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名動京華 第三百八十五章 年輕一輩無出其右

「小楊啊!你們辦公室研究中心的這個報告,不會是危言聳聽吧?」

劉老坐在鄧老的四合院中,看著邵洋等社科院研究員和軍事專家們集體研究作出的報告,表情凝重,目光中帶著隱隱的殺氣,語氣沉重的對楊傑問道。

劉老雖然年紀大了,可也是從槍林彈雨中奮戰餘生的老革命,久經戰陣九死餘生,在軍中也頗有威信,看了這份報告後,首先就是不信,其次就是心中殺機大盛。

世界在進步,華夏在發展,現在已經不是幾十年前了。

六十年代中期,印島國發生的那一次事件,華人華僑廣受迫害,那個時候華夏國力不強,遠不如現在具有如此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因此對印島國發生的事情,只能表示抗議而已。

現在華夏改革開放的進程在加快,國家經濟實力穩步提升,軍事現代化的進度也在加快,華夏已經在區域內樹立起了大國的威信。

在這個時候,印島國如果敢於跟幾十年一樣,那樣對付華人華僑,那麼必定會引來華夏由上至下的滔天怒火。

鄧老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非和平年月的領導人,他們有魄力也有膽氣,絕不會任由華人華僑飽受欺凌。

楊傑臉色嚴峻,看著劉老肯定的說道:「劉爺爺,根據相關部門的情報顯示,印島國政局一直不穩定,軍方有奪權的傾向,如果南洋不爆發金融危機。那麼沒有導火索的話。估計還能壓制一段時間。

可是一旦金融危機爆發。對印島國的經濟將會造成巨大影響,失業率飆升之下,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爆發。在有心人的挑唆下,一些極端分子肯定會通過製造慘案,來化解國內的社會矛盾。

而華人歷來在南洋各國都具有經濟統治地位,南洋土著好吃懶做,一旦有軍方或者政客在背後支撐推動。那麼很可能形成一場席捲印島國全國的種族事件。」

鄧老此刻坐在輪椅上,巍顫顫的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濃茶後,鬆散的眼瞼微微一挑,眼眸中精芒一閃,擲地有聲的說道:「小楊他們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類似的事情在印島國有過前例,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老爺子說完這句話後,微微停歇了一下,然後斬釘截鐵的說道:「準備工作必須做在前面。安排下去……儘快跟愛國的華人華僑們聯繫……通過他們來聯絡印島國的華人華僑。」

鄧老的機要秘書聞言趕緊拿出紙筆,把老爺子的吩咐記下後。臉上也露出了一絲凝重。

軍方在80年代,通過越國戰場,好好磨礪了一回,讓和平多年的軍隊,再次見到了血腥,通過輪戰的方式,幾乎把全國各大軍區的主力部隊都拉到前線,跟越國軍隊交了手。

現在雖然戰爭已經平息多年,可是不少在南疆戰場上成長起來的年輕軍官,不僅有經驗而且有膽魄,又正值壯年,上面有一幫老將撐腰支持,下面有不少具有戰鬥經驗的部隊,隨時都能在第一時間拉上戰場,保家衛國。

楊振軍在軍方多年,對部隊的情況格外熟悉,聽了鄧老的話後,皺眉說道:「老首長,我國海空軍實力有限,威懾力相對有限。雖然華夏已經是區域大國,可是我國的外交基本原則是不干涉他國內政,印島國就算爆發了種族事件,我們也沒有權力直接武力干涉。」

鄧老聞言擺擺手,不容置疑的說道:「華夏子孫的性命,難道不比所謂的原則重要?……當年軍閥割據……時期,倭國……侵略……華夏,南洋愛國……華人華僑們……捐錢捐物,不少……南洋子弟……歸國參軍,拋……頭顱……灑熱血,就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華夏……」

楊振軍和劉老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聽了鄧老的話後,心中不由一陣陣默然。

當年南洋子弟歸國參軍抗擊倭國的不在少數,很多南洋子弟最後都血灑戰場,魂斷華夏。這些流淌著華夏血脈的華人子弟,當年能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祖國而不惜犧牲,難道現在華夏強大起來後,反而無法保護這些南洋的華夏子孫了?

做人得講良心,一個政權更得講感情!

鄧老的意見一定,楊振軍和劉老等多位軍方系統出身的老同志,都不再爭辯。

論血性和膽氣,這幫從屍山血海中一路闖過來的老將們,都是一等一的強,遠非現在的年輕軍官們可比。

印島國,一小國爾。

華夏有鄧老等一幫老將坐鎮,國人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即使是米國,也得收斂起來,不敢在這個時候挑釁華夏。

楊傑聽鄧老說完後,見一個個老將眼中精芒四射,一股戰場上的硝殺氣息,瀰漫在這個院子中,從這些老將軍們的身上,楊傑似乎能聞到血腥味,那種久經沙場積累下來的駭人氣勢,絕非一般軍官可比。

「再過一周,港島就回歸了,駐港島的部隊已經準備就緒,只等七月一日凌晨,部隊就可以開赴港島,正式接手港島的防務工作。

屆時港島回歸儀式會進行全程直播,多名老同志也會出席儀式現場,小楊,老首長的身體真的不能去港島嗎?」劉老資歷要比楊振軍淺,不過上次他為鄧老試藥,倒是贏得了鄧老的賞識,近年來劉家在軍方的影響力倒是增大了不少。

港島回歸是一場百年盛事,意味著華夏建國後,最後兩塊殖民地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塊,將要回歸祖國的懷抱,這是洗刷百年恥辱的歷史性時刻。十幾年前跟英格蘭首相談主權問題的正是鄧老,此刻好不容易等到這歷史性的一刻了,鄧老卻不能親臨。確實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鄧爺爺的身體確實不適合遠行。就算我一路跟隨照顧。也難保不因為環境氣候的變化,而產生其他反應。」楊傑搖搖頭,看著鄧老肯定的說道。

好在鄧老十分洒脫,活到這個年紀了,一輩子風雲激蕩,指點江山,臨到老了,又在生死邊緣走過一遭。執念自然沒有那麼深了。

「沒事,屆時……我也能通過……電視直播,見證港島……回歸的盛況!」鄧老能活到親眼見證港島回歸,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根據楊傑的說法,如果按時服藥,堅持按照楊傑的醫囑進行適應性的鍛煉,那麼還能見證到澳島的回歸。

港島和澳島能在鄧老手中回歸,對鄧老來說,此生真的是無憾了!

做人不能太奢求。這一點對具有大智慧的鄧老來說,是早就感悟到了的。

「小傑。神盾系統的開發進度進展的如何了?戰機航電火控系統和戰車火控系統的研發工作,你可得抓緊來。只有現代化武器裝備跟上世界強國的步伐,軍事和經濟齊齊發展強大了,我們在外交上,腰杆子才能挺直了!」楊振軍跟楊傑關係不一般,在這樣的場合中,也唯有他才能這麼問楊傑。

在座的老同志都是軍方大佬,這些人都是以鄧老為核心的一群人,因此一些東西楊傑可以暢所欲言,聽楊振軍這麼問,也沒有絲毫的隱瞞,說道:「神盾系統的主程序開發工作,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年底能全部完成。

各軍種武器裝備的接入埠,已經不存在任何障礙了,但是定位裝置和通訊裝置,還無法在近期內完成研發工作。另外在跨軍種協同作戰方面,對我國軍方還是一個新課題,因此想要形成戰鬥力,還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海空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特別是海軍,我們華夏有著一萬多萬公里的海岸線,有三百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這些都是維繫華夏發展的重要安全屏障和資源所在,因此海軍必須要由淺藍走向深藍。」

眾多在座的老同志聽楊傑這麼說,都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隨著華夏綜合國力的提高,未來在本土發生空戰和陸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華夏在崛起之路上如果遇到外部軍事阻力和摩擦的話,那麼最有可能爆發衝突的首先應當是亞太的環華夏海上區域。

華夏海軍建立之初,出於使命任務、作戰能力和作戰範圍的考慮,一直奉行「近岸防禦」的思想。

近岸防禦思想與建國之初的戰爭實際和海軍實力結合比較緊密,發揮了很大作用。

但實際上,近岸防禦思想在相當程度上還是一種陸戰思維,並不能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海軍戰略。

進入80年代後,隨著海軍綜合作戰能力的提升和職能使命的拓展,鄧老提出了「近海作戰」的戰略思想。

以此為基礎,海軍提出了「積極防禦、近海作戰」的戰略指導方針,並最終凝練為「近海防禦」戰略,實現了由「近岸防禦」向「近海防禦」的轉換。

此刻楊傑所說的由淺藍走向深藍,也是進一步加強拓展了鄧老的觀念,同時也向在座的老一輩軍人灌輸海空軍在未來戰爭中,作用遠大於陸軍的概念。

「神盾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數據鏈作戰系統,其中囊括的作戰單位包括海陸空天等諸多軍種裝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海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

按照神盾系統的設計思路,我們在局部戰爭中,能如米國在中東戰場上一樣,在衛星和無人偵察機的幫助下,鎖定地方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