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和光同塵 第一章 由山水至飛虹

五百年前,炎帝的時代,有一支太昊後人進入巴原,跋涉途中為風雨所阻,不得不安營休息。風雨過後,見一道彩虹飛掛於長空,於是首領便下令在此建造永久性的營寨,並留下一部族人駐守,余者休整一段時間後又繼續前行。

這位首領就是當年巴國的開國之君,他在此休整駐紮期間,招募附近蠻荒中的各部族人拓荒開路,路村人的祖先路武丁,便是在這裡加入了巴國先君的隊伍。想當初這裡只是一個簡單的營寨,後來漸漸發展建立了一個城郭,名字就叫飛虹城。

飛虹城是巴原上歷史最悠久的城郭之一,也是如今相室國中除了國都之外,規模最大的一座城池。以「池」來形容「城」,因為它有高大堅固的城牆環護,樣子就像一個蓄水的池子。但城郭可不僅只有城池的形狀,開國之君還制定了一套禮法制度,歷代後人又將這套制度不斷補充完善。

城郭須設軍陣,並操演訓練精銳的戰士。軍陣的規模與城郭的大小、轄境內的人口多少有關,在和平時期,常設的守備軍不少於四陣,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巡守。軍陣的職責當然是保境安民,每季按例都要巡視城郭所轄的每一處村寨、每一條道路。

每季例巡不僅是一種保境安民的象徵,也是在傳達城郭最新的消息、告訴人們最近發生的事情,還包括風正大人派人向城郭傳達的國中消息。

通往偏遠村寨道路平常可能很少有人行走,在風雨之中會日漸荒蕪,一整支軍陣巡城的同時,也等於是將路重新踩平,並順手除去滋生的雜草灌木。除了特殊的情況需要募集人手重修,基本上就能保障境內各條道路的通行了。

最早的城郭也是由村寨發展起來的,但它正式建立禮法制度之後,就不僅僅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村寨了,普通的大型村寨就算修建了同樣的城牆,也不能稱之為城郭。比如按照規定,城郭中建有廩倉,廩倉中要存有供城中居民食用的一年之糧。

因為城中居住的大多是官員、軍陣、工匠、商人等,他們中大部分人並不耕作,而是從事其他的工作。萬一發生戰亂城郭被圍,必須有足夠的儲備能堅守下去。無論什麼樣的敵人來攻,都需要後勤支持,對方包圍城郭后,就算就地收割當地田野中的穀物為食,最多有一季收穫,更多的物資還是需要從大後方長途運輸,難以持久。城郭中的居民可以堅守待援,也可以設法反擊。

每當大的戰亂髮生時,得到消息的附近村寨只要來得及,也會把人口和糧食都轉移到城郭中,以防止被屠殺或掠奪,這便是建造城郭的一個重要意義。

這樣的大規模戰亂通常很少發生,但天時災荒卻很常見,如果遭遇大面積的災荒饑饉,城郭廩倉中的糧食也是賑災所用,是一種戰略儲備。所以按照國法規定,太平豐收時節,廩倉中要存夠一年之糧。

蠻荒中的部盟首領若山,前不久已正式受封為山水城城主。若山任命蠱辛為山水城的倉師,就是負責這種事情的。

每年農閑時,城郭會徵調轄境內各部族人修補與新建道路橋樑、整飭河道堤岸、開墾荒野田地、疏通灌溉溝渠、製造各種公用之物,這稱之為勞役。只有獲得官方認可身份的貴族才能免於服役,邁入初境得以修鍊者也可以不必服勞役。除了征役之外,城郭還會按照物產的一定比例徵收食稅,以充實國中廩倉。

城郭還是境內民眾組織商貿交易,或自行交換物品的最大集市所在,也是信息交流以及互相學習各種技藝的場所,官方也會教授境內各部族居民學會耕種作物、開墾田地、製作與使用農具。

這種城郭治理制度,是從五百年前伴隨著巴國的建立而出現的,廣袤巴原上的各部族人由此告別了蒙昧的蠻荒年代。巴國每年春秋兩次的正祭,首先要祭太昊天帝,那已經是一種神道的象徵;其次祭開國之君,那既是歷代國君的先祖,後來漸漸也成為巴原上生活的各部族共尊的祖先。

假如不是祖先開闢與建立了巴國,為後人留下這一切,那麼如今巴原上的各部族,其生存狀況與蠻荒深處的那些妖族恐也沒有太大的區別,虎娃也見不到這樣一座宏偉的飛虹城。

祭祖是一種象徵,象徵著共同的精神傳承與身份歸屬,同時也象徵著現實中所擁有的一切其繼承來源。比如數百年後如果山水城還在,恐怕山爺就會成為山水氏的共尊之祖,接受後人的獻祭。

……

飛虹城的城牆,總體有三丈高、一丈寬,以塊石填土建成,在四處城門兩側重要的地方,城牆則有四丈高、一丈五尺寬,城門以寬大的條石砌成,可容兩輛馬車錯行,門拱上方鏤刻著飛虹城的圖騰,便是一道彩虹的形狀。

虎娃跟著村寶穿行山野,於日影西斜時登上一座高坡,便望見了飛虹城。遠處的城郭是他從未見過的龐然大物,盤瓠則站在他的身邊汪汪叫了好一陣子,晃著尾巴很是興奮,顯然也是覺得開了眼界。

村寶一指山下道:「那裡就是直通城郭的道路,我們已經從野地里插過來了,並沒有經過沿途的村寨。」接著又扭頭望了一眼道,「我帶領的軍士恐怕還跟在後面,不知何時才能追上來?」

虎娃答道:「我看他們皆身手不凡,也不會有什麼危險,雪地里自能看見足跡,追到這裡便能清楚我們進城了。」說著話便走下了山坡。

通往飛虹城的道路很寬很平坦,但此刻卻有些泥濘,因為下雪之後又有很多人經過。他們陸續見到了不少行人,這些人都是出城有事、要趕在日落前回去的,因為天黑之後城門便要關閉。虎娃在熟悉地形的村寶帶領下,趕到時距城門關閉還有一段時間呢。

在路上的時候,虎娃又詳細向村寶講述了他在白溪村中的經歷。經過了最初的震驚,村寶是越聽越入神,到後來甚至感覺有些熱血沸騰,恨不能是自己代替靈寶組織與率領眾人對抗流寇。

此時村寶已不再懷疑虎娃說的話,因為虎娃沒必要也不可能編造出這樣驚天的謊言,還能描述出那麼清晰的細節,與村寶所熟知的情況完全吻合。

前方是飛虹城的東門,守城的軍士明顯比平時盤查得更嚴格,裝備也更整齊,平時他們值守時只是佩著腰刀,今天卻把盾牌和長槍也拿出來了。每一位進城的居民都要接受盤查,不是搜身而是看臉,因為大部分居民彼此都很熟悉,軍士們主要是留意有沒有陌生的面孔。

守城軍士顯然是新接到了命令,提高了戒備,城門兩側布置了兩支小隊,還有一名首領指揮。虎娃低頭吩咐了盤瓠一句:「你自己去玩吧,我有點事情要辦,想找你的時候就吹竹哨。」

盤瓠一聽這話,興奮得一蹦多高,晃著尾巴就沖了出去。虎娃要見城主,村寶本以為他覺得帶著一條狗不方便,所以讓狗自己到附近山野里溜達,竟也不怕它跑丟了。不料這條花尾巴小狗根本就沒往野地里跑,踩著泥濘的雪地飛快地衝進了城門。

守城的軍士們正感覺有些不耐煩呢,大冷天站在城門外盤查那些平時很熟悉的居民,感覺實在很無聊,就盼著天快點黑,好關閉城門回去吃一頓熱乎乎的晚飯。

恰在這時,有一條小狗自己跑進了城,卻沒有看見狗的主人。他們的任務只是盤查人,當然沒去管那條狗,而且等反應過來,狗早就衝進城了。有人喊道:「你看沒看見,有條狗自己進城了!」也有人笑道:「這是誰家的狗啊,難道是野地里的,會不會被人捉住吃狗肉?」

這個時間回城的人比較多,大家打著招呼說說笑笑,一點緊張的氣氛都沒有。那名首領回頭望了望城門內,突然衝來的小狗早就跑得沒影了,等他轉過身來,卻驚訝地喊道:「村寶隊長,您不是被兵師大人派到雙流寨去了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走向城門的村寶答道:「我們有急事要見城主大人,所以便趕在日落前回城。……小肥兄弟,請問兵師大人回來了嗎?」

負責把守此處城門的軍士首領,是飛虹城第二隊軍陣的副隊長小肥,他笑著答道:「兵師大人昨天下午就回來了,他匆匆忙忙地進城,也說是有急事要見城主。」

村寶問道:「今天怎麼派了兩支小隊守此門,兄弟們還帶上了長槍和盾牌?……我看城樓上還有人拿著弓箭,這是什麼陣勢啊?」

小肥苦笑道:「還不是兵師大人下的命令,要我們注意盤查陌生人,特別是一個年輕的後生。兵師大人還詳細描述了那人的衣著相貌,樣子就像您身邊的這位……村寶隊長!與您同來的這後生是誰?」

小肥說到現在才突然反應過來,與村寶一同走來的那位年輕後生,不就是兵師大人下令要抓的人嘛!其他的士兵也注意到了虎娃,迅速站齊隊列拿好了盾牌和長槍。但虎娃是和村寶隊長一起來的,他們搞不清楚狀況,所以一時沒有貿然動手,也沒有通知城樓上的弓箭手警戒。

眾軍士眼中皆充滿疑惑,不問清楚是絕對不能放人進城的。假如這後生真是兵師大人下令要抓的人,就算是村寶帶來的也不行,因為軍陣只能執行命令。難道是村寶隊長已經抓住了此人,專程押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