突。

等到他們中學知識學完了,學的最出色的一批人,將會進入馬林未來開辦的大學,繼續深造,交給阿達去培養,爭取培養成科學家。而其他人,則全部成為工匠學徒,往高級技工方向培養。

馬林成立工匠學校,培養工匠,一般人是不會有意見的。因為,工匠雖然比普通人有錢,但社會地位並不高。而且,最關鍵的是,把農奴培養成工匠,並不觸犯貴族階層的利益。所以,不會有人反對。

至於那些原有的工匠和手工業行會的人反對,馬林會在意他們嗎?貴族他都敢大批屠殺,更何況手工業行會的人?如果有人敢跳出來,他不介意屠刀再次染血……

事實上,馬林是不太滿意那些大爺似的工匠的。這些人,是這個年代歐洲市民階層的主力,也是最愛造反的那批人。

而馬林學校培養的工匠,從入學那天起,就和馬林的霍夫曼王室簽署了終身合同,禁止跳槽離開。所以,他們都算是馬林的終身手下,不大可能跳槽離開或者泄露秘密。而且,他們的身份,也算是農奴工匠,在馬林的全權掌控之下。這樣的人,是不會像那些市民工匠那樣,動不動就反對領主的。而且,馬林從小還會在學校里增加洗腦課,天天教育他們要效忠領主……等他們長大了,就會和朝先人民一樣,狂熱而忠誠,若是看到霍夫曼家族成員,也許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等到他們長大了,成為技術主力後,馬林會慢慢讓他們取代那些容易造反的市民階級,讓這些人成為城市裡的主力。這樣,城市裡的穩定程度,就會大大提高……

想到這些,馬林開心地笑了……

之後,馬林簽署文件,在5座城市開辦了5所貴族學校的同時,在鄉下地區,開辦了20所簡陋的工匠學校,從民間培養和選拔工科人才……

首先,馬林會安排工程隊,去修建校舍。城裡的5所貴族學校,肯定都是修建精美的房屋,設施肯定也好。至於老師,也肯定會請好的來。

而鄉下那20所工匠學校,則要隨便點,只要有個擋風遮雨的地方就成。畢竟,農奴子弟們要求也不高。能讓他們有讀書認字的機會,就算不錯了。而且,這樣也能為馬林節約很多成本。至於工匠學校的老師,馬林打算先派一些識字的工匠去充任。等到以後有條件了,再讓專業的老師去教……

同時,為了不挑戰社會秩序,馬林的學校,暫時也只收男生,不收女生。畢竟,按照天主教教義,女人只是抽取男人一根肋骨造出來的,非常沒地位。要是馬林的學校招收女生,可能會舉世嘩然,讓他成為所有人攻擊的對象。

而且,只招收男生,不收女生,也能為馬林節約一半的經費下來……

至於普通士兵的子弟,馬林打算把他們送進工匠學校教育,但是單獨分班。他們的任務和農奴子弟不同,偏重於軍事化教育。他們畢業後,不會立即成為軍官,但是因為有一定軍事基礎,若是立功,也是可以提拔為基層軍官的。當然,其中有人若是對工匠有興趣,也是可以自己申請調到工匠班的……

只不過,在推行教育的同時,馬林遇到了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那就是紙張的問題……

這個時代,紙張是非常昂貴的。歐洲目前的造紙技術,還是元朝時期傳過來的,造紙的原料,也是破布、漁網等,相當於蔡倫時代的水平……

可是,破布、漁網等材料是有限的。歐洲人這個年代普遍窮,即使是破布,也會被窮人們充分利用起來。破漁網,也會補了又補,不到徹底壞了,是不會扔掉的。

因此,造紙原料,其實挺難搞的,這也造成了紙張的昂貴。要等到乾隆年間,也就是十八世紀末的時候,法國傳教士,在中國偷學了新的造紙術後,並郵寄回巴黎後,歐洲人的造紙技術才會有更大突破,成本也會降低很多。

這會兒,歐洲紙張價格昂貴,100張16開的紙,價格高達1金幣(摺合1.14兩白銀)。也就是說,一張紙價格高達0.6芬尼。普通人做工,一天也才2芬尼,只夠買3張多紙的……

而一本書隨便都要幾十張紙,厚一點的會超過100張。要是給每個孩子都發書發練習本,以及草稿紙什麼的,那成本,簡直高過天了……

馬林想了想,最終決定——在貴族學校,每個孩子都發一本書,但不發練習本和草稿紙,而是每人發一個小黑板。老師教課,也用大黑板,用粉筆寫字。黑板可以反覆使用,成本低廉。唯一麻煩的是,老師要批改作業的話會很累,因為他翻閱的不是練習本,而是一塊塊小黑板……

至於鄉下的工匠學校,馬林決定讓幾個孩子共用一本書,也使用小黑板做作業。甚至,可以使用不消耗粉筆的沙盤……總之,怎麼節省怎麼來……

畢竟,鄉下孩子非常多,即使使用粉筆,那也是好大一筆開銷了……

岳飛能在沙地上寫字,這些農奴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在沙盤上寫字,隨便找根樹枝就能辦到,實在方便而又低成本……

當然,這些都是無奈之下想出的辦法。在未來,馬林還是打算全面使用書籍的。不過,在此之前,需要解決造紙成本的問題……

馬林看過不少穿越小說,是知道造紙技術的。造紙工藝並不難,難就難在獲得紙漿。只要有了紙漿,造紙過程,隨便找個造紙工匠都能輕鬆解決。

這個年代,歐洲人造紙,只用破布、漁網和麻皮等材料,材料難找,價格昂貴。而同時期的華夏人,則採用把竹子或者木料放在石灰池裡漚爛成紙漿的辦法,用時需要百天以上。

馬林自然不會用以上兩種辦法,他知道兩種現代獲得紙漿的辦法——一是用機器把木料磨刮成細小纖維狀,然後煮成紙漿。不過,馬林沒有機械,自然不會採用這種辦法。

另外一種,就是化學製漿了,就是把木材砍成或砸成小塊後,放進密封的高壓容器鍋里,和燒鹼或者硫酸鈉(芒硝)一起猛煮,這樣,就能在一兩天內煮好紙漿。不像華夏用的古法,要把原料泡上一百多天,非常浪費時間。

燒鹼馬林是沒有,但芒硝卻是有的。因為,這玩意中東地區比較多,多是阿拉伯人從沙漠里的鹽鹼湖邊隨便撿的。有的鹽鹼湖能撿到純鹼,有的則是撿到芒硝……

只要買到足夠的芒硝,完全可以大規模化學製漿,大量出產紙張。而且,用化學製漿生產的紙,質量很好,比物理製漿法生產的紙張更好。

只不過,化學製漿污染重的廢水較多。但這又有什麼問題呢?馬林知道,北美到處是森林,只要把造紙廠弄到北美就行了啊……

北美地區那麼多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