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許婚!

把那沾了血的小杌子洗乾淨了,夏初七回頭尋了一間卧房,倒下去裹著被子就睡。可原以為自己困得緊了,睡下去才發現,並不怎麼好睡。

一個人腦子裡想的事情太多,離周公的距離也就更遠。

除了大姨媽來了身子不太舒坦之外,她有些擔心接下來的事情。

沒有想到,一場中和節,好像不僅打亂了所有事情的節奏,也破壞了她原先的計畫。傻子找到了,可太子卻死了。她不是晉王府的良醫官了,也不是駙馬爺了,卻變成了誠國公府的景宜郡主,就快要許給晉王做正妃了。

這些事情轉變太快。

快得她認為還得需要一點時間去消化。

而且今兒她對趙樽撒的那個謊,往後她該如何面對趙樽和東方青玄呢?如果她隨了趙樽去北平府,又該如何為魏國公府的人平反?實際上,嚴格意義上說來,夏楚的事情與她無關。可大概占著這個身子太久了,也因了一些夏楚殘留的記憶時不時的困擾她,她越來越覺得,夏楚的事,就是她的事。

搔著腦袋,想著「家國大事」,很快她又走了神兒,思維不知不覺被牽引了回去,想到了被趙樽霸道地抱上大鳥飛奔時的感受,想到了當她告訴他自己已然失身給東方青玄時,他目光中那破碎的情緒,也想到他在掙扎之後說出來的幾個字——他說不介意。

真能不介意嗎?後世的男人都介意,一個封建王爺卻不介意了?

亂!腦子亂死了!

她不知道什麼時候睡過去的,次日天兒蒙蒙亮的時候,她醒過來一次,感覺到趙樽靠近床榻時的腳步聲。可他進來了,卻沒有動她,只是俯身看了她一會兒,替她掖了掖被子,又輕手輕腳的出去了。

老皇帝太過勤政,幾乎每日都要上朝。

天兒還沒破曉,皇帝要升殿了,內侍鳴鞭。

「啪啪——」

那鞭聲,在空茫的宮殿中,能傳出去好遠!

王侯公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從奉天門外依次入內。

文官在東,武官在西,按品級各自站立。

奉天殿那金鑾寶座上的人威儀無比,丹樨之下,一左一右站了兩例錦衣衛,只等那鴻臚寺官員一唱入班,文武百官便一水兒地跪下叩頭,口中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便是帝王的威嚴。

一個國家,不管在老百姓看來是風調雨順還是災禍連年,在朝堂之上,永遠都沒有小事。如今大晏朝國力強盛,四方的附屬小國都來朝貢,今日有人來請旨立後,明日有人來請旨封王,諸如此類的雜事越來越多。尤其這些日子以來,整個朝堂都在為了「立儲」一事風起雲湧。

自從太子歿後,老皇帝御案上關於立儲的奏疏都快要堆成山了。死的人死了卻是清靜了,可活著的人還會永遠為了權利無休止的爭鬥下去。為了各自的利益,王公大臣們各執一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陣營和立場。

一句話形容:暗流涌動,衝激摩盪,軋轢不已。

這不,剛喊「奏事」,魏國公夏廷德便出例了。

「啟奏陛下,自大晏立國以來,陛下承天景命,外息強敵,內捍黎民,任賢任能,擇善擇勇,成就了這萬世不拔之基業,使天下百姓得見亘古太平之景象,實乃天命所為,我主大才。只如今,益德太子歿去,國無儲,必有禍啊。還請陛下早日為大晏設立儲君,以安天下黎民之心。」

搞政治的人,動不動就扯天下黎民,這是常態。

聽著他唏噓,奉天殿上卻沒有人露出半點兒感動來。

洪泰帝撫著龍椅的手,微微滑動了一下。

「夏愛卿以為,哪位皇子可堪大任?」

夏廷德是趙綿澤的老丈人,又是洪泰帝的親信,自然懂得這其中的玄機,一見老皇帝發問,他「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便啟奏,那面上的表現,就差聲淚俱下了。

「陛下,如今江山穩固,海內初定,正是國家需要修生養息的時候,需要寬厚仁義之君。老臣以為,皇長孫寬厚大度,頗有益德太子遺風,且從不與人為惡,是綿延國祚的不二人選……」

洪泰帝微微點下頭,正準備說話,朝堂上又是一聲。

「陛下——」

大著嗓門出例說話的人是梁國公徐文龍。

這老徐家本是老皇帝的勛戚,徐文龍的母親是老皇帝的親姐姐,他爹早前曾跟著老皇帝打過江山,得封為梁國公,可卻無命享福,死在了戰場之上。這徐文龍也算是子承父業,驍勇善戰,早年間打北狄西戎曾經立功頗多。除了世襲梁國公爵位之外,老皇帝又給他加封為太子太師。徐文龍為人向來雷厲風行,自然見不得趙綿澤那種軟綿綿的皇孫做儲君。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趙樽最有力的支持者。

一聲大吼完了,他大概發現失儀,左右看了看,又尷尬的趕緊跪下。

「陛下,魏國公他一派胡言,他說什麼如今江山穩固,需要修生養息,要仁厚之君來治國?豈不是說陛下您不夠寬厚,不夠仁慈?再者說,魏國公口中所指的皇長孫,臣下不知道是指哪一位?」

夏廷德被他當庭搶白,老臉通紅。

「梁國公,臣下何來污損陛下之意?你不要血口噴人。」

徐文龍不理會他,只繼續看著洪泰帝道,「況且,從古到今,臣下從未聽說過隔代傳位,根本就沒有先例祖制可遁……」

夏廷德還沒有說完,那吏部尚書呂華銘卻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陛下乃千古一帝,沒有慣例,沒有規矩,陛下就不能自行立規嗎?梁國公的意思,難道是指,陛下不能與三皇五帝一爭高下?」

徐文龍惱了,大步向前,「豈此有理!呂華銘你唱反調是吧?推背圖天機示警顧是不顧?天下黎民的感情顧是不顧?皇次孫年紀輕輕,即沒建功,也沒立業,如何擔得起這江山重任?所以陛下,依臣下所見,晉王殿下威德皆有,才品無雙,百姓稱頌,臣民拜服……」

「梁國公!」不得他說完,夏廷德截住他的話,出口反駁,「梁國公您剛才說隔代傳位沒有先例,沒有祖制。那麼請問您,立嫡是正統,還是立庶才是正統?庶子繼承大統,也是沒有先例吧?」

「你……」

夏廷德又是一句,「再說了,世間之事,以訛傳訛的多了去了,流言蜚語是有心人所為,還是真有其事?!哼,這種事,恐怕只有你梁國公才會信以為真!陛下堂堂天子,豈會因流言而不顧立嫡的規矩?」

「夠了!」

幾個一品大員當庭爭吵不休,實在不成體統。尤其這樣兒的爭吵,幾乎每天都會上演一遍,有的時候還會從朝上吵到朝下,呈愈演愈烈之風,這讓端坐龍椅上的洪泰帝臉色很是難看。

「是朕馬上要死了嗎?你們如此爭論不休?」

「微臣不敢……」

「臣不敢……」

見幾個人紛紛跪地請罪,洪泰帝冷哼一聲,「好了,立儲之事,朕自有定奪,定會參考各位臣工的諫言。我大晏江山得來不易,在吸取前朝教訓的同時,該變通的時候,也得變通。此事,容後再議!」

說罷,不待殿下的眾人反對,他話鋒一轉,突然又說,「立儲之事可以慢慢來,可眼下朕卻有一事,須早早解決才好。依朕之意,還是要把朕的皇子們都分封各地,各為藩王,不知諸位臣工可有異議?」

這個念頭老皇帝早就有了。

只是以前一直沒有實行,可自打趙樽將去北平府,北平那邊兒的晉王府開建,各位皇子們也都蠢蠢欲動了。老皇帝有十幾個兒子,不是誰都能繼續皇位的,所以能去封地做一個藩王,對於大多數皇子來說,其實那是極好的選擇。在封地上,藩王就是老大,不需要受那麼多的節制,何樂而不為?

老皇帝一提議,朝堂上馬上有人反對。

「陛下三思,分封藩王並非良策,藩王一旦坐大,後果不堪設想……」

不等那人說完,洪泰帝的眼中已有惱意,「依你的意思,朕的兒子們全都居心不良?都會結黨營私,都將各自為政,都會帶了兵來京師篡奪朕的皇位?」

洪泰帝向來最懂得平衡朝堂和駕馭臣工。

一軟一硬,一硬一軟,他拿捏十分到位。

所以他的話一說完,殿上頓時就鴉雀無聲。

王候公卿們都微微低下頭,不敢再去看座中之人。

當然,這些能在朝堂面見皇帝的人,就沒有一個是傻子,洪泰帝只說給兒子們分封去各地做藩王,卻沒有說孫子怎樣安排,他的語氣很容易聽得出來,儲君之位,他還是屬意於趙綿澤。

但事到如今,即便他是皇帝,反對的人多,他也不好直接下旨立儲。

不得不說,趙析之前布的那個局還是很牛的。

如果沒有趙綿洹的出現,洪泰帝一意孤行要立趙綿澤為儲,還是能有祖制依據的,還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可如今活生生跑出來一個趙綿洹來,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