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九城烽煙 第二章 皇宮待嫁

後宮和朝堂經過一時的驚惶動亂後,太子盛名更是空前高漲。

幾乎一夜之間,傳遍了京城方圓數百里。

第二日,天色晴朗,皇帝罕見地又上了早朝。似乎養病多日的他有了起色,群臣更是歡喜,連連叩拜,稱太子仁德賢名,說皇上洪福齊天。

皇上連連笑著點頭,對群臣之首站著的太子讚揚,「太子如此,以家國社稷為首,讓朕也甚是欣慰,不負朕的教導。甚好!」

秦鈺躬身,「多謝父皇誇獎,昨日能夠快速地救治朝臣和後宮母后娘娘們的急病,也不全是兒臣之功。還有忠勇侯府派了神醫相幫,才能快速地將朝局穩妥,安撫人心。」

皇上「哦?」了一聲,掃了群臣一眼,忽然問,「朕記得謝世子回京了,為何早朝不見他?」

群臣齊齊一怔。

秦鈺上前一步,「回父皇,謝世子圓滿完成了臨汾橋修築任務,前兩日已經和兒臣交了差事兒,可是本身還並未得父皇授予官職,自然不會出現在早朝上。」

「這樣啊!」皇上恍然,「來人,傳召謝世子上殿,朕要當著群臣封賞他。」

「是!」有人立即跑出了金殿。

群臣互相對看一眼,齊齊暗想著皇上要給謝墨含一個什麼封賞。

本以為謝墨含在兩個月之內不可能修築好臨汾橋那麼大的工程,可是他卻出乎意料地圓滿完成了。普天之下,也就謝氏手下能有這等能工巧匠得用之人。換做第二個人去臨汾橋,沒有三個月,也修築不好。

這樣一來,謝墨含怕是要入朝了。

三年前,忠勇侯退朝後,謝墨含未成年,再加之病弱之身,無人頂班,如今忠勇侯府起複,謝世子身子大好,入朝的話,那麼未來朝局不知道還會再有怎樣一番變革,誰也拿不準。

尤其是太子的態度,明顯刻意地將本來歸納到自己名下的功勞偏偏分出去給了忠勇侯府一半。重臣都在猜測太子打的是什麼主意,不少人偷看秦鈺,但是從他面上絲毫看不出來。

半個時辰後,謝墨含匆匆進宮,上了早朝的金殿。

叩拜之後,皇上和藹地招呼謝墨含起身,「謝世子免禮,你此番前往臨汾橋修築大橋,倆月內完工,解除了萬畝良田,數千戶百姓之憂。實在是勞苦功高。你想要什麼獎賞,只管與朕說。」

謝墨含起身,搖頭,「臣身為南秦子民,理當為國為百姓分憂。不求獎賞。」

皇帝哈哈大笑,「太子昨日大義之舉,已經令朕心甚慰,今日謝世子不求獎賞,也讓朕甚是開懷。我南秦貴戚上下一心,為國為民作福,實在是南秦百姓之福,南秦江山之幸事。」

謝墨含垂下頭。

「不過,該獎還是要獎。」皇帝看著謝墨含,「謝世子只管說,無論你求什麼,朕都獎賞你。」

謝墨含再度搖頭,「臣生在南秦,長在南秦,為南秦百姓解憂解難,分內之事。皇上若是獎賞,就獎賞清河崔氏的二公子吧!他從旁協助臣,甚是辛勞。」

「清河崔氏的崔意芝。」皇帝點點頭,「朕沒有忘了他,你放心,你先說你的獎賞,朕自然少不了他的。」

謝墨含依舊搖頭,「臣不求獎賞。」

「看看,這才是謝氏的好子孫!」皇帝感慨一聲,對群臣道,「眾位愛卿,謝世子修築臨汾橋,功勞甚大。謝世子雖然不求獎賞,但是朕可不能不給。也是為了給未來朝臣行好事做榜樣。你們說,該給什麼獎賞好?」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拿不準謝墨含是真推脫,還是假推脫,更拿不準皇上的心思,是真想給獎賞,還是假的做做樣子。畢竟這麼長時間以來,皇上和謝氏的關係如走在刀刃上,一不小心就要流血。一時間沒人說話。

「嗯?都不好說嗎?」皇上看了一圈,沒人答話,他挑眉。

秦鈺向後看了一眼,微微一笑,「父皇,謝世子比兒臣還略長一些,而且能力卓絕,才華過人,用於匡扶社稷,最好不過。兒臣請求父皇准謝世子承襲忠勇侯府的侯爵。暫封太子輔臣,跟隨兒臣左右,協助兒臣理政。」

此言一出,群臣皆驚。

老侯爺健在,忠勇侯府就要將世子封侯,這以後就是一門兩個侯爺,這是貴上加貴?

而且太子還要將他封為太子輔臣。自古以來,太子輔臣都是太子府內臣客卿,從沒有富貴王孫封賜太子輔臣的,可是太子這是要開先例?

開不開先例暫且不說,只說著太子輔臣,古來都是待太子登基後,按功勞封的親貴之人。

尤其是謝墨含有才華有能力有身份,若是太子真有器重之心的話,那麼將來,就是接替如今的左右相輔政職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政之臣。

若是真是這等意思,這樣演變的話,那麼,忠勇侯府將來不但不會因新舊政權更替,被皇權忌諱剷除衰敗,反而榮華還會更高一層樓,等於又登上了一個天梯。

一時間,滿朝文武落針可聞,都震得說不出話來。

謝墨含也驚了,抬眼看向秦鈺,立即跪倒在地,「祖父尚在,忠勇侯府這些年一直承蒙皇上恩寵,不敢再奢求太多。太子之言萬萬不可採納。若是皇上實在想給臣獎賞,就給臣一個入朝的資格就夠了。臣定盡其所能,為我南秦江山繁榮盡心儘力。」

皇帝眯著眼睛盯著謝墨含看了片刻,然後看向秦鈺,緩緩道,「太子所請有些道理。」

群臣又是一驚,皇上這是同意了?

皇上為何要同意?

這是放過忠勇侯府了?不怕忠勇侯府繁榮太過威脅皇權了?忠勇侯府再登一個天階的話,真的距離皇權只差分毫之遙了。

這等潑天富貴,傳揚出去,別說滿朝文武皆驚,就是京城都會晃三晃,天下也是為之震驚吧!

「父皇聖明,既然您也覺得有道理,就請下旨吧!」秦鈺容色不變,再度懇請。

「好!」皇帝點點頭,對吳權道,「擬旨,即刻封謝世子承襲爵位,官職暫封太子輔臣。」

「皇上萬萬不可!」謝墨含看向秦鈺,「太子,臣受不起,還請太子……」

「唉,子歸兄,你我自小相識,興趣相投,你有才華能力,也願為國分憂。就不要推辭了。」秦鈺打斷他的話,「在我身邊輔助我,重擔可不輕。難道你是不願意為我效勞?怕辛苦?」

「自然不是!」謝墨含猜不透秦鈺的心思,但是直覺他若是應允下來,不太好。

「既然不怕辛苦,父皇金口已開,事情就這樣定了。」秦鈺笑著對他擺擺手,「子歸兄,快謝父皇恩典吧!」話落,補充道,「我能得一輔助才華之人,也是要謝父皇的。」

「不錯,謝世子就不必推辭了!」皇帝擺擺手,示意下旨。

立即有擬旨官擬聖旨,當朝宣讀,這個世襲爵位的封號和太子輔臣的暫代官職算是定了下來。

謝墨含沒法再推辭拒絕,只能謝了恩。

秦鈺也像模像樣地謝了恩。

群臣一時屏息凝神,無人言語。

皇上此番和太子一起決定了謝墨含的承襲爵位,左右相沒出面言語半句,英親王想了想,也沒出聲。畢竟兩日後他的兒子就要娶忠勇侯府小姐謝芳華,這時候,他說什麼都不妥當。

此番獎賞了謝墨含,皇帝又揮手,「去宣召崔意芝進殿!」

「是!」有人立即去了。

不多時,崔意芝上了金殿。

拜見皇帝後,皇帝看著他道,「崔意芝,數月前,朕派遣你前去接當初還是四皇子的太子回京。雖然中途波折重重,但是總歸是有驚無險,也算是你完成了任務。此番朕又派你隨同曾是謝世子的謝侯爺前往臨汾橋,你也不負所望。朕深覺你文武兼備,有其能力,能夠勝任兵部侍郎一職。」

崔意芝抬起頭,看著皇帝。

皇帝對身後道,「傳旨,封崔意芝為兵部侍郎。」

有擬旨官即刻擬旨。

崔意芝垂下頭,叩謝聖恩。

皇帝處理完這兩件事,咳嗽了兩聲,有些氣虛不支地繼續道,「朕近來,愈發覺得身體乏力了。太子監國所做甚好,朕也能安心養病。」

群臣聞言皆呼,「皇上保重龍體!」

皇帝點點頭,看向英親王,「王兄,朕若是沒記錯,後日就是秦錚和謝芳華大婚的日子吧!」

英親王心神一醒,出列回話,「回皇上,沒記錯,正是後日。」

皇上點點頭,「這些日子,錚小子在西山軍營據說甚是用心,西山軍營自從他去了之後,風氣已經比以前大有改觀。」

「是有些成效!不過他那個性子,也是胡鬧,皇上是知道的,不值一提。」英親王搖頭。

「王兄對錚小子向來就吝嗇誇獎。」皇帝聞言笑了,對他道,「既然他做的好,就要該獎。朕給他放七日假,讓他回來休沐大婚吧!不能臨近大婚,還混跡在兵營里,不像話。」

英親王覺得有理,點點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