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暮色降臨 第十五章

「西弗娜,我可以這樣理解嗎?那個村子一連被火燒了九次,每燒一次,他們就重建一次?」比尼說道。

「我的同事巴利克認為重疊在湯姆博土丘上的村落只有七座。」考古學家答道,「的確,他有可能是對的。越到底層,情況就越複雜。但七座也好,九座也好……不管具體有多少座,都不會改變我們對它的根本看法。瞧這些圖表,是根據發掘記錄畫的。當然這僅僅是一次試探

性的挖掘,是對整個山丘的一個粗略了解,嚴謹的工作有待進一步的挖掘來完成。由於發現很晚,來不及做其它任何事情。但這些圖表會給你一個大概印象……你對此不會不感興趣吧?相信這些資料會使你感興趣的。

「我發現它很有意思。你認為我只對天文學感興趣,對其它任何學科都不屑一顧嗎?況且,天文學與考古學有時是密不可分的。我們通過對從世界各地發掘出來的記載天文事件的碑文進行研究,了解了很多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情況。噯,讓我來看看。」

他們此時正在西弗娜的辦公室里。西弗娜叫來了比尼,討論一個在研究時未曾意料到的問題。這事真難到了比尼,儘管他說過天文學與考古學密不可分,可天文學家如何幫助考古學家,他還沒能一下子弄明白。不過,只要有機會去看望西弗娜,他總是愉快的。

他們的初次見面是在五年以前,當時他們同在一個由跨學科人員組成的大學圖書館擴建籌委會裡工作。儘管打那以後,西弗娜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從事發掘工作,但只要能同處一地,他們就經常會面,共進午餐。他發現她很具魅惑力,絕頂聰明,性格粗暴而又不失新鮮感。她對他的看法是:他是個沒有主見的人,或許是一個知識型的令人興奮的年輕人。他既不與她同行相輕,彼此為敵,也不對她的身體產生特別的興趣。

西弗娜攤開圖表,這是一張像牛皮紙一樣薄型的繪圖紙,上面用鉛筆畫滿了複雜而精美的圖形。她和比尼俯身認真仔細地查看著。

比尼說他對考古學感興趣,的確是真話。當他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就非常喜歡看古代大探險家的一些描述,如馬爾賓、謝爾比克,當然也少比了高爾多221。一想到遙遠的過去,他就像進入了遙遠的星空,興奮不已。

他的合同夥伴雷斯塔對他與西弗娜的友誼有些不滿,她幾次試探性地表示是西弗娜這個人讓他著迷,而不是她所研究的領域,但比尼卻認為雷斯塔的嫉妒有些荒唐。無容置疑,西弗娜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如果有所隱瞞,反而還不真實……她對男人卻是不留情面,毫無浪漫可言。這一點校園裡的所有男人都知道。比尼也跟她一樣長得很漂亮,也從未想過和她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

「首先請看,這是一幅山丘的截面圖。」西弗娜告訴他,「我用圖表將每個獨立的層面畫了出來。自然,上面的一層離我們最近……由巨石組成,我們把它稱之為巨石風格層,它代表了成熟期的貝克里莫特文化。巨石層中的這條黑線是炭灰層……這麼多的炭灰表明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規模宏大的大火,燒毀了整座城池。再瞧這裡,在巨石層和炭灰層的下面,是離我們較近的另一層居住層。」

「它的建築風格有所不同。」

「非常正確,看清石頭牆是怎麼畫的嗎?它就是我們所說的交叉風格層,代表了早期的貝克里莫特文化,或者說是貝克里莫特文化的萌芽階段。這兩種風格都可以在湯姆博山附近的貝克里莫特時期的遺址中見到,其主要的遺物是巨石,不時地我們會看到一些交叉物,在一些地方露了出來。我們把它稱為貝克里莫特原始文化層。現在,請看這裡,巨石層和交叉層的下面……」

「又一層炭灰層?」比尼說道。

「是的,又是一層炭灰層。這個土丘就像一個大的三明治……一層人類生活過的遺址,一層炭灰,又一層遺址,又一層炭灰。我看情況就是這樣的。在交叉風格時期,一場大火燒毀了薩吉坎半島的大部分地方,人們被迫放棄了湯姆博和周圍的其它交叉風格的村落。之後,人們又回到原地,開始重建,他們採用了一種嶄新的而且更加精美的建築風格,由於採用了巨大的石頭,我們將它稱為巨石風格。但是後來又發生了一場大火,將巨石風格的建築徹底燒毀。這次大火過後,人們放棄了在湯姆博山上重建的做法,在附近選址,進行重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貝克里莫特主遺址。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它是人類建成的第一座城池,是在分散在附近各處原始時期較小的交叉式風格建築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湯姆博遺址所告訴我們的是,在貝克里莫特存在之前,至少有一座重要的巨石城。」

「貝克里莫特主遺址沒有任何火燒的痕迹?」比尼說道。

「沒有。湯姆博最上面的一座城池被燒後,炭灰層就沒有了。最後整個貝克里莫特都消亡了,貝克里莫特主遺址因此被放棄,但原因與氣候有關,不再是大火。這事大約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燒毀湯姆博土丘頂層城池的大火似乎要早得多,我猜想要早大約一千年。我們正在實驗室里採用碳……14測定法對炭樣進行測定,屆時我們會獲得更為精確的數據。」

「那麼,交叉式風格層又有多少年呢?」

「正統的考古學研究一直認為,我們所發現的分散在薩吉坎半島上的零星交叉風格建築,只比貝克里莫特主遺址早幾代人。自從湯姆博土丘被發現後,我就改變了看法。我的看法是,土丘上的交叉風格層比頂層的巨石層要早兩千多年。」

「兩千?你是說以下的各層都是這樣?」

「看這張圖,」西弗娜說道,「這是第三層……它的建築風格,我們從未見過,它一點也不像交叉風格層;接著是另一條火燒線;再接著是第四層居住層和火燒線;再接著是第五層和火燒線;再往下是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如果巴利克的看法是對的,或者說只有六層或七層。」

「而且每一層都是被大火毀滅的!我看好像有點太離奇了。一個毀滅性的死亡周期,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毀滅著同一個地方。」

西弗娜用一種令人揣摸不透的語氣說道:「離奇的事情是,這裡的每一層居住層被大火燒毀之前,所經歷的時期都大致相同。每一層的厚度都非常相似。你知道,我們正等著檢驗報告出來。但我認為我的目測不會有多大差異,巴利克的看法也基本上與我的相同。除非我們都錯了,我們都認為湯姆博土丘在史前的形成至少用了一萬四千年。在形成的全過程中,階段性的大火不斷地將它燒毀,這些大火所間隔的時間很有規律……大約都是兩千年!」

「什麼?」

比尼禁不住打了個寒顫。腦子裡開始閃現出各種各樣不大可能但又令人憂心的結果。

「等一等,這裡還有啦。」西弗娜說道。她打開一個抽屜,取出一疊光紙照片。

「這些是湯姆博土簡照片。照片的原件在穆德林505那裡……你知道,他是位古文專家,他正嘗試著將它們釋讀出來。它們是一些用泥土燒制的陶塊。這三片是在第三層找到的,這三片是在第五層找到的,它們使用的文字都非常原始。較早的三片所使用的文字古老得讓穆德林無從著手,但是他能將第三層中發現的三片的部分文字試探性地猜測出來,它們採用的是貝克里莫特文字早期的字母形式。到目前為止,他所能告訴的是,它們記述了城市被大火毀滅……是激怒上帝的結果。上帝發現人類充滿了邪惡,有必要進行定期懲罰。」

「定期?」

「是的。聽起來有些熟悉,對嗎?」

「是火焰派信徒!對了!他們說過這樣的話。西弗娜,這事怎麼這樣湊巧?」

「自從穆德林把釋讀的大概意思提供給我後,我就一直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位考古學家突然轉身面對著比尼。比尼生平第一次發現她的眼神是多麼的疲憊,面容是何等的緊張,她看起來十分的忐忑不安。「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來這裡嗎?我不能給繫上的其他人講這件事情。比尼,我該怎麼辦?如果此事被公開,蒙迪爾及其發瘋的同夥就會公然宣布,我為他們的瘋狂理論找到了堅實的考古學證據!」

「你這樣認為?」

「還有什麼來著?」西弗娜輕輕地拍了一下圖表,「這就是若干個千年以來,每隔兩千年就會發生一次大火的證據。還有這些土簡……樣子看起來,實際上就是史前《啟示錄》的版本形式。把它們放在一起,如果不能給火焰派信徒的叫囂提供確切的證明,至少也可以為他們的全部神話提供堅實合理的理論根據。」

「但是大火反覆在一個地方出現不能證實災難是世界範圍的。」比尼駁斥道。

「是它的階段性使我擔憂。」西弗娜說道,「它與蒙迪爾叫囂的東西太相似太接近了。我正在翻閱《啟示錄》。對於火焰派信徒來說,薩吉坎半島是他們的聖地。你知道這事嗎?聖地就是從前上帝讓人類看見他們的地方。他們是這麼講的。因此有樣東西經得住分析和推斷……聽我說,經得住分析和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