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闕山河 第一百一十九章 穩控朝局

轉日,早朝,文武百官按部就班,候在金鑾殿上。

早朝時辰已到,皇上卻沒準時出現。群臣疑惑,想著皇上登基後,從來沒有無故誤事早朝。今日這是怎麼了?難道憐郡主昨日回來,有什麼事情?使得皇上耽誤了?

畢竟據說昨日憐郡主回宮後哭了一場。

眾人等了片刻,發現,不止皇上沒來,李沐清也不在。

左相和永康侯對看一眼,都甚是疑惑。二人又一起看向英親王。

英親王這一日早朝與往日不一樣,一大早上,神情似乎恍恍惚惚,時喜時憂,眉頭時緊時松,皇上沒準是早朝,他卻好像沒發現一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左相和永康侯看了英親王半響,不明所以。二人走到他近前,喊了一聲,他沒聽見。

左相拍拍英親王的肩膀,「王爺?」

英親王這才回過神,四下掃了一眼,亂鬨哄的,他看著左相,連忙問,「左相,何事啊?散朝了?」

左相無言了一會兒,搖頭,「皇上沒來,還沒早朝。」

英親王「哦」了一聲。

永康侯連忙問,「王爺,你這是……出了什麼事兒?」

「什麼事兒?」英親王看向永康侯。

永康侯指指他,「你這時喜時憂的,看著不太對勁,府中有什麼事兒?」

英親王聞言「哎」了一聲,嘆氣,「是出了一件大事兒。」

二人看著他,「王爺可方便說?看看我們二人可否能幫的上忙?」

英親王搖頭,「這事兒誰也幫不上忙?」

二人面色頓時凝重,「什麼事兒讓王爺又喜又愁我們也幫不上忙的?我們倒是好奇了。」

英親王張了張嘴,四下看了一眼,道,「皇上怎麼還沒來?」

「不知,興許是有事兒拖住了吧。」二人道,「李沐清也沒來,興許在和皇上談事情。」

英親王點頭,見二人看著他,等著他解惑,他又嘆了口氣,道,「我那兒媳婦兒,懷孕了。」

左相一怔,「你說雪瑩那孩子?她不是短時間不能……」

「不是你閨女,是秦錚媳婦兒,華丫頭。」英親王道。

左相這回更驚了,「小王妃懷孕了?」

永康侯也驚了,「原來是小王妃懷孕了?這……這是大喜事兒啊!王爺還做這副表情做什麼?是歡喜壞了?」

英親王又嘆了口氣,「你們都知道,華丫頭身體不好。王妃昨日輾轉反側,一夜沒睡。我也跟著擔心,怕她受不住。」

「這倒是令人擔憂,如今幾個月份了?」左相問。

「兩個月了。」英親王道。

「這小王爺和小王妃離京許久了吧?可說什麼時候回來?」永康侯道,「昨日我家那丫頭知道憐郡主回京了,非鬧著要進宮問小王妃的情況,被我夫人給攔住了。」

英親王搖頭,「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兩國開戰,他們有許多事情要處理,一時半會兒估計回不來。這才讓人擔心。」

「漠北遙遠,我們在京中鞭長莫及。王爺就別擔心了,這是好事兒,擔心也沒用,讓王妃多燒幾炷香,求佛祖菩薩保佑吧。」永康侯道。

「侯爺也信佛?」左相問。

永康侯搖頭又點頭,「一般這等時候,多信信吧。」

英親王頷首,「回去我囑咐王妃每日多拜拜。」

三人話落,李沐清從外面走了進來,身後跟著皇上身邊的二總管和太后宮裡的如意。

有人迎上前,「李大人,皇上還上早朝嗎?」

有人也圍著上前問,「今日不早朝了?」

英親王、左相、永康侯三人也看向李沐清。

李沐清揉揉眉心,嘆了口氣,對眾人一拱手,「眾位大人,皇上去漠北了。」

群臣聞言大驚失色。

英親王當即臉就變了,也顧不得糾葛秦錚和謝芳華的事兒了,連忙走上前,看著李沐清,「李大人,皇上怎麼去漠北了?我們為何沒得到半絲風聲?皇上什麼時候走的?」

李沐清將袖中的聖旨遞給英親王,無奈地道,「我也是早朝前,收到了皇上派人送來的聖旨,也剛剛知曉。昨日入夜,皇上就走了。王爺和眾位大人自己看聖旨吧。」

英親王連忙接過聖旨,看了一眼後,惱道,「真是胡鬧!」

左相連忙上前,看過聖旨後,無言以對。

永康侯看過聖旨後,擔憂地道,「哎呀,皇上怎麼只帶了一個鄭孝揚?這漠北何其遙遠?他是九五之尊啊,這萬一出點兒什麼事兒,南秦江山可怎麼辦?」

群臣聞言也都驚慌失措,不知該如何是好,一時間議論紛紛,儘是不贊同。

李沐清看了眾人片刻,待眾人都消化了這個消息後,無奈地道,「王爺、相爺、侯爺,眾位大人。事已至此,我們只能尊聖旨,在京穩住朝局,等著皇上的消息了。」

英親王看向李沐清,張嘴想說什麼,想了想,又住了口,點了點頭,順著他的話道,「只能如此了。」

左相也看了李沐清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我們老了。」

永康侯也跟著嘆氣,「是啊,連皇上也看不住了。」

李沐清緩緩道,「皇上文武雙全,乃英明天子,南秦和北齊兩國之戰,皇上早有御駕親征的打算。但因我們眾人阻止,皇上只能作罷。如今,坐不住了,也是情有可原。讓北齊知道知道,我們南秦的皇上,不止能文治天下,也能武治天下。眾位大人,我們有如此魄力前往戰場征戰殺伐的聖上,臣子當傲之。」

眾人對看一眼,有人紛紛點頭,「李大人說得有道理。」

「承蒙皇上重託監國之職,本官德行尚淺,能力多有不足。但既然皇上重託,不敢相負。今日後,皇上回京前,本官就多承眾位同僚相助了。同舟共濟,穩固朝綱,待皇上得勝歸來。」李沐清話落,對眾人拱了拱手。

有人連忙道,「李大人嚴重了!」

有人道,「但憑李大人差遣。」

有人道,「李大人能力卓著,皇上將監國之職重託李大人沒托錯人。我等聽李大人的。」

眾人齊齊表態。

英親王、左相、永康侯三人對看一眼,也齊齊點頭,「李大人年輕有為,我等三人也會一力輔佐。不讓朝局出岔子,使皇上後顧無憂。」

「多謝王爺、相爺、侯爺。」李沐清微微一笑,端的是清風朗月。

眾人都看著李沐清,年紀輕輕,只是丞相司直的官職,卻得皇上重託監國之職。李沐清比當年的右相還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年輕的帝王出征,年輕的臣子監國。相得益彰。

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私心裡,都會有幾分計較。

老一輩的還沒辭官退朝歸隱的人想著,老了,如今是年輕一輩的天下了。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年輕一輩的人想著,李大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拿著聖旨,顯然是昨日就得了皇上的吩咐,一早就知道皇上離開,說他今早才知道,只不過是在眾人面前的說辭罷了。他們只要唯他馬首是瞻,將來,才有前途。

皇上只帶著鄭孝揚離開,這麼大的恩典,以後這鄭大人,也是凌雲直上,不可得罪。

眾人雖然各具心思,但都心裡明白一點,皇上前往漠北軍營,這朝中,李沐清說了算,這李大人以他的手腕,肯定要把南秦的大後方,將京都打造得固若金湯。皇上不在京中,人人更要小心謹慎,不可出錯。

接下來,李沐清便與眾人商議一應朝事兒。

昨日秦鈺離開前,重要的奏摺都批閱了,李沐清又與英親王、左相、永康侯等眾人商議了些瑣事兒,一切按部就班,散了朝。

秦鈺的離開,雖然使得滿朝文武驚慌了一陣兒,但並沒有造成亂象,很快就穩住了。

下了早朝後,李沐清與眾人寒暄片刻,便去找程銘了。

程銘自從燕亭走後,便閑了下來。早先被燕亭抓去幹活,累的要死要活。直呼他不入朝是對的。可是這被抓勞力,又沒有俸祿,也不怎麼美好。如今,燕亭帶著援軍走了,他沒事兒了,可樂了,悠哉起來。

李沐清去了程府,摸了個空,打聽下,說他在茶樓聽曲,便去了茶樓。

燕亭果然在茶樓聽曲,身邊坐著宋方,二人好不悠閑。

李沐清來到,坐在了他們對面,他們聽的津津有味的心情才收攏了些,看著他,一起瞪眼,齊聲問,「李大人,今兒怎麼有空來聽曲?」

「皇上去了漠北。」李沐清道。

二人一愣,「什麼時候?怎麼沒聽說?」

「昨兒晚上悄悄走的,眾人也剛知道。」李沐清道。

二人對看一眼,點點頭,「皇上是該去漠北,有本事不施展,在宮裡困著,多沒意思啊。」

李沐清微笑,看著二人道,「皇上留了命令,你二人入朝,督辦糧草。」

二人頓時豎起眉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