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 滄海桑田 第五章 來得好快

盤瓠嚇了一跳,向後蹦了半步道:「小獬豸,原來你會說人話呀!為何不以人形相見?」

獬豸答道:「我向來以真形示人,誰像你呀,明明是條狗,卻總喜歡扮作人的樣子。」

盤瓠不服氣道:「我這也是真形啊,心境之相如此,也是我的修為神通,不知者不識,能識者自知之。既口吐人言,又在人間行事,化人形乃是修行。」

獬豸站起身來道:「我也沒說你這不是修行,但你幹嗎說我呀?以真形示人怎麼了,我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嗎?反倒是你,化出原身來試試!……咦,小苗是誰?」

盤瓠剛才在心裡嘀咕:「假如我無此修為,小苗也不能喜歡啊。」這話雖沒說出口,卻被獬豸「聽」見了,居然跟進了大門追問。

盤瓠又嚇了一跳:「這你也能聽見?……就沒見過你這樣的瑞獸,頭上長根角有什麼好拽的?」

獬豸又問道:「善吒是誰,他把你怎麼樣了,你卻在這裡腹誹?」盤瓠方才想到了善吒,在心裡嘀咕了幾句,不料又被獬豸「聽」見了。

虎娃是哭笑不得,這獬豸的脾氣和善吒不同,既不像善吒那麼狂傲,但也有身為瑞獸的自尊,就喜歡以原身真形示人。

妖修化為人形修鍊,確實很有好處,但也有很多妖修並非如此。尤其是天地所化生的瑞獸靈禽,它們只在必要的情況下才化為人形,只是為了行事方便而已,但內心深處還是把自己當成了瑞獸靈禽,也不羨慕人的樣子。

這種心態其實人也有,比如虎娃雖精通吞形之法,也不會沒事化為金兕或者山魈,在他的自我認知中就是現在這副樣子。

這頭獬豸剛才懶洋洋地趴在那裡好似懶得搭理人,此刻卻追著盤瓠問個不休。少務略帶歉意地對皋陶解釋道:「我這位師弟,行事總有些頑皮,請司士大人見諒。」

皋陶不以為意道:「山水君天真有趣,而我那頭獬豸平日也無聊得很,難得有人能與它聊得這麼開心……」

自己一手養大的獬豸,皋陶當然清楚其脾氣,這頭瑞獸威名在外,任誰見了都覺得神秘與可畏,誰又會吃飽了撐的去撩撥它呢?難得碰到盤瓠這樣的傢伙。

獬豸以真形示人,性情天真,毫無偽飾之意,但天下民眾所認為的那頭威嚴神獸,卻不是真正趴在司士大人府門前的那頭獬豸。以瑞獸的壽元,這獬豸還是頭小獸,正是天真活潑之時,可平時也沒人敢逗它玩啊,碰到盤瓠還真是意外之喜。

皋陶話音未落,又聽盤瓠說道:「你這頭小獬豸,究竟是公是母啊?天地所化生的瑞獸怎麼了,難道就比別人長得漂亮嗎?真要有本事的話,找個沒人看見的地方,我就以原身跟你大戰一場!」

獬豸叫道:「好啊好啊,我對這裡熟,我挑地方,你選時間,我們大戰一場,說話不算數就不是好狗!」

盤瓠:「你本來就不是好狗。」

獬豸:「我說的是你!我是好獬豸,你是好狗嗎……」

連皋陶都閉嘴不說話了,其他人都盡量板著臉裝作沒聽見,山水君盤瓠定下「大戰」之約,趁機擺脫了瑞獸獬豸的糾纏,與眾人一起走進了廳堂。大家剛剛坐下,門外又有客人來訪,來者是侯岡。

侯岡今日也在蒲阪城中,聽說消息特意趕來與故人相見,他不是一個人來的,身邊還特意帶著一名後生,名叫子丘。子丘身高八尺,健碩魁梧,走在侯岡身邊就像一名護衛武士,但他其實是侯岡的弟子,出身於濟丘氏部族。

子丘久聞虎娃之名,曾行游天下求學,也到過山水國欲向虎娃請教,侯岡還特意對虎娃打過招呼。但是子丘到達山水國的時候,並沒有見到虎娃。虎娃當時正在山河圖中修鍊呢,後來又去了仙界。

子丘在山水國沒有見到虎娃,後來到了蒲阪,又成了皋陶大人的學生。這些年皋陶編製九典,子丘是他最重要的助手。此人不僅學識淵博,而且精通射御,可謂文武雙全。仔細想想這也正常,若是沒有一身好功夫,怎麼可能遠遊至山水國還能安然而回?

子丘上次在山水國沒有見到虎娃,今日在蒲阪城中彌補了遺憾,特意跟隨侯岡來拜見幾位尊長。行禮已畢,皋陶命坐,話還沒說上幾句,門外又有人來訪,今日的司士大人府上還真是熱鬧。

這名訪客走到門前時,就連院中的瑞獸獬豸都被驚動了,瞪大雙眼扭動頭顱,那支獨角就朝著大門外的方向有流光閃爍。它並非發現了什麼姦邪之徒,而是來者的身份不凡,此時突然登門拜訪,也不知有何目的。

司士大人府當然不能擅闖,階衛攔住來人慾問明來意,這時獬豸走到門前道:「讓他直接進來吧,其人身份,非你等所能知。」

訪客是被獬豸迎進來的,皋陶等人聽見動靜已經走到廳外。只見來者形容清癯,年紀約在三旬左右,身上穿的袍子樣式古樸,不知以何種材質製成,竟看不到縫製的痕迹。

虎娃率先開口道:「這位道友,您從何處下界至此?」他一眼就認出了來者是一位下界真仙。

那人答道:「山人號巫知,來自崑崙仙界,有事找伯禹大人。」

伯禹當即就反應過來道:「您是為息壤神珠而來嗎?……請到廳中坐下說話。」

巫知一露面,便表明了下界真仙的身份,皋陶大人待客如常,一起請進了屋裡。虎娃先前就對玄源說過,軒轅天帝既讓崇伯鯀將息壤神珠拿走,就有理由派人下界,如今人果然來了。

巫知也不繞彎子,坐下後直接開口提起了當年之事。崇伯鯀從崑崙仙境中取走了天帝玄珠,用完了卻沒歸還,軒轅天帝便派他下界尋找。可是這東西上哪去找?誰拿的誰負責,崇伯鯀已不在,他便來找伯禹。

伯禹苦笑道:「我亦不知玄珠在何處,不知軒轅天帝可曾告訴您,應怎樣找到玄珠?」

巫知搖頭道:「天帝未言,我也不知怎樣才能找到玄珠,所以才來找伯禹大人。」

虎娃插話問道:「巫知道友,軒轅天帝既派您下界,不知您有何長?」

巫知答道:「吾之修行,在於擅知,因此號巫知。」他不好開口自吹自擂,但仙家神意中自有解釋。巫知聰慧,擅解擅知,世上各種技藝以及知識,他幾乎是一學就會,成仙前就是個了不起的人才,所以軒轅天帝才會派他下界。

虎娃笑道:「那麼巫知道友可研習天下山川地勢、風水流向,以推測玄珠可能遺失何處,跟隨在伯禹大人身邊是最好不過。」

伯禹趕緊附和道:「玄珠失落,禹有其責,將行遍天下治水,定當留意尋找玄珠。」

巫知點頭道:「天帝所託,不敢怠慢,伯禹既要為治水行遍天下各部,巫亦當隨行身側、時時留意玄珠下落。」言下之意好像是要監督伯禹尋找玄珠。

廳中的少務等人神情多少都有些古怪,對視一番又皆帶著笑意。伯禹治水還沒出發呢,軒轅天帝就派了一名真仙下界,說是監督伯禹尋找玄珠,但有這樣一位真仙在身邊,不僅能保障伯禹的安全,還能幫忙出不少主意。

……

伯禹來的時間很巧,不僅正趕上軒轅天帝派巫知下界,而且恰逢皋陶編九典完成。次日朝堂上,天子重華召集眾臣與各部君首及其代表相會,命皋陶獻九典於朝堂,並向眾人解說其真義——為何要編製這樣的國典,其內容依據了什麼,對天下各部有何意義,又應怎樣執行?

子丘率幾名力士搬了一車簡書上殿,並由子丘當眾打開一卷卷簡書宣讀講解。這也是個力氣活啊,文弱之人根本做不了子丘這等「書生」。

《九族》《九德》《五教》《五刑》《五禮》《五服》《祭典》《獄典》《盟典》……之要義,三言兩語可是講不完的。連番朝會,子丘共宣講了三天,天子與眾君若有所問,皆由皋陶親自作答,朝堂上眾人無不交口稱讚。

皋陶制典成書,是前所未有之功。九典的內容並不是憑空拋給天下眾君,這麼多年來,皋陶考諸史料、訪問長者賢人,與各部君首甚至民眾商議,待到九典頒布之時,已是順理成章。

若說如今還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性堪比治水,那便是皋陶制典了,所以伯禹也沒有打斷子丘的宣講,很耐心地等了三天。

三天之後的朝會上,伯禹終於向群臣講介紹了他的詳細治水方案。天子重華道:「治水之策看似完備,但伯禹大人如何能保證各部遵行、中華有治?」

伯禹答道:「臣此行本就打算向皋陶大人請教,恰逢皋陶大人為國作典功成,此乃天命所歸。天子將頒行九典於天下,那麼禹治水之時,便宣九典於各部,以之治世。」

伯禹治的僅僅是水嗎?江河奔流、滄海桑田,本是自然之天道,若無人煙城郭、村寨田園,水根本就不需要去治,正因為有人類社會的出現,此事才會變得有必要。所以治水亦是治世,以人道合天道,借治水推行皋陶之典,便是治天下。

重華點了點頭道:「伯禹大人將以何人為輔?」

伯禹:「請天子派伯益為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