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闕山河 第三十六章 告老封官

右相話落,眾人又是一驚。

尤其是左相,這麼多年,他和右相時常有政見不合,為此明裡暗裡爭鬥。只是他沒想到,有朝一日,右相竟然突然告老,將丞相大權全權都推給他。

他立即出列上前道,「廢除右相職位可是大事兒,右相切不可因家事兒而厭朝,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際。」

英親王立即道,「不錯,左相言之有理。」

群臣頓時嗡嗡議論起來。

右相卻不再言語,聽著眾人議論,卻不為所動。

秦鈺聽著眾人議論片刻,聲音漸漸小了下去之後,溫和詢問,「右相看來心意已定?」

「回皇上,臣確實心意已決,不能為我南秦江山出力之時,臣自當退下朝堂。」右相道。

秦鈺頷首,「也罷,朕准了右相所請。」

「多謝皇上!」右相跪地叩首。

英親王立即急道,「皇上,萬萬不可。」

左相也立即上前道,「皇上,三思啊。」

秦鈺擺手,制止英親王和左相,溫聲道,「朕登基以來,右相府李沐清籌備糧草軍事,成效顯著。雖無多少朝堂經驗,但稍事磨練,便可擔當。」話落,他道,「即日起,封李沐清為丞相司直,將他手中職務全權交由燕亭處理,他另外調用,協助左相參政理事。」

群臣又是一驚。

左相也是一驚,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皇上准許了右相辭官,將他的兒子李沐清調到他身邊協助理政,也就是承接了右相府門第,將來便是接替右相的職位。

右相有個好兒子,可惜他左相的兒子拿不出手,承不了他的門第。

看著告老已經獲得恩準的右相,他暗暗地長嘆一聲。突然有一種真的老了的感覺。

先皇去了,右相告老了,接下來,朝堂老一輩的人該逐一的退了,右相是第一個,下面便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新的天子臨朝,就該有新鮮的血液注入到朝堂之上。

秦鈺掃了默不作聲的群臣一眼,又道,「至於右相提議廢除右相之位,暫且先不做考量。右相告老後,一應事宜皆交由左相處理。」頓了頓,他看向左相,「愛卿多辛苦些吧。」

「臣萬死不辭!」左相連忙表態。

秦鈺頷首,對跪著的右相道,「愛卿平身吧,李沐清才華品行能力,朕自小便熟知,有他在朝,猶如右相在朝。右相且放寬心,好生安享天年。」

「謝皇上!」右相站起身,有兒子承接他的門庭,他也甚感欣慰。

秦鈺又對右相問,「滎陽鄭氏的人昨夜在右相府住得可好?」

右相謹慎地回道,「鄭公和大老爺睡得應是不錯,大公子一夜未睡,守在小女門前。」

秦鈺點了點頭,「大公子也是耿實之人,不過李小姐若是不同意,也不要強求。姻緣之事,本不該強求。」

「是,臣也正是這個意思。」右相立即道。

「夫人還好吧?」秦鈺又關心地問,「聽說昨日夫人昏倒了,請了太醫,可有大礙?」

右相連忙道,「是急火攻心,體力虛乏,並無大礙,多謝皇上挂念。」

秦鈺頷首,「那就好。」

右相不再多言。

秦鈺轉向英親王,「昨日滎陽鄭氏二公子住在了英親王府,可有給英親王府添麻煩?」

英親王一怔,不明白秦鈺怎麼在早朝上閑聊起來,想起今日秦錚拖他捎進宮的紙條,斟酌地道,「二公子大約是太累了,昨日跟隨王妃回府後,王妃安排他早早地歇下了。據說醒的早,天還未亮,就出府去逛京城的大街了。」

秦鈺點頭,「昨日,朕給金燕郡主和他賜婚,大姑姑甚是惱怒,朕昨日思索再三,覺得郡馬不該不學無術,郡馬將來也代表皇親顏面。」話落,他對小泉子吩咐,「擬一道聖旨,著鄭孝揚明日起,進史館,做一史官吧。」

群臣聞言齊齊一怔。

有一老太史出列,上前拱手,「皇上,史官雖然是小官,但是,史官所需之人,該德才兼備才是。史官擔負著『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的大事兒,怎麼能讓不學無術,混不吝,紈絝不通事務的人來做?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秦鈺笑了一聲,「正因為如此,朕才讓鄭孝揚做史官,矯正他的陋習,學史知史聽史記史。以明事理。曉得大義。」

「這……」老太史還是覺得不妥當,又道,「史官有史官之責,史官是嚴朝記,肅綱常,直書其事,不掩其瑕色,方為真正的史官。他……怎麼能因矯正他一人品行,而使史官清平被攪亂?史官怕是會被世人小視,傳揚出去,於聖上英明用人不利啊。皇上還是要三思。」

「朕也是好生思索了一番,才有此決定。昨日我見鄭孝揚,雖然紈絝不通,但所言也不無道理,另有過人之處,不妨將他放在史館。」秦鈺言罷笑道,「愛卿所言雖然也有道理,但也不該太過武斷,不必多言了。若他不能矯正品行,朕自當再消了他的史官之職。」

老太史見皇上主張已定,他一番諫言,謀得個退路,也算是有收穫,便作罷,退了回去。

左相等一眾人見此,也都不再有異議了。

右相雖然還未離開,但已經告老恩准,自然沒他的言論之地了,自然不會言語。

兩件事說罷,秦鈺溫聲詢問,「眾位愛卿,誰還有本啟奏?」

眾人都被右相辭職,鄭孝揚封史官這兩件大事驚得忘了別的事兒,齊齊搖搖頭。

秦鈺擺擺手,退了早朝。

秦鈺一走,與右相交好的右相一黨齊齊聚攏到右相身邊,將他圍住,你一言我一語起來。

「相爺,您怎麼突然就辭官了?」

「相爺,您還年輕,再在朝堂十年也有可為。」

「相爺,您真準備告老還鄉?離開京城?」

「……」

右相一一拱手,告別朝堂,他也有諸多不舍,昨日一夜未眠,也是艱難地下了這個決定。他深刻地認識到,自己老了,兒子能接管右相府門楣了,右相府捲入風雲時,他也該退了。接下來,就交給李沐清了。

他相信,他的兒子聰明有手段有魄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他的夫人雖然不討喜,但是的確給他生了一個好兒子。

一番告別後,眾人嘆息連連地出了宮。

宮門口,眾人都走後,左相上前,拍拍右相肩膀,「老兄,你說告老就告老,實在是太突然了。讓我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啊,你可真果斷。」

右相一身輕鬆地笑道,「所謂無官一身輕,我也希望自己學學忠勇侯府的老侯爺,安享幾年好日子。」

「急流勇退,是為智者。」左相佩服地感慨,「我卻捨不得這權勢,捨不得好不容易保的四皇子做了太子,太子做了新皇,朝局未穩,還有我發揮的餘地,我還捨不得告老。」

右相哈哈大笑,「你與我不同,你雖然與我年紀相仿,但是你雄心未泯,我卻蒼老了,力不從心。」話落,他也拍拍左相肩膀,「老兄,犬子以後就承你多照顧了。」

左相連忙搖頭,「李公子才華滿腹,智勇雙全,能文能武,與皇上、錚小王爺、燕小侯爺交好。我可不敢說照顧李公子,以後怕是還要李公子多照顧我。」言罷,他對右相道,「你有個好兒子啊,只叫人羨慕的份兒。」

右相嘆了口氣,「希望犬子,不負所望。」

英親王走過來,拍拍右相肩膀,「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你離開朝局,本王還真是捨不得。」

右相連忙道,「身居高位,家事也是朝事,不能因家誤國。」

英親王頷首,「還是你看得明白通透。」話落,詢問,「以後真打算離京歸故里?不在京城了?」

右相頷首,「有這個打算。」

英親王道,「何時做準備?李小姐的傷勢還需要仔細照看,切不可急。」

右相道,「待碧兒傷好,再做打算。」頓了頓,又道,「府中這一堆家事兒,也夠我忙些日子。」話落,又道,「改日,閑了,請王爺、左相、侯爺喝酒。」

英親王、左相、永康侯齊齊點了點頭。

幾人同朝為官二三十年,此時右相突然告老,對他們衝擊甚大,一時間感慨萬千。

早朝後,右相告老,滎陽鄭氏二公子被封為史官的消息便在南秦京城炸開了鍋。

市井街道,茶樓酒肆,沸沸揚揚。

右相突然告老,便是一大驚浪。

錚二公子進京,衝撞了右相府的馬車,將李小姐打得毀了容,由大公子護弟代罪後,與金燕郡主聖旨賜婚,轉眼,他便由皇上親封為史官了。

史官雖然是小官,但是南秦建朝來,史官的位置卻是極高,一般都是當時大儒門下德才兼備之人擔當史實傳記編修記錄,還從來沒有出現如鄭二公子這樣的紈絝不通不學無術的人。

這樣的他,第一日進京便闖了大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