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九城烽煙 第一百一十四章 幸好有你

早朝關於立後的爭議最終因秦鈺和英親王妃之間的約定而落下帷幕。

散了朝後,秦鈺徑直回了自己的宮殿。

謝芳華已經得到了早朝上英親王妃大鬧金殿的消息,恰巧喝完一碗苦藥湯子,將空碗遞給侍畫,揉揉眉心。

秦鈺來到,侍畫、侍墨立即迎了出去。

秦鈺擺擺手,徑自邁進門檻,進了屋,見謝芳華氣色不好,溫聲問,「早朝上的事情你聽說了?」

謝芳華點點頭。

秦鈺坐在她對面,苦笑了一下,「大伯母狀告先皇,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我自小便羨慕秦錚能出身在英親王府。」

謝芳華不置可否。

「昨日夜,言宸和我做了一番安排,但到底能不能攔住他,是個未知數。」秦鈺看著她,「但無論如何,還是讓御衣局過來給你量體裁衣吧。」

謝芳華頷首,「你安排就是了。」

秦鈺點點頭,坐了片刻,起身去了御書房。

英親王散了早朝,便拉著英親王妃回了府,到了府中後,他將房門關上,無奈地道,「你怎麼想出了這麼個主意?」

英親王妃立即問,「除了這個主意,我已經想不出別的辦法了。」

英親王看著他道,「你何苦執著?我看華丫頭是拿定了主意要嫁皇上了,一個願娶,一個有意嫁。攔得了一時,還能攔得了幾時?」

英親王妃惱怒地道,「我雖然和華丫頭不是母女,但是相處那麼些日子,她的性情我還是了解個七七八八,遇到事情,她從來是打掉牙齒和血吞,本身自有一股子剛韌勁兒,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萬不得已的苦衷。」

「能有什麼苦衷?你說是為了謝氏忠勇侯府?」英親王看著她。

「老侯爺至今下落不明,不知道去了哪裡,我曾派人去暗中打探,說根本就沒去東海,在出了京城十日後,失去了蹤跡。」英親王妃道,「應該是華丫頭做的安排,他將忠勇侯府給徹底避世了。躲在了誰也找不到的地方。如此京城裡只剩下個謝氏六房,漠北邊境只剩下個謝墨含。若說是為了謝氏,應該也做得差不多了才是。畢竟先皇去了,皇上沒有剷除謝氏的心,謝氏無論在朝在野,都是安穩了。」

「是啊,謝氏雖然早些年折損不少,但如今也算是安然退世,她先是分宗分族,隨後又將忠勇侯府的老侯爺等人徹底移開了京城,忠勇侯府雖然看著成了一副空架子,但是我們都知道,勢力是從明處隱到了暗中。」英親王道,「如今說來,忠勇侯府安穩了,她還有什麼苦衷和顧慮?」

英親王妃想了想,「也許還有我們沒有想到的地方。」

「什麼地方?」英親王想不出來。

「你想想,從她和錚兒大婚後,京城內外發生了多少事情?如今呢,從她離開京城,前往臨安城,臨安城危機解了之後,除了漠北邊境興兵,京城這些日子以來,是不是很安穩?」英親王妃問。

英親王點點頭,「近來是沒再發生什麼事兒。」頓了頓,他道,「不過我聽說是因為在九曲山,皇上和華丫頭合力剷除了些人。京城安穩跟這些背後之人有著脫不開的關係。」

「這就是了。」英親王尋思道,「華丫頭離開京城,京城便立即安穩了下來,是否說明,那些人是沖她而來?她不想牽連咱們王府,才無奈迫使皇上下了休書的聖旨?如今大約是背後勢力不曾剷除盡,她才和皇上回了京城……」

「你的猜測有些道理,但是管猜測站不住腳。」英親王揉揉額頭,「如今該擔心的是皇上登基之日,錚兒是否能夠趕回京城來。」

英親王妃聞言也露出愁容,「咱們自小看著當今皇上長大,他的性情你我都清楚。若非是有了安排,也不會輕易地答應我登基之日錚兒回來的約定。」

英親王點頭,「皇上登基之前怕是不想錚兒回京搗亂。」

英親王妃頷首,「若是他娶這南秦京城任何一個女子,我都不管,錚兒趕不趕得回京城都行,可是偏偏他要立後的人是華丫頭,這事情不弄個清楚明白,我就不准許他娶。」

英親王嘆了口氣。

「皇上一定有安排,阻止錚兒回京,我們必須派出人去接應。」英親王妃道。

英親王聞言瞪眼,「你是讓咱們王府的人去對抗皇上的人?」話落,他搖搖頭,「不行,如今邊境興兵,正是艱難之時,王府和皇上不能內訌。」

英親王妃對英親王瞪回去,「你就知道守著護著南秦江山,可是皇上要奪的是你兒媳婦兒,他可顧忌邊境在興兵?可顧忌不能內訌?」

「你……」英親王一噎,「皇上也不見得會攔錚兒。」

「怎麼不會攔?他一定會攔住。」英親王妃肯定地道。

英親王看著她,「要知道皇上手中的勢力若和錚兒手中的勢力對上,於我們南秦如今的形勢來說,可真是損失啊。皇上不會這麼不明智的。」

「他眼裡一心只有華丫頭,為了他連皇位險些都不要了,他的明智放在華丫頭身上都是空談。」英親王妃斷然道,「你不同意也不行,我不動用王府的力量總行了吧?我動用娘家的力量。」

英親王聞言無奈,「那好吧。」

英親王妃哼了一聲,轉身去私下吩咐了。

英親王坐在桌前,長嘆不已。

當日,禮部便開始籌備皇上登基大典。秦鈺又吩咐了禮部,一併將立後的禮制先與登基一起安排起來。禮部唯唯應諾。秦鈺又吩咐御衣局,裁製皇后禮服。

四日後,邊境傳來消息,王貴帶著二十萬兵馬已經到了漠北與謝墨含匯合。

二十萬兵馬雖然舟車勞頓,但是精神不見萎靡,士氣極好。

當日夜,北齊軍又一次攻打漠北軍,有王貴的二十萬兵馬匯合,派上了用場,北齊軍並討得好處。

消息傳來,人人稱讚,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多年不在朝局之中,但真到了用人之時,還是有著三百年前的鋒芒。

這期間內,秦鈺和謝芳華商談調動兵馬,前往漠北邊境二度應援之事,但是誰做領頭的將軍,必須要好好的斟酌了。

朝中目前合適的沒有能夠領兵之人。

秦鈺也在早朝上與朝臣商量此事,看朝臣中有無人選可舉薦。

左相出列道,「皇上,臣覺得右相府的李沐清可擔當重任,他能文能武,文能興邦,武能定國。是不可多得的良才。而其人又十分沉穩有度,和忠勇侯府的謝侯爺相交甚篤,若是派他帶兵前往,可抵北齊軍。」

右相看著左相,沒想到左相會舉薦他的兒子,有些出乎意料,他本來想自己的兒子入文職,將來以承接他的職位,更何況皇上在退婚時也答應了。不過若是領兵,他兒子文武雙全,與謝墨含相當,倒也擔得重任。見眾人都看他,他出列道,「皇上,犬子外出,已經月余,至今還沒有回京。」

左相道,「我聽說李沐清已經在趕回來的途中了,想來不日即可進京。」

右相聞言稍一思索,道,「若是他能即日進京,能擔此重任,臣別無二話。」

左相看向秦鈺,「皇上以為李沐清如何?」

秦鈺頷首,「李沐清文武雙全,若是他能即日進京,由他領兵,前去漠北,自然極好。」頓了頓,他道,「朕聽說燕小侯爺也隨李沐清一同趕往京中。」

左相一愣,隨即瞭然,立即附和,「回皇上,正是,永康侯府的燕小侯爺一起回來了。」

「若是朕準備讓李沐清和燕亭一起前往漠北增援漠北軍,不知永康侯和夫人可捨得?」秦鈺道。

左相、右相對看一眼,又看向平時永康侯所站的位置,如今他還在皇陵處理三皇子、五皇子之事未歸。

兵部尚書出列,躬身道,「臣聽說燕小侯爺離開南秦後,去了北齊,一直在北齊小國舅府中。他剛回來,漠北便興兵,燕小侯爺怕是不妥……」

秦鈺忽然笑了,「愛卿不必有此顧慮,燕小侯爺即便曾在北齊待過,但也是與北齊小國舅的個人交情,無關國事。朕信得過永康侯府,信得過燕小侯爺。」

兵部尚書聞言立即道,「是臣多慮了。」

「這樣吧,先安排下去,西山大營先點好兵馬,待李沐清和燕亭進京,再做決定。」秦鈺又道。

群臣齊齊頷首。

退了早朝,秦鈺徑直去了謝芳華所住的殿內。

謝芳華正在對著葯碗蹙眉。

秦鈺跨進門檻,便看到了她支著下巴坐在桌前對著面前的葯碗皺眉,這副十分女兒家的樣子,讓他有些新奇,不由笑了,「這碗葯怎麼了?讓你這副樣子?」

謝芳華見他來了,放下手,無奈地道,「言宸走時,計算著日子,今日給我了換藥方,這葯是我最討厭的葯。」

秦鈺失笑,「我每次見你喝葯都如喝水,沒想到你還有不喜的葯。」

「當然有了。」謝芳華白了他一眼。

秦鈺伸手端起那碗葯,放在面前聞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