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滄海桑田 第六十八章 棄駕封神

止住笑聲之後,宗鹽擊掌道:「已經三個多月了,我竟耽誤了這麼長時間!趕緊回華陰族交代安排一番,然後好去巴原彭山。」

宗鹽做事乾脆,說去就去,但她還沒有忘了自己是一族之長,要將部族事務先安排妥當,不能甩手便走。玄源卻輕輕搖頭道:「在我看來,其實你已不必再去華陰族安排什麼了。至於新的族長,如今已推選。」

宗鹽一瞪眼:「怎麼回事?我還沒死呢!」

玄源:「一言難盡,你可以親眼去看看,我陪你一同去,建議你先不要顯露行跡。」

……

大河改道成功,天子與群臣及各部君首共同見證,天下歡騰。就於天子行宮所在、後世的潼關之地,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典。重華犒賞治水有功之臣,又下令天下各部免役三年,並大赦。

二十年來,河泛諸部本已恢複了些許生氣,不論是物產和人口都重新出現了緩慢增長。可是近三年來,因為治理河泛之水,人口和物產又在衰減,畢竟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代價極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河泛諸部的發展又在衰退,情況恰恰相反,每個人的精神都極度振奮,因為他們看見了繁榮興盛的希望。河泛之地有大片沃野等待他們去開墾,往日的家園將重現,而且將來只會比往日更好。

重華下令免役,目的當然是與民休息。但實際上各部民眾並不會歇著,他們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無須誰去命令,反而越干越起勁。從官方的角度,這幾年不會再大規模地徵調民夫了,就讓各部自己去恢複與建造家園。

誰為治水有功?天下各部、中華萬民皆有功!治水亦是治世,天子欲治水,但各部並非為天子治水、亦非為伯禹治水,這是一場自我救贖。

若說功勞最大者,當然首推伯禹,所獲封賞最重。為治水出力的各部君首也都象徵性地得到了賞賜,其中特別受褒獎者當然是祿終與少務,儘管這兩人並不在這裡。

伯益回歸朝臣之列,但跟隨伯禹的其他高「人」,如應龍、巫謳、善吒、敖廣、善察、雲起、青牛等並沒有露面,他們不需要天子的封賞。而天子重華問明情況之後,同樣下令封賞,不論人有沒有到場、需不需要,這是天子應當表明的態度。

丙赤和丁赤卻出現在慶典上,他們化形為兩位器宇軒昂的紅衣男子。在場很多人並不認識他們,只知此二人跟隨伯禹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拜見天子時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要求,請求重華將駕馭軒轅雲輦的七條妖龍提前開釋,就像崇伯鯀曾經所做的那樣。

九條妖龍當年是軒轅帝擒獲的,要它們駕馭雲輦「服刑」五百年,如今這一「刑期」也就剩下不到二十年了。但丙赤和丁赤什麼別的賞賜都不要,就是請天子重華答應這個要求。也許在他們看來,能提前一天也是好的。

群臣有些錯愕,近五百年來,軒轅雲輦都是天子出巡的儀仗象徵,幹嗎提出這種要求,如今天子正在出行之時,難道要重華當場換了車駕嗎?

在場還是有少數人知曉丙赤與丁赤的身份,如今在朝中已德高望重的盧張大人當即出列道:「這二位壯士為治水立下大功,應允其要求並無不可。但天子正在出行途中,還將巡視河泛各部,可在回到蒲阪後下此令,以體恤當年臣服於軒轅帝的眾蛟龍、數百年來之功勞!」

盧張是禮官,提出的這個建議很恰當,他其實也是向著丙赤和丁赤說話,同時給了天子一個台階下。

重華點了點頭正要開口,丙赤與丁赤又下拜道:「若如此,就多謝天子!我等能否再提出一個要求?天子乘五龍雲輦巡視河泛諸部時,能否由我二人替換其中的兩條蛟龍?不瞞諸位說,我們就是崇伯鯀大人當年提前開釋的那兩條赤龍。」

在場眾人皆是一驚,已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可是他們卻不清楚丙赤和丁赤為何又提出這樣的要求?只有丙赤和丁赤自己心裡明白,他們是為了討好那兩條早就中意的雌龍。

重華旋即微微一笑,擺了擺手道:「既如此,就不必等到我再回蒲阪之後了,便在此地開釋那五條神龍,並派人下令傳回蒲阪,同時開釋那兩條青龍。」

天子出行乘坐的五龍雲輦,甲青和乙青隨青龍雲輦還留在蒲阪城呢。既是封賞有功之人,重華乾脆情面給足,當場就把這七條蛟龍都給放了,然後又下了一道命令,冊封丙赤、丁赤等九條妖龍為護國神騰。

這不是什麼官職,而是一種尊號。天子既然下了這種命令,自有禮官會做出解釋。這九條妖龍為天子及天使駕馭雲輦多年、參與諸多大事,亦是勞苦功高,尤其是為治水立有大功,理應獲此封賞。

仔細想想這麼做好像也很有道理、很有講究。崇伯鯀當年擅自提前開釋兩條赤龍,是為應對突髮狀況。假如剩下的七條妖龍仍然鎖滿五百年,還有重華什麼事?那樣也顯不出天子的體恤寬仁,以及染化妖龍「改邪歸正」的賢德。

重華這一開口,妖龍便成了神龍,後來便有人將這九條神龍繪於圖中、懸掛壁上,以求祥瑞。更省事的辦法,是直接畫在牆上或屏風上,再後來也有人將它們繪製或雕塑在影壁上。

丙赤和丁赤當場謝恩而去,沒有繼續留在行宮大營中,帶著剛剛獲釋的另外五條神龍直奔蒲阪,又去接甲青與乙青了。

神龍沒有了,天子云輦也就成了擺設,接下來該換什麼樣的車駕呢?突發的狀況確實令有司官員很頭疼。牛車、馬車?或者緊急找幾頭夠氣派的異獸來拉車?但急切之間無論怎麼做,哪比得上神龍雲輦更能彰顯天子的氣度威嚴?

不料還沒輪得著他們操心,重華便看著伯禹道:「聽說司徒大人為天下各部治水時,一直是拄杖步行。如今大功將成,孤巡視河泛,將與你舉步同行。」

重華居然連車都不坐了,他要和伯禹一起步行巡視,這個決定好像很自然,也是最佳的親民之舉,還能化解車駕問題帶來的尷尬。只是苦了隨行的群臣與眾君首,天子和伯禹大人都不坐車,他們也得徒步跋涉呀。但也沒人敢說這種話,皆贊天子聖明。

假如是三年前,若想巡視河泛,就算重華和伯禹無所謂,很多隨從卻是難以跟上的,因為根本沒有路啊,也不能誰都是少務和宗鹽那樣的「高手」。還好如今正規的道路已通,就是丙赤、丁赤率眾修築的那條可行車馬的大道。

在巡視途中,各部民眾迎送、拜見,天子重華又舉行了多場慶典與祭典。首先在洛水之畔,由伯禹司禮,設典祭洛水。重華親自主祭,並封宓妃為洛靈。

天下各路山神和水神,往往都是當地部族自行祭拜,是傳統形成的習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自稱,比如無支祁以淮神自居。如今重華卻天子的身份奉宓妃為洛靈,這也是正式確認了洛水之神的身份、向天下昭告洛水有靈。

伯禹治理河泛之水,表面上看受到損失最大的就是宓妃,因為她能佔據的水域減少了太多。但宓妃本人並不在意,她還主動現身表示願助伯禹治水。假如她像無支祁那樣跳出來以河泛之神自居,並阻止伯禹治水,恐怕就不是今天這個結果了。

河泛洪水緩緩退去,南北洛水重現。大河已經改道,但改道後留下的原先那條舊河道並沒有乾涸。大河之水也並不是全部從上游來的,它在沿途不斷匯流各條支流水系,這條舊河道中仍有水,它變成了大河的一條支流,後來被稱為渭水。

祭洛水、封洛靈之後,天子重華沿渭水而行,接著便到達了有窮部華陰族之地,在這裡又進行了一場重要的祭典。不同的祭典含義也不一樣,重華在此祭的不是神靈而是先人。所謂先人不僅指祖先,也指已故去之人。

巴國派來的三百名精壯勇士,只回去了二百七十二人,有二十八人長眠於河泛,那麼各部之中,為治水獻身者更多,重華是率眾祭奠他們。這是重華早就讓禮官安排好的計畫,原先有一人是要祭拜的重點,就是伯羿大人。

如今計畫稍有改變,祭拜的重點成了伯羿兄妹,便是伯羿與宗鹽。

其實宗鹽只是伯羿的族妹,兩人之間的親緣關係離得老遠了。她平日自稱伯羿之妹,也沒人真的當回事,只是不太敢當面反駁她。如今天子設祭,祭奠為治水犧牲的先人,並以伯羿兄妹為代表,實際上就是宣告與認可了宗鹽曾自稱的身份。

在行宮中舉行慶典後,重華才得知道賀蘭山那邊出了事,宗鹽殞落,所以才臨時做了這樣的安排。

在這場祭典上,重華又冊封伯羿兄妹為「鎮厭之神」。後世中華之民有貼門神的習慣,以正氣威猛之神靈形象鎮壓邪祟,也是自古的習俗。由古時至後世,民間鎮邪除祟的守護門神,先後有鬱壘和神荼、宗布、鍾馗、王靈官、秦瓊和尉遲恭等。

其中宗布指的就是伯羿,也有人說指的是伯羿與宗鹽,傳說自有演化的過程。

宗鹽未死,反而換了爐鼎突破化境的消息,虎娃並沒有告訴別人,如今只有黃鶴、庚辰、玄源與少務知曉。而宗鹽在這三個月中,亦不知自己已成了天子冊封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