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百川歸海 第十四章 悟道的軌跡

射叔良在洞府中帶走了哪些東西,嘯山君的神念又傳承了哪些秘法,這位眾獸山祖師並本人沒有說,但後世歷代宗主卻陸陸續續提到了一些。

根據眾獸山歷代宗主的「留言」,嘯山君留在白玉台中的仙家心印傳承,早在二百年前就徹底散盡了。但眾獸山怎麼到今天都沒有封存這處洞府遺迹,且沒有公布這段隱秘呢?虎娃在後世幾位宗主的「留言」中,也得到了答案。

原因比較複雜,最主要是因為後人與祖師的想法有所不同。祖師射叔良終其一生修為並未突破至八境,他從嘯山君這裡得到的仙家神念心印雖完整無缺,但再傳給弟子時便是不完整的,因為其中有些玄妙他尚未清晰地解讀、並於修鍊中印證。

嘯山君的本意,並不是讓後人完全地去重複自己的修鍊道路,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嘯山君是一位自悟修鍊的虎妖,太多的機緣他人根本無法複製。他是希望後人受到自己的啟發,從而開創出真正適合於宗門傳承的秘法體系,而射叔良已經做到了。嘯山君和射叔良,都是那個年代的驚才絕艷之輩。

射叔良之所以讓後世歷代宗主再來洞府遺迹,是因為白玉台中的仙家神念心印還在,讓他們得到各自的收穫,或許每人所受的啟發皆不相同,諸般感悟都可以融合入宗門傳承中。待仙家神印徹底消散後,便不應再如此了。

眾獸山得嘯山君之遺澤,不能永遠保守這段隱秘,應公開此事,並將嘯山君也奉為祖師祭拜。至於這處洞府遺迹則應封存,不要讓人知道它在何處,以免後人再打擾。

到了三百年後,嘯山君留在白玉台中的神印終於散盡了。可當時的眾獸山宗主卻沒按射叔良的遺願吩咐做。一方面,徹底封存這處洞府遺迹太過可惜;更重要的另一方面,眾獸山已經成為附近一帶影響非常大的一派修鍊傳承宗門,秘法神通極有特點,有些事情不太好公開。

世人皆知眾獸山修士擅驅百獸,眾弟子也以此為傲,假如讓人知道他們的祖師竟然是一頭妖獸,豈不是莫大的諷刺?山野獸類在眾獸山弟子看來,是如同奴僕一般的存在,他們賴以成名的通神手段,最早竟也來自一頭野獸祖師嗎?

某位宗主在玉圭中也隱約提到,儘管眾獸山的根本修鍊之法是祖師射叔良所創,但最負盛名的神通手段卻是嘯山君所留。嘯山君的原身猛虎本就是百獸之王,修鍊成妖之後,自然就有一種威壓氣息能令百獸臣服,這也是他的天賦神通。

這位妖王也是一代天才,他的修為突破化境、超脫眾生族類之別後,將這門本屬於天賦神通的能力,演化成一門可以供他人修鍊的法術。眾獸山歷代宗主並沒有在玉圭中留下這門法術的具體秘訣,但虎娃卻能自悟,因為他曾親眼見識過。

那是一種精神攻擊手段,運轉神識衝擊對手的元神。虎娃「解讀」到這段「留言」時,感覺有短暫的愣神。而這一愣神的工夫就過去了一個多時辰,他也明白那是怎樣一種手段,該如何修鍊。這也是暗中觀察眾獸山弟子的修鍊,並問了嘰咕很多問題之後得到的啟發。

虎娃有自幼修成的一門近乎天賦的神通,他稱之為通感。通感之術並不僅可以感知他人的情緒,假如換過來想,以神識侵入他人之元神,將各種情緒印入對方的腦海,尤其是對於那些靈智不高、思維不夠清晰的獸類十分有效。

這與大成修士的神念還不一樣,只要掌握了清晰的神識便可修鍊。虎娃此刻所悟通感之術的另一種運用手段,在後世也被稱為「心通」中的「移情之法」,便是嘯山君五百年前所創。

普通的眾獸山修士當然沒有大成修為,但他們也不需要用神念來調教與收服百獸,只要擁有三境以上修為,以秘法鍛煉神識,就能掌控一種簡單的精神衝擊手段,將自身的種種情緒印入獸類的腦海,收服並反覆訓練它們,便能達到驅使的目的。

嘯山君所留的修鍊神識的秘法,在鬥法中精神攻擊神通,卻被眾獸山歷代宗主總結成一門收服與驅使百獸的手段,並在巴原上威名遠揚。這恐並非當初嘯山君的本意,卻為眾獸山這派宗門帶來了莫大的好處。

反正祖師射叔良當初也沒有要求,後代宗主一定要在什麼時候完成自己的遺願,反正都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也不急於一時,每一代宗主都不希望由自己來做這件事。但他們也不敢違背祖師遺願,只是交代給下一任宗主來完成。

就這樣一代交代給另一代,五百年後這洞府遺迹還在,而且這段隱秘也沒有公開。而到了琮余這一代,他甚至認為這段隱秘就不必公開了,就此封存洞府遺迹,反而對眾獸山更好。

這塊玉圭是射叔良留下的法寶,只有達到七境修為才能留下當初的御神之念,但其中包含的信息並不複雜。後世歷代宗主就算修為不如他,也可清晰無礙地解讀;只要達到六境大成修為,便可在此基礎上留下自己的神念信息,並施法使之凝聚不散,所以仍能代代保存至今。

虎娃解讀玉圭中的神念留言之時,卻悟出了一門眾獸山弟子自古傳承的神通秘法,而且他所領悟的,比普通眾獸山弟子掌握的手段更加玄妙,能諳合大道本源。別看只有短短一個多時辰的工夫,卻是虎娃修行至今的積累,來源於其無比精純的修鍊根基。

假如虎娃沒有自幼修成的天賦神通,沒有自悟修成純陽訣,沒有在暗中窺探與分析眾獸山弟子的手段,則斷不可能有此收穫。而眾獸山歷代宗主所留下的隻言片語,則是最後的、點化式的啟發,使其豁然開朗。

解讀完玉圭中的神念,虎娃又向白玉台行了一禮,不僅是對嘯山君表示敬意,也是在感謝眾獸山的祖師。他與當代眾獸山弟子雖有仇怨,但對五百年前的射叔良還是很敬佩的。

化為原身趴在那裡的羊寒靈,也解讀了玉圭中的神念,知曉了五百年來的往事。但在嘯山君的仙家遺蛻前,她元神中所受的震撼並沒有消失,反而越來越強烈,有無數的感觸難以描述。靜室中陷入奇異的寂靜狀態,只有懸在半空的那枚石頭蛋默默地發出柔和的光芒。

看見白玉台上的猛虎,神識突然感應到它的存在,又解讀了眾獸山歷代宗主留下的信息,知曉其來歷,虎娃和羊寒靈皆沉浸入奇異的定境中。這是真正的仙蛻啊。神氣運轉與其氣息共鳴,彷彿能窺見一絲飛升長生的玄妙,卻又形容不清那玄妙的究竟。

虎娃進入了一種恍惚的狀態,嘯山君的仙蛻就在眼前,又彷彿是這世上並不存在的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這是怎樣一種境界呢?他在定境中回顧自己所修鍊的秘法,尤其是歷代天帝留於世間的傳承,竟又有一絲恍惚的明悟。

他最早自悟的是菁華訣,機緣特殊,就是諳合了當年太昊天帝初創菁華訣的過程。菁華訣能采煉天地間的生機元氣,使人的生機不失,擁有青春鼎盛的長久壽元。但實際上人們的修鍊總是有極致的,就算修成了菁華訣,也總有一天會走到壽元的盡頭,長存的只是天地本身。

假如只是一味追求生機不絕,那也只不過是驚人的長壽,宛如西荒中的那株神木,這並不意味著飛升成仙。世間的凡人哪怕活得再久,在世萬年也依舊是凡人。

這一瞬間的明悟使虎娃突然意識到,所謂登天長生,並非是以常人所理解的永遠地活下去。而是成為另一種存在狀態,賦予生命另一種含義。在那種狀態下,存在是永恆的,已無所謂壽元。

菁華訣采煉生機,本身並非長生之道,因為生機再充足也不過是凡人,可是它又非常重要,就是太昊天帝能求證長生的根基。虎娃又突然意識到,自己所自悟的秘法也是有內在的聯繫和傳承關係的,若是起初沒有自悟菁華訣,他後來也悟不出大器訣。

神農天帝在太昊天帝五百年後登天,他應已修成了菁華訣,擁有與虎娃今日類似的感觸。所以他又換了一條思路,在采煉天地間生機元氣的基礎上,凝鍊天地間的物性氣息,甚至將自身的形神打造成大器,這也是世人一步步邁向最終超脫的途徑。

而神農天帝之後的軒轅天帝,應先後將菁華訣和大器訣都修成了,他在修鍊中有了另一種證悟,運轉自身靈樞與天地氣息感應相合,這便是靈樞訣。虎娃觀察過不同的人的神氣運轉,給不同的人調治過各種傷病,這也是領悟靈樞運轉的基礎。

再後來的少昊天帝,他在創出吞形訣之前,應該已經修鍊了菁華、大器、靈樞訣,並另闢蹊徑,融合模擬各種生靈的靈樞運轉,因而創出吞形訣。但是這門秘法給修士的啟發,應是超脫眾生族類之別,體悟神氣運轉之妙。

至於高陽天帝,應該是在歷代天帝的種種秘法中另有所悟,直接凝鍊神魂,以達到存在狀態的超脫,由此留下純陽訣。各位天帝的秘法,從采煉天地間的生機、到感應天地間萬物、再到運轉自身靈樞、演化世上各種生靈、凝鍊生靈所具之神魂,顯示了一條清晰的大道演化軌跡,虎娃修行所悟也是沿著這條軌跡。

也就是說歷代天帝求證相應的成就後,都能開創出自己的指引道路來,因此他們才不是普通的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