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陷入了沉默,眉頭緊鎖,反覆的權衡著郭嘉所說。
他很清楚,郭嘉所說是對手。
陶商和劉備二人皆已稱王,其麾下的大將們的頭銜,都已做到了前將軍這種高位,而他麾下的武將,頂頭了也只是個雜號將軍,遠遠的低於陶商和劉備麾下的大將。
正是因為曹操官位不夠高,所以他才無法給部下們封高官。
如此一來,同樣資歷的文武官吏,在陶商那裡的官位,卻要遠高於在曹操這裡的官位,利益所誘之下,麾下這些豪傑,還怎麼死心踏地的跟著他混。
思慮再三,曹操意識到,不管自己願不願意,他非得稱王不可了。
可此前多少人曾勸進,都被他義正嚴辭的拒絕,而今若再反悔稱王,豈非叫天下人笑他出爾反爾。
曹操的目光,看向了荀彧。
他寄希望這員舉足輕重的謀臣,能夠站出來勸進,這樣他就有足夠的面子,足夠的台階,來順理成章的接受眾人的勸進。
荀彧卻始終沉默,陰沉著一張臉,一言不發。
曹操眉頭暗暗一凝,眼中掠過幾分不悅,不滿於荀彧的沉默。
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思,再次向曹昂使了個眼色,曹昂會意,當即跪了下來,慷慨激昂道:「方今之勢,賊強而我弱,關隴數十萬將士的身家性命,全都繫於父帥一身,還請父帥以大局為重,進封王位。」
曹昂這麼一帶著,其餘眾文武們紛紛追隨跪地,齊聲懇求曹操進位為王。
看著跪伏於地的兒子,還有群臣那祈求的目光,曹操心潮澎湃,許久之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拂手道:「我非真想稱王,一切都是為爾等所逼呀,你們都起來吧,我答應了。」
眾人見曹操答應,無不大喜,一時間歡欣鼓舞。
於是,在曹操的默許下,郭嘉等文武臣下們,立時忙乎起來,為曹操的稱王造勢。
不到一月之內,武威、天水、扶風等關中和涼州的諸郡太守們,雪片似的上表飛往長安,聲稱各地出現了祥瑞徵兆,預示著曹操受上天暗示,當為真命之主。
郭嘉也派出大量細作,於民間散布流言,聲稱天子不滿陶商篡權,已派人傳密旨給曹操,封曹操為王,讓曹操勤王滅賊,匡扶大漢社稷。
輿論風潮一起,各地的官吏士紳們很快領悟了曹操的心意,便紛紛上表,勸說曹操進位為王。
地方上輿論造勢已成,長安城中的郭嘉等眾臣們,則群起聯名,上書給曹操,請他自表為王。
曹操當然不能學陶商那麼粗暴,只好學著劉備,幾次三番的推讓,而且,比劉備還多推辭了一回。
直到第四道聯名上書時,曹操才被迫表示,自己才德學薄,又非漢室皇族,本是不敢稱王,只是不敢違背天子旨意,又為了抗擊陶賊這個逆賊,才不得不接受群臣之請,自表為王。
時年入冬,曹操於長安南郊築高台,舉行儀式,自封為秦王,定都長安。
……
江東,秣陵。
吳侯府中,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這個陶商,膽子還真是大,竟然稱王了……」孫策看著手中那道情報,嘴裡冷笑著,眼神中卻透著幾分欣賞。
欣賞陶商敢作敢為的膽氣。
「陶商野心勃勃,從他當初稱梁公時起,我就料到他必會邁出稱王這一步。」階下的周瑜,一副料事如神之狀,話鋒一轉,卻又道:「不過,那個劉玄德竟然也敢自表為燕王,這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話音方落,堂外親兵匆匆而入,拱手將一道最新情報,奉於了孫策案前。
孫策只是隨手拿起那道帛書情報,只看一眼,英朗的臉龐卻驟然一變,再顯出驚訝之色。
「伯符,發生了什麼事?」周瑜從孫策的表情變化中,看出了不妙。
孫策怔了片刻,嘴角方揚起一抹諷刺的冷笑,將手中帛書往案上一扔,「一年之內,天下就出了三個王,看來咱們的大漢朝真是氣數已盡,無可救藥了啊。」
三個王?
階下眾人對視一眼,皆是不解孫策話中深意,忙是將那道帛書撿起,眾人一起圍觀。
情報來自於遙遠的關中,內容很簡單:
曹操稱王。
大堂中,頓時陷入一片嘩然,這些江東豪傑們,無不震驚。
當年漢高祖有遺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自那以後,異姓封王就成了謀朝篡位的代名詞。
卻不想,一夜之間,除了挾持天子的陶商之外,劉備和曹操也接連稱王,天下間突然間冒出了三個王,其中兩個竟然都是異姓王。
望著熱議的眾屬下,孫策一手撫玩著下巴,一手指尖有節奏的敲擊著案幾,明朗如星的眼眸中,涌動著複雜的神色,彷彿他心中在權衡著什麼。
看到孫策這副表情,周瑜若有所思,突然間拱手道:「伯符,陶劉曹三賊皆已稱王,伯符還在等什麼,乾脆也自立為吳王吧。」
此言一出,大堂中頓時一片嘩然。
孫策眼中卻閃過一絲異色,不禁看了周瑜一眼,那眼神彷彿是欣慰於周瑜體會自己的心事。
「主公,公瑾的提議萬萬不可啊。」深受震動的張昭,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兩漢以來,凡稱王者,皆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主公若不得天子詔令,擅自稱王,豈非受人以柄,成為眾矢之的,到時我江東危矣。」
孫策眉頭暗暗一凝,顯然是不滿於張昭的反對,卻又不好親自出口反駁,便又看向了周瑜。
周瑜則乾咳幾聲,思緒飛轉,胸中籌措言辭,想著怎麼反駁回張昭。
正當這時,群僚之中,一人昂首出列,高聲道:「張子布之論,實乃迂腐之論也,以主公之神武雄略,稱王有何不可。」
眾人皆是一震,目光不約而同的轉向那高論之人,看到的是一個身材短小,臉色黝黑,相貌幾乎可以用醜陋來評論的文士。
「龐士元,我的話怎麼就成了迂腐之論了?」張昭瞪著那人,不悅的質問道。
那文士卻不睬張昭,只向著孫策一拱手,「主公,龐統有幾句大實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鳳雛先生既有高見,自然是但說無妨。」孫策卻眼中閃過喜色,欣然一拂手。
龐統便清了清嗓子,大聲道:「天下太平之時稱王,自然是亂臣賊子,自取滅亡,然眼下天下大亂,天子權威喪盡,漢朝氣數已盡,便如那東周末年,諸侯並起,早晚有一天,會有一位最強的諸侯,掃滅群雄,改朝換代,此乃大勢所趨,無可逆轉。」
龐統一席話,聽的張昭是臉色發白,竟有幾分慚愧,好似聽到了什麼不該聽的話。
漢室衰落,乃是大家心知肚明之事,大多數人卻不願背上了亂臣賊子名聲,誰都不敢親口說出來。
江東眾豪傑中,龐統是第一個敢直言漢朝必滅之人。
「龐士元,你……你……」
張昭一時震驚到不知該說些什麼,孫策卻微微點頭,欣賞龐統的直白,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龐統抬手向北面一指,繼續道:「劉備和曹操緊跟著陶商之後稱王,無非是不想在名頭上被陶商壓倒,主公若不跟著稱王,如何有足夠的名份,來統御我江東豪傑與諸雄爭鋒,所以統以為,主公想爭雄天下,就非要稱王不可。」
「士元言之有理,伯符,你必須要稱王。」周瑜緊跟著附合。
他二人一牽這個頭,韓當、程普和黃蓋等老將,周泰、董襲等年輕將領,也紛紛慷慨激昂,請求孫策稱王。
張昭的反對聲音,很快便被淹沒在激昂的勸進聲中,顯的那麼的微不足道。
眼見眾部下群起勸起,孫策的野心也被點燃,再無猶豫,拍案而起,傲然道:「連陶商那奸賊,劉備那織席販履之徒,曹操那閹丑之後都能稱王,我孫策堂堂江東小霸王,憑什麼不能稱王,這個吳王,我孫策是當定了!」
……
鄴都。
陶商稱王的消息,如雪片般飛往天下各地,四方諸侯的動向,也由張儀的細作網路,第一時間送往鄴城,送到陶商這個新上位的魏王手中。
「幽州方面,劉備聲稱奉了天子衣帶詔之命,已自表為燕王,定都於薊城。」張儀將第一道情報念了出來。
話音方落,樊噲便罵道:「媽了個巴子,這個大耳賊他是跟屁蟲啊,咱們魏王稱王,他就跟著也稱王。」
「大耳賊他不是學本王,他是早就有這個野心,即使沒有本王稱王,他也早晚必會稱王。」陶商冷笑一聲,早有所料,示意張儀繼續說下去。
他記得歷史之上,劉備攻下漢中,全據荊益二州之後,便自表為漢中王,可見他早有存有野心,只是有沒有這個實力的問題而已。
張儀便換了一份帛書,繼續念道:「長安方面的消息,曹操也緊隨劉備之後,宣布奉了天子密旨,自封為秦王,定都於長安。」
「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